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2/03 11:16:19瀏覽81|回應0|推薦2 | |
《大乘无量寿经》解-第50集 七宝净土讲堂主席慈净老师,各位同修,各位大德,大家晚上好,阿弥陀佛! 我们还在第三品〈大教缘起〉,正在讨论发起这个经的因缘。那么前面经文我们学过了,我们再把前面的一小段经文引一引,让大家还有印象,也就是像连续剧一样叫「前文提要」,经文说: 【阿难: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兴于世。光阐道教,欲拯羣萌,惠以真实之利。】 那么这句真实之利,我们之前讨论了不少。现在继续的来看,请看注解,《大经解》171页第7行: “夫圆顿至极,莫过于《华严》与《法华》,今贬之为权假,而独讚本经之一乘愿海,六字洪名,为圆中之圆、顿中之顿、真中之真者,何耶?” 我们知道华严跟法华在中国一直认为是登峰造极的。日本人说他是权假,而独讚《无量寿经》,日本的古大德敢讲真话,这绝对不是老王卖瓜,自卖自夸。但是这个话在中国人来说,就有点意见了。那么在座的大家会有意见吗?会不会觉得说得过了头夸张了一些?这里说的大家,当然不是指我们现场的各位同修。因为这个视频将来播出去还有很多不是专修净土的,不是专修净土的,他们也有可能就看到这个视频,所以这个大家是指普遍的一切大众。 你要是把善导大师这句话,你真的接受过来,那你就没有意见了。大师说:「释迦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你看,我们旁边这个门题的这个字就是了,所以我们七宝净土讲堂肯定是接受了,一点怀疑都没有。那么下来的注解就说明了,说: “《甄解》答曰:「今就利益论,彼假此真。何故?彼说速疾成佛道,不见速疾成佛人,故自成别时意趣。法体非别时意,人机劣故。今信不疑者,十即十生,往生不退至菩提故,初生处即菩提,在世灭后但此一法故,一切凡圣行无别故,利益真者莫过斯。」” 《甄解》是日本人的注解,《甄解》对于这个,他有解释了,他说这个真实之利是从利益上来着眼的,是众生得到利益上的这个立足点来看这个事情,所以说法华华严都是假。这么说很多人就可以接受了,尤其修华严法华的。这里说只有《无量寿经》是真,因为法华华严说有极速成佛之法,就是很快的,成佛的时间很短很快的。但是《法华经》里面只有一个龙女嘛,而不是大众,不是普及,不能普度,不见极速修这个法而成佛的人。「故自成别时意趣」,是你闻了这个法之后,还要另外一个时间,你所能够达到的境界,而不是马上得到的,不是这一生就成就的。但是实际上,法的本体它并不需要你等待,但是人的根器不一样,所以读了《法华经》读了《华严经》,你还是要再来,还要等待时间。所以他说「法体非别时意,人机劣故」,人的根机有劣有利,有根利的有根劣的,是基于这个原因。 《无量寿经》你只要相信,不怀疑,但是这一点很难!总之这是一切世间所难信之法,要知道能信就应当要重视。「今信不疑者,十即十生」, 当信而不怀疑的,完全相信而没有怀疑的人,十个人就有十个人往生。 你看现在还有很多人往生嘛,在目前佛教还是衰微的这种情况,但是往生者还是不断。 你看我们慈净老师最近都成功帮助了不少人。现在她又多了两种方法很殊胜,一个是手机遥控,中国台湾各地,她自己不需要到现场,也可以引导家属自己帮自己的亲人助念关怀。最新的一种是用手机录音,把开导的内容先录好,然后就传过去给家属,然后就拿到临终的人放在他的耳朵旁边给他听,一遍一遍这样子的听,有很好的效果。 所以说「十即十生」,往生就不退,就一直到成佛了。好,我们再看注解: “其意为:若论法体,诸经皆实;但今论利益,则馀经假而唯此法为真。何以故?因《法华》等,虽说有速疾成佛之道,但不见依法修持当世成佛之人。故仅成为别时(指后时)成佛之因。就法体论,本不须待至别时,但修行者根劣,故不能速疾成佛。唯此净宗一乘愿海,六字洪名,十即十生,万修万去,故胜馀经。” 这里说这个法门将来当法都灭了,所以《无量寿经》重要啊!一切什么经都没有了。那么最先灭的就是《首楞严经》,还有《涅槃经》,《首楞严经》现在已经看出来了,因为很多人都在那边说《首楞严经》是假的。佛早就说了,第一部灭的经是《首楞严经》,慢慢的这些说是假的这些学说,那么相信的人就多了,相信的人多了,大家就不念,那它就灭了,所以第一部先灭的是《首楞严经》,然后就一部一部经灭掉了,最后剩下《无量寿经》。 到了最后,众生为什么还有智慧能够来研究《无量寿经》呢?这个我们在前面也都提过了,《法灭尽经》预先就讲了,举了这个比喻说,一个油灯要灭的时候,它就发光发得特别亮,比平时特别亮。蜡烛也有这种情形,蜡烛点一点,最后要灭的时候,反而更亮了。到法最后将灭的时候,这些众生有智慧,这些众生还可以接受《无量寿经》,那么这个还有一百年的因缘。所以到最后还有这个法存在住世,而且这个时候众生突然间回光返照。 你看人也是一样,人将要死的时候,忽然间精神又来了。所以你看看病人精神忽然间来了,那不是好事,那是叫你准备后事,这个叫回光返照。 整个佛教的回光返照,就是最后的一百年,《无量寿经》还可以度众生。那么这一百年过后,就只剩下一句阿弥陀佛佛号了。我们继续看,说: “且(一)往生必证菩提。(二)法灭唯此经度生。(三)凡圣念佛齐等。《疏钞》:「齐诸圣于片言」。故云,真实之利无有过于此法者。” 现在我们也不能够要求很多人,要他们的水准要很高,因为到了末法,只有这样的一个水平了。我自己这几年这样子到处跑了不少修净土的道场啊,还有佛教会,再看看整个佛教界,确实居士的水平一直都没有提升,佛教徒对佛法的认识还是很浅。