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1/10 00:23:41瀏覽53|回應0|推薦3 | |
《大乘无量寿经》解-第43集 七宝净土讲堂主席慈净老师,各位同修,各位大德,大家晚上好,阿弥陀佛! 我们继续《大经解》接着下来的内容,我们现在还在解释这句经文「华严三昧」,那么这句经文的含义很深,因为前面讲过了,说的是什么呢?说的是一真法界,说的是不二法门。那我们众生以凡夫的生灭心,不能理解这种不生不灭的境界,那是诸佛菩萨的境界。那我们只有什么呢?我们只有仰信,以前讲过,仰就是把头仰起来,仰信,完全相信,因为这是圣言量,这是佛的知见。所以我们只有从仰信开始。那同时我们借助古大德的注解,我们来尽量的体会一些。 那么下面再引《嘉祥疏》的话,请翻开《大经解》143页,143页倒数第六行,我们从这一句看起: “又《嘉祥疏》曰:「此三昧皆饰法身,故云华严。」因此三昧,庄严法身故。以上诸说皆明华严三昧之义。其中《合赞》所谓「法界唯心,名佛华严」,此表一真法界,唯是自心,于此了达,即华严三昧。” 自心是什么呢?自心就是佛华严,自心就是一真法界,也正是你我他的本地风光,所以一真法界就是自心。那对这个能够了达,那就是入了华严三昧了。 “如《嘉祥疏》云:「此三昧皆饰法身」,盖谓此三昧悉庄严法身,法身即本妙明心,即是自心。故知一切法,无不从此法界流出,复又会归此法界也。” 所以以这个三昧来庄严法身,法身就是本来的妙明真心,就是自心。那一切法没有不是从这个法界流出的,这一切法包括你我他,包括我们所看到的山河大地森罗万象,一切的一切,没有不从这个法界流出的,从法界流出就是从自心流出,而又会归到此法界;也一切法没有不是从自心所流出,而又会归到自心。所以往生极乐世界成佛,原来就是为了干这件大事。要不然你到极乐世界干嘛?就是为了恢复你的本来啊!要不然你以为去极乐世界捡黄金?那些黄金七宝种种的都是法身,所以以这个三昧来庄严法身,这是《合赞》的话。所以前后我们可以合起来参考,经跟论配合起来参考。就是一真法界无尽的理趣,这个就偏于说到一真法界了,说到根本上了。所以总的说,这一真法界就是真心,那么这就解释了「随时悟入华严三昧」。 懂了吗?不懂那就对了。不是要你懂,而是要你来听,有听,就有机会懂。没有听,就没有机会了。而且听的还要是圆教的道理,现在我们所说的都是圆教的道理。如果你听的是一般的佛法,那你以为自己懂了,其实是自己骗自己。那你们如果不相信,你可以证明的。但是现在时间还早,等这部经跟注解学完之后,你再去看一般的佛法,你再去听其他法师讲的一般的佛法,没有兴趣了,真的没有兴趣了,那就证明你自己提升了。所以师父是为你们好,硬硬的。现在在这里好像很少讲潮州话,潮语:(硬硬来),硬硬把你们给拉上来,因为把你们给拉上来,我自己也上来嘛,大家都有好处。所以硬硬把你们拉上来,所以几年过后,你们就知道了,就管用了。所以现在辛苦一点,下雨塞车什么的都来,来成就这个法会,所以大家的功德无量!你们的功德跟讲经法师的功德是平等的。好,我们继续下面一句经文,就是这句: 【具足总持百千三昧。】 请看注解: “「总持」,即陀罗尼。「具足」者,所具满足。盖云一切陀罗尼门无所不具也。” 总持就是陀罗尼,陀罗尼不要以为它就是咒,之前讲过,陀罗尼也是咒,但是它不完全是咒。你看底下就说了,说了四种,都称为陀罗尼,陀罗尼有四种,我们来看: “陀罗尼有四种:(一)法陀罗尼,又名闻陀罗尼。于佛之教法,闻持而不忘也。(二)义陀罗尼。于诸法之义,总持而不忘也。(三)咒陀罗尼,于咒总持而不忘也。咒者,佛菩萨从禅定所发之秘密言句,有不测之神验,名为咒陀罗尼。义翻之名,有四:(1)明,(2)咒,(3)密语,(4)真言。” 我们来解释。 第一个叫法陀罗尼,又名闻陀罗尼。就是对于佛的教法,都能够记住不忘,这个是闻陀罗尼。 第二种是义陀罗尼,对于一切法的深义,不是很浅的,是很深的意义,极深的含义,真实的义理,能够总持而不忘,全部都能够保持住,不会忘记。 第三是咒陀罗尼,这个才是咒,「于咒总持而不忘也」,对于咒能够不忘。那么咒是什么呢?咒就是诸佛菩萨从禅定所发的秘密的言句,所以我们没有办法理解,因为唯有佛跟佛才能够知道,才能够究竟。 所以日本的大德就判教判为第十住心,祕密庄严心。那这些咒都是从佛菩萨祕密庄严的心所流出来的。 这些咒有不侧的神验,你凡情侧不到,没有办法,没有办法推侧,就算你以现在最新的科学仪器,也没有办法去计量去推侧的这种神验,所以它超越科学的范围,这个叫做咒陀罗尼。 从意思来翻译有四个意思: 一个可以翻译为明。明就是光明的明,这个明是指的智慧,因为明能够破暗,智慧也能够破愚癡,叫做明。 第二个含义就叫做咒。这个咒本来是中国的话,本来中国就有了,中国古时候就有咒这个字。你看外道,外道本来他们有他们自己的咒,是不是?你看他们也念咒语,你看那个太上老君,太上老君不是有吗?「急急如谕令」,传到现在,像我们看那个电影不是有吗?