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乘无量寿经》解-第46集
2024/01/22 10:16:13瀏覽74|回應0|推薦3

《大乘无量寿经》解-第46集

  七宝净土讲堂主席慈净老师,各位同修,各位大德,各位来宾,大家晚上好,阿弥陀佛!

  好,我们继续再来理解这句经文「于一切万物,随意自在」,请看《大经解》151页倒数第5行,我们从这句看起:

“夫心有拘累,随物而转,故为烦恼所缚,凡夫着有,二乘滞空,皆堕情执之中,咸是心随物转,故于万物不得自在。”

  这句话说的就是我们,现在谁不是这个样子?我们要知道烦恼怎么来的,表面上看起来是从外面来的,烦恼从外面来的,有人又说是别人给他的,但是实际上是自己生出来的,外面的境界没有问题,外面的一切那不都是你看出来的吗?是你六根接触六尘的反射作用,这个作用产生了,然后自己的八识,尤其是第六第七,就做了第一时间的判决了,最终就生起了种种的分别比较,连带的担忧牵挂等等,这里面当然也包括高兴,快乐,喜悦,种种的喜怒哀乐,那都是六尘的反作用力,那就自己做不了主了。说得更彻底一点就是,你把虚妄的假相当成真实的,那就随境界而转了,心有所牵挂,你就随着境界而转,碰见好的,你就高兴,不好的,你就不高兴。见色闻声,你的心随着你所见的东西就转了,随物而转,故为烦恼所缚,随物而转,所以就被烦恼把你给困住了。因此别人一讚叹你说,哇!你这位大德修持好啊!我们都应该向您学习啊!啊,是吗?是吗?哇,听得很爽!马来西亚的华语听了很爽!听了很高兴的意思。相反的,有人骂你一句,那你就不高兴了。这就是随它转了,自己没有做主的份,他叫你高兴就高兴,他让你不高兴就不高兴,为烦恼所缚,缚就是绑住了。这就是凡夫,凡夫就执着于诸有,爱世间所有的东西,功名富贵妻儿子女他看成是真有的。师父,当然真有的,这是我儿子,怎么会是假的呢?我怎么看他都是真的活生生的,你说这是假的,怎么假?这是着有,所以是凡夫。

  二乘滞空,二乘指的是阿罗汉辟支佛,阿罗汉就停滞在空里头了,都是堕在情执之中。

  所以我们这个大乘法,很幸运的,我们一开始就接触到大乘法,大乘法是以成就阿罗汉看为堕落的。哎,已经证得了阿罗汉,怎么会是堕落呢?这句话你要不是在大乘的修学里头,你很难认同,很难认同。我们都认为能够证得阿罗汉,已经是很稀有很难得了。这里怎么说是堕落呢?

  所以你不站在大乘的立场来看,你没有办法理解。《首楞严经》说的,为什么很多修行人没有成就,以至于堕落成为阿罗汉,以至于成为魔子魔孙,都成为堕落了?你看《首楞严经》最后说的那五十种阴魔,最后一种魔就是成就阿罗汉。

  这个还有很多人不知道,你知道了,也不敢相信,怎么可能呢?所以小乘的修行人他们没有看过《首楞严经》,也没有机会看,也不是他们的课程,Its not in our syllabus,不在他们的教程里面,他们也不承认,所以还很努力的在修,希望能够证得阿罗汉。

  大乘法就是你明明是佛,你怎么执着于自了呢?你本来是佛,你怎么退到去成阿罗汉呢?等于说你明明是博士,怎么愿意去做小学生呢?就这个意思。除非你患了痴呆症,但是你的本身还是博士,这是不可能改变的,跟你痴呆症没有关系。彻底的说一句就是,你不明白自己的佛性,这个就是堕落了。

  所以凡夫执有,二乘滞空,「滞」就是停留在空的境界,都堕在情执之中,都叫做心随物转。因为这个空即是色,空就是色,你不跳出这个空,这个空就成为一物了,色也是一物嘛,你以为空就是没有物了吗?我们前几天学过的「入空,无相,无愿」,还记得吗?入了空,不执着空,才是真空。你空还有一个空相,那就是物,思想是物质嘛,是不是?因为它是存在的,思想它有它自己的规律,不能用你主观意识去改变它,你的思想我怎么能够去改变你?所以我们这些做父母的,老是想改变孩子的思想,要他听你的,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两败俱伤,大家都痛苦,抱在一起哭,不是都痛苦吗?所以既然存在,又不能被主观意识所改变,那就是物质了,所以思想就是物质,所以空即是色,那还是随物转。

  所以你看大乘的境界很高,讲得很彻底啊!所以万物就不得自在,在一切法的前面,它就是非常的被动,被动就是自己做不了主,lost control。

  下来讲来参加法会的这些大菩萨大士们,他们是什么境界?下面说:

“大士深达法性,当相离相,不随物转,故无缚系。”

  那么这些大菩萨就深达法性,不但达,还深达法性,所以他当相离相。不是拨相离相,不是把这个相不要了。拨相就是把它拨开了,拨开那个相,要离开这个相,所以很多人说要把这个相给除掉,才叫离相。请问你怎么离?你整个人活生生的就坐在这儿,清清楚楚的还是3D三维立体的,不是平面的,平面的是2D的卡通,这是3D立体的,有前有后,而且还会反应的,是不是?这不是个相吗?不是透明的,是真实存在的。就算我们广东话有句话说:哎呀,你当他透明就好了。你当而已,他还是不透明的。

  但是这里告诉你,当着这个相就要离相,怎么离呢?是你离?还是他离?都不需要,当着他不被他转就离了,不执着就离了,不被相牵着走就离了。

  说是容易,做起来真难。什么时候难呢?境界来的时候才难,境界没有来的时候很容易。境界来的时候管它就「佛跳墙」了,佛跳墙就是佛都有火就佛跳墙了,所以境界来的时候就是功课就是考验。所以你看明明一个活生生的人,在妳面前骂妳,妳还无动于衷?不行,一定要跟他解释清楚,他冤枉我,怎么可能放过他?那你就着相了。