现在就是这种情形,将来到了法灭的时候,最后你还会念这句阿弥陀佛,你就是法师,就是金刚阿阇黎。但是一般都不会,人的寿命也短了,所以这是一个因缘,所以这个是一个缘故。 另外一个缘故就是得到利益的人多,都可以得利益。那么第二个到最后法灭了,完全要靠这个经来度众生。而且凡圣都是念佛,都是相等的,都得作佛。十地菩萨不离念佛,佛佛还相念。所以这里说凡圣齐等,尤其是莲池大师的《弥陀疏钞》说:「齐诸圣于片言…」,这个片言就是这一句那摩阿弥陀佛,这句名号大家都念,那都相等了。所以因此说这是真实之利,最后还要靠这个,凡也得念,圣也得念,开悟之后还得念啊!开悟你不求往生,恐怕欠悟,不是欠揍,是欠悟。你看憨山大师在《梦游集》里面说,开悟之后的人都持咒,不可说怕大家执着,实际都还持咒。持咒跟念佛那不是一样吗?所以上面说的是《甄解》的辩论。 底下是念公在写的时候,他做了一点解释。 “又本经能惠真实之利者,缘由经中开化皆是真实之际,极乐妙土正是弥陀住真实慧之所流现。” 那本经能够给众生真实之利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这个经所开化显示的都是真实之际,前面已经讲了真实之际了,那就是真如实际的究竟的内容。所以这个极乐妙土是什么呢?底下就说了,我们这个经有三个真实,接着就是第二个真实了,第三个底下就紧接着跟着来了。阿弥陀佛就住真实慧,在真实慧当中怎么样呢?「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一条心在那边庄严净土。所以就是这三个真实,极乐妙土就是从真实之际所开演,而国土的种种庄严就是真实智慧的流现,因为弥陀就住在真实慧而庄严这个国土,一切都不离开真,所以一真,一切真。这就证明西方极乐世界是真实存在的,所给予众生的利益也是真实的。你要真信佛的话,那你绝对就不会怀疑了。我们再看下来说: “如《往生论》曰:「三种(指佛土、佛、菩萨)成就愿心庄严,略说入一法句故。一法句者,谓清净句。清净句者,谓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故。」” 如《往生论》说的三种庄严,入一法句,一法句就是清净句,那么说到这里,这句话就很像禅宗了,入一法句,一法句是什么呢?一法句就是清净句,然后就不再往下说了,是禅宗。如果点破了,就成为教了。清净句就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 所以很多修净土的到今天,我说的当然也是包括我之前,都不知道阿弥陀佛就是清净句,清净句指的就是阿弥陀佛,原来清净句就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那么意思就是告诉你,这句阿弥陀佛,就是法身了。 现在专修净土的,有几个人知道?没什么机缘听到。所以说了这句话就变成教了。下面说: “真实之际者,无为法身也。极乐依正者,真实智慧之流现,一切真实,故能惠以真实之利。” 真实之际就是无为的法身,从法身流现出极乐国土的三种庄严-佛庄严、菩萨庄严跟国土庄严。那么下面就引了蕅益大师的《弥陀要解》非常殊胜的一句话,「殊胜」我们俗话说什么?就是不得了的一句话,这么说我们比较容易体会,不得了的这句话,当然这句话前面我们也听过了,现在还是要重复的来熏习。 “无为法身即实相,故《要解》云:「能说所说,能度所度,能信所信,能愿所愿,能持所持,能生所生,能讚所讚,无非实相正印之所印也。」可见入此门中,一一皆入实相,故所惠真实之利,莫过于此也。” 所以这个净土法门,你能说这个法,你所说的内容,你在这边度化大家,你所度的,你能够信,跟你所信的内容,以及你能够发愿跟你所发的愿,能持所持,能生所生,能讚所讚,全部没有一样不是实相正印之所印出来的。实相就是法身,就是性德,就是我们的妙明真心。就是从那边给你印证了,没有离开这个啊! 用「印」这个字,好啊!它的好处就像图章一样,它代表要盖章才能够兑现,才能够有效,而这个印章它不是一笔一笔写出来的,这一点很要紧的。啪!一下子就出来了,它没有前后。 所以佛法通过好多这些譬喻,它都有很深的内容。这就告诉你是什么呢?告诉你这个是顿教,没有阶梯,不需要一步一步来的,不需要慢慢的按部就班的。一时全都顿现了,就是一成一切成。你看一篇文字,你必须要慢慢一个字一个字写了老半天才写完。你要盖图章,篆刻字几个字,啪一下就出来了,全都一起现了,所出的印文跟这个印是一致的,就是所印,所以我们要印证一下。所以这一切一切都是从实相这个图章所印出来的。 你所显现的,你在这儿说法,就拿今天来说,这个能说所说,你们在座各位能听,你所听到的,能说的人,所说的内容,能说的内容,你们能听到的这个内容,能发愿往生的人,跟你愿往生的国土,这一切的一切,你能念的人跟所念的这一句阿弥陀佛,都是实相正印,给你印证了,这就是。 所以《首楞严经》的含义是「一切事究竟坚固」,为什么能够究竟坚固呢?因为没有一样不是实相,没有一样不是法身。法身就是当人的自性, 你不用看我,我也不用看你。说的就是你自己,那焉能不是自性弥陀呢?这不就是你自己吗?你自己就是自力了,怎么可能会全靠他力呢?没有自力,就不可能产生他力。 这就是现在有一班人在错误的引导大家,他们也想来左右我的理念,他们不知道我是如何的坚定。我们要依据经典或者依据善知识,这些古大德都是开悟的人,开悟的人跟释迦牟尼佛是一个鼻孔出气的,这是禅宗的形容词,同一个鼻孔出气的。所以我们绝对可以信得过,佛说的是事实真相。 但是我们不能理解,甚至还有怀疑,因为我们都在虚妄的假相里面。