常常都这样拿着那个,然后吹吹,把那个火给...其实怎么那么厉害?他是喝了一点那什么火酒了,一点点火酒,所以就这样子念念念,天灵灵,地灵灵,天灵灵,地灵灵,有钱什么都灵...都是一些老的巫术的咒语嘛!咒本来是中国古代都有的,所以这就是咒。 第三是密语,是佛菩萨的密语。这个祕不是祕密,不要以为佛菩萨还收藏一些什么祕密,十成功夫只给我们九成,还有一成功夫,佛菩萨自己收着,他有这个祕方。没有祕密,佛门没有祕密。这个密是深密,就是境界太深了,告诉你,你也不懂,是这个意思,是佛菩萨的密语。下面我们看: “《秘藏记》云:「凡夫二乘不能知,故曰密语。如来言真实无虚妄,故曰真言。」(四)忍陀罗尼。安住于法之实相,谓之忍,持忍名为忍陀罗尼。” 《祕藏记》说这个密语是什么意思?就加个密语就比较清楚了,就是连凡夫跟阿罗汉都不能知道。所以现在大家有的人去翻那个咒,翻咒,这完全是多此一举,画蛇添足。这里就告诉你了,「凡夫二乘不能知」,你把它注解成一种很简单的,或者按那个藏文或者是梵文,把它的意思这么给翻过来,那就等于说凡夫也能知了,是不是这个意思?都告诉你凡夫二乘不能知了,所以是不应当翻译,因为它有无量的含义在里头。你一翻出来最多是一两个意思,就侷限在它的意思了。它有无量的含义在这个咒里面,你别管它,不要了解也不要知道它的意思,你就这么念就对了,唵嘛呢叭咪吽,你还讲什么莲花清净的这个哪个,那你这整个念头都是莲花,都是清净的,那它这个无量的意思没有了,而且这个咒你看它有那个磁场那个音波,唵..唵..它里面它就一定有一定有,我们广东话说一定「内有干坤」,所以不要理它,你就是念,Gate gate paragate parasamgate bodhisvaha,念就对了,你念它一定有效果,真的以前我讲过。 我的俗家夫人还没有念阿弥陀佛之前,就专念唵嘛呢叭咪吽,念到她可以自己在睡觉之后,发现自己离开自己的身体了,不是说过了吗?飞上来,第一次是顶到天花板,出不去,顶到天花板还会告诉自己说,顶到天花板没有意思了,要冲出去了,冲出去了,这一动个念头冲出去了,整个飞起来,她说整个吉隆坡的夜景,整个吉隆坡都看得很清楚,好像鸟在那边飞,就是念那个唵嘛呢叭咪吽,她念得很勤劳,后来就改了改成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才能够到极乐世界,她现在就在极乐世界等了,看这个人什么时候来。 它有无量的含义,所以不应该去翻它,不应该侷限在它只有一两种含义而已。你就这么念就好了,而且你不要对它有怀疑,不要对这个咒语有怀疑,不晓得行不行?我念了两年没什么效果。那你怀疑它就没有了,你怀疑它就是这么一点点的一个作用而已。 第四说的是真言。所以称为什么什么什么真言,因为如来的言真实没有虚妄,所以称为真言。 所以陀罗尼有四种,第三种就叫做咒。 第四是忍陀罗尼,第四是最重要的陀罗尼了,称为忍陀罗尼。忍陀罗尼是什么陀罗尼呢?这里说了,安住于法之实相谓之忍,诸法实相他能够安住这个叫做忍。什么叫诸法实相?宇宙人生的真相他能够安住在那个地方叫做忍。所以你得了这个陀罗尼,就安住于佛的实相而不动摇而不忘失,所以这个忍名为忍陀罗尼。那这个忍陀罗尼,就真正相当于禅宗的破重关的境界了。这个境界很高,为什么高呢?肯定高,都听不懂,都听不懂什么破重关,这是禅宗修行境界的区分。这个禅指的是六祖的禅,是第六度。不是第五度,第五度只是禅定而已。第六度才是般若。 所以念公就说了,现在大家把禅宗的破三关解释的很把它降低了,降低到快没有了,不成个东西了。其实这不是这么容易的。 破初关,见法身。破重关,安住于法身,就是这里说的忍陀罗尼了。安住于诸法实相,在诸法实相上面要不动不摇了。 所以很多人自己觉得他破重关了,其实他是对于定义上把它给降低了。 第三关是法身向上。所以禅宗很特别,法身还要向上。你安住在这个法身还不行,还要再向上。 所以中国许多这些东西都是甚深,非常的微妙。念公就说了,现在大家太对不起祖宗,太对不起古人,对不起先德。 你看现在外面到处都是在学禅,什么东西都挂上一个禅字。那一般人对六祖的禅理解得很含糊。所以念公说目前大家在学的这个禅宗,给你最多是第五度而已,第五度的禅定而已。 那么这里说的安住于诸法实相,就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得到的了,那做不到怎么办呢?那做不到还有一条后路,那就是念阿弥陀佛了,所以就没有净土来得稳当了,幸亏还有一个净土法门。要不然我们就是没有希望了,你还要破初关重关,还有什么向上这些,我们听都完全听不懂,你叫老菩萨来听,(客话):是什么啊?我不知道。我念阿弥陀佛。她就会念阿弥陀佛。所以这些道理对她们没有办法,一点作用都没有。但是阿弥陀佛对他们是太容易太容易了,太容易了,所以只有净土法门。所以祖师也告诉我们:「无禅有净土」,你没有禅是不是?但是你有净土,怎么样子呢?