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12/13 20:37:46瀏覽63|回應0|推薦3 | |
《大乘无量寿经》解-第36集 七宝净土讲堂主席慈净老师,各位同修,各位大德,大家晚上好,阿弥陀佛!我们继续一起来学习《大经解》接着下来的内容,请翻开《大经解》第121页第一行,下面就解释这个「等觉」啦,注解说: “等觉有二义:(一)等觉是菩萨之极位,将得妙觉之佛果。其智慧功德,等似妙觉,故谓之等觉。昙鸾大师曰:「望于妙觉犹有一等,比下名觉,故名等觉。」” 等觉有两个含义,一种就是菩萨的极位,最高的了,极就是最高的了,没有比这个还要再上的了,再上一品就是叫「妙觉」了,「妙觉」就成佛了。所以是在十地之上,初地二地三地...再上去就是等觉,这个是超过十地了,所以是菩萨最高的位置,将要得到妙觉的佛果了,称为「等觉」。他的智慧功德就跟佛的「妙觉」相等相似,所以叫做「等」,相等相似。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来体会一下,就像十四的月亮,十四的月亮就比十五还差一分,十四的月亮就是等觉,但是就很接近十五了,所以叫做「等觉」。昙鸾大师就说:对望于妙觉相比还差一点点,这个就叫做「等」,但是比底下十地都觉了,比底下十地法云地觉悟都高了,所以因此称为「等觉」,这是昙鸾大师的解释。 那么第二个解释说: “(二)等觉即佛果。” 所以这个注解,《大经解》,将每一个重要的名词都引用了很多注解,来真正全面的很广泛的来讲解,要不然我们就含糊笼统的看过去了,等觉谁不知道啊!师父常常都说观音势至文殊普贤就是等觉了,这里说的就更加的详细了,第二种说等觉就是佛果,再一个解释就是昙鸾大师的意思了,《往生论注》也是昙鸾大师他注的。 “《往生论注》曰:「以诸法等,故诸如来等。是故诸佛如来,名为等觉。」” 所以这个等觉就有两种解释了,前面一个解释跟这里一个解释,其实是他一个人就做了两个解释,诸法相等,所以一切佛也相等,所以诸佛如来就叫做「等觉」。这个解释又是另外一种了,我们一般认为等觉就是菩萨啦,观音势至菩萨的位子,怎么这里说是诸佛如来,已经是成佛了?佛就是等觉嘛!不但是昙鸾大师有这个说法,龙树菩萨也这么说。龙树菩萨了不起的一位大菩萨,是我们中国建立大乘八大宗派的祖师,八大宗都以他做为祖师,下面就引《大智度论》的话说了: “又《智度论》曰:「诸佛等,故名为等觉。」” 在《大智度论》就说:诸佛等,故名为等觉。所以等觉这个含义就有两种可能,可以是等觉菩萨,也可以是根据龙树大士跟昙鸾大师的说法,那就是佛啦!那么日本的《会疏》他就说了,等觉有两个意思,我们来看看: “《会疏》云:「等觉有二义。一、如来名等觉。二、一生补处位。」” 一个如来叫做等觉,第二就是一生补处位的也叫做等觉,《会疏》他是这么说。 “于是注经家于此经文,亦有两说。一谓,是住等觉位菩萨,于十方示现八相成道。一谓,此乃果佛,从果向因,示现八相,乃成佛后之力用。” 那么咱们过去的注经家对于这个地方也有两种说法,就是说咱们这个《无量寿经》的经文,「于无量世界」示现是示现什么地位呢?一个说这是等觉菩萨,可以在十方来示现成佛,一个就说这已经就是如来了,他是「从果向因」,「从果向因」就是他已经成佛了,成佛是果觉嘛,成佛之后再倒驾慈航,慈悲嘛!倒驾慈航示现菩萨的这个位次叫「从果向因」。示现八相,是成佛后的力用。 “总之,大觉妙用,不可思议” 什么叫大觉妙用不可思议?这些菩萨的境界他们的妙用是怎么样的呢?深不可测,非凡夫所能理解,那我们在座的包括在台上的也是凡夫,所以不理解是正常的,但是有机会听,有机会听未必一定要去理解。 “似不必于此二者强执一说,不妨并存。盖因菩萨众多,境界不一也。” 所以这两个是有一点出入,但是我们不必要一定是去选择这个,然后就排除另外一个,因为前面说了,大觉的妙用本来不可思议,而且会中的菩萨这么多,那么也有可能只是在等觉菩萨位的,也有已经是成佛位的,所以这两种说法都对,不妨并存。那么这里头我们就要知道,等觉的含义就有两个解释,不过我们常常用的还是说比妙觉低一些的,还是十四的月亮,我们一般的理解是十四的月亮,所以就是第十一地啦,十地法云地再上去十一地,这一些说法看来似乎都有些出入,那我们不要执着就是了,所以等觉也就是佛了。