佛告诉我们真相,这就跟我们的假相的想法有牴触了,有冲突了,所以我们很难接受。 事实上,本来就没有这一切的分别的,所以密宗称为大圆满。大圆满当中没有一件事情不是大圆满,这句佛号原来就是大圆满啊!你去追寻那些密宗的,看看那些法王,什么那些不得了的,他们修大圆满修得不得了。我们只有讚歎,你根本没有办法得到,多难才修到大圆满。 我们净土宗一句阿弥陀佛就是大圆满。为什么呢?因为这句阿弥陀佛就是真如实相啊!所以密宗说「声字皆实相」,你这不是在执着有相,有声有色吗?你念阿弥陀佛,那不是有声音吗?阿弥陀佛这四个字不是有字吗?阿弥陀佛有像、有佛号的声音,甚至有手印。但是这些全部都是六尘,但是佛说管它什么六尘不六尘,这些全都是实相来的。 水产生了这些波,不管大波小波,什么形状的波,都是水来的,你不能说波是波,水是水,是两回事,那是你自己错会了,是不是? 所以这些都是从法身而显现的,都是法身,怎么不是实相呢?密宗观字种,念这个咒的声音都是实相,那我们念阿弥陀佛也是嘛!所以你这么去体会,那你所行的,就跟那个念阿弥陀佛是求佛菩萨保佑我保佑我,让我发财发点财,你跟这些念佛人就有天壤之别了。跟他们就不一样了,效力也就不一样。 所以师父常常跟大家说,你们一定要坚持到底!怎么坚持呢?咬紧牙根,拼老命,都要听完全部的内容。不然你就跟那些求神拜佛求神保佑的那些人没有两样了,那你就不能够脱胎换骨了。现在师父就是要你们脱胎换骨。要不然你们跟其他说是修净土的那些真的是没有两样,十年如一日。 「可见入此门中,一一皆入实相」「故所惠真实之利,莫过于此也」,所以从这里可以见得,你入了净土法门,就是入了实相了,因为你入了实相,你才有本事有能力「惠于真实之利」。 要不然你给人家的是什么?你自己糊里糊涂,你自己虚妄的假假的,你是假的,你给人家的也是假的。你一定要是真嘛,你入了实相,但入实相很难。但是你从哪里入呢?从有这句阿弥陀佛入,入了之后,你就有能力给予众生真实之利了。所以还有能够超过这个的吗?没有了。所以底下就讚歎了,讚歎的经文说: 【难值难见,如优昙花希有出现。汝今所问,多所饶益。】 这是经文。 “「难值难见,如优昙花希有出现」。值者,遇也。” 这个优昙花又叫做优昙婆罗花,是比喻稀有难遇。根据佛经记载,这个优昙婆罗花,每,不是三天,每三千年才开花一次,很稀有。优昙花很像无花果,叶子像梨,果像拳头这么大。我们这个无花果是不开花就结果了,是不是?优昙婆罗花也是不开花就结果,所以花很难碰见。值是遇到了,碰到了,难遇难相见。下面就引了《会疏》: “《会疏》曰:「佛法难闻,故云难值。佛身难睹,故言难见。」优昙花,一译灵瑞花。此叶似梨,果大如拳,其味甘,无花而结子,亦有花而难值。《般涅槃经》曰:「有尊树王,名优昙钵,有实无华。若金华生者,世乃有佛。」” 《般涅槃经》说有树王叫做优昙钵,它只有果实,没有开花,一旦如果开了金花,这个世界上就有佛要出现了。可见优昙花这个花很难得出现,所以谁要看见无花果开花,这是很奇怪的事情。无花果南方有很多。下面说: “又《文殊现宝藏经》曰:「无佛世有实无华。」又《出曜经》曰:「数千万劫,时时乃出。群生见华,谓曰如来将出。」” 这部经叫《出曜经》,说「数千万劫,时时乃出」这个花才出来,多少劫才出了花,大家要是见到花了,就是有佛要出世了,这是极大的祥瑞。所以这里佛就打了个譬喻,佛难值难见,佛难遇难见就像优昙花稀有出现。下来又说: “据上诸经可知此花希有难逢,于有佛世方始出现,故以喻佛之真实教法难值难遇。今因阿难之问,开释尊之本怀,显弥陀之宏愿,乃将此真实之法和盘托出,普利群生。故讚阿难曰:「汝今所问,多所饶益。」” 那么底下佛再进一步的巩固阿难的信心,那也是在巩固我们大家的信心,这个话是超情离见。 所以大家一般都是唯常识所束缚,被这个常识所绑死了,被常识所约束了,没有办法突破,好像这个超出了我常识所能理解的,就不是真的。现在一些人都是唯常识论,只有合乎常识的这个他才认为是真实的,不合乎常识的,它必定有假。 比如你说这句佛号这么殊胜,这个经超过这么多部经。大家听了之后是不是还有一点 将信将疑呢?将信将疑是很难免的,所以释迦牟尼佛再巩固阿难的信心,下面就是经文了说: 【阿难当知:如来正觉,其智难量,无有障碍。】 我说阿难,你应该要知道,要晓得,如来的正等正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正觉,这个智慧,是难以测量的,难以思量,没有障碍的。我们再看注解,说: “正觉者,证悟一切诸法之真正觉智,即如来之实智。故成佛曰成正觉。如《净影疏》曰:「如来正觉,总举佛智。」可见「如来正觉」四字,全表佛智。此智甚深,故曰「难量」。因佛极证涅槃甚深法性故” 我们接着看: “《嘉祥疏》曰:「如来正觉其智难量者,明真智妙绝,照穷法界,非下情所测。」又《甄解》曰:「如来正觉者,乘弥陀一如来成正觉故,此应身即本地身也。其智难量,……念佛三昧为所住,住此发胜妙智故。」” 《甄解》说「如来正觉者,乘弥陀一如来成正觉故」。那么现在大家都说正在说法的是应化身,大家在法会上看见的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是应化身,所以是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这是我们所记载的佛像,种种的记载,所见的佛都是应化佛,报身佛只有菩萨的境界才能看得见,一般都看不见,为什么?太微妙!而且太广大了!我们人的视线范围limited有限,以这种有限的视力范围来看佛,那佛的报身你一根汗毛都看不着,也找不到边。就说一个由旬,一个由旬有四十里,这个微妙也非你所能见。