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乘无量寿经》解-第45集
2024/01/18 23:53:03瀏覽63|回應0|推薦1

《大乘无量寿经》解-第45集

  七宝净土讲堂主席慈净老师,各位同修,各位大德,大家晚上好,阿弥陀佛!

  好,我们继续来讨论这句经文「真实之际」,我们紧接着在前一堂课我们所学习的就是这句经文「真实之际」。请翻开《大经解》150页开头:

“圣道守理而非唯理,净土以事而非唯事(即事即理事事无碍)。”

  那么这个说的完全是守住了这个理体本体,没有背离理体,不是唯理,不是只有理而没有事,所以莲公就是夏莲居老居士,就常常有一句话,他说现在这些学术都太唯了,这也是太偏了。所以都在搞什么唯心唯物,那唯物也不对,要什么呢?要辩证才行,所以圣道守理而非唯理。不是唯理,不是偏在理这边。

  那净土呢?净土以事而非唯事,即事即理事事无碍,就是以事相来让大家去往生,有极乐世界等你回家啊,到时候有佛放光把你放到莲花上面,这些是什么呢?都是事相,有来有去这样来接引众生。但是实际上也不是仅仅都是这些事相,所以就是第二句了,「去则实不去」,前面一句是「生则决定生」,这就是往生的四料简-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去则决定去,生则实不生。第一句就是「生则决定生」,确确实实有佛放光,有你上了莲花种种这些事相,所以实际上是第二句,第二句说的就是理了,是法身境界。那说理又告诉你生则决定生,因为那第一句是凡夫才能做到的,那就不是偏向理了。所以净土有事也有理,圆融无碍。我们再看:

“于众生所入,则虽有事理空有不同,而从诸佛咨嗟见之(指十方如来讚歎净宗),则唯此誓愿一佛乘、一实真如海为真实之际。」”

  咨嗟就是讚歎的意思,讚歎的意思。诸佛都讚歎净土,净土就是西方极乐世界。

  于众生所入,依众生入门来说就有从事从理进来,那也有从空从有这样子进来的,各人不同嘛!

  可是从诸佛的讚歎来说,因为十方诸佛在《无量寿经》、在《阿弥陀经》,十方诸佛都讚歎啊!但是鸠摩罗什翻译的《阿弥陀经》简化了,变成六方佛讚。你们要看唐译的话,玄奘大师翻的《称讚净土佛摄受经》说的是十方,《无量寿经》也是说十方佛,在《阿弥陀经》里头都有名字。那鸠摩罗什我们知道,因为秦人尚简,中国人喜欢简单,说六方就够了,六方可以包括十方。

  十方佛都讚歎净宗啊,等于说都讚歎我们选对了这样子的一个法门,都讚歎我们走对了这条路啊!

  这不是人讚歎,人讚歎,他可能有某种的原因,每一个人的心态不一样。

  但是佛讲的都是如实的,佛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异语者,不诳语者。所以不只一尊佛讚歎,十方佛都讚歎净宗。

  这样子就给我们增加了很大的信心了,我们没有走错路,师父没有把你们带错路,绝对正确的。我们依佛的看法,佛的知见。

  所以十方佛都讚歎净宗,都讚歎这个誓愿,一佛乘、一实真如海为真实之际。所以我们要知道,虽然有种种的不同,而诸佛都讚歎依真如一乘之海,那我们现在就是依真如一乘之海,一实真如海。

  这句一实真如海你不需要懂它是什么意思,也不需要解释,为什么呢?因为我也不懂。但是我们现在念阿弥陀佛专修净土,我们是专到不能再专了,终极目标是直奔极乐世界。嫦娥奔月,她是奔月亮而已。我们奔到极乐世界,那不就是这里说的一实真如海吗?(客语)是不是?

  所以从净土宗来,这就是真实之际了。这样子就比较好懂了,连老菩萨都点头了都懂了,是不是?这句阿弥陀佛就是真实之际,我不需要懂真实之际是什么,讲了很多道理,那个道理很深。但是我知道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真实之际,对吗?师父,我知道了。那阿弥陀佛是真实之际,也是佛的知见。那么下来也说了,说:

“可见《会疏》与《甄解》均以此净宗一佛乘,为真实之际,亦即佛之知见也。”

  所以这些说法我们都可以并存,当然这里头有小有渐,小乘跟渐教的人对于他这个就适合了,他也可以从这儿进入。整个圣教就是以诸法实相,我们净土宗也是以诸法实相,在诸法实相之中,净土宗弥陀大愿所表现的是事理不二,事当中就是理,理中就是事,都是从理产生的嘛,这个事从哪里来?这个灯怎么会亮呢?从哪里来?从电来,是不是?我们把电当作是理,事相上这些灯种种的各种不同款式的灯,莲花灯,这些都是从电而来的,它的根源就是电,所以这些种种事相都是从理而来的。

  还有我们可以举世间的例子,这个波从水出生的嘛,所以波它就是水。你不能说波是另外一件事情,波跟水没有关系,怎么会没关系呢?就算水结成冰了,那个冰块也是水嘛,所以那些冰不同冰块不同的形状,那些都是事相,大波小波都是事相,但是它是从水而产生的,水也就生波,水跟波那就不是两件事情了,那事跟理也不是两件事情了,也就不二了,所以事理无碍。

