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乘无量寿经》解-第39集
2023/12/25 22:27:40瀏覽87|回應0|推薦3

《大乘无量寿经》解-第39集

  七宝净土讲堂主席慈净老师,各位同修,各位大德,大家晚上好,阿弥陀佛!请翻开《大经解》第一百三十一页,一百三十一页倒数第七行,我们继续来解释「授菩提记」这句经文的意思。那么「授记」昨天提了一些,今天继续的来看,请看注解:

“憬兴云:「圣说当果(指当来之果),令识因利(指因地之利),故云授记。」”

  憬兴他也是新罗人,新罗就是以前的高丽朝鲜人,朝鲜当时有很多古德,都曾经到中国留学,憬兴是其中之一,他对于《无量寿经》有一部注解,但是没有单行本,就是没有个别一个本子流通,但是在《大藏经》里头有。他说「圣说当果」就指当来之果,「令识因利」,圣就是佛了,佛说当来的果,佛跟你说你将来会得的这个结果,「授记」就是你当来要得到什么果,那为什么要跟你说当来的果呢?注解就说了:

“盖言佛为预说当来成佛之果,令行人识其当下自因之利。令知现在菩提之因,定得成佛之果,故云授记。”

  所以这个授记不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是很严肃,是很重要的一件大事,是佛跟你说的,而且说的这个果不是一般的世间上的,你得到什么结果,这个授菩提记,这个菩提就是觉悟的意思,那指的就是授记你成佛,这个是成佛之果,就给他认识清楚,明白他现在,你看他现在不是在因地吗?我们现在也在因地,我们还没有在果地,果地就是将来我们得到的果叫果地,我们现在都在因地,让你知道你将来得的利益跟殊胜的利行,一种极利的,是非常非常利的这个利根,极有智慧的一种行动,所以这个叫做授记,将来你要成佛的,所以成佛不是一个预言,佛不说预言,佛也不说虚妄的而且让你做不到的话,不是说安慰你鼓励你的话,没有,都是如实而说的。佛都是说真话,要你认识你现在所行,就是你现在修行的这个,是非常殊胜的,是有真实利益跟殊胜的成果的,这样子做有什么好处呢?这样子可以巩固他的信心,巩固他的修持,让他在修行的道路上很有信心,因为结果知道了嘛!所以只要你现在种的是菩提因,那我们就问问我们自己,现在种的是不是菩提因呢?刚才讲过菩提是觉悟的意思,你现在种的是不是觉悟的这个因呢?如果是的话,将来一定得到菩提之果,种菩提因得菩提之果,所以这个叫做授记。

  你看《法华经》,佛给多少多少人授记啊?不是一两个人,给很多人授记成佛,都授记成佛,所以说《法华经》授记最多的。《法华经捲二》有记载舍利弗等这些声闻,佛都给他们授记。还有《法华经捲四》更记载了恶人提婆达多,这个我们前两天讲过,他要害佛,放那个醉象要来踩死佛的那个提婆达多,佛也跟他授记。所以这个我们想不通啊!所以想不通,你就不要想了,他本来就应该通,因为提婆达多不是普通人,所以佛也给提婆达多跟一般当着不可能成佛的女人,都得到佛的授记。

“经中「授菩提记」表与会大士均蒙授记,定当作佛。复指是诸大士广为众生授记作佛。”

  那么现在说的这个授菩提记是什么呢?表示这一些个大士,就是这些大菩萨们,都是得过佛授记的,都当过佛陀的,并且也表示这些在会的菩萨,他们也给众生授记作佛,为什么呢?因为他能在十方世界示现成佛嘛,所以他也可以有资格给众生授记,是这样的大菩萨,来听释迦牟尼佛讲《无量寿经》,可见得这部经的重要,也可以这么说,你受持这部经就等于,这么多佛跟大菩萨同时给你授记了,是不是这个意思啊?而且同时也得到灌顶了,前面不是说了种种的灌顶。

  所以有些同修信心就是不够,理解的也不够,来七宝要师父给他灌顶,我又没有那个转经轮,我没有那个,我只有念珠啊,我也不是金刚上师,所以那有资格给人灌顶,是不是?加持加持还可以,同时我又不方便常常摸女众的头,除非是不得已,尽量避免尽量避免,所以妳要我加持,我也是心里面念阿弥陀佛嘛,我也没有做什么东西,也没做什么手脚,没有,我也没有别的什么东西,我就是阿弥陀佛而已。

  所以就是不明白,《无量寿经》加上这部注解,你好好的听,好好的认真的受持,就是最好的灌顶了,你们天天来一个半小时,就是佛菩萨给你们加持灌顶一个半小时啦!最好的加持啊!谁给你加持的?你看,会集《无量寿经》的夏莲居老居士莲公给你加持,黄念祖老居士念公给你灌顶了,金刚上师给你灌顶了。

  这是真的,我绝对相信,因为念公的开示是法身境界,不容易契入的,就是不容易能够体会的,能体会都难。所以我常常说听不懂是正常的,为什么?都是法身的境界。听不懂,但是你来了,都得到加持。

  莲公跟念公不是普通人,我们来听听下面这几句话,你就知道念公是什么境界,这个不是普通一般人能有机会听到的,是师父我跟中国天津的一些居士,这些居士在黄念祖老居士没有往生之前都亲近过念公的,结果我们联络上了,他们很欢喜,马来西亚居然出了这么一个法师,他们很欢喜很珍惜,就跟我联络上了,也一直在保持联系。那么他就发了微信过来,讲了一些内容,下面这句话是念公自己说的,大家体会一下,看能够体会多少?