那再上去法身,法身更是一样。所以我们能够见到的就是应化身应身佛,所以底下《甄解》就说了,应身佛就是本地身,这个应身就是法身。下来说: “盖谓释迦如来正觉,乃乘弥陀一如之乘而来成正觉,故与弥陀同一真如,亦即同一法身。当前现瑞之应身佛,实即法身(本地身)如来。” 因为佛从法身流出报身,从报身再流出化身,其本源就是他的根源来自哪里呢?根源就是法身,智慧跟法身是一体的。所以今天说法的释迦牟尼佛,即是毗卢遮那。法身这个智慧是难以测量的。当年在印度示现的释迦牟尼佛是应化身,同时这个应化身也是报身也是法身,所以智慧难于测量。如果你不这样子来分析来理解的话,应化身还是有限嘛,是不是?怎么可以说难以测量呢?难以测量其实说的就是法身,法身你怎么测量?测不到,没得量。所以《甄解》说得很清楚很圆满,事实就是如此,所以我们一定要有这个认知。下来说: “一如弥陀住于念佛三昧,由于住此三昧,发胜妙之智慧,故「其智难量」。” 所以经文你就这么念过去了,经文:其智难量...到底是怎么样的智慧难以测量?你必须要很清楚的,一件一件,一步一步的来告诉你,让你怎么样呢?心服口服,这是让谁心服口服的?不是让老太婆老太公心服口服的,老太婆老太公才不管你,她也听不懂什么「其智难量」,怎么量用尺来量?我只知道用尺量。这是对知识份子说的,对我们这些固执的,整天要跟你辩论的这种人说的。告诉你不用辩论,「免谈」!没有的测量,是不是? 所以这里说是「常住于念佛三昧」,住于念佛三昧就能发出极殊胜的妙的智慧,所以这个妙的智慧就是「其智难量」。 “因此非地上及等觉诸大士,所能称量测度也。” 跟菩萨比最高的菩萨地位,地上菩萨再上去等觉,也不是这些地上菩萨等觉菩萨,等觉就离开佛差一个位次了,都不是他们所能够测量的。那我们呢?我们只有听的份。但是我们有条件干什么呢?相信! “由于胜妙真智,照了真如,并能通达一切诸法,无有阻碍,故曰「无有障碍」。” 所以佛就告诉阿难了,佛他说他自己,佛是如此的智慧,如此的通达,所以佛说我所告诉你们的这些话,连地上菩萨等觉菩萨都难以测量。所以大家千万不要以自己的水平来测度,没有办法,无有是处。 不是拿自己的水平来评判接受,我想得通的我就接受,我想不通的它一定不对。是跟你的标准不对,不是跟佛的标准不对。是你自己的标准,是你不对,你的标准永远不对!所以现在一般人就是这样子,那如果你是这样子的话就很不好了,你就很难有机会入佛的境界,更不用讲提升了。那么这句经文说: 【能于念顷,住无量亿劫。身及诸根,无有增减。】 “「能于念顷,住无量亿劫。身及诸根,无有增减。」(上四句见《唐译》)” 「念顷」是唐译本里头的话。这个一念,我们上回说过了,我们采取多数意见就是一刹那,一弹指里头,一个手弹那个弹指,一弹指里头有六十个刹那,就是有六十个念顷。这还是我们选最长,比较好记一点的,两部经都是这么说,一弹指就是一刹那,也就是六十个念顷,一个念顷就是一个刹那,一个刹那就是一弹指的六十分之一,所以这么一个时候,这么短的一个时候,都能够住无量亿劫。 所以说我们这个经就是中本的《华严经》了,为什么说是《华严经》的境界呢?就是打破时间,这种打破时间就是显现在华严的十玄门里头。 这个劫是什么?劫就是以前常讲的天人,天人穿的薄纱的衣服不是很薄的吗?一百年下来一次,在四十里的石头上,以祂很薄的纱在这个石头上面磨一下,又回老家了。一百年又再下来一次,又这样子来再磨一下,把这四十里的石头磨光为止,叫做一劫。时间长得数不清。 这里说这么多的劫,释迦牟尼佛在一念之间就住了这么长的劫。身跟诸根,就是眼根、耳根、鼻根、舌根,没有增减,没有变化,就是说在一念之间就住了这么长的劫,住这么长的劫只是在一念。下来说: “显本地法身之德。住无量亿劫,表佛寿命无量。《最胜王经寿量品》偈曰:「若人住亿劫,尽力常算数,亦复不能知,世尊之寿量。」今经云能于一念,住无量劫,此即《华严》事事无碍法界十玄门中之「十世隔法异成门」。” 这说的就是《华严经》里头的「十世隔法异成门」,「知无量劫是一念,知一念即无量劫」,这个内容我们开始的时候在前面「十门开启」那个地方讲过了,又举了一些比喻,大家以后可以重看视频,就会更清楚了。那如果还是不清楚,那也就是没有办法了。最后一招只有到极乐世界去了,到极乐世界去就一清二楚了,一定清楚。接下来也会提到一些,举《华严经》说: “如《晋译华严》曰:「知无量劫是一念,知一念即无量劫。」延促同时,正与今经一味。” 这是讲的时间。所以现在最新的物理学对这个空间时间物质,他们都有了新的认识,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这是一个很大的提高了。这一切都是人类的错觉,所以这里就彻底的突破了时间了,那一念跟无量劫平等平等,所以就是超思量了,超出你能够思维的能够去测量的,叫做超思量。 你看就像我们做梦一样,做了一个很长的梦,你醒过来,实际上就是一下子,一会儿而已。 所以就有这样的一个个案说「黄粱梦熟」,说这个人在做梦,在梦中经过很长时间,做了宰相,后来又被人家杀了,经过多长时间,一醒过来,在梦中经过了几十年,醒过来就是煮小米饭的时间而已,这就是说的卢生一枕而睡,一觉而梦,「富贵荣华终幻因,黄粱一梦了终身」,他就是这么打个盹而已,睡着了,他就做梦了,醒来就是煮一顿小米饭的时间,这个时间很短,可是梦中就可以体会得到,很短的时间可以变得很长。 实际上我们现在是在做梦,我们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很可惜我们这个梦没醒,如果醒了之后,还有「梦醒不了情」,不了情还在做梦,你做情执的梦「梦醒不了情」,所以我们这个梦没醒,醒了就好了。