  而且到了我们这个圆教,这个圆教就是博士班,我们的博士班,我们博士班他本来就是事事无碍的。

  所有一切障碍都是自己,我们广东话说「自己惹上身」,自己搞出来的。

  而实际上它是事事无碍,所以这个是很殊胜的法门。所以处处证明了我们走对路了。所以各位同修,大家继续学下去的话,心越来越踏实。而不是走下去发现到好像浪费时间,还有没有更好的证明给我看看?我们每一堂课都在证明我们这条路走对了。下面说:

“今诸大士,为诸众生宣演十方诸佛同讚之誓愿一佛乘,故云:「开化显示真实之际。」”

  就是这句经文了「开化显示真实之际」,就是要开化显示弥陀的一乘愿海,哪怕是一念的净信,都可以生在一乘愿海之中,而得到度脱,度脱就是解脱。所以这个方便大家要知道,这是弥陀的大悲大智的结晶,不只是大悲而已,还有大的智慧。

  所以密教就是说什么呢?密教说大悲为根,菩提为因,方便为究竟,以这个方便作为究竟圣道的究极之处,登峰造极了。

  所以你说你大慈大悲,你又有大的智慧,那你表现在哪里呢?不是用口讲而已啊!你要落实在哪里呢?你只是空有大悲大智,你起什么作用啊?我们都学不到,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学到的。

  如果你不落实在事相上,你怎么去救这些众生呢?再有,你怎么去救度那些愚夫愚妇?愚夫愚妇就是那些没有文化的,没有读书的,那些愚钝的妇女大妈大叔那些老菩萨,你怎么度她们?那些愚夫愚妇那些老菩萨,不能喜欢你所喜欢的,意思就是你的老妈妈不会喜欢你跟她讲什么「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哎呀妈妈,极乐世界是你的自心所变的。她瞪着你不知你在说什么,这些她听不懂啊!

  要像慈净老师怎么跟她的外婆介绍极乐世界呢?她外婆是文盲,没有文化不认识字的,道地的中国货,所以就拿着阿弥陀佛的相给她看,告诉她跟这个人回家,回家之后等妳的孙女回来跟妳团聚,回家团圆,结果成功了,因为她为了以后能够跟这个孙女永远在一起,她就念阿弥陀佛,结果她自己看到极乐世界,还说这个人常常来看我,她见到佛了,没往生之前就见到佛了,慈净老师这一招很有智慧很善巧。

  所以你喜欢尽管你喜欢,但是你要能够知道,那些老菩萨愚夫愚妇那些没有文化的老太婆老太公所能得度的方法,不是为了那些大修行人。所以阿弥陀佛大慈大悲就表现在这个地方,这就是大慈大悲啊,表现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这是大慈大悲。

  大智慧呢?大智慧是对上根的也适合,文殊普贤之类的,大悲大智。

  所以上面谈了净土宗,底下我们谈一点禅。

  念公说莲公就是夏莲居老居士,这边不同的就是我们从来讲净土不加禅的,不加的,我们专得不能再专。但是我们讚歎禅,提倡不提倡,你还是可以参一点话头的,这些公案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更多佛法里面的种种的事相。但是实际上是讚歎禅,大家能够融会就变成什么呢?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老虎已经够凶猛了,老虎还带角,犹如带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但是现在这种有禅有净土,这种根器的人不多了,越来越少了,那是古代穿古装的有。穿西装的没有了,穿西装都是那些打坐禅定,禅修营的那些人。没有了。

  但是没有禅不要紧,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那如果你只有禅,你没有净土,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那就是有禅没有净土,十个有九个他就是蹉跎一点儿,时间耽误了一些。

  无禅无净土,那肯定完蛋了,没有禅也没有净土,铁床并铜柱,铁床是在哪里啊?地狱啊!抱铜柱,烧得红红的铜柱说的就是地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所以参禅开悟的人,阴境现前还不能不受后有,来生还不知道是什么,什么叫不受后有呢?就是说你没有还有什么叫业力来牵引你的,你还要转生到什么地方,还有后生后事,不是你自己可以做主的,而是业力支配而去的,这个叫做后有。死后还有。但是如果你不受后有了,那就生死自由了。

  所以这就是夏莲居老居士的那句话,说:如果你不能不受后有,那你就不如受极乐世界这个后有。

  这个话也是念公的开示,念公讲的,我只是转述而已。当然他可以有智慧,但是这样子辗转再来辗转下去,你不能进修一生,就不如一生,你再转世再转世,你敢肯定像苏东坡可以转到明朝的袁中郎,然后可以往生吗?更何况我们要转成人都不容易,谁有把握?没有把握啊!所以一生不如一生,所以这一点点智慧的光辉也就显现不出来了。

  所以不如无禅有净土,有净土就非常安全了,万修万人去。

  那么下来也是说到禅的内容:

“若圆会宗下,如布袋和尚曰:「祇这心心心是佛……一切不如心真实。」故知真实之际即是自心。明自本心,见自本性,即为「开化显示真实之际」。”

  宗下指的就是禅宗,那么下面是布袋和尚的这个话,布袋和尚就是弥勒菩萨,示现在中国的形象就是肚皮大大的,拿着一个布袋,好像西方世界的圣诞老人,就快到了,拿这个布袋的和尚,但是真正布袋和尚有一句话,这句话是非常非常的深奥的,说的就是我们这个自心,我们的本性的德能有多么的不可思议!「祇这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完整的整句前面注解引的是中间省略了,「祇这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纵横妙用可怜身,一切无如心真实」,这个是最灵的东西。妙用纵横可怜身,你有这个神通妙用纵横,不得了!这个能力不得了,但是可怜得很,为什么说可怜得呢?我自己的体会就是因为你用不上,你有这个不可思议的能力,但是你用不上,你本有的圆满智慧你用不到几分,一切无如心真实,一切没有心真实,所以这就是宗下的说法,禅宗的说法,念公只引了两句,「祇这心心心是佛」,中间省略了「一切无如心真实」。