它的结果是「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见到阿弥陀佛,你要什么禅都有了,你要怎么禅都可以。见到阿弥陀佛,肯定开悟了。 我们继续看看这句经文「具足总持百千三昧」,那为什么要这么多呢?为什么要百千三昧呢?《会疏》他就解释了: “「百千三昧」。《会疏》曰:「百千三昧者。众生无量,心行不同,有利有钝,于诸结使有厚有薄。是故菩萨行百千种三昧,断其尘劳。譬如为诸贫人欲令大富,当备种种财物,一切备具,然后能济诸贫者。 又如欲治诸病,当备种种众药,然后能治(以上取意)。」” 因为众生的根器种种不同,每个人都不一样,他有种种的不同。所以你要像做个大夫,那大夫就是以前称大夫,现在是医生,医生你要能够跟你的病人治病,但是病情太多,你就要预备种种不同的药,是不是?就是这个意思了。 你看众生也太穷了,需要的也太多了,你要满足众生的愿望,你要有种种多多的财宝,种种很多很多的东西,才能够满足大家各个人不同的需要。所以这里就需要百千三昧,就是解释这个意思。下面再看: “又《智度论》曰:「从首楞严三昧乃至虚空际无所着解脱三昧,又如见一切佛三昧,乃至一切如来解脱修观师子频呻等,无量阿僧祇菩萨三昧。」如是等诸三昧无不具足,故云具足成就百千三昧。 论中复云:「于一一三昧中得无量陀罗尼。」陀罗尼即是总持,是故经云:「具足总持百千三昧。」” 从一个三昧中,从一个当中《大智度论》说,都可以从中得到陀罗尼,而且就得到总持,所以是具足总持百千三昧,就是这个意思。那你要度众生,要有百千三昧,那三昧薰习久了,就生出陀罗尼。这昨天讲过了,生出陀罗尼就是总持,所以因此出生无量的总持,所以具足总持百千三昧,这两种都具足了。下来是经文了: 【住深禅定,悉睹无量诸佛。】 “「住深禅定,悉睹无量诸佛。」住深禅定者,安住于深妙之禅定。” 这里讲深妙,这个跟一般的禅定不一样。 一般浅的认为,住了禅定就不应该有所见,见到种种奇异的现象,什么这里又动了,那边又热啦,那边又通了,那边又跳起来了,种种的什么什么这些个境界,前面讲过了,这些都是有所,这些都是你所得到的境界,都在所里面,那就被锁住了,两个音一样,你在所里面,那就被锁住了。 其实这都是很浅的境界,都没有深入。深入之后,他就真正是寂然不动了,寂然不动,他就一切都空了,所以他就无所住了。但是他就不生心,他一切都不动了,那他就不生心了,就没有生起度众生的心了。 无住的时候能生心,生心的时候又能无住。什么叫生心?什么叫无住? 生心就是生起度众生的心,要去做种种利益众生的事。但是就不会被众生度去,去度众生不会被众生度去,这就是生心又无住。 他又能够生心又能够无住,这种情形要怎么样子呢?要地上菩萨才能达得到,地前三贤都做不到。 所以这个我们就看出,这里说的住深禅定就无所住了,无住就是无所住,可是他又能够悉睹无量诸佛。如果他如如不动,全部都寂了,常寂了就什么都没有了,那你还能够悉睹无量诸佛吗?这个心是生的,他不是槁木死灰,不是一入定,地震来了都没有反应,那变成什么?变成石头了。 所以虽然住深禅定,如如不动,但是寂又能照,这就是要功夫了,这就要到了地上菩萨才做得到了。 那这个,这种说法就是显示这些来会的法身大士,他们的境界跟哲理。接下来是《会疏》: “《会疏》曰:「深定者,所住三昧,微深幽玄,非二乘及初心菩萨所能为。」” 《会疏》这个又是日本人的着作,那么我们看念公他引了日本人的着作很多,因为日本人他们对《无量寿经》做了很多的工作。那我们中国人只有两本书,从古到今,给《无量寿经》做注解的就只有两个人。这是指的原译《无量寿经》的注解,不是指的会集本。念公这个注解,是会集本的注解。那彭二林是对于删节本做了注解,王耕心也是对这个会本做注解,加起来也没有几部。 所以《会疏》他说为什么要入深的禅定呢?浅的不行吗?为什么要入深的禅定呢?因为所住的三昧是微深幽玄,微是微妙,深入。幽玄,幽是幽深,玄是玄妙。 这个境界是非二乘及初心菩萨所能为,不是阿罗汉辟支佛跟初心的菩萨,那初心的菩萨没有达到圣人的位次,没有达到圣位的菩萨,他们办不到。 这就对于深禅定做了一个解释,所以我们听了虽然不懂,但是最起码我们知道这不是一般的禅定,那肯定不是我们看到在我们这个世间,那些人他们在坐禅,禅修营,什么禅修,又什么内观禅外观禅什么禅,那绝对是完全不相干的,完全扯不上关系的,完全不能够跟这里说的来相比,差得太远太远了。所以我们不能只看到一个「禅」字,我们就把它认定为那都一样的,那差得远完全不一样。 所以我们不能因为这样子的话,去羨慕他们,他们修禅的,那个谁...我的剃度师也是这样子的,他对于净土法门...一年我只见过他一次,他生日那天,他生日那天也是我剃度的那天,一年见一次,平常也没有机会见。所以以前不是说过吗?每次见面都说:「师父,很对不起,一年才见一次。」因为他都讲广东话的,一年见一次,「见一次就好了,见多了就会冲突,见一次相安无事。」见一次好嘛!整天见面就有冲突了。