  这个告诉我们,不是做不到,如果做不到的,佛不说。一定做得到,一定有人做得到,只要有一个人做得到,佛就说,一定做得到。

  但是我们现在做不到,我们存档,我们存档存多了以后,我们这个力量强过我们的习气的时候,我们就做到了。

  现在做不到就是,当境界来的时候,我们习气的力量大过你所知道的这些道理,这道理就派不上用场了。

  常常说「有佛法就有办法」,到那个时候,有佛法都没有办法了,所以就当相着相而不是当相离相,那我们就痛苦了。那么下面这句话好啊,我们可以常常用来看待世间的一切人事物,我们看看下面这句说:

“宗门云:「但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进而物随心转,故能随意自在。”

  所以宗门就说了,宗门就是禅宗。「但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你对你周边所有一切万物,只要你没有这个心,就完了没事了,哪怕万物来围绕你,它就不能影响你。

  所以老是想躲避,找个什么地方才能够修,你跑到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有物,这都是为物所转,就是想找一个清净的物,避免这些烦嚣的物,那个是自欺欺人,就算给你离了外面的物,你也离不开你内心的物。

  所以何必那么辛苦呢?你无心就完了嘛!当相离相,不随物转,见一切相而离一切相,当相离相,你就不随物转了,见一切相而离一切相。

  举个例子,你见到一个美女的照片,你没有美女之相,那就跟见到一朵花的照片有什么分别呢?跟见到一棵树的照片有什么分别呢?你都不为它所转了。当然这也不是我们的境界,我们看美女就是美女,这很正常嘛!你说我看那个美女像阿弥陀佛。哎,人家说你头脑有问题啊,我怎么看都是美女,你怎么看成阿弥陀佛呢?但是菩萨就做得到,而且还要高级的菩萨,普通的菩萨不行,泥菩萨更不用谈了。我们这里说的这是大士,这些大菩萨他们做得到。

  那么接着进而物随心转,故能随意自在。再来一步提升了,物随心转,东西可以随着你的心来转,所以就能随意自在。

  所以圆教的道理很深啊!你看这句经文「随意自在」,你就随随便便的看过去了。「随意自在」不就是随你自己的意思,你随你自己的意思,你就很自在了。这谁不会?那你就不用来上课了,上课干嘛?你都知道了,随你自己的标准,随你自己的喜欢,那不叫自在。

  所以我们一定要听道理,一定要听这些古大德他们的经验,他们所悟到的这些道理,就是这些注解,对我们帮助很大。这样子来理解这部《大乘无量寿经》,那你的成就会看到很快就跟别人不一样。我们不是故意要跟别人不一样,它自自然然就是不一样。博士班跟小学,哪里会一样呢?我们继续看注解:

“如《净影疏》云:「由成胜通,于一切物变化随意,故能利物,名为自在。」”

  《净影疏》就说了「由于成了胜通」,什么叫胜通?殊胜的神通,成就了殊胜的神通,「于一切物变化随意,故能利物」,所以对于一切东西可以变化随意,那么这样子就可以对于众生,给众生得到利益了,所以称为利物,这个叫做自在。

  所以这个自在的境界很深!不是说你有钱有閒,我想到美国,到加拿大到哪里,我想去旅行就去旅行,我想干啥就干啥,我很自在,我的生活很自在。请问你对你的生死能自在吗?哎呀,那个生死以后再说,那是以后的事。

  这个自在的意思很深很深,那么这里后面又加了一段了,我们来看:

“大士神通自在,于一切万物心无拘束,随缘变化,饶益众生;纳须弥于芥子,转四海入毛端,随意利他,故云自在。”

  这个自在的境界更加的深了,须弥纳芥子,这个时间空间都能够自在的运用,不但是不为物所转,而且他神通变化,可以出现一切物来利乐众生。法藏比丘就是阿弥陀佛的因地,法藏比丘出家以后,成了阿弥陀佛,在成佛之前,他手中常出无量珍宝,可以利益众生,他这就是神通自在,不但不为物转而且能转物了。这种转物《净影疏》的解释也是对的,因为由于神通而转物,实际上我们也不是只有在得了神通之后才能够转物,我们如果真能够当相离相也就转了,也就是转物了。

  所以宗下就说了,宗下就是禅门。禅宗说「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你看看那些竹子都是法身,你看那些菊花那些黄花开得很好,一朵一朵,那都是般若。你看得出来吗?你看得出来那不就转物了吗?你如果看见都是世间的竹子,竹子的竹叶很宽很大,可以拿来包粽子,那你就被竹子的叶转了,竹子的叶可以包粽子,世间的黄花,看到黄花就哇哇哇的叫,这些花太美了!最后你变成花痴了。这些都是世间的色,或者你很喜欢,你贪恋爱护备至,看见花就哇哇的惊叹声,我们俗话说疯掉了,失控了,花要谢了,你就哭了,这都是被物所转。

  你要能转物,那它就是法身,就是般若,一切都是如此。所以这也是不必等待神通,我们众生都有份的。所以「于一切万物随意自在」,这句经文就是这样子来体会,就是如此。不需要拔掉这一切的相,这一切我都能够随意自在。

  所以《首楞严经》,首楞严的含义它是翻译的音,因为这个意思不好翻,不能翻得完整,所以用原来的音,它的意思是什么呢?「一切事究竟坚固」,所以万物都是究竟坚固的,什么叫做坚固?坚固就是法身,常住,不生不灭,没有变化的,而且是究竟坚固的。

  那个竹叶不就是法身吗?你说那个竹叶不是法身,那法身就缺了一块了,法身是遍一切处的就缺了一块竹叶,竹叶就是法身,黄花就是般若,那你这不就转物了吗?你这不就可以随意自在了吗?不只是理究竟坚固,一切事本来究竟坚固。我们现在以不坚固无常的心来看这些事相,那当然它就是变成这个样子了,因为这个「事」是从「理」来的,「理」是究竟坚固的,那「事」从「理」来的,「理」究竟坚固,那「事」怎么能不究竟坚固呢?