  故知真实之际就是自心,明自本心,见自本性,见到你的本性了,那就是这句经文的意思了,「开化显示真实之际」,所以真实之际就是说的自心,开化显示真实之际就是开化自心明自本心,见自本性,就是开化显示真实之际。

  你看,从前面讲到这里,说了这么多解释得这么长,就是在说这句「开化显示真实之际」,到这里总结-原来说的就是,在座的每一位每一位的妙明真心,每一位的自心,开显你的自心就是开化显示真实之际,几个字就搞掂了,怎么说得那么复杂呢?越听越糊涂,就是要这样子说才像博士班的内容,这样才叫做细讲了,不然到现在还在第二品。

  像以前2013年应该是13年,在以前的道场二十八集就讲完四十八品。这里四十八品五年不晓得能讲完吗?不能讲完再延长啦!反正大家都还有命。之前在讲《弥陀要解》的时候讲过了,不晓得到时候会不会少了几只,希望还是原班人马来圆满这一部注解,到时候我们真的要庆功宴,不得了啊!每一个人的脸色样子都不一样了!耳朵长了,这里跑出一粒粒来像佛了,成佛了!我们继续看说:

“但念佛法门,亦复不二,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故念佛之本心,正是真实之际。故云一声佛号一声心,又经云:「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

  但是念佛法门不是跟这个事是两件事,是一件事情。《观经》的话说:「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所以你能念出这句阿弥陀佛,你能念的那个是佛,那你现在又念阿弥陀佛,你所念的还是佛,所以能念的佛那个就是你的本心,就是真实之际,就是佛,所以说一声佛号一声心。

  《大集经》说:「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不只是禅,而且是妙的禅,不只是妙的禅,还是深妙禅,前面加个无上,没有比这个禅更高的了。所以我们净土宗有没有禅?最高的禅就在这一句阿弥陀佛里面了。所以我们把禅跟净会集在一个地方。

  密宗还说「声字皆实相」,这个又进一步了,我们常常说实相无相,但是忘了实相有无不相,密宗很要紧的就是声跟字都是实相,声就是这句阿弥陀佛你念出来的这个声音,字就是字种咒语的字种,这些全部都是实相,都是真如,都是真实之际。念咒是声音,念阿弥陀佛也是声音,你观想字种是字,观一个字种或念一个咒,声跟字就是实相,这是密宗最根本的。

  所以密宗大家你不明白这些,就以为密宗有什么特别祕密什么祕诀,没有。由于你的见解太低了,你没有理解到,因此你的持诵就变成有为法了,你求什么就得什么,种种种种的所得的就这么多,你把无量的变成有量的了,所以虽然修法,怎么去修去念,也不容易相应。

  所以一定要懂得根本是什么,学佛就是要找出它的根本,它的根本就是认识你自己的本心,那怎么认识呢?从哪里下手呢?念这句阿弥陀佛就是了,一声佛号一声心,一句佛号就是一次自性的显现,一次的显现就是念一句佛号,阿弥陀佛,你就是佛了,阿弥陀佛,你就显现两次佛的这个能力了。但是念的少,不够,是这个意思。所以你懂得根本之后,你再去修就很容易了,是轻而易举的事。不需要一样一样来,不需要按部就班,不需要学很多才得到一点点。如果我们懂得根本的话,那你修行就很容易了。我们看下面的注解说:

“又第三品中,如来「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第八品中,法藏比丘「住真实慧,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此三真实,(一)真实之际,(二)真实之利,(三)真实之慧。实为一经之纲。将于下两品文中详论之。”

  那么在真实这两个字里头,我们这部经有三个地方见到,见到「真实」这两个字,这个地方一上来就提出「开化显示真实之际」,到了底下第八品法藏比丘「住真实慧,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这个是真实的智慧。第三品里头,如来「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要给众生真实的利益,什么是真实的利益啊?成佛,只有成佛是真实的利益,其它不能说是真实。真实就是真如实相,真如实相的圆满就是成佛。

  所以这部经的三个真实可以概括了,首先真实之际是真实。

  第二个净土法门是阿弥陀佛住真实之慧所庄严成就的。所以我们要对净土法门,对极乐世界要有信心,因为不是随便一个人随便去想出来这样子的一个修行的地方,是从真实的智慧里面所产生的,所显现的这样子的一个庄严的净土。这样子我们还对他没有信心。

  第三个佛给众生的是真实的利益。

  我们要抓住这三个真实,在以后我们再研究这部经,我们就能抓住这个纲领了。

  那么前面说到真实之际这是一个根本,正是由于这部经它是从真实之际所开化显示的,因为一切圣众他们都开化显示真实之际,真实之际的含义就是真如实相到了最顶点了,到了究竟彻底的境界了,因此这部经阿弥陀佛后来就住真实之慧,真实智慧是从真实之际所产生的,由于住真实之慧来庄严这个净土,有了净土法门,就能够惠予众生真实之利。

  你要给众生真实的利益成佛的利益,你要有一个真正可以成就他成佛的地方嘛,是怎么一个地方才能够有把握让他能够成佛?西方极乐世界这样子的一个地方,你要有这样的地方啊,你没有的话,光靠嘴巴讲,用讲的没有用,是不是?