所以对于梦境,我们不要要求这个梦怎么样让它做的好一点,要梦什么富贵荣华的,梦见你中彩票,梦到你喜欢的美女,不需要。其实你需要,你也没有能力,在梦中你是自己做不了主的。我们应当要怎么样呢?赶紧要醒梦,醒过来,这个重要。所以这就是延促同时。 佛就叫着阿难,要相信如来的智慧是一念就是无量亿劫。 “足证今经无异《华严》,释尊即是毘卢。我土应身教主,亦即是法身无量寿佛。释迦与毘卢、弥陀不一不异。下云:「身及诸根,无有增减」,表佛身殊妙。由于住本地法身,示现之应身即具圆满报身德。” 下来这是经文,说: 【所以者何?如来定慧,究畅无极。】 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能够有这样的能力呢?什么能力呢? 【所以者何?如来定慧,究畅无极。】 因为如来的定,如来的慧,是究竟通畅,无极,无极就是没有边,没有限定到哪里,没有穷极。我们看注解的解释,说: “「如来定慧,究畅无极」。定者,禅定。慧者,智慧。戒定慧,称为三无漏学。” 那定就是禅定,慧就是智慧,戒定慧就是三无漏学。这个三无漏学当然戒就在里头了,是不是?它一定在里头了,戒定慧嘛! “《会疏》曰:「究谓究竟。畅谓通畅。简异(即不同)因位所得,故曰无极。」” 究是究竟。畅是通畅。这是《会疏》的话,简异就是不同于在因位所得的定跟慧,因位说的就是菩萨位。如来的定如来的慧是究竟通畅,到了无以弗加了,这就是无极,无以弗加是任何都不能相比,没有办法再加上去了,没有了。 “故经义为,佛之禅定智慧,究竟通畅,非一切在因位之大士所能得。” 所以佛就叫着阿难说:你要相信哪!叫着阿难,就是叫着我们啊!那我们没有能力相信,但是最起码我们要仰信,因位是菩萨位,因为连菩萨都没有能力知道,都没有办法测度。那我们更是连想都没有办法了,你想都是白想啊! 所以师父常常说,这些内容听不懂是正常的,最难得的就是仰信,我们只要依止我们的本师,认真的听他的话,对他没有怀疑,其实也没有资格怀疑,因为这个水平差得太远了。对他绝对没有怀疑,甚至可以这么说,在世间你要是要迷信要崇拜,你就选择一个人最安全可靠,他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你可以迷信他,其他的人都靠不住。佛是最可靠的,佛的话是最真实的。虽然现在暂时还不能理解,但是我们可以祈求佛的加持,能够很快地开启我们的智慧。你有这个真诚心,佛一定能够满你的愿。下来这句经文说: 【于一切法,而得最胜自在故。】 “「于一切法,而得最胜自在故」(「最胜」二字,自《唐译》)。” 对于一切法是得到了最殊胜的自在,成了佛才有这个能力啊!下来就详细的解释「自在」这两个字,还要详细解释。我们一般人就说自在不就是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很自在的,自在还有的解释的吗?而且还要详细的解释,我们来看看,下面说: “心离烦恼之系缚,通达无碍,谓之自在。又不谋而运,一切无碍,谓之自在。如《华严经》中之十自在” 那《华严经》就列出十种自在,念公都一一的给我们介绍了。 “(一)命自在,菩萨得长寿慧命,经无量阿僧祇劫住持世间,无有障碍也。” 长寿就是没有障碍了,要多长就多长,他有这个能力。 我们说我们自在,那你想不死可以吗?不能啊!所以那个不是自在,那是假的自在。 “(二)心自在,菩萨智慧方便,调伏自心,能入无量之大三昧,游戏神通,而无障碍也。” 心自在,有智慧,能调伏自心,入种种三昧,没有障碍。 “(三)资具自在,菩萨能以无量珍宝,种种资具,严饰一切世界,清净无碍也。” 第三指的是资具自在,可以出现无量的珍宝,这些我们所谓的物质来庄严世界。 “(四)业自在,菩萨能随诸业,应时示现,受诸果报,无障无碍也。” 菩萨能够随种种的业,示现受种种的果报,但是这些随种种的业示现受种种的果报,都是表演的,菩萨是表演。我们是认真的在做,我们是真正的在受。菩萨是做戏的受。 “(五)受生自在,菩萨随其心念,能于诸世界中示现受生,无障无碍也。” 我们看这里解释说,菩萨能随愿入胎。我们入胎是我们不能做主的,该到哪里去投胎,就去投胎。菩萨能够随他的愿,我想到哪一家投胎,我想变什么就变什么,在六道里面,随愿到任何一道去度化有缘的众生,他的受生并不像众生愚癡般的入胎。我们为什么来做我们爸爸妈妈的孩子呢?愚癡啊!有的选择吗?没有得选择叫愚癡。愚癡般的入胎。因为菩萨是愿力,愿力不是业力。我们众生是业力。但有些菩萨入胎他不迷,住胎他就迷惑了。有些入胎住胎都不迷惑,但是一出胎就迷了,一出胎就迷了。 只有到了不退转的菩萨,是入胎住胎甚至出胎都不迷惑。像谁呢?悉达多太子Siddhārtha,悉达多太子就是释迦牟尼佛没有成佛之前示现的太子。悉达多太子就是如此的受生自在,从兜率天观察机缘再决定,可以自己决定到哪里去,到净饭王家中来受生,所以这个叫做受生自在。这是第五。 “(六)解自在,菩萨胜解成就,能示现种种色身,演说妙法,无障无碍也。” 菩萨有殊胜的解,这个解是信解行证的解。也能够示现种种的身相,来演说妙法。这是第六解自在。 “(七)愿自在。菩萨随愿欲,于诸刹中,应时出现,成等正觉,无障无碍也。” 菩萨可以随他的愿,「于」就是在,在诸佛刹当中,出现,成佛,而没有障碍。 “(八)神力自在。菩萨神通广大,威力难量,于世界中,示现变化,无障无碍也。” 这是讲他的神通威力,神通威力示现变化,种种的变化都没有障碍。 “(九)法自在。菩萨得大辩才,于诸法中,广演说无边法门,无障无碍也。” 菩萨得大的辩才,于诸法中,在种种的法当中能够演说无边的法门,没有任何的障碍。 “(十)智自在。