  这句话应该是到今年我才真正体会到。我在佛门最起码二十年,也很喜欢《首楞严经》,但是《首楞严经》说一切事究竟坚固,我一直不能够完全接受,今年可以了。接着就是这句经文了,下来说:

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

  我们来看注解:

“「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庶者,凡庶。类者,品类。又庶者众也,庶类指众生也。”

  底下这句经文「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这些大菩萨就是这么慈悲,庶类就是指的众生,为一切众生干什么呢?做「不请之友」,我们来看看这句「不请之友」,我们看注解说:

“「不请之友」者,《会疏》云:「众生背觉,沉迷漂流。生盲无目,无希出心。菩萨愍之,无疲厌念。常为不请之友,随逐爱护。(中略)”

  那么《会疏》是注解就说了众生背觉,背觉合尘,背着觉悟,去合尘缘了,因为这样子他就糊涂了,他离开了觉,背了觉,合尘去了,所以就漂流沉迷在烦恼之中,漂流于生死之海。「生盲无目」,天生的瞎眼睛,生下来你就是瞎子没眼睛。「无希出心」他就没有想要出离的心,菩萨就愍之,无疲厌念,所以菩萨看到了就怜悯他,没有疲厌。你看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普贤菩萨十大行愿就是没有疲厌,怜悯他就常为不请之友,不等众生请求你,他自己来帮忙了,因为众生从生下来就没有眼睛啊,他怎么知道会请求呢?所以《阿弥陀经》佛不问自说,没有人请法,佛就说了,这也是「不请之友」。还有你看《法华经》里面三请而后才说,要请三次,佛才说。《阿弥陀经》没有人请,佛就自己说了,这也就是「不请之友」最典型的了,为什么会这样子呢?大家问不到这儿,你怎么能想到问净土法门呢?因为净土法门跟极乐世界是佛跟佛才能够彻底完全明白的,舍利弗示现的阿罗汉都问不了,只有听的份,你看《阿弥陀经》从头到尾都是「佛告舍利弗」,我告诉你,你只有听的份,问不到啊,没有这个境界来问问不到。所以就直截了当在《阿弥陀经》佛就告诉舍利弗,所以常为不请之友,随逐爱护,这就是菩萨的大慈大悲了。

“故《涅槃》偈曰:『世救要求然后得,如来不请而为归。』」”

  《涅槃偈》说世间的救度者都是你得要求他,跟他祈求,然后你能得到你要得的东西。但是如来就不是这个样子了,如来不等你要求,不等你请求,就来让你得到归宿。不是让你得到世间的财富等等这些,这些都是人天福报。让你得到归宿,让你得到依靠,所以这就是真正的朋友了,真友啊!

“又「不请之友」,见《维摩经》曰:「众人不请,友而安之。」肇公曰:「真友不待请,譬慈母之趣婴儿。」”

  《维摩诘经》说「众人不请,友而安之」,不等别人来邀请你,就去跟他作朋友,而使到他相安,让他心安,这就是作为不请之友,所以这些菩萨都是如此,为一切众生作不请之友。

  现在我们一般的慈悲是叫有缘慈,不是无缘慈,是有缘慈,人家来要求我了,因此我才对他怎么样怎么样,那还得看看我当时的心情,看看我的情绪,看我心情如何,然后才做一些救济的帮忙。但是这些大菩萨不是这样子的,作不请之友。

“净影曰:「(一)所化众生无机感圣,名为不请。菩萨强化为作因缘,名友安之。(二)所化众生虽有道机,无其乐欲,不知求圣,名为不请。菩萨随机而为强化,名友安之。」”

  在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里头,善财童子见了观音之后,东方正趣菩萨就自己来了,不等善财童子过去,他这就是不请之友,我自己到你求法的人的这个地方来。

受持如来甚深法藏。

“「受持如来甚深法藏」。此有二解:(一)《净影疏》曰:「明修胜解如来藏性,是如来甚深法藏。闇障既除,明现己心,故曰受持。」是以明心为受持甚深法藏。”

  那么底下接着就是解释这句经文「受持如来甚深法藏」,那么这里有两种解释,两种解说这个方法的内容,一个是《净影疏》说的「明修胜解如来藏性,是如来甚深法藏」,什么意思呢?就是你能够很明白的清楚的来修习修行,能够得到殊胜的开解如来藏性,如来藏性是什么呢?大家念《大乘起信论》里面不是有提到如来藏吗?了达如来藏这就是如来的甚深法藏。刚才八个字解释了六个字了,如来甚深法藏就是如来藏性。

  「闇障既除」,这个给你指出之后,那你的闇障,你的这些障碍就可以消除了。「明现己心」,所有这些闇障消除之后,自然你的清净心就现前了嘛,明现己心啊!所以我们没有什么法叫你得到什么,只是教你什么呢?教你去掉什么,不是给你什么。真正修行不是说给你加在你本来圆满具足的,再给你加点什么,没有。只是你自己本来具足的,现在你是多了一点东西了,你多了一点脏的东西,其实这个脏也是虚妄的,你一破除之后就现出你本来清净的。

  举个例子,现在是阴天,没有太阳,等云一过去,太阳就出现了,云不会一直都在那边的,何况云本身也是虚妄的,明白了这点,修行就不难了。

  底下说「受持」,你看这也是讲得深一步了。佛讲的东西他都能接受,这就不是这么简单了。你明现己心,故曰受持。所以要明白自己的本心,达到本性,才叫做沙门,所以沙门的定义也是很高的。这就是以明心做为受持。如来甚深法藏这个解释就是,你要明白自己的本心,这是第一个解释。再看另外一种解释:

“(二)《甄解》曰:「即闻持三世一切如来法藏也。多闻归一闻,一闻即是闻其名号。」是以闻佛名号,为受持甚深法藏也,弥合净宗。”

  《甄解》他的解释说:「即闻持三世一切如来法藏也」,三世是指过去未来现在。过去未来现在如来一切的法藏,他都能够闻能够持,这个很广,「多闻归一闻」,一跟多是相及的,这又是华严的道理了。一就是多,多就是一,多闻可以归于一闻,一闻就是闻其名号。这一说跟我们就很亲切了,我们一听到名号阿弥陀佛,不用讲别的,这个名号一定是阿弥陀佛,你一闻就是闻名号。

  所以受持如来甚深法藏有两个解释。一个是指着要明白你自己的本心,这个就比较难了。

  蕅益大师六信里面的第一个「信自」。你说容易,我明白我的自心,你的自心是什么?你拿出来给我看看。你拿得出来吗?拿不出来,你还说你明白。所以这个就难,因为这说的是理,说的是法身。第一个解释。

  另外一个解释说是说这就是闻得弥陀的名号,那么闻名号就是受持如来甚深法藏,那等于也就是明心了。你闻就是...其实这个闻比听还要更深入,闻就是真正受持。听是一经于耳,一经于耳你未必能起作用。闻就是受持这句名号,也等于前面第一个解释的明心,明什么心?明你自己的本心就是阿弥陀佛,你现在又念阿弥陀佛,那不就是明白你的自己的本心吗?你的本心在哪里呢?我开口念的就是。

  从最简单的,然后原来简单也是最深奥的。所以这个事情《大集经》就是这么说的,我们昨天也说了,「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即无上深妙禅」,这是如来说的话,佛说的,不是人说的。理解不了。

  所以一声佛号一声心,一声佛号是什么?一声佛号是什么呢?就是你的自心在这一声阿弥陀里面显现了,显现了!你的自心在哪里呢?找不到,它没有形状。但是阿弥陀佛就是自心。

  电在哪里呢?开灯就是了,还要去找电?傻瓜才会去找电,找到能够用电操作的那一切,那灯就是电,麦克风就是电,所以从相入对我们就容易了,你的自心就在这一声阿弥陀佛面显现了。要不然自心是什么样子的?怎么知道它有啊?能念的心,所念的这句阿弥陀佛就是了。

  所以这个道理用言语来说就很难了。为什么说这句佛号唯佛与佛方能究竟?只有佛跟佛才能够究竟彻底它的意思,彻底明白它的含义。所以说我们不能究竟是理所当然的,那就等于说,不懂是正常的。因为这句阿弥陀佛,它本身是佛跟佛成佛之后,才能够彻底明白的。我们还不能彻底明白,但是我们相信,相信,你就念啊,我们叫仰信,能够仰信就很可贵了,为什么可贵呢?最起码你没有牙尖嘴利,顽固不灵,那有这么简单念一句阿弥陀佛就会怎么样怎么样?讲了很多道理,你最起码相信这个是佛说的,这叫仰信,对佛说的没有怀疑,你要先开始没有怀疑才可以,那么这样子长久一直没有怀疑下去,很快你就能够解如来真实义了,这是一条路。

护佛种性常使不绝。

  下来是这句经文了,我们看注解说:

“「护佛种性常使不绝」。「护」者,维护。「佛种性」者,有多说。”

  护就是护持,维持。下面就来说佛种性是什么呢?有几个解释,我们来看看,看注解:

“《探玄记十一》曰:「菩萨所行,名为佛种。」又《净影疏》曰:「法界诸度,是佛种性。」两说正同,均以菩萨所行之六度万行,为佛种性。所谓「度」者,即度生死流,登涅槃岸,故以「度」为佛种性也。”

  先说《净影疏》,《净影疏》他解释佛种性就是菩萨所行的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度。我们接着看注解:

“又《会疏》据诸经论,标举佛种性之四义,今但举其三:(一)众生所具佛性。众生心中具如来性,本来不变能生过恒沙功德,但为无明所蔽,虽有同无。菩萨为兴教化,开发彼本具之如来藏,名为绍隆佛种。

(二)以菩提心为佛种。《华手经》曰:「譬如无牛,则无醍醐。若无菩萨发心,则无佛种。若有牛则有醍醐。如是若有菩萨发心,则佛种不断。」

(三)以称名为佛种。”

  三种解释我们来看看,底下引证《会疏》的话,他把佛种性做了四种解释,那我们只取三种。

  第一个,什么是佛种性?就是众生所具的佛性。人人都有佛性,这里讲的众生不只是人了,苍蝇、蚊子、蚂蚁...你看到蚊子,啪!你把佛给打死了,牠有佛种性啊,有佛性,就是众生心中本来有的如来性,也就是如来藏,是本来不变的,本来不变能生超过恒沙那样的功德,恒沙就是无量无边,多的意思,能生无量无边这么多的功德。所以这一点我们也是要相信的,要相信我们心中所具的佛性,是从来没有变过。你现在虽然是众生,虽然还有比我们更不行的众生,鬼道地狱畜生这些,但是祂也没有变,没有减少过,不但没有减少,它还一样能出生超过恒沙那样多的功德。但是现在为什么没有作用呢?为什么变成今天这个猫样这个样子呢?现在因为为无明所蔽,遮蔽,虽有同无。