  所以这三个真实-真实之际、真实之慧、真实之利,是这部经所谓画龙点睛的地方,也是最精要当中的精要,一切都是围绕着这三个真实。那么底下我们还要通到真实之慧真实之利,到那个时候我们再来联系这个真实之际。那么下面紧接着这句经文说:

超过世间诸所有法。

  那么念公就说了,说所以有的时候我们是必须要参考一些好的注解,可以给我们启发。

  不然你往往很容易就忽略掉了,就是容易理解成什么呢?超过世间,我知道,比世间都超过了。我们这样来理解的话,就这样理解过去了,你这样子理解那是小学的程度,超过世间我知道了,比世间还要超过。这谁不知道?这还要来研究干什么呢?那你这样子就显得很笼统。

  你要研究圆教的道理,尤其这部《无量寿经》,那个是圆中之圆,顿中之顿,超过一切圆顿的经典,所以各种注解对我们就很有必要了。那各种注解我们是不是到处去找很多注解一起来看啊?全在里面了。你只要来这里,坐在那边一个半小时,有空调舒舒服服。黄念祖老居士当年他用了多少时间啊?不是去享受空调的。中国的夏天有多热你知道吗?北京的夏天吓死人!找到了一百九十三种的经跟论来注解。

  我们现在享受现成的,就算我将一百九十三种的经跟论丢给你了,你怎么看?摆在那边比你的人还高,你怎么看?

  所以我们现在福报很大,现成的,我们享用现成的,这些注解来帮助我们理解经文。

  要不然你就理解得很浅了,原本是博士班的,最后跑到小学去了,小学很容易就掉到幼稚园了,就退步了。

  尤其我们在学习这部注解《大经解》,可以学到很多很好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提升对净土法门的认识,再加上念公他自己的开示,那等于是什么呢?如虎添翼啊!所以我们要珍惜!

  但是有一些人就接受不了了,我们这样一路走过来,就看到了有一些人就接受不了了。虽然师父常常说来睡觉也有功德,那都是缘,勉强不得的,来睡觉都要靠缘,没有缘都不能来睡觉。

  所幸我们有拍摄,将来他没有再来的人,将来他的缘成熟了,他自己愿意接受了,可以慢慢地看视频,重复地看,还是可以帮到大家的。所以我们对制作视频很重视,我自己也花了相当长的时间在这方面,为什么?因为是one man show一个人在做的,所以快不了,说得好听「慢工出细货」,什么「慢工出细货」都没有时间做,不叫「慢工出细货」?但是我花这个时间跟精神花得很值得,将来完成之后,那是我不只出家啊,那是我这一生人当中最值得留下来的这套东西,那我一走的时候,这留下来的不只是DVD光盘,DVD光盘以后也会烂掉的,对不对?留在这个空间里面,除非有人把它洗掉,要不然它永远都在那边。所以这个科技我们要充分利用啊!电脑科技我们要充分利用,所以值得花这个时间。我们继续看注解:

“「超过世间诸所有法」。《净影疏》曰:「谓过分段、变易世间一切法也。」”

  那你如果不解释,这句讲什么?分段、变异世间一切法,《净影疏》的看法他说世间这两个字怎么解释?所以不是我们从字面上那么容易理解的。世间就是分段的世间跟变异的世间,这个又要解释了。

  我们有分段生死,我们现在就是分段生死,一段一段的,活了死了,死了活了,一段一段一段,这辈子是一段,下一辈子又是一段,那么这个分段生死阿罗汉了了,阿罗汉可以了了,这个是分段生死。

  再有就是变异生死,菩萨到了三贤位,到了圣贤之位四十二个位次,从低的位次到高的位次,这一转换是一个变化,所以初地菩萨不知二地菩萨举足下足之处,完全不可能知道,所以很多人在这个地方很含糊,他不知道这是一个不可测的境界,这个境界你推测不到啊!他只以为是个程度的差别,初地二地三地四地,这不就是层次吗?no,不是这样,不是层次的差别。

  不像我们学校考试,这个同学他考60分,那个同学他考90分,那么他就比我多了30分,这个谁不知道啊?这个差别那是我们世间所理解的差别。

  各位同修,佛法里面说的差一个位次,你都没有办法了解,完全没有办法了解。这就是我常常讲的不同维次的空间,阿德阿顺对于我们三度空间的人,牠们是一无所知啊,除非我们去触动牠,有听过的都知道,不用再解释,阿德阿顺就是那两只蚂蚁,二度空间的蚂蚁,我们触动牠就是丢一些饼干下去,碰到牠一下,牠才知道今天有天人供养,牠也不会认为我们是天人,对不对?有不知名的什么东西掉下来,一无所知。

  在佛门就是这样子,初地菩萨就不知道二地菩萨在什么地方举足下足,完全一点办法都没有。所以有一位禅师他就说了,说神秀对于六祖,他只能够迷信,神秀就是跟六祖同一个时期,他比六祖还早在五祖的座下的嘛,大师兄谁都知道以后传衣钵传法就是传给大师兄神秀的嘛,出乎预料的跑出来一个六祖,结果五祖的衣钵就传给他了。神秀不明白啊,他不能了解六祖。你看这两个人当时都是泰斗,但是他不能了解六祖,对于六祖他只是迷信或者是仰信,他只认为师父五祖的衣钵给了六祖慧能,他一定比我强,但是到底强在哪里?神秀没有办法理解。所以这不是程度的问题呀!所以禅宗他厉害就在这个地方,不是程度上的差别,你就是摸不到门,摸不到啊!这个就是说的变异生死了。