有些就说等觉就在十地之上十一地,妙觉是十二地,还有十三地的佛。有的说妙觉就是佛,比妙觉还要高,那么佛就变成十三地,如果妙觉是佛,那么真正的佛就变成十三地了。 这一些我们都不要强行分别,知道就好了。其实我们也只有听的份,能听到这些内容都应该自己感到很庆幸。这些说法我们要看它的目的在哪里,目的都是在增加我们的信心,那方面的信心呢? 你看看这些来参加释迦牟尼佛讲《无量寿经》这一会的大众,都是这样的水平的,我们从这里就可以断定佛说这部经的重要了,也可以看出这一部经的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这样来理解就对了。下来再看经文了: 【舍兜率,降王宫,弃位出家,苦行学道】 「舍兜率,降王宫」这就是八相成道,释迦牟尼就是示现了八相成道。有八个相,从兜率天下来,入胎后来出家修行,修行之后成道了,成道之后降魔,降魔完了之后就转法轮了,转法轮最后入般涅槃了,八个步骤,所以这是八相成道。 “表八相成道。但其位不一,凡有五等。” 示现八相成道是什么样的境界的修行人所能达到的?这都不一样,下来就引了很多注解还有经典,说得很详细,有五个位次,所以我们常常以为一个示现八相成道的就都是究竟的佛了,不是,这有五个不同的位次,都可以示现八相成道。我们来理解一下。 “《甄解》曰:「(一)如《华严贤首品》及《起信论》。于十信满位,示现八相。《占察经》说四种作佛中,第一信满作佛当之。” 第一个是十信满位就能够示现八相,十信就是菩萨五十一个位次的最开始的前面十个位次,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开始最前面的十个位次,像《大乘起信论》和《华严贤首》不但是这样,咱们《首楞严经》观音耳根圆通,许多注经家说观音这个时候也只是达到圆教的初住十信满心,可是观音他不就是说了吗?「应以佛身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所以十信满心他就可以示现佛啦!那么这个相当于什么呢?相当于《占察经》,《占察经》全名是《占察善恶业报经》,是末法时代佛教重要的经典,它是属于《地藏经》的三部之一,地藏三经之一,《占察经》有四种作佛不同的地位,信满作佛,信心圆满了,所以作佛示现佛,下来再看第二种说法: “(二)如《大集经》中,灌顶住菩萨(十住满位)能于无佛世界,示现八相。《占察经》第二,解满作佛当之。” 第二是《大集经》中的灌顶住,那就是到了第十住了,「住」都圆满了,能于无佛的世界示现八相,这相当于《占察经》的第二步「解满成佛」,信解而解满了成佛。再看第三: “(三)《仁王经菩萨教化品》明初地八相。《占察经》第三,证满作佛当之。” 大家可以对照这本注解,字虽然小了一点,大家尽量看,以后做成视频在画面上这个字就很大了,如果你看的电视是50吋的60吋的80吋的,那老花眼都看到了,不用戴眼镜也看到了。所以现在是比较吃力一点,以后大家放心可以看得很清楚。 第三就说《仁王经》,初地可以示现八相,登地了。《占察经》第三,证满作佛当之,就相当于《占察经》的证满作佛。那么第四种说: “(四)《入如来智德不思议经》明究竟地(一生补处)八相示现。《占察经》第四,一切功德行满成佛当之。” 这里就引了这部经,在《入如来智德不思议经》就说,到了一生补处,就示现八相,那我们现在所体会的往往就是这个位次,一生补处,一生补处到我们这个世间来示现八相成佛了。那么这些示现八相成道的都是,过去释迦牟尼将来弥勒菩萨都是这个样子,这是属于《占察经》的第四「一切功德行满成佛当之」。我们再看第五种: “(五)《华严不思议品》诸佛念念出生智。此明佛后得智,出生八相示现也。” 第五还有《华严不思议品》说,「诸佛念念出生智」这个是佛的后得智,出生八相示现。所以前四种是因中的示现,还没到究竟,我们刚才看过的一二三四,还不是到究竟成佛之后来示现的。第五种是佛后的功用,已经成佛之后的功用,再来示现八相成道。那么就请问大家,我们的老师本师释迦牟尼佛是哪一种呢?一二三四五是哪一种呢?