  这里又举太阳了,太阳能生无量功德,对不对?太阳一照我们大地什么都生长出来了。没有太阳,不得了!树木、花,一切也都不行了。

  但是现在为无明所蔽,云遮住了,虽有同无,有但是不起作用。菩萨就来教化了,就开发他们的本来具有的如来藏。那我们现在也是在开发嘛,菩萨借着我这张嘴,借着这样的一个听经的法会,大家听了这个道理之后,哎,慢慢有点醒觉了,目的就是在开发各位本来具足的如来藏,这个叫做绍隆佛种,也就是这里说的护佛种性,就是开显这一点,这就是与本有的佛性,本有的如来藏是佛种性。这是第一个解释。

  第二个,是以菩萨心作为佛种性。《会疏》根据《华手经》说,譬如无牛则无醍醐,你没有牛,就没有牛奶了。你还有人造牛奶吗?没有牛就没有牛奶,那没有牛奶又怎么能够做出cheese奶酪呢?奶酪就是醍醐。如果没有菩萨发心,就没有佛种了。菩萨都不发心了,那还能有佛吗?所以有牛就有醍醐,有菩萨发心,佛种就不会断掉了。这个是以发菩提心作为佛种性。

  第三,以称名为佛种。下面注解又说了,我们看:

“《宝云经》曰:「譬如种树,有其种子,离于腐败,具足生芽因缘。善男子:闻佛名者,得其种子,具足因缘,便得受记。」

按经义云:种植种子,如不腐败,必能生根发芽,长成大树。”

  这是举世间的例子,根据《宝云经》说的。你种树要有种子,这个种子没有腐败,正常的种子你种下去才能够生芽,就能够长出大树来了。

佛就说:「善男子:闻佛名者,得其种子,具足因缘,便得受记。」你闻了佛的名号,你就得了种子了,佛种。这个种子种下去,因缘具足,有土壤有水份有阳光,种种好的因缘它就能长成猫山王了,这不就是你长期在等着的吗?那你要给它具足的因缘,这个因缘就是水份阳光土壤。

“闻佛名号,如得种子,信愿持名,即是具足因缘,必得受记作佛,故云持名为佛种。”

  这就是说的我们啊,太容易了。你说了老半天佛种佛种是什么?持名啊,阿弥陀佛啊,阿弥陀佛就是佛种。现在我们闻佛名者,也像是具足了好的因缘,你就可以得到受记了,好的因缘是什么呢?就是你闻了之后,能够持名发愿,信愿持名,将来一定要受记成佛的。

  所以这个就是《会疏》的三个解释了。

“据《会疏》义,以菩提心与称佛名号为佛种性。”

  现在我们把《会疏》里头提出来的这个话,那么他就是把菩提心跟称佛名号,念阿弥陀佛叫做佛种性。下面再说:

“足证本经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正是「护佛种性常使不绝」也。”

  那么本经说的就是《无量寿经》,那我们以什么为宗呢?这个在前面概要也讲过了,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那就跟我们这个宗是完全相合的了。所以什么叫佛种性?发菩提心就是了。什么是佛种性?念佛名号就是。是不是很简单,很容易理解?容易理解未必做得到,但是最起码比昨天容易理解多了。昨天真是要老命,我自己讲完经之后回到寮房,自己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的,整个晚上没有睡好,结果今天早上准备今天晚上的,哎,今天晚上应该大家不会头大了。发菩提心就是佛种性,念佛名号就是佛种性,所以我们这个宗旨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部经的宗旨清清楚楚的讲明,一定要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没有得改的。

  你不能改经文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药师佛,不行,不行啊,药师佛没有这个接引的愿,药师佛也没有发这个愿,连老太婆老太公他都要,没有啊,释迦牟尼佛也没有,所以释迦牟尼佛才会叫我们念阿弥陀佛。

  外面的人不知道,说你们为什么不念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老师,你怎么去念阿弥陀佛呢?

  我们是释迦牟尼佛最乖的学生,我们听话,释迦牟尼佛没有叫我们念释迦牟尼佛,因为释迦牟尼佛知道他的报土,凡夫甚至二乘阿罗汉辟支佛没有往生的份,分数不够啊,他知道我们一般的众生,阿弥陀佛收的入学考试的分数很低,释迦牟尼佛知道,所以释迦牟尼佛叫我们念阿弥陀佛,我们听话啊,听话也有错咩?如果别人这样说,我们就跟他讲,听话也有错咩?到最后看谁跑掉了。

  所以一定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所以这就是护佛种性常使不绝。

  「常使不绝」还有得解释,底下还有三个解释。所以这部注解要讲完要五年六七年就是这样子。

  「常使不绝」又有三个解释,所以今天才到第二品而已。我们看这句话的解释:

“「常使不绝」者,《嘉祥疏》:「欲使如来法种不断故也。」《净影疏》曰:「护使离障,起善无间,名常不绝。」又《甄解》曰:「《大论》云:『于无佛处,讚歎三宝音。』”

  《嘉祥疏》前面讲过是三论宗祖师,他说,要使到如来的法种不断,法种不让它断,这是把文字这么解释,很简单。

  《净影疏》就说:「护使离障,起善无间,名常不绝。」护持让他离开这些罪障,种种的障碍,起善的念头没有间断,这个就是常不绝,这是护持自心,就是我们常常听到的善护己念。

  又另外《甄解》的意思是说《大论》云,大论指的就是《大智度论》说,在没有佛道的地方也要讚歎三宝。

  现在大家不是闻到三宝的音了吗?那我是什么宝?三宝之一,看到我就看到前面两个佛宝法宝,看到我这个僧宝,前面两个不加进去不算。三宝是一体的。那我现在讲的声音就是三宝的音,要不然是什么音?不是啦,是空能师父你的音。哪有我自己的音?没有我自己的音。我的音就是三宝的音,那什么是三宝音呢?下面说了:

“三宝音者,即受持宣说佛法藏也,众生由之植善发智,成德契理,故三宝种子,传传相继,常使不绝。」以上三说正好合参。”