  你从低的位次到高的位次是一个生死,要不然变异生死没有办法解释,没办法讲啊,你会讲得很含糊笼统,这样子大家就清楚了。所以变异生死就是到了圣贤位中,从你舍一个位次,提升一个高的位次,是一个生死,这个生死叫变异生死。这是一个很微妙的境界,你不要说神秀对六祖,我们听这里讲的境界都没有办法理解,只能够体会一点点,知道这是很妙,我们只知道妙,但是妙到什么程度我们也说不出来。所以这两种生死都称为世间。

  所以我们来上这个博士班,我们就跟外面别人不一样。别人讲的世间就是世间人咯!世间的人我知道,我们这个世间嘛!那你就知道他是小学,可能还是幼稚园。我们就知道我们是博士班,但是不能跟他讲,因为跟他讲他是小学,你博士班,你跟他讲,他反而觉得你是从哪里听来的?

  所以世间这两个字在圆教的道理,圆教的解释,就是我们现在在学习的,所谓「超过世间诸所有法」这句经文,就是指分段生死跟变异生死当中种种的法,一切的法,都超过了,不但超过我们世间的这一切凡夫六道的一切,连变异生死当中的阿罗汉、缘觉、菩萨,一直到等觉,这一切法都超过了。那么这么一讲,这两句话的含义就出来了。

  所以好多人讲解这个经,都是把深的意思把它说浅了,这个名为是弘扬,说在弘扬,实际是谤法,所以避免谤法是很难的,为什么呢?你按照自己的意思去猜测,就很难逃得掉这个谤法的罪了。

  所以我自己也很小心,也是怕怕的,因为你看,做了不少画蛇添足的事情啊,你们不知道,你们只看注解的原文,注解原文没有的,你们抬起头来看我在讲的时候,那些虽然是黄念祖老居士他的开示,我加了很多料,知道自己能力有限,但是没有办法,各位同修,如果完完全全照念公的开示来讲,对大众就很难引起他们来听的兴趣了,不只剩下这几个啊,可能到最后只有一个等着关门的,没有人了。所以我宁愿冒着谤法的危险,也只好这样子做了。所以我自己另外又选择了有一些念公的讲解,然后不对着大众讲的,不对着大众讲,没有听众的,自己躲在摄影棚录制,这样就可以一百巴仙的复讲,没有增减一个字。这样子说是为了什么呢?希望可以将功赎罪,这个大家以后就会看到,是有两种不一样的,一种是前面有鲜花的,有这样子的。另外一种是后面背景不一样的,你就知道了,就知道没有人听的。当然也有人听,看不见的那些,那些祂不会讲话的,祂不会有反应的,不要管祂。我都看不到你,你看到我,是你家的事情啊!希望可以将功赎罪,要不然你没有办法。你对大众要来讲,尤其是对着哪里的大众?马来西亚的大众,这视频播出去,全世界的人看,中国人在看,他不知道我们在马来西亚,对着马来西亚的华侨我们说华侨,我们中国人一般上的中文,都是有限公司的,是不是?除非你特别去学中文,我自己是因为去了台湾那么多年才有办法。要不然我跟大家也是不相上下。所以要对着马来西亚这个地方,这样子的一个华人的这样子的一个水平来讲呢,没有办法,一定要想尽办法,怎么样让大家,第一听了不会睡觉,第二听了之后还有一点点的体会。每次过后都问大家的,听得懂吗?很清楚可以了,能够听到一两句也不错了,最起码一两句嘛,不是完全一句都没有,是不是?所以只好这样子做的。讲那么多,为什么呢?讲那么多,以后这个视频出去的时候,在中国那些人会说为什么空能法师加了很多料?他们也听过原音,黄念祖老居士的原音开示怎么加了很多?到时候大家就会体谅,没有办法,一定要这样子。所以要澄清。我们继续看注解:

“《合赞》云:「超过分段、变易二死,安住出世二空之智,此即成就智断二德也。」”

  所以你看注解古时这些大德,他们都是很有智慧的。这注解你不解释就没有办法,我自己也没有办法。什么智断二德,二空之智。如果我不是也听到黄念祖老居士的开示,我也没有办法跟大家介绍,是不是?

  所以《合赞》是日本人的着作,他的解释是长了一点,他说超过分段变异二死就是两种生死都超过了,不但超过我们凡夫六道当中轮回的分段生死,前面讲过了嘛,活了又死,死了又活,活了又死,死了又活,一段一段,就是指六道轮回。而且超过圣贤位,六道以上四圣法界的变异生死也超过了。

  「安住出世二空之智」,二空是什么?你不解释也不行嘛!二空就是人空跟法空,那讲人空法空这两样又要解释,没办法啊!阿罗汉只达到人空的境界,他还要修四谛法-苦集灭道,修四谛法,修四谛法可以证得涅槃。但是阿罗汉的涅槃跟我们到极乐世界最后成佛的涅槃不一样。他的叫小涅槃,我们叫大涅槃。但是你到外面去跟那些南传修小乘的说你们到最后证得的是小涅槃,我们证到的是大涅槃,他们又不高兴了。总之你说他小,说自己大,他们就是不高兴,就是这样子。所以还是叫他们南传,我们是北传的。他们还要修四谛法苦集灭道,最后证得涅槃。但是他这些法执还在啊,他还有所修有所证有所断。那么要把这个法也空了,叫做二空,安住于人也空法也空,二空的智慧,此即成就智断二德也。啊,现在知道智断二德是什么,这就是成就智德跟断德,一切烦恼都断了,一切生死都出了,这叫断德,怎么才能够断呢?因为有智慧,所以才能断,智德也圆满了,所以成就智断二德,所以这句话就引出了智断二德了。