他就喜欢禅,但是他那个禅当然不是这个深禅定的禅,是一般那个Meditation静坐打坐那种,他就跟我说有一个外国人来我那个波若岩那边一坐就是六个小时,哎呀!厉害!厉害!厉害!六个小时厉害!人家坐几天,坐到最后变成石头了,那还不更厉害?六个小时他很羨慕。因为我不能跟他讲净土。「哎呀,徒弟,就这样念佛就行了吗?不行的知不知道?」再讲下去的就起冲突了。 所以我们不要去羨慕他们,我们只要老老实实的专修一门,做到专、精、纯。那到了极乐世界,你就是跟这些法身大士没有两样了。现在我们不用羨慕他们,你羨慕他们,你也不能做什么。你羨慕他们,你也不能像他们一样。所以只有老老实实的赶紧到了极乐世界,再回来大家就一样了。所以这就是我们学这个法门所要领会的。不能太容易受外面的影响。所以净土法门的果报是非常殊胜的,而且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都能够得到,肯定的,所以要有信心。好,我们继续看注解: “又《甄解》曰:「唐译云『一切种甚深禅定』。” 那《甄解》又进一步的说了,它参考了唐译,说:「出生禅定」,这是魏译的原文,就是五种原译本里面魏译的原文。那唐译的话就是一切种甚深禅定。那这里说: “一切种者,谓一切种智。全理之事,故云甚深。」” 这一切种是什么呢?一切种就是一切种智的简称,一切种智这是佛的智慧。 所以这个有三个智,三种智慧。阿罗汉所得的智慧,称为一切智。那菩萨呢?菩萨所得的智慧称为道种智。佛的智慧称为一切种智。 所以甚深禅定,原来就是一切种智的简称,这个是佛的智慧的甚深禅定。所以我们根本没有办法比,没得比的。这是佛的智慧。 “故知深定,实是理定,非仅事定也。” 这个是全理之事,是全部的理体的事情,是全部理体所成的事相所成的禅定,故云甚深。这个禅定它的根源是来自于全部的理体。所以你看前面《会疏》解释,非二乘及初心菩萨所能为。《甄解》再进一步说,这是佛的智慧的禅定,所以叫做甚深。那我们知道这个甚深是理定,不是事定。那我们念佛也是一样,我们念佛有理念跟事念,所证的可以证到事一心、理一心,证到理一心就破无明了,现身就是法身大士了。禅定也有理定跟事定,这里的甚深禅定说的是理定,那理定我们只有听的份,我们根本没有办法去理解,我们只有听的份,因为它是理体的事情。那我们怎么样去体会呢?从事相上来体会。所以我常常说我们只有从事相上,我们才有能力来体会,才有能力入到这个理。 那举个很简单例子,你从这些灯都亮了,麦克风有声音种种的,由电来产生的种种的这些事相上的,你就知道肯定有电,可是你怎么证明那个电呢?从事相上来证明,我们从事相上来证明整个宇宙的本体,它是存在的,肯定存在的。它变现的山河大地森罗万象,种种的事相就是从这个理体所变现出来的,所以在世间我们都可以很容易的去体会,就算你要去试试有没有电,现在那些电工不是拿那个测试笔,去点一下哦,有电!怎么知道有电呢?它那个测试笔试探时有灯亮一下,还是从事相上来看,还是从灯亮一下才知道证明有电。不可能直接就把电找出来,去触摸那个电,有电了!有电了!这样才证明有电,那时候死掉了,整个人都黑掉了,你变成黑人了,才知道有电了。傻瓜!这不就有电吗?灯亮了不就是有电吗?就这么简单!画面亮了,电视节目出来了,有无线电波啊!叫你去找无线电波,傻瓜才去找无线电波,从节目就找到无线电波了。 所以从一切事相就可以知道,这个整个的宇宙的本体理体,清清楚楚。所以学佛要这样子来学。要不然就变成不是书呆子,变成佛呆子了。下来我们再看: “又《净影疏》曰:「住深定门,起行所依。无心往来,直以三昧法门力起,故须住定。” 这个字你一定要把它念得有点间隔,要不然念起来变成故须住定,注定你是死定了。故须住定,住在定那边。《净影疏》说:「住深定门,起行所依,无心往来」,也是对于这个深禅定的一种解释,这是深的禅定,一切行都依于这个禅定。 「直以三昧法门立起,故须住定」,就是心中没有一切往来之相,没有去没有来,没有去没有来叫什么?没来没去,台语:无来无去无歹事。完全是从三昧的法门的力量自然而起的,不需要造作的。所以因此他的三昧是从定中出现的,所以就住定,在定中的自然的三昧力就出现这个行了,这个行是什么呢?「悉睹无量诸佛」,「悉」就是全部,无量诸佛全部都看到了,因为这样子的禅定所产生的殊胜微妙之行,就在禅定之中不起于座就能看见了,悉睹是全都看见了无量的佛了。所以这些菩萨这些法身大士有这个能力,所以它这里面有理有事。 那无量的佛请问在哪里呢?怎么我们一尊佛都没见到呢?大头佛就有了,大头鬼更多,各位,你见不到是正常的,要什么条件才能见到呢?刚刚条件不是开出来了吗?住甚深的禅定。不是一般的禅定,不是盘腿能坐六个小时十个小时,那个meditation静坐,那个是meditation静坐,那都是很浅的定,其实说穿了,那个是让你安静一下而已,平静一下而已,清静个三五个小时而已,而且你还得选择环境,是不是? 所以有一次我就看到,昨天讲那个在云顶半山清水巖的时候,就有一班人就那边修禅定,在那边修禅定去学禅去坐禅,他为什么不选菜市场呢?