  他说:「我在世间无寸土,无有我字一点意,随顺世间流万法,寂光常乐自在行。」

  我在世间无寸土,禅宗有一句话说,「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这就是法身境界啦!如果我们认识了心的本来面目,心外连一寸土都没有,山河大地没有一丝一毫是在你的心之外的,那就是入了法身境界了。那最后一句还说「寂光常乐自在行」,念公现在那里呢?在常寂光土啊!夏莲居大士也是一样,都是法身境界。

  所以我们接受他们的教化,那不就是他们也像这里说的来会的这些大菩萨一样,都可以为我们灌顶加持授记呢?所以大家的福报很大啊!在外面没有这个机会,你要这样子来理解,那你就更加的有信心了。

  好,下来也是经文,说:

为教菩萨,作阿阇黎,常习相应无边诸行。

  这又是密宗的内容了,这些法会大众要叫这些菩萨当阿阇黎,所以「常习相应无边诸行。」

“「为教菩萨,作阿阇黎。」(见《唐译》)。阿阇黎译为教授,又译轨范师,乃轨范正行,为僧师范者之尊称。通指教授善法之师。”

  阿阇黎翻为轨范师,可以当轨范,可以当众生的模范,所以我们现在一般上都还是用和尚,但是你看我们在受戒的时候还是用阿阇黎,最起码你皈依的时候,你看皈依的时候,也是用阿阇黎存念什么什么什么,是不是?不过这个地方密宗称为金刚阿阇黎,我们再看:

“今经承「升灌顶阶」而言,乃专指真言阿阇黎,又称金刚阿阇黎,乃绍承金刚萨埵祖位,作传法灌顶者之称号。”

  所以现在是「升灌顶阶,授菩提记,为教菩萨,作阿阇黎」,那么这几句一口气念下来,它是连下来的,这个阿阇黎指的就是金刚阿阇黎了,为什么称为金刚阿阇黎呢?因为密教的阿阇黎代表的就是金刚萨埵,金刚萨埵是谁呢?就是普贤大士示现在密教里面,名字叫金刚萨埵,永为密教初祖。之前说过了,这些大士都是德遵普贤,普贤在密教就化身金刚萨埵,所以现在这些德遵普贤的人也教导众生,你们当阿阇黎。下来解释相应:

“「相应」者契合之义。如三密相应与境智相应等。”

  相应是相契合的意思。经文说「常习相应无边诸行」,就指彼此能相契相合,称为相应,比方境智相应等,就是你所观的境,你观想的境界,跟你的智慧是相应的,不是两回事,是一致的。《心经》不是说了吗「照见五蕴皆空」?能照要有智慧啊!昨天讲过了,要深的般若波罗蜜,不是跟小乘共的这个般若,是大乘的般若。要是你真把这个境看成空了,那境跟智就一致了,就相应了。如果你说我也是照见五蕴皆空,心经我都会背,背得滚瓜烂熟,我已经「照见五蕴皆空」了。但是可以考验一下,到时候给你那个奖金少了一点点,你马上脸就黑了,哎呀!这怎么少一点?不足啊!就变脸不高兴了,那你这个境没空啊!境没空就不是真的智慧了。你还是凡夫的八识当家,很严重的分别,被境界牵着跑了。如果你能够如如不动,这才是境智一如,这才是真智慧啊!

“密宗以三密相应之旨为主,为令众生身口意三业顿契如来三密,故即身成佛。故密宗亦称相应宗。”

  密宗就是三密相应,所以密宗也称为相应宗。那他之所以能够即身成佛,就是让众生的三业顿同如来的三密,如来有身密语密跟意密,众生是三业,身业口业意业。身是什么?身就是杀盗淫,口就是妄语,恶口,两舌跟绮语四种坏的事情,意就是贪嗔癡,三业是身三口四意三,十种恶,身口意造业,让众生造业的这个三业,顿然相同与佛的三密,怎么做呢?身就是你结手印,口你持诵真言,我们一般叫咒语,口中念咒,意是你心中所缘的是般若。那么这样子三密齐修的人,有时候不很容易得到,一般不容易做到。

  但是你从一个密下手也可以,这就是净土宗的道理了,怎么做呢?你就念一句阿弥陀佛,一句阿弥陀佛就是从一个密下手,将这个语业,念不就是语嘛,语业顿然转为语密,一个密下手也能相应,也能够即身成佛,这就是净土宗善巧殊胜的地方,人人都可以做到的。而另外两个身密跟意密,就等到你成佛的时候,别急,你阿弥陀佛真的一心一意的念了之后,你这个语密形成了,那你肯定上莲花啦!上莲花到了极乐世界,那另外两个身密跟意密,你成佛的时候也都自然相应了。所以这是最善巧的方法了,最巧妙的。那要不然就只有大修行人能够做到,我们一般人就没有分了。但是我们往生极乐世界,别忘了,一样是即身成佛,你还没断气,阿弥陀佛来接你,断气了就不是,就是下一生了。你没断气,看到阿弥陀佛放光来接你,把你放在莲花,就这一生就到了极乐世界,没有转下一生,就这一生,那是不是即身成佛啊?就是即身成佛。

  所以那些密宗的人可能不知道,可能不能接受,我们说的那么简单,本来就是那么简单,要不然我们还去修密,种种种种的要求很高,然后又这个又那个,你看密宗他们那个坛城,那些道场的摆设,种种这些,哇,看得头都大了,很讲究很讲究的。