  《会疏》这是日本人的注解。念公他说古时候的日本人还是不错的,古时候,不是现在,现在他们学西方,搞得一些走了样了,搞得变成什么?学术研究了,把佛法当学术来研究了,那叫什么?叫佛学,不是叫学佛,那叫佛学。关于净土宗,古代的着书在日本有一百来家,很多,净土宗的那些注解很多,因为他们在唐朝的时候,很多这些大德都到中国去学佛。下面我们引《会疏》的:

“《会疏》曰:「三界虚妄,皆不常住,总名世间。众生国土,臧否万差,是名诸所有法。菩萨深以大智慧,达性空无相,故云超过。」”

  所以你看越来越深了,越来越仔细。不是你看那字面的说「超过」,不就是赛跑我超过他不是超过了,那这么简单,我们就不用来上课了,自己看就可以了。

  《会疏》说:「三界虚妄,皆不常住,总名世间。」他说这个世间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一切一切的差别,这句话的含义也就达到平等一味了,菩萨以大智惠就是同这个慧,能够达到性空无相,所以叫做超过。他就离开差别了,没有分别,离开差别了,因为有大智慧的缘故,就达到性空无相,认识了本来就叫做性空,离一切相,这叫做超过。

  所以这三个人基本上是一样的,所以引的这几位大德这三个人,基本上是一样的,但是用的文词不太一样。下面再引《甄解》,这也是日本人的着作,日本人的着书:

“又《甄解》之说稍异于前,彼曰:「世间诸所有法者,有为可破坏,名世间。依正、善恶、因果等,一切有为诸法,言所有法也。”

  《甄解》跟以前的稍微有一点不同,他说世间诸所有法,有为的,可以破坏的,名叫世间。为什么称世间所有法呢?因为世间这一切法我们给它下个定义,因为是有为可以破坏的叫做世间。这是说它的原则,笼统的说,凡是有为的,什么叫有为?有所作为,可破坏的,它会变化的,它有生灭的就叫做世间。

  「依正、善恶、因果等」这句就包括一切的万法了,这些一切万法都是有为的,有所作为的,无常的,生灭的。

  「一切有为诸法,言所有法也」,因为有依报正报、有善、有恶,这不是分别吗?这不是差别吗?有因有果等等,一切有为诸法也就叫做所有法了。下面再说:

“菩萨能知一切三界虚妄,而行世间不舍,故云超过。」”

  菩萨能够知道三界都是虚妄的,他很清楚,知道一切都是假的,这个世间欲界、色界、无色界都是虚妄的,如《金刚经》讲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那都是虚幻的。可是他知道都是虚幻而行于世间,明明知道是假的,他也不舍得这个世间,知道世间空幻而不舍世间,知道众生本空而仍然救度众生,这个叫做超过。

  所以我们选择一些好的注解,对我们是很有帮助的。可惜的是我们不太容易知道怎么选,现在黄念祖老居士帮我们选了,我们就不用浪费时间去选了,我们也没有办法也没有能力去选。所以但是如果你看到坏的不好的注解,倒不如不看更好,是这个意思嘛!

“以上诸说皆是,但《甄解》弥契本经。”

  以上是引了四种注解的说法,都是对的,但是最后《甄解》所说的正契合我们这个经就是这部《无量寿经》,知道虚妄而行世间不舍,这又是《维摩诘经》的话,前面我们念过了,「虽知佛国土及与众生空而常修净土,教化于众生」...虽然知道一切佛国跟众生都是空的,而常修净土教化于众生,可是我还常常来设净土来教化众生,就跟这个意思完全是一致的了。

  所以我们往往能够通达就好了,就是一部经通了,你什么经都通了。所以你不用紧张再去学其它的经了,我们叫什么呢?集中火力,我们集中火力在这部经,通了,其它经都通了。

  因此我们这么去体会,你就看不出净土宗跟《金刚经》有什么矛盾冲突的地方了。

  有人讲有冲突啊,《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讲有净土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什么都有,有黄金铺地有七宝,都是有。《金刚经》讲空,什么都空,那两个不是冲突吗?哪有冲突啊?所以有人说《阿弥陀经》跟《金刚经》是两回事,这两个好像是矛盾,那你有矛盾,所见的就是矛盾。

  要是照我们这样子的观点,那你跟《金刚经》有什么矛盾呢?实际是一件事情嘛!知道一切国土众生都空,阿弥陀佛还设极乐世界,而摄受一切众生,这叫做超过一切,这就还有什么差别呢?《金刚经》跟《阿弥陀经》跟《无量寿经》就是一味的了。

  我们七宝净土讲堂选定了这一部博士班的课本,师父的用心大家要能够体会。虽然学起来是很吃力,但是目的就是希望我们大家对佛法的理解能够圆融一些,能够通达,能够达到一味。

  你不这样子的话,这个末法就是斗争坚固了。大家都知道,末法的现象是什么呢?你说我的不好,我说你的不好,这个法门说那个法门不好。这就是佛说的斗争坚固,末法的现象现在就是这个衰相。

  那我们如果能够圆融,不但讚歎自己所修所持的这个法门,我对于别的,我们也同样讚歎,你说是不是?这样子还有斗争吗?没有了,那就安定团结了,是不是?