释迦牟尼佛正是最后这一种,这还有很多人不知道,以为只是一生补处的菩萨来示现的,跟将要来的弥勒菩萨一样,那是表演的,包括释迦牟尼佛入涅槃也是表演的,这个后面经文会看到,经文说:「于此中下而现灭度」,如果是真的佛入灭不在了,那智者大师入定他还看到,他还看到释迦牟尼佛在讲《法华经》还没讲完呢,还在讲啊!刚好有个位子,智者大师还坐着听了一阵子,是在定中。然后出定之后才跟人家说,「灵山一会,俨然未散」。同样的,释迦牟尼佛在讲《无量寿经》也还没讲完呢!《无量寿经》还没讲完还在讲,如果我们谁谁谁也能够入定,入定定功好到这个程度,一样可以去到灵鹫山,再听释迦牟尼佛讲《无量寿经》,那就精彩极了,你出定之后,再来上面跟我们讲,你是直接转述释迦牟尼佛的。所以你看在《法华经》佛自己说了,在《法华经》佛自己亲口说的,世间人都以为我是在树下那儿成佛,佛坐在菩提树成佛了,但不知道我成佛以来已经经过不可说不可说,多少多少尘点数劫以前我老早成佛了,这是释迦牟尼佛在《法华经》里面亲口说的,但只是为了中下根器的人示现八相成道,示现就是表演,表演有从兜率天下来入娘胎然后出世,后面会说走七步然后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长大之后又是太子,最后在双林树下吉祥卧入涅槃了,这是表演的。而真正释迦牟尼佛无量劫以前就成佛了,所以这不是猜测,这是佛在《法华经》自己说的,说我是这样成佛的。你不相信那你就是不相信经典,不相信经典就是不相信佛了,所以释迦牟尼正是这第五种,从果向因,成了佛再来示现成佛的。我们也不必再多说了,我们只是将注解下来的内容念一念就好了。 “此五中,前四是因中示现。第五,佛后业用也。斯经所明,若依诸师,多是第四(补处)作佛。若依今宗,此中无所属,以弥陀巧方便回向所作故,因果共不可思议。若强论之,或应在第五(佛后)之中焉。」由上可见,示现八相成道之人,阶位有五,一般只知补处成佛所现。《甄解》则偏重为佛后。诸说不妨并存,五位不妨齐有。盖十方来会之菩萨无量无边,其阶位于平等中,亦不碍于差别也。” 这样来理解佛法这叫圆融,这叫圆教的理解方式,不是一般所理解的,从平等中去看它的差别,从差别中它也有平等。所以从《甄解》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示现八相成道的人有五种阶位,当然前面讲过了释迦牟尼佛是佛后,在经中所说的这些个大士,就是这一品中讲的他方世界来的这些大士大菩萨们,我们不是说他们从果向因吗?所以也有很多示现八相是佛后的,但是种种不妨并存。我们会中这一些大士这五种都有,一二三四五种都有,为什么呢?因为十方来会的这些菩萨太多了,无量无边啊!每一个人的身份都不一样,每一个人所证到的位次都不一样,种种的情况都不一样,虽然这一切平等,但是平等中不妨有差别,不妨有的是位后有的是位中有的还是位前,但是五个阶位都能够示现八相成道,所以我们对于这个八相成道,就理解得比较广比较丰富了,就比别人理解得比较多了。 “又「八相成道」指本师释迦与一切诸佛示现成道之通途。” 八相成道是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和一切十方的佛示现成佛的一个通途,通途就是一般都是这种方式,所以我们说从释迦牟尼佛到弥勒之间不再有人成佛,这个昨天讲过了,这是指什么呢?指没有再有一个这么的八相成道这种方式成佛的这样的佛,但不是说在这个期间一切众生都不能够成佛,那如果是这样,那我们就没有机会了,都是他们才能成佛,我们念佛念到要死都不能成佛,只是在这个期间里头不再有一个用这种八相成道的方式来成佛的。所以放心,你照样成佛,说这话大家就明白了。明白什么呢?现在有人说他是什么佛再来的,以前说菩萨,现在菩萨不够力了,要说他是什么佛再来的,包括弥勒人家也说他已经成佛了,是不是?弥勒佛弥勒佛!弥勒还没成佛,我们要根据经典啊!那前面我们说了这么多,大家可以印证一下,学佛就是要将这些来印证世间种种的说法,就不会被人骗啦!所以不能只是唱这首歌「我听得人家说」,这样不可靠的,这样很容易被骗的,我们继续看注解: “但诸经论因开合不同,所说亦异。