  我们很简单,什么都不需要,甚至佛像没有也无所谓,在心中念阿弥陀佛,到那里都是道场,是不是?所以我们这个是最简单最方便最容易的,没有那么多讲究的,那我们的结果也是即身成佛啊!所以我们要对我们自己要有信心,不要听到外面修密的说他们可以即身成佛,那我们就觉得,哎呀!我们就差很远啦!我们就是即身成佛,绝对没有错,这个是黄念祖老居士问过他的金刚上师,是他的老师证明的。当时他老师就反问他是往生那里呀?往生极乐世界。往生极乐世界就是即身成佛,他的老师证明的。那下来注解说:

“此四句与前「升灌顶阶」二句,深表密净不二之旨,表会中诸大士,为宏密乘,乃教导诸菩萨,成为金刚阿阇黎,故本身恒常修习无量无边相应之行。”

  所以这个就是「升灌顶阶,授菩提记,为教菩萨,作阿阇黎」,为了要教导一切菩萨,都能当金刚阿阇黎,所以这些与会的菩萨,他们经常修习这些密法相应的无边的种种的修行。

  那从这里我们得到一个消息,听经学教,要懂得那里有消息给你通一通,你要能够知道,这里通的消息就是,我们也可以看出来,这个密跟净是不二的,密跟净不二。

  那念公说今天我们谈了一些密净不二的道理,今后就不多谈了,因为我们专修净土,就集中在谈净土,当然在谈净土的同时,也就包括了其它了。净土包括了其它,这个对初学很重要,要专一门,因为你定力不够,智慧没开,信心容易动摇,所以你就没有能力禅净双修,更没有能力禅净密三修,这个一定要清楚。

  所以不是师父很霸道,要你们专,精,纯。净土就是净土,别的不能去碰一碰,也不是啊!你们来听这个《大经解》,里面自自然然就碰到了,禅也碰到了,密也碰到了,再难体会的也听过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清楚,心要安,我们专修净土,其它什么都在里面了,所以我们要有信心。

  你看我们看看净空老和尚他说的话,他说黄念祖老居士是密宗的金刚上师,他到临终的时候他念佛了,他不用密了,他都念阿弥陀佛。那么念公直接告诉老和尚,他一天念十四万声佛号,不是四万,是十四万,怎么念?啥事都不用做了,十四万声佛号,一句一句追顶着念阿弥陀佛...不间断。一天十四万声,这都是做个榜样给我们看的,他学过禅,学过密,学过教,最后还是归净土了。

  那我们现在直接就在净土了,那就没有所谓归不归,我们直接就在净土了。接下来是经文紧接着是:

成熟菩萨无边善根。无量诸佛咸共护念。

  直接看注解:

“「成熟菩萨无边善根」。「善根」者,身口意三业之善,固不可拔,谓之根。又善能生妙果,出生馀善,故谓之根。”

  善根是指自己的身口意,刚才不是说过了吗?身口意三业,那三业所行的善,我们刚刚说了,造业就要修十善,这些身口意都修了善,而这个善它能够生出妙果,出生其它的善,所以叫做根,根是能长的意思,没有根,全部都不能够生存了。这个善坚固而不可拔,这个叫做根,没有根,你一拔就拔出来了嘛,有根,它的根很深,就不好拔,拔不出来要刨,这是一个含义,就是坚固而不能动摇。

  另外一个含义呢?刚刚说过,他能够出生妙果,因为你修了善,这个善它不是一个死的,它会转的,它是活的,它能够再生出很多很多的妙果。等于说戒能生定,定能生慧,他还能出生妙果,所谓有福能生般若光,福是种善的结果,因为他能够出生别的善,善事再引发其它的善事,所以叫做根。根能够结果,而且还能够长,还能够继续成长,所以诸佛护念,护念是什么意思?下面注解就说了:

“「无量诸佛咸共护念」。「护念」者,保护忆念也。”

  就是保护和忆念。诸佛就保护这种人,叫他做阿阇黎,自己修无边的相应,那对于菩萨无边的善根要叫他成熟,那这样子的话,于是乎无量诸佛对于这些大菩萨都是共同的护念,保护跟忆念,当然也保护跟忆念我们受持的人,这是一定的嘛!

“《会疏》曰:「护谓复护,念谓记念。」”

  《会疏》就说了,护是复护,就是保护的意思,念是心中老记念着,老想着,一直想着,一直想着,一直想着,不把它给忘了,常常摄受。

“《净影疏》曰:「护使离恶,念令增善。」”

  《净影疏》解释这个护,是让他离开恶的事情,离开那些不好的事情,让他不会去沾到那个恶的事,能够离开。「念」是叫他增上增长。所以这个意思就很深了。诸佛菩萨护念我们,让我们自然远离这些恶事,这些不好的事。那么相反的,善的事情它自然就增长了,你没有造恶,那相反就是造善了,它自然的那个善就发展了。

  所以经典就有说了,当你证到三果之后,就是阿罗汉的果位三果罗汉,你去刨地的话,怎么样子呢?这些蚯蚓牠自然会离开你的工具三尺远,你不会一下子误伤到牠,但是要三果啊!你拜水果拜个五果六果不行啊!最起码要三果,那我们凡夫不行,整天就要请牠走,不小心都不知道杀了多少了。你证了三果,你去挖泥土,蚯蚓提早就知道你要来了,那就通知,喂喂,赶快搬家,三果罗汉来了。这就是护念的结果了。所以到了这一步,到了这个时候,他作恶的机会就少了嘛!所以是善能够再生善,得到诸佛的护念加持,自利还可以他利,自利还有他利。

“故知此两句综讚会中诸大士,遵修普贤之德,使馀菩萨无边善根皆得成熟,故无量诸佛悉皆护念。”

  所以综合的来讚歎护持一切菩萨的善根,得到十方诸佛的护念,让他们遵修普贤之德,善根都增长,成熟得到护持。

  那么以上这段还都是在转法轮里面,转法轮这一相说的内容很长,后头还有两大段,底下一大段是从「诸佛刹中,皆能示现」起,一直到「善立方便,显示三乘」。我们看下来的经文:

诸佛刹中,皆能示现。譬善幻师,现众异相。于彼相中,实无可得。此诸菩萨,亦复如是。通诸法性。达众生相。供养诸佛。开导羣生。化现其身,犹如电光。裂魔见网,解诸缠缚。远超声闻辟支佛地。入空、无相、无愿法门。善立方便,显示三乘。

  接着直接我们看注解:

“上一段文,续演转法轮之第七相。本品名为德遵普贤,正表经中普贤位列上首之义。”

  我们这个经不是「德遵普贤」吗?遵修普贤大士之德,经中的上首是普贤跟文殊,所以遵普贤之德底下都特别还要标示文殊,只有普贤,没有文殊,不圆融,不圆满,你只有行,没有文殊的智慧,这个行叫什么?「盲修瞎炼」,乱乱搞乱乱搞,没有智慧,用的全都是世间法,还以为你很聪明,你没有文殊的智慧,没有自己的般若智慧,你去做,常常好事变坏事。

“盖本经为圆教,从果起因,故先普贤,而次文殊。普贤表行,文殊表智。无智则不能起行,故复当标显文殊”

  下面又引了彭绍升居士的《无量寿经起信论》,我们继续看:

“如《无量寿经起信论》曰:「不度文殊智海,难入普贤行门。以不能了知自心,一念顿圆,平等正性,凡圣共有,一际无差。以不了故,所有愿行悉不具足。何以故?心外起修,即成有漏。以无边功德,不外自心。随顺真如,修一切法,则能具足无边功德。」”

  彭绍升居士他着有《无量寿经起信论》,他讲的这一大段相当的好啊!当然好嘛!开悟的人说的话,那里会不好呢?句句都是佛的知见。

  他说「不度文殊智海,难入普贤行门」,你不能入到文殊的大智之海,你就难进入普贤修行的门,是因为什么呢?因为你不能了知自心,你对于你本来是佛,不承认,通俗的解释就是这样子。要不然「了知自心」还要想了老半天,简单说就是,对于你自己本来是佛,你有具足圆满的佛性圆满的智慧,跟一切诸佛是一样的,你不承认,不认为是,这就叫不能「了知自心」啦!

  下来这个四句,就是圆教的道理了,所以圆教的道理就是博士班,就是我们现在所学的,都是圆教的道理,所以听不懂是很正常的,听不懂也要为自己感到很高兴,为什么呢?你去那里有机会进入这个博士班,去学圆教的道理?没有人敢教你,教的人自己都怕怕,他自己对圆教都没有把握,他怎么教你啊?最多教的是藏教通教别教的。

  所以下来这几句话,大家体会体会一下:「一念顿圆,平等正性,凡圣共有,一际无差」,你不能了达自己的本心,你这个本心一念就顿然圆满了,不需要做什么啊,因为他本来就圆满,就是「狂心不歇,歇即菩提」,不歇就是迷惑,因为你自己在乱,没有人给你添乱,也没有人会乱你,是你自己乱,没有人搞你呀!

  「狂心不歇,歇即菩提」,这句是指的《首楞严经》有一则公案,说的是演若达多迷头认影,一个人叫演若达多,他看到别人的头长得很好看,那他因为自己看不到自己的脸,以前没有镜子嘛,对不对?那他就以为自己的头丢掉了,糟糕了。整天到处找头,到处问别人,我的头在那里,我的头在那里,请你告诉我,我的头在那里?那这只是个比喻啦,那这个狂人说的是谁呢?大家以为是说的就是那个人,说的就是我们。整天乱,乱什么?那一天忽然间明白了,哎呀!我的头就在我这里,那你就不狂了,就不乱了,所以「狂心顿歇,歇即菩提」。

  这个故事用来比喻迷失了本性啊,不见自己的本来面目,所以什么叫开悟呢?很简单啊,开悟就是发现我的头就在这里。哎呀!师父,原来开悟那么简单,我现在也知道我头在这里,那你是不是开悟呢?你们大家摸摸你的头在不在?有在的话,你就开悟了。如果这么简单,人人都开悟了。其实本来就这么简单,是我们自己搞复杂了,怎么搞复杂呢?就增加了很多的东西,自性迷了,就是没有头了,回不了头了,所以要回头是岸。你看师父的这个头脑不错的,还找出这个押韵的来,这不是黄念祖老居士的,是我自己的,自性迷了,就没有头了,就回不了头了,所以要回头是岸,一歇就是菩提了。别乱,静下来静下来。一念顿圆平等正性,所以它是个大平等的性啊,无上正等正觉是平等的。所谓平等,就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就平等啊!这个是凡圣共有的,圣人也是一样,凡夫也是一样,共有的。既然是平等,因此凡也有,圣也有,一际无差,它从来没有差别,所以就是你不入文殊的智海,就不能了解这个。结果是「以不了故,所有愿行,悉不具足」,因为不了解这个,所有的愿行都不具足,因为你不能「一念顿圆」。所以你所做的愿行都被局限住了,都有极限。

  彭居士他下来解释说,为什么呢?何以故呢?为什么会这样呢?「心外起修,即成有漏」,「心外起修」就是我们常常听到的这句话「心外求法」。「心外求法」就不是佛法了,是魔法。「心外求法」离开你的心性,从心性以外在那儿去修行,在那儿去执着于这个法,修那一些法,这些都是有漏的。

  所以下来这句话是念公的原话,他说从前有一位叫通愿法师的,这是一位很了不起的比丘尼,念公说她到我家来我们谈,这个「我」就是念公自己。那念公就很感慨的说,明明是无为的法,让许多人变成有为了。通愿法师就回答一句说,明明是无漏的法,让大家变成有漏了。

  所以真正修行人,对话两句就解决了,说多就无谓了。这就是彭居士这句话的意思,你在心外去求法,它就是变成有漏的法了,本来是无漏的,就变成有漏了,那本来有功德的,到最后变成有漏的功德,就是福德而已嘛,只有福报,把功德变成福德了,因为无边的功德都不在自心之外,所以「心外求法」视同魔业。

  那么有人就问了,当然问这个话的人,肯定不是专修净土的,说你念佛是什么呀?你还不是也求一个十万亿佛土以外的那个极乐世界吗?那这个也是「心外求法」啊!