  所以从这两句一看就明白了,这些注解就把我们引申一步了,提高一大步了,这些注解看一看,能够得到很大的提高。

心常谛住度世之道。

  这一切都是说的来参加这个法会的这些菩萨们他们的德,是这么些人都来听法,不是普通人,而且是多得数不清,无量无边。那么我们要知道这个是什么,就是启发我们对于这个法的重视,来听经的人他们个个都是「心常谛住度世之道」,下面就是注解来解释这句经文了,我们看注解:

“「心常谛住度世之道」。谛者,安也。度者,出也。故本句之大义为,心常安住于出世无为之道。”

  谛就是安,安住。我们继续看下面注解说:

“《净影疏》云:「谛谓安谛,谓常安住真实无为度世之道。」”

  所以《净影疏》就说了,说「常安住真实无为度世之道」,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这些在家出家的菩萨,常常安住在什么地方呢?安住在真实无为,真实法无为法这些度世之道。下面就解释有为无为了,又引《甄解》:

“《甄解》曰:「出有为,证无为,而不着无为,故云谛住。此菩萨心常住无住处涅槃,云心常住。」”

  《甄解》说出有为证无为而不着无为,重点在这个「不着」,故云谛住。他又把这个「谛住」进一步的解释一下,《净影疏》说是安住,那怎么叫安住呢?《甄解》这个话很好,你出了有为,跳出了有为,你是离开了,这是好事啊!

  现在一般都是好好的无为法,到了大家手里头都变成有为法了,意思就是说,你不要以为我在这个地方也是整天在做佛事,到处去结缘,到处去帮人家,我在佛门做很多很多的好事,你看看我这个忙是忙什么?为众生而忙,了不起啊!你以为这就是佛事,你那是有为的佛事,做死你啦!做死你还是有为的佛事。

  要出有为,跳出了有为,证无为,而且是实际上做到了无为。

  不是嘴巴说的无为,嘴巴说的无为是什么?我是什么「作而无作,无作而作」,那你是用嘴巴讲的「作而无作,无作而作」,结果做到病倒了,做到病倒了叫做作而无作?你是真的在做,你执着你在做,那不就是做死了,做到死了。

  所以要跳出来,从实际上真正做到了无为。不是嘴巴里面说的无为,嘴巴里面说的不管事,嘴巴说叫什么呢?叫说食数宝,以前讲过了啊,我今天吃什么好东西了,你嘴巴讲的,你没有吃到,你只是说说,说得再好,你还是没吃到,还是肚子饿。数宝呢?数一数,有多少钻石多少条金条,数得很清楚,但是这个是人家的东西,不是数你自己的,数人家的东西你还是一无所有,你只是帮人家数一数。你看银行那些数钞票的,数钞票的一天数多少几十万的钞票,是别人的,不是他自己的,是不是?这就不行了。要出了有为而且是实际上证到了,不是说食数宝。你是真实的吃到了,真实得到了,证无为。他底下这句话好像是有矛盾,得到不执着。你一执着就坏了,一执着就坏了。「不着无为,故云谛住」。

  所以我们的语言总是有毛病的。叫做安住,出有为,证无为,而不着无为。所以什么东西你只要一执着,就把无为法就变成有为法了。

  当年梁武帝就是这个样子,他不知道达摩祖师是什么境界,如果他知道达摩祖师是我们现在讲的这种境界,他就不会讲他建了多少寺庙,度了多少人出家,他执着这些数字,他还记得很清楚是四百八十间寺庙,一间都少不了,你记得那么清楚干什么?如果你没有记得那么清楚的话,那就表示你不执着了嘛,做完就算了,做完就放下了。你还想那么多,还记得那么清楚,所以达摩祖师一个冷水就浇下来了说「没有功德」,你执着的话,那个功德变成福德而已,没有功德。所以就是东西一执着,就把无为法变成有为法了。

  那无为法的功德是unlimited不可限量的,有为法就是limited有限量的,你看我们从数学可以知道,任何一个数跟无限大来相比等于零,这是黄念祖老居士说的,我怎么会说这个话?我告诉过大家,以前我的数学是零分的嘛,任何一个数字跟无限大相比等于零,这个除什么什么就是相比,任何一个数跟无限大相比等于零,这个是大家应该知道的。你有为的功德跟无为功德一比,有为功德就不算个数了,就不算什么了。

  所以为什么《法华经》里面说的龙女八岁成佛?龙女,因为她是无为无限大的功德,一个畜生女啊!龙是畜生的,畜生的女只有八岁就成佛了。所以涅槃会上,屠夫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所以真正达到无为起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

  所以我们这个念佛要真正老实念,到了这个暗合道妙,你不管有为无为,你也不用去解释,也不用去理解,什么叫有为?什么叫无为?你只要老老实实去念,到你真正达到暗合道妙,你什么都忘了,只清清楚楚听到这句阿弥陀佛...什么妄想都没有了,就剩下这句了,这就是即无为而不着无为了。所以越是高的法越是简单,所以为什么五逆十恶临终十念可以往生,往生之后就是阿鞞跋致?大家要知道这都是不可思议的,知道意思就是说,要认同这是确实可能存在的,十念一念都往生,因为那个完全是超越了有为,达到了无为了。你再不执着念这句阿弥陀佛是你所念的,不是说我现在在念阿弥陀佛,是我在念,空能法师在念,没有。你不执着的时候,他那个效果就不可思议了,十念一念都能往生,是这个意思。