菩萨智慧具足,于一念中,能现如来之十力无畏,成等正觉,无障无碍也。” 智慧具足,能够在一念之中,显现如来的十力四无畏,成等正觉。佛的智慧在一念之中,就能够现如来的十力四无畏,成等正觉等等。那么现在说的最殊胜的自在,就是把这十种,前面九种加这第十种,把这十种的自在都圆满的摄在里头了,所以叫究竟自在故,究竟而成最胜自在。 “今云「最胜自在」,应如《法华经》「我为法王,于法自在」,圆满究竟《华严》之十自在,故云「最胜」。” 那么现在说的这个自在应该像什么呢?像《法华经》里面所说的,这是释迦牟尼佛自己说的,「我为法王,于法自在」,这是佛自己说的。 如果对佛法不深入理解的,看了这句,又是起了个怀疑了。 像当年佛出世,走七步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个小菩萨刚刚出世,就这么不可一世。这里说的也是嘛,佛说:「我是法王,于法自在。」他自己称他自己是法王,什么意思呢?佛的话绝对没有夸张,没有抬高自己的,佛就是真实的,也用不着谦虚。我是法王,我就是法王,我于法自在啊!所以这是一致的。这不叫我慢,佛绝对不会自己夸大自己。而且这个法王以前讲过,是讲的觉悟高,而不是地位高。一般误解就说,你是法王,那别人都是你的子民了?你是王,地位高,这个不是。这个王讲的是觉悟,不是世间地位的高低。下来是经文了: 【阿难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此下世尊许说,并敕令阿难谛听(细心听法),善自思维所闻义理。末云:「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佛就告诉阿难说,你要好好的听,要善思念,要深入。不要听到很表面而已。要深入,要善巧的思念。「吾当为汝,分别解说」,我要来给你解说了。因为前面阿难问了很多,那佛还没有正式回答嘛,现在佛答应要说了,要说的就是后面下来一直到最后「皆大欢喜,信受奉行」,佛就说了这部《无量寿经》了。 “以上别序竟。” 所以别序的内容就到这里了。 “别序又名发起序,盖为发起全经正文。” 那么这段的别序叫发起序,发起这个圣教,发起本经的正文。序都是为了证信,所以在发起序当中,就特别要将前面我们学过的六种成就给它说明,说明这六种成就也就是证信,让你完全相信,所以这个别序也是证信。下来注解说: “现因阿难启问,世尊允说,演此究竟方便、最极圆顿之殊胜净土法门。但以此乃超情离见,不可思议难信之法,众生情执深重,信不能及,故于发起序中,深入证信。共计五重:第一、世尊放光现瑞证信。” 这个证信一共有五重: 第一重就是放光,这我们前面看过了。这一品〈大教缘起〉一开始佛放光,放稀有的光明,所以这个地方我们都需要很好的去体会。佛不是魔术师,应观众买票来看,佛喜欢喜欢就放光。佛才不跟你应酬,给你放光。一定有特别的殊胜的因缘,所以要说这个经的时候,阿难跟佛这么多年,他都没有见到佛这种情形,没见过。所以这个在〈大教缘起第三〉开始经文的描述,我们已经听过了。这是第一重。 “第二、阿难欢喜启问。阿难之问有两要义:一者,阿难见佛放希有之光,必是住奇特之法,导师之行,最胜之道。但此法此行此道,必是佛佛相念,而非其他。” 前面一开始两品经文,我们再回顾一下。我们看到来参加这一会的大众特别殊胜,正表妙法稀有,是表示同时告诉我们,这个法是微妙稀有,是这个意思。阿难看见希有之光,就知道是佛住奇特之法,导师之行,最胜之道。而且这个道,这个法,就是佛佛相念。这也是证信。第二个含义: “二者,阿难何能问此妙义,正表阿难本是德遵普贤、从果向因之大菩萨。会中纯一无杂,演说圆音,今正是时。会众殊胜,正表妙法希有。” 第二个,阿难能问这种意思就表示阿难也是德遵普贤,从果向因的大菩萨,所以不是凡小所能问得到的。会中这么多菩萨,无量无边,而且有两万的四众弟子,在家二众、出家二众,都来听净土法门,佛要演说这个圆音,今正是时候,大家欢喜。所以阿难一问就知道,佛是在念佛了,大家时机都很契机。这是第二重的证信。 “第三重证信,则是世尊讚歎此问之功德难思。佛说:当来一切含灵,皆以此问而得度脱。一语道破净土法门所以兴起之真因,故本品名为《大教缘起》。” 佛讚歎阿难,你能够问这个问题,你这个功德是不可思议的,功德之大也没有办法测量,为什么呢?因为你看,它为什么没有办法测量?他算不到将来的影响有多大,因为将来一切含灵,就是一切有生命的,皆因汝问而得度脱,将来这一切众生,都因为阿难你这一问问得好,他们因为这一问而能够得到彻底的救度,能够彻底的解脱。所以这是第三重的证信。 “第四重,佛告阿难,如来之所以出兴于世者,只为「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云何惠予?则唯赖弥陀愿海六字洪名。正因阿难之问,而启示如是妙法,希有难逢,如优昙花,当来一切众生,全赖阿难之问而得度脱,故佛讚阿难以证信。” 这是第四重,第四重佛告诉阿难,佛之所以出现在这个世间,就是为了这件事情,为了要给众生真实的利益,真实的利益就是下面要说的弥陀的愿海,紧接着下面就来了。弥陀的愿海是真实之利,弥陀的名字是真实的利益,念佛往生是真实的利益。这是第四重。 “第五重,世尊深知此实为一切世间难信之法,故晓喻众生曰:如来觉智难量,神通无碍,定慧究畅,于法自在。世尊所说,真实不虚,万勿轻疑,但当仰信。” 第五重,佛在说他自己的智慧是如此如此,就是这样子,一刹那和无量劫平等平等,这是什么智慧啊?这是定慧到了究竟的通畅,还有于法的自在,佛有这么大的智慧,有这么大的慈悲!所以佛所说,让我们就不能够轻率了,不能够轻率就是要重视啊,我们应当是欢喜尊重,所谓应当仰信。