  听起来好像他说得很有道理,各位同修,以后你要是听到有人这样子跟你说,你没有来七宝之前,肯定被他说得哑口无言,不晓得怎么回答。现在你来了七宝了,而且参加的是博士班,你在学的是圆顿教,你就可以这样子回答他说:「我念佛正是念的我的自心啊,这句阿弥陀佛是我的自心,我在念我的自心,我没有念自心以外的呀!」这样子回答,他肯定就听不懂了,是他听不懂了,因为你理解的是圆教,他就没有什么教,那他就会讚得你呱呱叫。

  那如果他再继续问下去的话,你就不能回答了,因为师父才教你一句而已嘛,下面就没有了,没有关系,请他到七宝来。

  所以你看你们来这里存档的东西,随时都可以派上用场的。告诉你,你以后在外面不一样了。

  那么再有无量光无量寿就是你自己的本觉嘛,是不是?你那里是「心外求法」呢?所以这一点必须要知道,不只要知道,还要全盘的接受过来,变成自己的,那你才是真正的提升啊!

  「随顺真如,修一切法,则能具足无边功德」,「能够随顺真如而修一切法」这两句话就是《金刚经》的意思了。你喜欢《金刚经》,这里面都有啊,这是《金刚经》里面的什么话呢?「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金刚经》的话,跟彭居士他这里的意思是一样的。这又一次的证明《金刚经》有的意思,《无量寿经》也有。

  所以这二十多年,我就是这样子死心的,告诉你,要不然我怎么二十年就一部《无量寿经》,中间不会有心动痒痒要去学学别的呢?有,动了一下,可能动过两三下,《首楞严经》也很喜欢,《金刚经》也好,《心经》也不得了,什么「色就是空,空即是色」,为什么不得了呢?因为不懂嘛!越不懂,就觉得越好,越不得了。那时候回头看看净土法门,阿弥陀佛就四个字,怎么会不懂呢?乱乱念都懂啦,所以觉得没什么了不起。

  但是到今天一直都是一部《无量寿经》,你从这里...你不要看别人,看我从这里看不是侥倖的,是明白了清楚了,心死了,对其它大经大论心死了,因为都在《无量寿经》里面可以找到。尤其是念公的开示,都把这些大经大论《法华》、《华严》、《金刚》、《楞严》,全部重要的,都把它集中在这一本注解里面了。

  「随顺真如」就是「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这样子来「修一切法」,就跟《金刚经》一样了。那底下「则能具足无边功德」,就是《金刚经》说的,「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彭绍升的话跟《金刚经》的话是一致的,这就是「般若为导,净土为归」了。

  因此我们需要文殊的智慧,没有文殊的智慧,我们说法也不行啊,说的法都是有漏法,原来这个法是无漏的,到你这边就变成有漏的了。你修行也是一样,明明是无漏法,到你这边就变成有漏的了。所以「不度文殊智海,难入普贤行门」,这个很重要,所以一定要清楚。

“是故从「诸佛刹中,皆能示现」以下,标显文殊智德。例如「譬善幻师,现众异相,于彼相中,实无可得」等,俱表从文殊妙智,圆满普贤胜行。”

  所以这一段的「譬善幻师,现众异相,于彼相中...」这些等等都是什么呢?表现是从文殊的妙智起修,最后圆满普贤的殊胜的行愿。所以总的先把这段的含义先做提前的介绍一下,后面再详细的解释经文,所以你要入普贤的行门,先要入文殊的智海。那么这段就是说的这个,所以所有的修行,你要以文殊的智慧作为前导,这样子才安全可靠啊!我们继续看:

“「诸佛刹中」,以下共八句,显会中菩萨智德。文中「诸佛刹中,皆能示现」(见《唐译》),表诸大士普门示现之德,不但于此国土示现八相,亦于十方世界普现八相。「幻师」,譬喻也。”

  那么这些大菩萨不是只在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这个地方他能够示现而已,那就很差了,他的能力就很有限了。他在一切的佛土都能示现八相成道,无量的世界都可以示现,譬如什么呢?譬如一个很善巧的幻师,幻师我们现代人叫做魔术师,古印度有很多这些幻师,最近还有。

  念公他说这段话的时候,应该是二三十年前的事了。念公说我碰见一个英国的老太太就告诉我说,有一个人他将一条绳子扔到空中,然后看的人就看到那个魔术师,就沿着这条绳子爬上去了。但是你如果拿照相机一照,哎!你就会发现那个魔术师他根本就没动,他没有爬上去他没动,因为看的人有意识,他就给你催眠了嘛,所以你就看见他抓着那个绳子爬上去了。可是照相机它无心,你不能给它催眠,催不了眠啊,所以照出来的就是真实的,这个人根本没动,就看见他坐在那儿没动,所以说这个是幻术魔术,是不是?那么经典里面有也有记载,说:

“《智度论》曰:「西方有幻术人,一切皆能化现,宫殿城郭廊宇,结巾为兔,竖带为蛇,种种变现等。」”

  这些都是幻术。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里面讲,他也是根据当时两三千年前,这个印度有这种幻师来说的,他说西方有幻术这一类的人,他能够变出宫殿,庙宇,变出房子来,结巾为兔就是拿一个手巾,我们叫手帕,打结一节一拉开,一只兔子跑出来了,是真的兔子,不是假的兔子,真的兔子跑起来,这个我们现在的魔术师也会嘛!常常在开场的时候就是随便弄两下,哎,兔子跑出来了。再弄两下,帽子拿下来,啪啪啪,鸽子跑出来了,这都是常有的。竖带为蛇,拿一个带子,上下一竖,就变成一条蛇了,这条蛇肯定不会咬人的,假的?不是,是真的蛇,只是牠没有毒而已。种种现的这都是幻术,那我们现在人叫什么?叫魔术。所以是如梦幻泡影,幻就是指的幻术,是一种术,不是真实的。所以现在有很多什么白莲教,他们都有很多的幻术邪法。

“故今借术者之幻化,以喻大士之普门示现。故曰:「譬善幻师,现众异相。」”

  所以就借这种譬喻,来说明大士的示现,这些大士就好像魔术师一样,好像现在的魔术师,以前叫幻术师,能够变现种种的异相,而他自己呢?这个重要啊,他自己怎么样子呢?注解说:

“下曰:「于彼相中,实无可得。」(见《唐译》)”

  所以为什么用这个比喻就着重在这里了,他变现种种的幻术种种的示现,他示现国王大臣甚至出家大德,或者示现很贫穷的人,种种的示现,他那个示现就好像变戏法一样,变幻术啊!

“因实知是幻,故于幻不迷。”

  那么下面就引了《宝积经》的话说了:

“如《宝积经》中,学幻天子说偈讚佛曰:「如幻师作幻,自于幻不迷;以知幻虚故,佛观世亦然。」”

  《宝积经》这段说得很好,这些幻师在那里面变戏法的时候,幻师变幻的时候,他自己对这个幻术他知道,他不迷,他清楚这个是假的,对吧?所以你看美国那个大卫.科波菲尔,这个翻成中文是给中国人听的,大卫.科波菲尔,我们常常用英文就解决了嘛!David Copperfield,他不是穿越中国的长城吗?大家有看吗?当时我还是居士,追啊!他怎么可以由中国万里长城穿过去了,穿过去了,那真的穿过去了吗?真的穿过去了,你看他真的穿过去了,但是你现在去长城看看有没有穿一个洞?这个洞还要是大卫.科波菲尔,他这个人的样子才行,你还以为是卡通啊!还有你看美国那个自由女神也不见掉了,不见掉可是现在还在啊!

  所以这都是魔术,讲明是魔术,我们就认同他是假的了。那变魔术的人,他自己最清楚了。那同样的,跟这些大菩萨一样,但是大卫.科波菲尔要跟这些大菩萨比,是小巫见大巫。

  这些大菩萨在十方的变现八相成道,他爱干什么就干什么,还可以结婚生孩子,然后出家怎么样怎么样,他就跟这些幻师现幻术一样,他在这里面没有把它当真啊!这个是我们要学的,这就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这也是我常常说的,我们要认真而不当真。你当一个父亲当一个母亲当一个女儿,你是个公司的上司,员工,每个人演好自己的角色,做好自己的角色,是认真负责任。

  但是认真过了头了,那个叫做当真,因为你要知道,这都是表演的嘛!我们现在何尝不是跟这些大菩萨一样呢?我们就是这个念头转不过来。

  举个例子,当你在看韩剧的时候,当你很「投入」的时候,这个「投入」就是当真了,怎么知道呢?戏里面的女主角很可怜,被人家抛弃了,她在那边哭,你也在那边哭,准备了纸巾,她哭你也哭。当人家把电视机关掉之后,你才恍然大悟,呃!原来是戏来的,本来就是嘛!我们现在何尝不是天天在演韩剧呢?因为我们当真了,所以就变成凡夫了,是凡夫才会痛苦,才有喜怒哀乐,所以才会六道继续的轮回。那现在怎么做呢?把它当韩剧啦!当看戏了,有时候妳是在「韩剧」里面演,有时候妳是在外面看戏,通常我们一般都要把自己抽出来,当着我们在看戏。但是讲明是戏,妳还当真,当真不是自己痛苦了?

  《宝积经》这句话,就是这个意思。「如幻师作幻,自于幻不迷」,他变的这个玩意儿,他变的这个把戏,他自己当然知道它到底是什么东西嘛,它的底他当然知道嘛,所以他不会迷呀!看的人迷了。

  「以知幻虚故」因为他知道这个幻本身是虚妄的,这里说到佛了,那当然也包括这些大菩萨嘛!「佛观世亦然」,佛看这个世间也是这个样子。

  所以就是这八个字嘛,「作而无作,无作而作」,那叫什么呢?叫游戏神通。我们现在也可以游戏人间,游戏神通啊,看你要不要而已嘛,你不当真的话就行了。

  无常叫什么?无常叫做刹那刹那的变化,你为这个刹那刹那变化的事情,就把它定位在那个地方,谁遭殃呢?外面的境界不会遭殃,你先遭殃。所以既然是无常,你就要用一种无常的心来看它。重要是什么呢?重要就是给它一点时间,这是我一个很大的体会呀!出了家之后,还是有这种体会,给它一点时间,整个情况就不一样了。