你菜市场修禅定在那边坐啦,找个地方在那里坐啦,那边鸡在叫鸭子在叫还有买菜阿嫂,你就在那边静坐,那是什么声音啊?你还得特地选地方找到云顶半山清水巖,空气好,没什么人吵你的很清净的来修,你有办法,你到最热闹的地方修,对不对?那还要找什么幽静的地方偏远的深处? 所以我们现在你看什么定都没有,什么定都没有,所以你看不到了,你看到的都不是佛。 而经典又告诉我们,诸佛是无量无边的,众生有多少,佛菩萨就有多少。这句话再重复一遍,众生有多少,佛菩萨就有多少。那佛在哪里?所以这件事情大家慢慢的去体会,再说也说不清楚,只能够体会,体会到了,转过身一看,旁边那就是。再看后面,后面也是。看坐在台上那个也是。到最后看这盆花也是。那需要时间,不是你看是他就是了,是不是?好,我们再继续看: “下明起行,悉睹现在无量诸佛,摄行宽广。」净影师之意为:悉睹诸佛是行门,起此行门,依深禅定。不待起心动念,直从三昧法门之力起行,故须住于甚深禅定。若依本经则定中见佛,正是弥陀第四十五定中供佛大愿。愿文曰:「十方佛刹诸菩萨众,闻我名已,皆悉逮得清净、解脱、普等三昧。诸深总持。住三摩地。至于成佛。定中常供无量无边一切诸佛,不失定意。」” 我们接着看: “《甄解》曰:「普等三昧,曰深定门。此三昧弥陀智愿之所成,甚深无涯底,故云深禅定。悉睹周遍,是其业用。」” 这相当于弥陀的第四十五愿「定中供佛之愿」,那这个愿说十方的佛,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字之后,都可以得到清净、解脱、普等三昧,等等的总持都能住三摩地。那么他们都在定中能够常供无量无边一切诸佛,不失定意,不会去供佛之后,自己的那边,哎呀!我供到三尊佛五尊佛一百尊佛,高兴得不得了,非常的兴奋!不会,不失定意,他还是在定中。 他方世界的这些菩萨,一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之后,就能得到这些三昧的总持,所以名号的功德非常之大。 所以闻名的功德大家要知道,我们现在也闻名,也听到佛的名号,也得极殊胜的功德,我们也得到了。不过我们的表现,就没有像那些大菩萨那么明显而已。我们不能说我们没有得到,我们也得到,只要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都得到,因为我们现在是什么?因为我们还有许多的这些障碍,在那边我们要先消,还在慢慢的消。 那这些菩萨就不一样了,他们马上就得到种种的三昧,种种的总持。那么定中就供养无量无边一切诸佛而不失定意,这个很重要。 所以说实在的,有了这个能力,才有资格出去参学,最起码都要有这样子的能力,你才能够去广结善缘。那我们讲得比较通俗点,才能够去参学了。再讲得不好听一点,才能够去跑道场,你去跑啦,才能够到处跑。你都没有这个能力,你没有资格。要不然只有到处结恶缘,不是结善缘,而是结恶缘。你不相信,你看,我们一供佛,一忙,一乱,心就不定了。你看看那些法会,那些法会不是五百个人,五百个人已经够多了。我们现在这里,五十个人都不到。那个法会是五千啊,人山人海,五千啊,是不是?所以你想想你是在定中供佛,还是在乱中供佛?人潮一多,请问你还有定吗?见到熟人很兴奋,好久不见,你跑去哪里了?我到处找你,怎么样子了?你最近在哪里?在那个道场.....管你贴了多少张静语,当透明的没看到。所以你一尊佛都见不到,一尊佛都见不到。喂喂怎么样?最近好吗?那是佛来的,佛来的你都见不到,你把他当做一个普通人看待,所以一乱,没有了,一尊佛都见不到。好,我们继续看: “由愿文可见,会中诸菩萨皆蒙弥陀智愿之力,因得闻弥陀名号,皆得普等三昧等甚深禅定,故蒙愿力加持,定中供无量诸佛。既往供佛,必定见佛,故云「悉睹无量诸佛」也。” 所以这些注解一再的来跟我们解释,到底要怎么样才能够见到无量的诸佛呢?跟着说的也是一样的意思。所以我们看见会中诸大菩萨也跟往生的圣众一样的,因为听到弥陀的名号,都得到种种甚深的禅定,无量总持百千三昧,所以就跟定中供佛同等的情况了,可以在深禅定之中悉睹无量诸佛,定中既然供佛,那你肯定见到佛了,所以跟这个就是一致了。先来引《般舟经》我们看: “又《般舟经》云:「是菩萨不持天眼彻视,不持天耳彻听,不持神足到其佛刹,不于此间终生彼间,便于此坐见之……。佛(释尊)言:菩萨于此间国土,念阿弥陀佛,专念故得见之。即问持何法得生此国?阿弥陀佛报言:欲来生者,当念我名。」” 就像《般舟经》所说的,说:「是菩萨不持天眼彻视,不持天耳彻听,不持神足到其佛刹,不于此间终生彼间,便于此坐见之。」所以是不需要天眼,不需要这些神通,就可以彻见十方,这个「彻」就是彻底的彻,这个彻就好像我们体会到X光透视眼,透视眼把你身体照得透明的,穿过去了,彻就是彻见十方,不需要天耳可以彻听,不需要神通就可以到他方的佛刹,不于此间终生彼间,便于此坐见之,就是不在这个地方寿命终了,才跑到那个世界去生。