  三宝音就是受持宣说佛法藏。所以我们首先重要的就是要受持,受持这两个字还是很深刻的,能够接受就是信受,相信接受,持是什么?持就是要去实践去做,然后才宣说。你不能受持,你宣说什么呀?无可宣说,就是无可奉告。众生本来无佛处,众生在没有佛出世的时候,你这样来宣说宣扬佛的话,这个时候他们能够种植善根,能够开发智慧,能够成德,有修持,德行能够成长,就是修持有功,性德方显。我们现在正是没有佛的时候,无佛处就是没有佛的时候,遇不到佛出世。但是你能受持三宝音,这个三宝音指的那不就是这句阿弥陀佛吗?到最后说的越说越简单了,三宝音就是阿弥陀佛。

  所以契理很重要,能够契合本体,契合实际,契合本心,那么这一来三宝的种子就continuously代代相传了,传传相继,所以传承就很重要了。

  我们现在看看净土宗的传承在马来西亚,别的我不敢说了。在马来西亚怎么传?你看看现在怎么传?不是一两年,超过二十年了,净土宗在马来西亚到今天最起码二十年了,传了没有?所以你看看,你再搞多一些别的,大家都在搞别的东西,跟传承佛种就没有关系,没有关系,没有传,那众生就受苦无尽了,真的!

  所以我们七宝净土讲堂就是在做这件事,就是真真实实的护佛种性,所以这个是以受持宣扬作为「常使不绝」,你要这样子才能够「常使不绝」。

  以上三种说法正好合起来参考,所以三种说法都是一致的,可以合起来参究。

  下来有一段经文了,下来一段经文很长我们接着来看看经文:

兴大悲,愍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于诸众生,视若自己。拯济负荷,皆度彼岸。悉获诸佛无量功德,智慧圣明不可思议。如是等诸大菩萨,无量无边,一时来集。

  下来紧接着就是注解解释「兴大悲」:

“「兴大悲」。从此句直至「拯济负荷,皆度彼岸」十句,表诸大士同体大悲、无缘大慈之德行。”

  从这句「兴大悲」一直到「拯济负荷,皆度彼岸」一共有十句,都是表示这些大士这些大菩萨的大慈大悲。

“「兴大悲,愍有情」,愍者,哀念也。”

  释迦牟尼佛在这个五浊恶世示现八相成道,他为了什么?他就是兴起了一个大的慈悲心,看待众生等同一子,都跟自己的独生子一样,没有分别。我们世间的人还有分别,家里有三个,还有老大老二老三的分别。佛看一切众生没有老大老二老三,所有的全都是独生子,独生子是比喻,不是我们这里的独生子,是唯一的。所以佛都把一切众生当着自己的独生子一样,都要平等的救度,这是大悲,而且是让咱们得到彻底救度的大悲心,为什么说彻底呢?成佛才彻底。还要来做人,怎么彻底啊?还要来做阿罗汉辟支佛菩萨,都不是彻底。彻底就是成就圆教的佛果,这是佛的悲心。慈跟悲的含义不一样,慈是与乐,与就是给,就像慈母一样,小孩要什么就给什么,这是慈。悲就是拔苦,愍就是哀念,悲悯一切有情感的有生命的众生。

“菩萨悲悯众生,普令出苦,非二乘凡夫爱见之悲,故云大悲。”

  菩萨悲悯众生,他是平等的悲,所以叫做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又《会疏》曰:「拔苦为悲,乃至悲是真实平等之悲,故谓大悲。」”

  《会疏》说拔苦叫做悲,这是至悲,「至」就是登峰造极了,最彻底的悲心了,而且是真实平等的慈悲,对于这一切都是平等对待的。我们佛教讲究什么呢?怨亲平等,不是说有分别的,这个人对我好,我就可以多给他一点点好处。那个人我看了不顺眼,她整天跟我作对,跟我不好,不用给他这么多好处。所以真正的菩萨是「众生无边誓愿度」。下面一句大家知道师父常讲的众生无边,我们是选来度,我喜欢就度,我不喜欢我就不度,不是这样子有选择区别对待的。是平等对待的,而且是怨亲平等,你看多伟大!佛法就是这么伟大!把怨这个字搁在前头,对我有怨的,对我不好的,对我有冤仇的,我还要第一个度他,把亲摆在第二,怨摆在第一,这是真正的大悲。

“又《涅槃经十一》曰:「三世诸世尊,大悲为根本。」

密部《大日经一》曰:「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故诸大士咸发同体大悲之心。”

  这个跟密教的讲法也是一样的。所以这些大士就发了这样子的心,大悲的心,同体大悲,然后就「兴大悲,愍有情」,怜悯有情。

  那么底下怎么做呢?不是喊口号,不是喊口号你要有行动。哦,我很慈悲啊!我要同情,我要救度,众生很可怜!那你要有行动啊,就凭嘴巴说说不行啊!具体的行动又应该如何做呢?因为这不是一个喊口号就行的。所以紧接着就是「演慈辩,授法眼」。

“「演慈辩」,从慈心起说也。”

  以慈心来为大家说法。这个慈前面讲过就是与乐,使到他能得到安乐。

“《净影疏》曰:「依慈起说,名演慈辩。」”

  从慈悲的心出发救度众生,而让他得到快乐,来跟他说法,这个叫做「演慈辩」。下面解释「授法眼」,我们看注解:

“「授法眼」,法眼者,如来五眼之一,五眼者: (一)肉眼, (二)天眼, (三)慧眼, (四)死法眼, (五)佛眼。”

  法眼是五眼之一,不是去想到法眼想到具体的眼睛,不是眼睛,不是说佛多了几只眼睛,慧眼在这里,佛眼在这里,什么天眼又在哪里,那么佛就变成妖怪了。

  念公在这里他只专注在解释法眼,其它的没提到。所以我自己就引了念公黄念祖老居士在《净修捷要》的解释来给大家参考。

  五眼第一个是肉眼。我们都有嘛,都是肉眼。所以眼睛很重要,没有眼睛就是盲人,很可怜的,什么好东西都不知道,花开了也不知道,你就是用录像机录下来说花开了你看看!看啥看?根本看不到,没用!所以眼睛就是这么宝贵,那么肉眼是最低能力的一种眼。