但是有些地方佛既然这么说了,我虽然不懂,但是没有关系,我就应当要这么去信,因为这是圣言量,所以我应该相信。 “是乃喻示我等,佛是果觉,我是凡夫,焉可以凡夫愚昧之分别心,妄测如来圣智,但当信受,必满所愿。” 你看完这句,你心里有数了。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你凭什么来怀疑佛的智慧啊?你怀疑佛的智慧,就是怀疑这部《无量寿经》,就是怀疑这个法门,就是怀疑这句阿弥陀佛,它到底是不是这么不可思议?你就是怀疑!可是你的智慧跟佛的智慧是差天差地,你凭什么怀疑?所以我们不读经,不多听道理,不去听博士班的道理,你真的不知道啊!很多人都是不知天高地厚乱乱讲话,这些都是在指示我们凡夫不可以我们愚昧的分别心,虚妄分别来测度如来的智慧。再讲得现代化一点,你凭什么以像阿德阿顺(蚂蚁)的这种能力来去否定还有第三度空间的我们呢?我们在笑阿德阿顺(蚂蚁),那我们也被人家笑,我们三度空间的人还去否定有第四度空间有第五度第六度有无限度,佛的智慧就是无限度空间的智慧。 我们要这样子来讲,所以我们应当要信受,这样子老实听话,依教奉行,我们这样子慢慢地去修,给你保证,就会一天比一天明白,一天比一天清楚,一天比一天法喜,会一天比一天觉得我这个生命没有白来,我这一次遇到这个法门,听到这样子的法,你要给我什么财产都换不回换不到啊!要这样子一天比一天的理解,所以这就是这五重的证信。 “由上可见,经之序分,全为证信。本经小本之宗,蕅益大师指为「信愿持名」。此三资粮,缺一不可,而信居首,其要可知。序分中先说此经之本,乃「真实之际」,故可信。” 你看,还有在开头的序里头,我们已经看到了两个真实了,那两个呢?一个是真实之际,因为我们说了,本经都是开化显示真实之际,所以可以相信,这是从我们真实的智慧所开显的,是真心的显现,不是妄心的揣测曲解甚至错解。是称佛的本性所开演的种种的教化,所以可以相信。 佛也说了,佛说你们将来要依四依法,经跟经文是可以矛盾的,现在大家都反了佛的四依法了,怎么反呢?根据始教来否定圆顿教,这就是不遵佛旨,不依佛的指示。 佛指的四依法,其中之一是「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佛的经不是都是了义教的,好多是不了义的,甚至一部经里头,里面的内容也有不了义的地方,也有了义的地方,那么这两个之间不同,那不同你要依靠谁?依止谁呢?依止了义的部份。除非你不要了生死,除非你还想说去做北京鸭也不错试试看,那你就由它去了。 如果你真正觉得六道可怕,赶紧要离开,你一定要去选那个了义的部份,了义的部份就是叫你要超越六道轮回,彻底了生死的部份。那什么是了义的部份呢?《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净土五经》专门讲实相的地方。所以这是真实之际所开化的,所以我们应当要依止的,这是我们依止的,这样子就可靠稳当了。你看看我们七宝净土讲堂,处处说的内容都是了义的,你找出来有哪一些是不了义的你说!讲的人都想了生死,听的人也想了生死。所以讲的人想了生死,当然讲的都是了义的。听的人想了生死,听的人也听到是了义的了,是不是? 所以现在最普遍的现象就是依人不依法,颠倒了。而且还崇拜偶像,把出家人当明星,靓仔和尚。这种现象我自己也看了很多,所以主要就是我说过的,什么原因?主要是佛教徒的水平太低,全世界都一样。你看那个法王升座,你看在下的听众人山人海,那些人山人海的,我们不要讲「仙人掌」啦!真正佛门的法王,正法的升座都人山人海,而且还包括不少外国人,虽然有翻译,但是你能得到的有多少法益,那都是一个问号。 所以你看《无量寿经》讲得很透彻,怎么透彻呢?佛劝我们要「假令供养恒沙圣,不如坚勇求正觉」,正觉就是自觉,自觉很重要!你不必去排长龙,不必去跟人家挤人山人海。你在家里面一个人,人家说你很孤单很孤僻,但是你知道你一个人在求正觉,在自觉的时候,你就远远超过那些人山人海去仰慕那些法王那些大修行人,你比他们强得太多太多了。所以这句话就是对我们这些人说的,「假令供养恒沙圣,不如坚勇求正觉」。 “本经之用,乃广惠众生以「真实之利」,故应信。” 而这个经它的作用,是惠于真实之利。 你看我们每个人都很慈悲,都愿意去度众生嘛,是不是?讲到度众生,大家都很开心,我要度众生啊,那我们还不仅仅是为了自度,你要度众生,你要给他真实的利益。不是你今天给他一点钞票,他明天又没钱了,那你这样子救人救得不够彻底。 所以一个是真实之际,是你本有的,从真实之际显现真实的智慧,你才有本事给众生真实的利益,这三个真实是连起来的,紧紧相扣的。因为是真实之际,才能给众生真实的利益。要不然众生怎么能够出离生死呢?你跟他也是抱在一起沉溺大海,你怎么样子超越呢?只有超越六道,才是真实的利益。下来: “何谓「真实之际」?正如莲池大师《疏钞》中所开口便道者:「灵明洞彻,湛寂常恒;非浊非清,无背无向。大哉真体,不可得而思议者,其唯自性欤!」故知真实之际,即当人之自性也。” 这就跟莲池大师在《阿弥陀经疏钞》一开头的两句话就一致了,《阿弥陀经疏钞》一开口就说了说:「灵明洞彻,湛寂常恒;非浊非清,无背无向。大哉真体,不可得而思议者....」,是什么呢?自性,唯自性。所以我们开化显示真实之际,真实的究竟的地方就是这个自性,在座的各位同修,人人本具,本有。这跟你贫穷富贵,是皇帝还是乞丐,有没有文化,都没有关系。而这个自性,它是怎么样子的?你虽然看不到,摸不到,感觉不到,但是用这个形容词来告诉你,它是「灵明洞彻,湛寂常恒」,「大哉真体」。所以第一个真实就是如此了。这是真理,你没有办法否定的。