“此菩萨心常住无住处涅槃,云心常住。」”

  那么菩萨心常住于无住处涅槃,叫做心常住。常住涅槃,你这个涅槃就成了一个住的地方了,你就住在那边了。他这里说的是无住处涅槃,连涅槃都不能住,你住了一个无住之处,所以这个语病就少了一些。但是凡是有言语总是有一些语病的,所以我们要善于体会它的意思。这个叫做常住,心常谛住。一个是安住,一个是常住。所以他这里都解释了。下来我们再看:

“又《会疏》曰:「悲智相印,以为栖神之宅,故云谛住。」”

  那这个解释没有新的意思,所以我们就不讲了。我们继续看下面这句:

“「于一切万物随意自在」。万物指万法。自在者,通达无碍也。”

  那么底下就是这句经文了:

于一切万物随意自在。

  万物万法都是说的一切,自在就是通达,没有障碍。那么下面引《法华经序品》:

“《法华经序品》云:「尽诸有结,心得自在。」”

  这个法你把它成了一个结一个扣了,就把你给拴住了,牢固住就定住了,他就把你给束缚住了,把你给绑得死死了,那么你就不自在了,你就被束缚住了。这些有结有扣的地方,你把它全部消除掉了,消除尽了就自在了。下面又说:

“又自在者,施为无壅,神通自在。”

  再有自在的含义说「施为无壅,神通自在」,壅就是不通,堵住了。施为,没有什么,都是通畅了,你去做的种种事情都是很通畅的。

  神通自在,这个神通当然不是坏的事情,成就的人自在,都得到神通。但是我们如果不求觉悟,首先去求神通,那你这个方向就错误了。你不是求觉悟,你只求神通,你方向错误,你就必定是走到一个错误的道路上,你越走走得精进,越走得长,将来要退回来就非常非常的困难了。你要花更多更多的时间,花这么多时间,也许你早就跷掉了,问问你自己还有多少时间?还有多少时间浪费在走错路?

  所以师父常常说这句话:「你还有多少时间来糟蹋你的法身慧命?没有多少时间了!」「我今年才五十,没那么倒霉五十五就跷了吧?最起码平均年龄是七十,我最起码七十也可以,那我还有二十年可以玩。」那你要怎么玩?你说你要怎么玩?

  所以佛菩萨都有无量的神通,所以神通是好事,但是神通是圣末边事,什么叫圣末边事?对圣人来说这是芝麻绿豆的小事,这是非常非常不重要的事情,比神通还有许许多多更重要的事情啊!那才是我们值得留意的地方啊!

  所以最后我们讲这个个案,这个个案可能大家听过了,但是我们再重复讲一遍,说的就是神通对大修行人来说,对他来说他不会去羨慕这个神通。

  这里说的就是黄檗祖师,禅宗的这位祖师黄檗禅师。他那个气魄,他的胸襟。

  他还没有入道的时候,就跟一个人结伴去游方,大家就到处去走走了,到了一个地方,山水来了,洪水来了,本来是一条路变成河就过不去了,过不去那另外跟他一起出去的那个人,哎,马上把头上草帽拿下来,就往河上面的水一扔...然后他就跳上去了,他就叫黄檗来,你来,你来,你来,就是叫他一起上来,坐在草帽上面可以飘过去,是不是?要不然你就不能走了,对不对?黄檗说:「早知你如此,我打断你的狗腿,我后悔跟你这个骚子搭伴。」骚子就是饭桶。

  这就是神通啊!换成是我们现在的人还不赶快磕头拜他为师?不得了了!超水而过,水上飞轻功啊!这个是真功夫,不是成龙弔钢线的,成龙是弔钢线的。但是黄檗不为所动,所以这种胸襟魄力。所以黄檗底下是临济三次问法,三次把临济打到开悟了。

  以前禅宗的祖师对徒弟是用打的。现在的师父对徒弟是要用好声好气的跟她说的。时代不一样了,没有办法,佛法要现代化。

  以前这里准备一个板,那个板,对也打,不对也打,开口就打,没有把你打死,那你就开悟了。所以三次就把临济给打开悟了。

  这就是说的临济儿孙遍天下,你看现在全中国的禅宗都是临济的儿孙,不只中国,还有流传到日本、韩国、马来西亚也有,我自己也是,我剃度过后,我看家谱才知道我也是临济宗的子孙,那时候不知道,知道的话我就不要找这个剃度师了,那个是禅,我是要净土的。但是现在好了,我归到净土宗了。

  所以临济的师父就是黄檗,他还没有悟到的时候就是这种胸襟气魄,这种水上飞的神通算什么?所以他没有去羨慕这个。

  要去觉悟才是真正我们要做到的,而不是去羨慕那些神通。现在我们看外面很多一般所谓的佛教徒,就是到处去追神通,不得了!要她站起来,要她从轮椅站起来就站起来,站起来走几步,哇!大家傻掉了,有神通啊!回到家又不能站了,要继续坐了。

  所以这些对真正的大修行人来说是小儿科,觉悟才难。神通是你觉悟了以后,你神通自然就显现了,对不对?神通是你的本能嘛!你怎么颠倒?不真正去开悟去觉悟而去追求神通,就叫做颠倒见。

  好,我们今天学习到这里,时间差不多了,下来的内容,我们就明天再来继续了。我们今天就一起学到这里。谢谢大家的出席,阿弥陀佛!

( 創作其他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ypurelandcentre&aid=18027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