  第二是天眼。你生到天上,自然而然就是天眼了。天眼洞达,能从这个星球看到那个星球,没有什么东西能挡得住它的,墙壁大地山河都不能挡住它。所以天眼洞达,天眼就是天人所有的。这是第二种,比肉眼稍微高一点。

  第三是慧眼。慧眼见真,真就是真实。人人都有本心,本心是什么呢?都有法身,法身是什么呢?什么叫真空真实呢?慧眼就是见真。但是见真它有程度的不一样,阿罗汉也见真,阿罗汉已经达到了无我,他也证得涅槃了,也没有烦恼,也断了见思惑了,但是不彻底,他的见真还不能像佛一样的彻底。佛是大彻大悟了。

  第四是法眼。法眼就是知道决策。众生有八万四千种种病,佛就有八万四千种种药。不要以为只有八万四千,八万四千零一就没有了。这个是讲无量,是比喻。那应病与药就像大夫一样,知道某一个人生的某种病,给他什么药。那么就算大家今天都来学净土法门,当我们问问各种问题的时候,佛都能根据每一个人不同的特点来给予应答,应你的根器来做回答,这就是对症下药了。不对症是不行的。你虽然只是简单的感冒伤风上火,我给你吃补药,你就不对症了。所以补药不是谁都能够吃的,补药虽然是好,是养人,但是不对症,吃坏了就是毒药了。砒霜是毒药,是不是?但是只要对症了,那就是好药。所以关键在于能够治病,能应病于药。

  法眼者,知所决策。所以慧眼见真是根本智。法眼见真是差别智,懂得众生种种的差别,给予种种不同的救度,你要有这个差别智,也叫后得智。有了法眼,就能知道哪一些法是最好的,哪一些法是最差的,应该学些什么法,众生有什么样的水平,各种不同的水平,遍知一切法中,哪一个法是最适合我们的,懂得帮你选择啊!所以佛有这个能力。

  我们末法的众生,不晓得要选择什么法门。所以有人问我:「师父,我刚刚初学的,应该读什么经呢?」「《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我刚刚初学」「《无量寿经》」「有人学了不久的,我现在应该专修什么经?」「《无量寿经》」「十几二十年的老修行」「十几二十年也是《无量寿经》啊,我二十年前是《无量寿经》,十多年前中间《无量寿经》,现在也是《无量寿经》」

  因为《无量寿经》从你初学到你最后你学了很多很多,你都不离开《无量寿经》,都能满足你。所以这部经典很奇怪!没有一部经典可以让幼稚园也适合,小学也适合,中学也适合,研究院也适合,博士班也适合,没有。你找出来看,有哪部经?

  所以有些人觉得奇怪,他初学,你叫他学《无量寿经》,你光是要念,刚刚开始都要两个多小时,一天两个多小时或者两个小时来念《无量寿经》,他不干了,就算他退休,他也不干了,不是说时间的问题,太长了,是不是?

  但是《无量寿经》你可以从浅来开始,开始之后就慢慢加深慢慢加深。我们在座的各位,你们不是一下子就在博士班的,你们之前都已经有打好基础了,是不是?如果没有打好基础,不能够顶那么久啦!顶到四十几集,不会啦!这我已经证明了,那些打死都不跑的,已经是有很好的基础了。自己不知道自己已经有了这个基础了,所以才能够接受啊!

  所以就应该知道众生什么人应该学什么法,只有净土法门是谁都适合的,这是当年释迦牟尼佛帮我们选的,佛帮我们选的。末法众生没有其它法门能够帮到你,以最快的速度,最少的时间,能够有最大的成就,只有净土念佛法门。下来我们再看注解:

“法眼者,乃菩萨为度众生照见一切法门之智慧。”

  我们现在在解释法眼,法眼就是菩萨为了度众生,能够照见一切法门的智慧,称为法眼。法眼它是一种智慧,能够决策一切法门,知道什么法能够度众生,如何如何,这个称为法眼。下来又引《会疏》了:

“《会疏》曰:「佛道正见,名为法眼。」”

  意思就是你对于佛道,你有一个正见,那就是你有了法眼了。不像什么天眼,看见这个又看见那个,能够通达这一类的。这里说的就是你有一种正知正见,所以正知正见很重要。不然你就是道听途说,听听这个也对,听听那个也不错,好像他讲的也不错,都是听人家说的,不是听佛说的。

“《净影疏》曰:「智能照法,故名法眼。」”

  你的智慧能够照了一切法,这个叫做法眼。再说:

“由上可见,法眼者,了达众生种种根器,善知一切救度之法,应机施与,而度脱之。”

  所以这个法眼就是能够了达众生各种不同的根器,知道他们的根器,知道了之后,我能够善于知道一切能救助他们的方法,知道每一个人不同的需要,应他们的机,给他们这样子的来救度,这样子的智慧,就称为法眼。

“如上之智慧,即名法眼。净影又曰:「教法生解,名授法眼。」盖教导众生,于佛法生正解,如同以法眼授与众生也。”

  这里说我们教导众生,对于佛法生起了正的知解,生起了正知正见,就等于给了他这方面的智慧的抉择,帮他选择。既然他有了这个智慧了,他就得到法眼了。这就称为授法眼的意思。尤其是净土法门,净土法门不是很简单很容易,你都有这个机缘碰到的。很多当面碰到,当面就错过了。众生他能够知道选择这个净土法门,能够知道净土最好,众生这个智慧是很不容易的。

  大家不知道,以为很简单,念佛法门现在是潮流啊,我到哪里都是在念佛,哪里会有特别的智慧?我不认为我有智慧,我跟着大家,人家念佛,我不是念佛了?人家念阿弥陀佛,我就念阿弥陀佛,难道这个也叫做很有智慧咩?