  我们就是不要给它时间,就定在那个地方,死在那地方,卡在那个地方,就完蛋了,不能够游戏神通,我们常常就是过不了关。有时候一天两天都过不了,有时候一个月两个月都过不了,有时候一年两年我告诉妳,人家一挖起来的时候,妳就翻旧账。这个不是我说妳们女众,真的是女众特别会翻旧账,作为老公的常常都很直接的,一件归一件,妳跟我这个问题是出在现在这件事情上,为什么你以前都是这样子的?你一向是这样子的,那就是翻旧账,翻旧账就没完没了。你如果一件对一件来谈的话,我看女众一般都输的,翻旧账它的力量就大了,那你要赶快跑了。

  所以我们要游戏神通,要认真演好每一个角色,但是不要当真,下来也举了很多例子:

“亦正如《圆觉经》曰:「知幻即离,离幻即觉。」”

  这个经文太好了,这是《圆觉经》的话,「了知这一切都如梦如幻」,既然如幻,那你不执着就离了嘛,离了幻就是觉悟啦。这也是《圆觉经》最圆顿的话,离了幻就是真,不是要你再去找一个真,只要离开幻,离开妄,真就显出来了,这叫觉悟了。

“故于幻相,无着无得。”

  这些菩萨在十方的示现,像魔术师一样,知道一切都不可得。

“文中盛讚大士之权实二德。「皆能示现」是权德,「实无可得」是实德。会中诸大士,皆圆具此权实二德,故云:「此诸菩萨,亦复如是。」”

  好,底下接着又是经文了,说:

通诸法性。达众生相

  「通诸法性」是照真,「达众生相」是达俗啊。什么叫照真什么叫达俗呢?下来会解释。所以修行人要照真达俗,要观照你的本性,要照到真体,同时又要通达俗谛,为什么要这样子呢?因为你不是一个人啊,你跟大家共住的,你不能独自生存的,这个是一个共同的社会,我们叫共业,是不是?所以你要度众生,众生是俗谛是世谛,你都会遇到一些世间的情形,你要能够清楚他要的是什么。但是度众生不能离相,你就落在有为法里面了,你不能使广大众生得到真实的利益,你自己用的是什么心呢?用的是八识的分别执着心,妄想颠倒的心,这样子的心,你怎么度众生啊?你要把众生带到那里去啊?所以最后你不只没有度众生,还被众生给度去了,那自己所得的,也只是有为的功德。所以要「通诸法性」,这就是达俗,要通达众生相,这两句就是这个意思。那我们继续看什么叫法性,我们看注解:

“「通诸法性,达众生相」。「法性」,又名实相、真如、法界、涅槃、实际等。”

  「等」就是后面还有很多名称,但是说的再多的名称,说的都是同样一件事情。

“「性」者,体也。一切法之自体,名为法性。”

  那我们常常听的还有佛性啊,法性和佛性到底有什么不同呢?它略略有一点不同,这也不是什么根本的不同,就是名词运用的习惯上有一些不同而已,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

  佛性,我们通常把它说在有情这方面,有情含灵众生这都有佛性。但是我们不说这个砖头瓦块、桌子板凳,这些都有佛性啊,因为它是无情的嘛,对不对?这是一种习惯的用语,可以这么说,我们只是稍微区别一点。至于法性,就通于有情跟无情,都有法性。法性跟佛性也没有分别,只是在使用上习惯上有所区别而已。下来又引了注解说:

“如《起信论义记》曰:「法性者,明此真体普遍义。……通与一切法为性。」”

  这是《起信论义记》的解释说,法性者,明此真体普遍义,就是说真体是普遍的,真体就是真心,真性,通于一切法为性,这一切法都有它的本体,就称为法性。所以不管是有情无情,包括了所有的一切,它的本性就称为法性,根本就只有一个,都叫法性。下面再举:

“又《唯识述记》曰:「性者,体也。一切法体,故名法性。」又《大乘义章一》曰:「法之体性,故云法性。」故知法性乃万法之体,在染在净,在有情数,在无情数,其性无有改变,故名法性。又法性即是真如。亦即实相。”

  那我们就不引很多了,就引这一个就够了,这里说的法性,就是一切万法的本源。

“《嘉祥法华疏五》曰:「法性即是实相,三乘得道,莫不由之。」”

  所以为什么通达法性很重要呢?为什么重要呢?嘉祥大师他说,法性就是实相,你三乘的人得道,不管是...三乘指的是声闻、缘觉、菩萨,任何一乘,你得道的经过,没有不由于了达了实相,证悟实相,才能够得道。前面讲过了,法性根本就是一个,「莫不由之」就是说,这是共同的,共同来自一个法性。

“又《止观一》曰:「法性名为实相。尚非二乘境界,何况凡夫。」”

  所以二乘就是声闻缘觉,对于实相不能够很透彻,只能够很含含糊糊的,因为这不是二乘的境界嘛,不是阿罗汉辟支佛的境界,何况是我们凡夫呢?所以我们看看那些修小乘的,我们就叫他南传啦,说小乘他又不高兴了,不高兴就是小乘咯,心量小啊!说他小乘,他说谁说你是大乘?佛当年又没有分大乘小乘。就说南传修小乘的,他们对于我们这个大乘,而且净土法门还是大乘当中的大乘,他们根本就没有这个概念。我就听说过一位南传的法师,就是小乘的,而且他这个是外国人,他比较开通,他没有否定大乘非佛说,没有,他没有排斥。像我说过,以前出家之后,第一次去加拿大,在船上就遇到一位外国人,因为他那个穿着打扮就是南传的嘛,但是他跟我谈起来,他喜欢《心经》呀,一般说那些南传法师根本没有听过《心经》,这个绝对是大乘的经典。但是这个外国人他喜欢《心经》,他跟我讲了里面的咒语,所以我就念给他听Gade Gade Pragade Parasamgade Buddhisvaha。他说他很喜欢,跟我谈的很多,他这很开通啊,他没有排斥啊。但是对于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他是没有否定,他只说is not in our syllabus 这不在我们课程范围,我们的课程里面没有这个。所以他很好,他就直接说了,当然没有了。

  你看当年佛在说《华严》的时候,那些阿罗汉都如聋如盲,那更别说是我们凡夫,所以凡夫怎么能够通达实相呢?太难了。你不要说通达了,告诉你实相是什么,你都摸不着头脑,还要解释老半天,还要说是通达?