第二个: “何谓「真实之利」?” 第二,何谓真实之利?那为什么又是真实之利呢?《疏钞》接着又说了: “《疏钞》又曰:「澄浊而清,返背而向;越三祇于一念,齐诸圣于片言。至哉妙用,亦不可得而思议者,其唯《佛说阿弥陀经》欤!」” 这里说的《阿弥陀经》,我们同修都很清楚了,不用解释了。《阿弥陀经》就是《无量寿经》。因为莲池大师当时他是给《阿弥陀经》做注解的嘛,这两部经是同部。 自性清净心,本来无一物,清净无染,不增不减,不垢不净,本来是没有浊,浊就是肮脏,也没有清,没有背,没有向,也没有什么背尘合觉背觉合尘,背着觉悟跟尘合起来了,或者是背着尘又合到觉了,这些都没有,本来无一物嘛! 但是现在众生已经浊了,已经背了,背着觉合尘去了,背着觉悟,去合世间的梦幻泡影这些东西去了。尘就是浊,觉才是明嘛!现在要怎么做呢?要澄浊而清,把浊的肮脏的东西,给它过滤,给它澄清。返背为向,你本来是背着这个觉悟的,你现在把这个方向转过来,变成向着觉悟,返背为向。 越三祇于一念,一般我们都知道了,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才能够成佛,这是《大乘起信论》所坚持的。但是现在一念可以超过,圆顿教不同于终教,所以这个判教大家都要知道,知道什么?你们到底现在学的是什么教?或者我只是喜欢小乘,这都可以,都很好,都是佛说的,哪有不好的?没有一个不好的嘛!始教,终教,顿教,圆教,圆顿教,那就是这里说的「越三祇于一念」,一念之间齐等了,等同了,等齐了。 你需要三大阿僧祇劫,好啊!民主自由,你喜欢,你去修啊! 那我这一念也可以成就。 「齐诸圣于片言」,诸圣就是跟这些圣人,哪一些人呢?类似文殊普贤观音势至这些圣人。我片言,一句那摩阿弥陀佛,跟他们平等平等,所以说是「至哉妙用」,这句阿弥陀佛,妙用!这个至跟哉,无以弗加了!这个妙用无以弗加了! 「亦不可得而思议者」,就跟本体一样不可思议,体上面有体有用,亦不可得而思议者,其唯《佛说阿弥陀经》,只有佛说的《阿弥陀经》啊!前面讲过《阿弥陀经》跟《无量寿经》是一部经,有的称为那个是小本,我们这个是大本,或者称为小经大经,所以是一部经。下来注解也说了说: “《阿弥陀经》乃本经之小本,故知至哉妙用,其唯本经欤!本经之宗为「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发菩提心」圆摄「信愿」。「一向专念」,即是「持名」。大小两本,同一纲宗。” 那么《阿弥陀经》的宗旨是信愿持名。大本《无量寿经》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信愿也就是发菩提心,是发菩提心更简明的根本内容。「持名」跟「一向专念」是一致的。我们这两个是同一个宗旨。那么我们这两个真实,这跟《弥陀疏钞》莲池大师所讚歎的就是相同了,可以引用到我们这个《无量寿经》。 “如是妙法,三辈齐收。遂令凡夫,顿同补处。大哉妙用,不可思议,即是本经之发心念佛” 那这个妙法,三辈齐收。三辈是上辈、中辈、下辈。「遂令凡夫,顿同补处」,就让甚至下劣的凡夫,比我们还糟糕的,怎么样呢?顿然,顿然间就是马上,同于补处菩萨,补处菩萨就是后补佛,决定去作佛的,一往生就不退了,再也没有退转了,顿然间同于补处。 大哉妙用,不可思议,真实之际的体所产生所发出的妙用,就能给予众生真实之利了。下来说: “此即真实之利也。如是真实妙用,于一念顷,顿越三祇(三大阿僧祇劫),一声称名,位齐诸圣。” 这个就是本经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可以得到往生这样子的一个真实之利。那么这样子的妙用,在一念之间,就超越了三大阿僧祇劫。你念这句佛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正当你念的时候,没有杂染,你就跟诸圣平等,前面讲过的文殊普贤观音势至这些等觉菩萨,跟他们平等了。 大家听了,高兴一下子,平等了。大家不要听了以为自己可以做到,未必。这里的条件你没有看清楚,四个字「无有杂染」。你再回想,或者从今以后你再去念佛的时候,你再看看你这句阿弥陀佛还有杂染吗?你没有杂染,你才是一念越三祇,你才跟文殊普贤观音势至平等,做得到吗?什么叫「无有杂染」?简单说就是没有一个妄念,这已经到了理一心了,这句佛号清清楚楚。不是就那么几句做到「无有杂然」而已,过后又有杂染了,不是。是每一念每一念,到你断气之前的每一念,见阿弥陀佛之前的每一念都是「无有杂染」,可以吗?恒常不断的要做到这样子才行。所以也不是你想像的这么容易的,但是这是一个目标。你总不能不去定个目标,这是个目标,我们可以朝着这个目标迈进。后面这句话告诉你,不容易啊!你要珍惜!为什么呢?他说: “我等幸闻,此真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也。” 我们有幸能够听闻此法,要知道这是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一日。我们每天开始之前,开经偈不是有「百千万劫难遭遇」,跟这句话是一样的。无量劫来稀有难逢的这么一天。所以这句话是清朝末年净宗大德彭际清居士他说的。 所以到这里这一捲就是第一捲,到这里就结束了。所以我们这堂课就比较长了一点,超时了,因为要在这里圆满这第一捲,不要半天弔,所以耽误了大家一些时间。 好,我们今天就学到这里。谢谢大家,阿弥陀佛!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