这些都是有来有去,是不是?还是有来有去,但是前面讲过,这个事是无来无去,这有来有去还是凡夫的作为。便于此坐见之就是不起于座,不是非得要死后才能够生到那个国土,我在这个座上,这里我就示现了这些事情了,不可思议啊!但是事实上本来就是这个样子,我们在座的每一位每一位,本来就有这种能力,不是只有这些菩萨有,这是我们的本能。所以大家要这样子来认为,要不然就变成迷信了。只有那些菩萨有,哇!说的不可思议很神奇啊!那就变成迷信了。说的就是我们,我们都有。 那么「佛言:」这个佛指的是世尊,说菩萨于此间国土念阿弥陀佛,这个就跟我们有关系了,这就是我们可以做得到的了。告诉你念阿弥陀佛还要专念,「专念故得见之」。所以为什么我们见不到?因为我们没有专念,还不够专。从这里证明,有一天你突然间见到了,唉呀!原来我念佛很专了。现在你不要告诉我你很专,因为你没有见到。所以这是释迦牟尼佛对大会说的,对大众说的「菩萨于此间国土」,这里啊,念阿弥陀佛,「专念故得见之」,你们这些四众在法会上,不要到处跑,就在原位,在这个国土,就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那我们把它范围缩小了,就在我们甲洞七宝净土讲堂这个地方,你念阿弥陀佛,要专念,心中专一在念,老念,专一在那边念。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也不是今天一会念念这个,一下就想念念别的。要专念,大家试试看现在大家专念,看能不能见到,专念就见到,见到什么呢?见到十方一切诸佛,这就是经典说的「不起于座,能成一切佛事」,这个地方说的佛事不是指那个经忏佛事,咚咚锵咚咚锵,咚咚咚咚锵那个,不是那个超度亡灵的那个佛事。这里说的佛事是教学,是讲经说法。 那么底下这个话是阿弥陀佛自己亲自说的,阿弥陀佛说的我们听不到嘛,听不到那我们怎么办呢?释迦牟尼佛转述,转述就等于是阿弥陀佛亲自说的。这句话是在《般舟经》,我们这个经后头有阿弥陀佛说的话,「阿弥陀佛报言:欲来生者,当念我名。」没有告诉你念别的,你要来我这个极乐世界,很简单,就念我的名字嘛,看着这个佛像,跟这个人回老家,念这个人的名字,这个人的名字叫阿弥陀佛,简单吗?阿弥陀佛也是这么说「当念我名」,想要来生到我这个国土的,你们要念我的名字。 说到名字的功德不可思议,真的不可思议!叫谁谁来,你叫鬼鬼来,你叫谁谁来嘛! 以前讲过,你家里面那两个孩子,一个是阿德,一个是阿花,你叫阿德,阿花不会来,叫阿花,阿德也不会来。肯定的嘛!他名字的这个影响多大,一叫就来。 那这里就举我们的祖师他亲自的经验,大家听听很有趣的。 道绰法师他也是禅师,他讲了两个譬喻非常的好。他说持名有什么用呢?就是念这个名字有什么用呢?他举了一个例子,一个是,那第一个,一个人要是被狗咬了,大家听因为可能有这个机会,被狗咬了,你不是来不及马上送医院嘛,对不对?严重!医治的方法就是拿那个虎骨,老虎的骨头,老虎的骨头可以做药,用虎骨去按摩那个被狗咬的地方,当然再配点别的什么药就可以好了。但是老虎的骨头你去哪里找啊?那过去交通不方便,哪有那么多虎骨?那得不到老虎的骨头怎么办呢?你就守在那个伤口的地方就跟它念,怎么念呢?老虎来了!老虎来了!老虎来了!一样可以治狗咬,这是第一件。 他还说了一个例子,这是他自己亲身试验过。脚扭伤了,被狗咬不是常有这个机会。脚扭伤了常常有,怎么做呢?用木瓜烤一烤,木瓜拿去烤一烤,今天有同学拿个木瓜来,就希望我那个脚扭伤,烤一烤,然后就揉一揉那个扭伤的地方,但是你一下子买不到木瓜怎么办呢?也是用手搓热它,然后揉那个不舒服扭伤的地方,嘴里面就念:木瓜来了!木瓜来了!他说这样子就好了。他就是说这个名字的作用。 大家可以试试,不是试这个的。你试什么呢?你不用去买彩票了,你就在家里面念,念什么呢?钱来了!钱来了!money money come!money money come!你看会不会有效呢?道理一样嘛!结果来的是钱呢?结果来的不是钱,是鬼来了!鬼来了!Hantu hantu come!不是money money come是Hantu hantu come!贪心就感召鬼来了! 其实在这些事相当中,它包含了极深的道理。我们刚才听到那两个个案,好像很简单,没有什么深奥的道理。它这个道理很深,因为这个道理我们还一时不能够全盘接受,但是这个事情我们至少可以相信,道绰法师这样子的大德,他用不着讲骗话嘛,是不是?他用不着撒谎,他是净土宗的大师,他说他亲身的经历必然是真实的。他说这个来骗人有什么好处呢?这样子的大德,我们过去推崇为净土宗的三祖,初祖是慧远大师,昙鸾二祖,道绰三祖,四祖才是善导大师,我们是依黄念祖老居士他提倡的,就把这个一推后,印光大师就是第十五祖了。所以他是善导大师的师父,那日本人对善导就看做跟阿弥陀佛一模一样了,尊敬极了!这个说的是善导的师父道绰。 所以「欲来生者,当念我名」,这是阿弥陀佛亲自说的。