  所以这里头我们又可以说一句,以我们众生的心,我们众生是什么心呢?生灭心,以我们众生的心要入诸法实相,最容易的莫过于持名,什么叫持名?开口念阿弥陀佛就是持名。你看这个二乘都不是他们的境界,何况是凡夫?你没有办法通达实相,那么最容易的方法是什么呢?莫过于持名,就是念这句阿弥陀佛。我们祖师也有说过,这就是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说的,说「从事持达理持,即凡心成佛心」。事持就是从事相上我们这样持名念这句阿弥陀佛,就是从事相上来念,念念念念到妄想也没有了,什么杂念都没有了,只是一句阿弥陀佛...清清楚楚清清楚楚,最后也能够从持名达到理持,达到实相,那这样子的话,老菩萨也做得到啊!老菩萨也做得到,所以佛才放光来接引他,达到了理持,就是达到了理一心不乱了。如果你直接要进入理持是不可能的,直接通达实相也不可能。但是净土法门有一个善巧方便就是念,你一心一意的念,最后就通达实相了,巧入无生,从我们这个凡夫的心就遁入佛的心了。你看这是不是很巧妙?所以阿弥陀佛有殊胜的方便,就是对于我们一般的凡夫,这个真的是慈悲到了极点了。那下面再引《华严经》的道理。

“华严宗谓真如有不变与随缘二义。以随缘义,变造一切诸法,故称真如为法性;又以不变故,虽随缘变造染净、有情与无情种种万法,而真如不改不变。例如水变为波,而不变失水之性。法性真如,纯善无染,唯以缘有染净,而所变之法有染净之别。”

  这是《华严经》的一段话,就说到真如实相,这个真如实相它有不变跟随缘两个意思,这个随缘在这里的境界很高,不是我们世间的人滥用的随缘。他做不到,就找个借口,哎呀!随缘啦随缘啦!佛门不是讲随缘吗?到底是随什么缘?随你这个妄心分别心的缘,还是真正随这个世间的缘呢?

  我们来看看,真如实相它随缘,所以能够变现一切法,可以变成种种的内容。因为它本身要不变,你本身也变了,那不是乱了?外面怎么变都好,你自己不变,变一切法是随缘,随什么缘?不是随你自己喜欢的缘,是随顺众生的缘。随顺了之后,你自己没有变,自己不变,虽然变成一切一切,它的本性不失,所以一切六趣的众生像苍蝇蚂蚁蚊子,这是畜生道,油锅剑树当中的众生,什么叫油锅剑树?地狱啊,这个说的是地狱的众生,当然这里面也包括饿鬼道的众生,他们的真如不失,他们的真性佛性没有失掉啊,一只苍蝇也是有佛性啊,因为真如不变,又真如随缘,所以入了油锅上了刀山,在地狱受种种的刑罚,但是真如没有失掉,不变而随缘,随缘而不变。

  这里举世间的例子,你看像那个水,水变成波了,变了波,它还是那个水的本性。水的性是什么?是湿,那个波它一样是湿的,法性跟真如它本来都是纯善无染的,本自清净,但是因缘会合的时候,它就有染就有了净了,遇到这个因缘啊!所以所变成的就有秽土有净土,就出现种种的差别了,为什么呢?因为真如它随缘嘛,有随缘的意思,所以这个「通诸法性」,就是要通达随缘不变的实相,所以这就不是我们平常用的随缘随缘。

  你做不到叫随缘,你要真正做不到,你尽力了,可以随缘。这是慈净老师讲的。你没有尽力,那不叫随缘,那叫什么?叫随便。所以真正随缘,你自己本身要如如不动,随缘不变的实相。

  「达众生相」,你去度众生,不管众生有多乱有多坏,你自己看得清清楚楚,你不会跟着他一起乱一起坏。所以「达众生相」就是要了达不变随缘,但是可以显现种种的差别相,这个只有菩萨才能够做得到的,我们做不到。那我们只好怎么样子呢?只好常常说的,就是最后一招了,念阿弥陀佛了,念阿弥陀佛赶快到了极乐世界,你将来再来的时候,你就是这里说的菩萨了,就是这里的大士,这些大菩萨,你就可以做到,不变随缘,随缘不变了。

  好,那我们今天时间过得很快,我们今天时间到了,因为这个时间我们要准时,能够提早一点点,延长一点点不能太多,因为在听的不只是你们,还有很多在听,祂们比较认真,不要说祂们固执,等一下我晚上睡不着觉,祂们很认真,时间多少就是多少,你讲过要讲经,宣传出去了,你不讲,你今天晚上不用睡觉,真的。所以肯定很多人在听,所以为什么你们来的三个、五个、十个、二十个,师父都不紧张?因为肯定知道的,我虽然看不到,但是我肯定知道的,因为我们在讲的不是一般的佛法,是难闻的佛法,所以肯定大菩萨种种这些有缘的都会来听,所以时间我们控制好,那我们今天就一起学习到这里,谢谢大家的出席,阿弥陀佛!

( 創作其他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ypurelandcentre&aid=180194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