  真的,大家小看了它,众生这个智慧是不容易的。只能得到法眼,你才能够知道净土法门的殊胜。那什么叫授法眼呢?是佛把这个法眼给你了,怎么给?噗!丢个眼睛给你。这个法门最殊胜,佛告诉你这个法门最殊胜,你就应当去念,你就跟着做,请你跟我这样做,听佛的话,那就等于你自己有了法眼一样了。但是这个法眼是佛授给你的,不是你自己本有的,这才是授法眼的意思。那怎么下手呢?你自己一遍一遍的渐渐生起了智慧,自己在那边熏习熏习,智慧开显了,生了智慧而有了这个正知正见,认为只有净土法门是最究竟圆满的,认同了,接受了,你就是得到法眼了。

  那在座的各位都有法眼了,在哪里呢?这里?还是后面?拿给我看一看。所以这个授法眼是很明显的他力,净土法门是二力法门,自力跟他力,这个授法眼就是他力,是佛给你的,佛授给你的。所以我们说了净土法门,使大众能够依止这个法门,能够信解,能够信愿持名,选择这样子的修持方法,跟有了法眼是一样的。那么这个法眼就是佛所给的,所以「演慈辩,授法眼」。

  对于净土法门,这里头也是一个很深的含义啊,关键就是你要信,不能怀疑。因为这是佛的智慧,佛用他的智慧为我们选择的一条最容易,最简单,最方便,最快速,最稳当,最后最究竟超越六道的这一条路,今天你完全接受了,没有怀疑了。没有说,你给我一年的时间,让我试试看嘛,那个还是怀疑啊,给我两年时间,还是怀疑,没有。死心塌地的完完全全的接受了,你为什么会接受呢?善根福德因缘显现了,开发了。

  再加上听了这个圆教的道理,我们从五月开始,九月十二月,再过两天,今年结束了。这一路走来,这一听听下来之后信心坚定了,信心坚定了,没有怀疑了,没有后顾之忧了。谁来跟我说多少千CC的马力,多少匹马的马力来拉我都拉不动了,甭谈!免谈!这样子的话,你的成就就很快了。然后依教奉行,照佛教的方法去做,那就等于得到法眼的能力了。这不是你自己本有的,但是最后也变成你自己本有的了,因为你跟佛相应了,跟佛的智慧相应了。其实你的智慧跟佛的智慧,本来就是一件事,只是现在你不承认而已。你承认多少,接受多少,你的如来智慧就开发多少,就是这么简单。

  其实这么简单,也这么复杂,谁给他搞得那么复杂?你自己给他搞得这么复杂嘛,因为你信得不够,哪里不舒服,哪里痛了,本来念阿弥陀佛的,跑去念药师佛了,家里好像有什么不干净的地方,有点阴森森的,最近觉得不太对,念地藏王菩萨,那么还有某某法师告诉你,你要有人缘,你的老公外面做生意要好要顺利,念什么?念准提咒,念「嗡嘛呢叭咪吽」,忙得不得了!你把每一位佛菩萨他们的职位,都给分得清清楚楚了。

  所以我常常讲,你只认为阿弥陀佛是接引你去往生的,其它的事情阿弥陀佛不管,这样子是仁者自生分别。佛没有这个意思,菩萨也没有这个意思。所以我们信佛信得不够。

  你真正依教奉行,绝对把一切都交给佛菩萨。

  有人就说你们这种学佛学到迷信了,迷了,自己做不了主,要交给佛菩萨,佛菩萨是什么东西?就那张纸就那个人,那个人又不会讲话的,那个人可靠吗?

  你要说那个人不可靠,你问慈净老师,不可靠?会常常来看看她的外婆?来看的就不是那张纸了,是会动的了,还会带他的外婆去极乐世界看看。

  所以这就是三度空间的可怜虫,就是我们啊,来怀疑超越三度空间的一切的事情,西方极乐世界净土法门,佛所说的一切一切的境界,非三度空间的人所能理解的,包括科学家,都没有办法。

  但是我们很幸运,又很凑巧,我们在三度空间碰到释迦牟尼佛诸佛,在无数度空间跑来跟我们讲一些这些超越三度空间的事情,我们居然能相信,这就是我们现在所学的这个佛法,是超科学,超哲学,超医学,大家已经认同了,因为慈净老师说了很多,科学医学不能解释的种种的这些个案。

  没有任何科学证明六轮道回不存在,没有任何科学证明西方极乐世界不存在。你用什么来证明?科学家请问你用什么仪器来证明三度空间以外的不存在?西方极乐世界在哪里?无数度空间,你就没有办法了,科学家请你站在一边。

  除非你要来学佛,学佛之后,他就不要做科学家了。他会觉得早知道我就来学佛,我搞什么科学搞了多少年,就算给你拿了什么诺贝尔什么奖。

  所以我们这个信很重要,这个信不是那么简单的,不容易生起坚定绝对没有怀疑的心,尤其是对这个净土法门,因为你看不到,你没有真正去看到这个事实真相,而要你去相信,这个不容易的,尤其是知识份子,我就是一个,从我最固执的认为,你没有科学证明给我看,西方极乐世界在哪里,阿弥陀佛是怎么样子的,你没有科学证明给我看,我不会相信的。但是今天我还是没有看到,但是我相信的程度比二十年前更加坚定,因为道理明白了嘛,知道了,所以这个很重要。

  好,我们今天就一起学习到这里。那么我们下来的「杜恶趣,开善门」,我们留到明天再来跟大家一起来学习了。好,今天感谢大家的出席,阿弥陀佛!

( 創作其他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ypurelandcentre&aid=180282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