下面我们再看注解: “是以念佛三昧,称为宝王三昧,故甚深禅定,悉睹诸佛,都消归念佛三昧也。故知持名功德不可思议,一乘愿海不可思议。” 那因为念佛三昧称为宝王三昧,所以住深禅定,悉睹无量诸佛,都消归到念佛三昧了,所以才知道持名功德不可思议! 一般你看那两个个案,都是世间的这种情况。现在你持这个名是阿弥陀佛,这句佛号的功德不可思议!因为这句佛号是法身,你持的不是什么老虎来了,什么木瓜什么。你持的这个是法身,因为法身功德不可思议!所以这句佛号的功德就不可思议! 那么底下一句是经文,接下来是经文了: 【于一念顷,遍游一切佛土。】 我们看注解: “「于一念顷,遍游一切佛土」。「一念」,指极短促之时刻,但其时限,诸说不一” 下来就有这方面的常识了,就是前面昨天讲过这个一念,我们在这个后面这里就会知道,这一念到底有多长?或者是多短的时间?一念指非常非常短的时间,但是它的时限时间的长短,种种的说法都不一样。那么就引了好几种经跟论,可以有四个说法,我们一一的来看: “如《仁王般若经上》以「九十刹那为一念,一念中之一刹那经九百生灭。」” 《仁王经》说有九百个生灭,一念顷就是一念所经历的时间,就是一刹那,就是一弹指里头的六十分之一。下面引这个《往生论》: “又《往生论注上》以「百一生灭为一刹那,六十刹那名为一念。」两者均以一念中具多刹那也。但《智度论》以「一弹指顷有六十念」,《华严探玄记十八》谓「刹那兹云念顷,一弹指顷有六十刹那」。两者均谓一念即一刹那。” 那我们这里一共举了四种说法,有经有论。那为了简单好记,现在我们采取《大智度论》跟《探玄记》的说法,是以一念是一个刹那,一个弹指有六十个刹那。 那《仁王般若经上》说九十刹那为一念,一念就包括了九十个刹那,一刹那里头又有九百生灭,这是一个说法。 那《往生论注上》就说,百一个生灭叫做一个刹那,六十刹那叫做一念,所以就是说一个念有六十个刹那,一个刹那有一百一的生灭。那这两个都说一念之中有很多很多个刹那,一个说六十,一个说九十,《大智度论》就说一弹指顷有六十念,那一弹指《大智度论》说六十念,《华严经探玄记十八》说六十刹那,这两个六十刹那就是六十念。 那么一念就是一刹那,这里就有三个说法,哪三个呢?一念是一刹那、一念是六十刹、那一念是九十刹那。 那我们怎么样子来圆融呢?怎么样来统一呢?下面注解再说: “兹为简单易记,故从后者,以一念顷即一刹那。” 简单好记,我们就取后头说的,因为两个说的是相同的,两个相同有两票,为了求简单,我们就用这个一念就是一个刹那,一个弹指就是六十个刹那,六十念,这就是我们所需要的,我们所能够领会的。 这一个刹那里头,《仁王般若经上》说有九百个生灭,一个里头有六十个刹那,一个刹那是这样的六十分之一,这个六十分之一《仁王般若经上》说有九百个生灭,《往生论注上》说有一百一的生灭,很多的生灭。 所以说你看往往有人说我已经离念了,我入了禅定,我什么念头都没有了,我什么都不想了。 我还听说过一位女众告诉我,她做了很大的善事,她掌管了一个很大的一个慈善机构,她为大众做了种种的事。她说,她亲自跟我说的,「我做完我就放下了,我头脑什么都不想了,空空的什么都不想了。」她很不巧,很不巧就是跟我说,跟别人说还可以过关,不懂的人听她这么说,还会认为她真的修得不错,做完就放下做完就放下。结果当她遇到第一次来的人,她就会滔滔不绝地说她做了多少多少利益大众的事,还上报呢,上报没关系,还把报纸放大,挂在她那个地方,还叫我去看,你说她放下了吗? 所以用佛法一印证,你就跑不掉了,就是这里说的嘛,那只是什么都不想,你不可以说我心中已经没有念头了,不动念了。你能见得着这弹指之间的一个刹那吗?你更能够知道这一刹那当中有一百多个生灭吗?完全不可知不可见,连感觉都没有办法,你怎么知道它没有? 我们可以举一个世间的例子来体会一下,这个很好体会。就像什么?电锯,古老是用手的,那你要锯木的话要老半天,你看到很多的那个牙齿。可是现在那个电动的电锯一开动,你看那个锯条飞转,你看不到有东西在动啊,是不是?你只看到一个轮子的一个样子而已,你能看到它每一个每一个的齿轮吗?看不到,因为太快了,飞得太快了,虽然它动,可是你不觉得它动,肉眼是看不到的。但是你承认它在动,它不动它怎么锯木是不是?所以这一点我们就附带的说一说。 那么这里「于一念顷」,在一个弹指有六十分之一的时间,就是一念顷,在这么短暂的时间里头,已经游遍了一切的国土了,这一切就是一个国土都没漏掉,那这就打破了常识的时间观念了。 这里举个例子,在《华严经》里面,《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第八参,大家听听,相当有趣的。 毗目瞿沙仙人拉着善财童子的手,大家可以开始想像那个画面,拉着他的手,善财童子就感觉自己经过了无量无量的佛土,经过了无量无量的时间,经过了无量无量的劫。等到毗目瞿沙仙人把手一放,善财一看,他就在这个地方没动过,在原地没动,还是刚才那个时候。可是拿着他的手的时候,他已经经过了无量的劫无量的国土,做了好多好多的事情,就好像我们做梦一样。 黄粱梦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虽然是小说了,但是可以让我们从这个小说里面体会一下,唐人写的传奇小说当中有一篇叫《枕中记》,枕就是枕头的枕,大家听听听故事了。 大意是说,一个年轻人叫卢生,在旅途当中就住在一家客店里面,就跟修道人吕翁在谈话,在谈话之间,他就连连的怨叹自己穷困的境遇,就是唉声叹气。这个吕翁,这个修道人就取出了一个枕头给他,对卢生说:「你就枕着这个枕头睡吧,就可以获得荣华富贵,睡这个枕头,可以获得荣华富贵。」我们天天也睡枕头,什么贵都没有,梦见鬼就有。这个时候店主人正在煮黄粱饭,黄色的小米饭。卢生就枕着这个枕头躺下来了,没想到一睡下去立刻做起梦来了。哇!在梦中,他娶了一位高贵而美丽的小姐,生活很宽阔,阔绰,十分体面。第二年又考中进士,后来步步高升做官一直做到宰相,后来又受封为燕国公,生了五个儿子,这五个儿子都跟名门望族结了婚,而且也都全部都做了官,一共有十几个孙子,子孙满堂,福禄齐全,他一直活到八十岁才寿终正寝。梦一结束,他醒过来了,这个时候他才发觉,原来是一场梦,店主的黄粱饭还没熟呢!这么短的时间,他已经升官又生了孩子,孩子也结婚了,然后活到八十岁。一醒过来,那个黄粱饭还没熟,卢生想想几十年荣华富贵,竟然是短暂的一个梦而已,很觉得惊异!那在旁边的修道人吕翁就笑着对他说了:「哈哈哈,人生就是这样啦!」这就是成语黄粱一梦它的由来,是这样子的一个由来。 那么念公他也说他自己的经历,说他在十三岁的时候,十三岁的时候上初中,一次听到一个演讲,那演讲的人他说他自己的一个经验,就是在很短的时间,就梦见跟一个邻居吵架吵起来了,吵了之后,两个人就打架,他就把那个孩子给打倒了,孩子气得跑到屋子里去,拿了一把刀出来,一把刀拿出来就把他的脖子给砍,把他的脑袋给砍掉了。结果吓醒了!没有多少时间了,没有多少时间,但是已经做了一个很长的梦了,这就是讲的时间。 所以爱因斯坦他说:「时间是由于人类的错觉。」他不是有一个朋友死了吗?他很伤心,他就写着:「你死了,你先走一步吧!我跟着就来了。」底下他就说:「其实也没有什么跟着就来,没有先后的,时间是错觉。」 所以这点科学都已经证实了,所以以后弘扬佛法,我们要注意这些最新的科学进展,对于弘扬佛法十分的有力。 你非常难懂,非常不能接受的,以前是没有办法的。现在是为什么不能接受?是你世间的常识给你阻碍了,是那些错觉在阻挡你,阻碍着你。他们科学家称为错觉,爱因斯坦说时间、空间、物质,都是由于人类的错觉。 那佛教说是由于妄想,因为一念妄动,所以有无明,有了无明才有世界,有时空。世是时间,界就是空间,才有这一切的一切。色本来是空,空本来是色,这一切对立起来了,那都是由于一念的妄动妄念。 这个妄跟错,不就是相对的吗?觉跟想不就是相对的吗?相类似的吗?科学家说错觉,我们说是妄想。 当然科学家很难理会到我们佛家的这个境界,但是科学在进步,科学在走向大法趋近,这一点是很殊胜的。科学越倡明越先进,越显得佛法越超科学。所以佛法可以经得起科学的印证,而科学永远是没有办法超越的,为什么呢?因为科学家他到底还是在三度空间,他用的研究分析种种这些推理,都还是在八识里面,第六、第七、第八,他没有这个他不行。 所以不要说现在,两千年后都没有办法,除非他不做科学家了,他来学佛,而且还要学净土法门呢,学别的还没有那么快,不行。他还要学净土法门,还要念阿弥陀佛,去到极乐世界才知道,早知道我来极乐世界学科学了。我研究得头发都白了,还只不过是小儿科,只不过是小学而已。到了极乐世界来一看,想要东西就来,不要就没有,物质转成能量,能量可以转成物质,这个科学家说我当年我就是在想不通,理论上可以,但是我就是做不到。 那科学家这个也要讲因缘,不是科学家都有办法去学佛的,能够又是科学家,又是佛学家,你看黄念祖老居士就是嘛!他是一个物理学家,所以他的佛法很科学的,所以知识分子很喜欢听,很能够接受。 所以以后我们是靠这个科学来帮助我们,更加能够理解我们以前没有办法理解的。 你说这些都是空的,这个佛像是空,那明明是有,怎么是空呢?但是如果你把它分析成最原始最原始,它就变成一个颗粒而已嘛,变成电子、中子、质子嘛,全部都是,你这个人也是电子,它这个佛像也是电子,这本书到最后也是电子、中子、质子,对不对?基本单位而已,还有什么?所以我们都被这些相给骗了,相我们要用,要不然人说这个佛像,你说不是,这是书,那你这个人头脑有问题。随顺众生,但是我们知道相不可得,这就是科学可以帮到我们的,这就是科学。 好,我们今天时间差不多了,下来这段很长,我们就留到明天我们还有时间,明天是这个星期的第十堂课。下来我们另外还有五堂课,那么下面的内容,我们慢慢的详细的来跟大家一起来学习。好,今天我们就学到这里。谢谢大家的出席,阿弥陀佛!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