或说七相,乃至九相、十相。今说八相者,乃从经论之多数也。再者八相之中,内容亦不尽同。” 我们接着看: “《大乘起信论》谓八相为:「(一)从兜率天下,(二)入胎,(三)住胎,(四)出胎,(五)出家,(六)成道,(七)转法轮,(八)入涅槃。」但《四教仪》则为:「(一)从兜率天下,(二)托胎,(三)出生,(四)出家,(五)降魔,(六)成道,(七)转法轮,(八)入涅槃。」” 八相的说法也不一样,有的经说七相,有的说九相,有的是十相,但多数的经是说的八相。而说八相的内容还有不同,内容排列的程序前后也不一样,《大乘起信论》说的八相跟《四教仪》所说的都不一样,《大乘起信论》他的八相,第一是从兜率天下来,然后就入胎,接着住胎出胎,胎就有三个阶段,然后出家,第六成道,转法轮,第八是「入涅槃」,你看它这里当中没有降魔。但是《四教仪》是从兜率天下来,托胎,出生,出家,降魔,「降魔」然后「成道」了。「转法轮」最后「入涅槃」,这个没有多少出入,就是开合的不一样,《四教仪》是把《大乘起信论》里头的「成道」,它只有「成道」没有「降魔」,下来说: “两相对照,便知《四教仪》是开《起信论》之「成道」为「降魔」与「成道」,合《起信论》之「入胎」与「住胎」于「托胎」。可见两者,只是开合不同,内容无别。” 《四教仪》就把「成道」开为两个,「成道」里头有「降魔」,「成道」里头两步他分开了,「降魔」「成道」多了一个降魔,把《起信论》的「入胎」跟「住胎」结合起来,他只说了一个「托胎」,那个就少了一个,可见两者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只是开合的不同,内容没有差别,,内容没有差别就好了,这就是八相成道。下来再看注解: “《嘉祥疏》依《四教仪》判《魏译》之八相,甚合于今此会集本。故仍依之。经中「舍兜率」是第一相。「降王宫」是第二与第三两相。「弃位出家,苦行学道」是第四相。「降伏魔怨」是第五相。「成最正觉」是第六相。「请转法轮,常以法音,觉诸世间。」及以下诸句,是第七相。下段文中之「于此中下,而现灭度」是第八相。” 这都是会集本的经文,下来我们会看到,底下我们就是根据《嘉祥疏》了,《嘉祥疏》是讲原译本魏译的,跟我们会集本还很相合,和它相当一致,我们现在不是「舍兜率」吗?「舍兜率」就是第一相,这个是跟《四教仪》,不跟《起信论》的八相,「降王宫」是第二跟第三两相,「托胎,出生,弃位出家,苦行学道」是第四相,「降伏魔怨」是第五相,「成最正觉」是第六相,成道了就「请转法轮,常以法音,觉诸世间」,这以下很大的一段都是第七相「转法轮」,到了最后「于此中下,而现灭度」,现灭度了那就是最后的第八相。所以这里头就是说这一切来会的这些菩萨,都要在无量的世界去示现八相成道的佛。我们继续看: “「舍兜率」即第一相从兜率天降生也。「兜率」或「兜术」、「睹史多」本是一名,译音有异。其义为妙足、知足、喜足等。乃欲界中第四天。内院现为弥勒大士之净土。外院则为天众欲乐之处。” 现在开始讲第一个了兜率天,第一相「舍兜率」从兜率天下来。这个音可以翻成「兜率」或「兜术」「睹史多」,本来它是一个名,翻译的音有不一样。意思有妙足,知足,喜足等等。这是二十八层天里面欲界天的第四天,天界有二十八层,欲界,色界,无色界,而欲界有六层天,这是第四天。本来是欲界天,但是它这个兜率天很特别,他有分内院跟外院,兜率天是欲界天,兜率内院才是真正的道场,弥勒大士是在兜率内院说法。所以因此有的人他们的目标就是要求生兜率天要见弥勒菩萨,不是去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有人就说了,西方极乐世界这么远十万亿佛土,舍近求远,最靠近的就是兜率天啊!天界不是最近,你跑到十万亿佛土那边去,那么远怎么去啊?他们就是这样说的,但是他们不知道这里面真正的奥妙,我们看下去就知道了。有些生兜率天的人你还没有进到内院,就被欲界天外面这些天人的生活给迷了。哦!那个不得了,那些天女真是叹为观止,那些生活简直是..你还能逃脱得了?然后他就不进到内院了,在外院就不进内院去了。所以求生兜率内院也是非常殊胜,但是他多了这一层的危险。 古时候就有三个结拜修行的人,这个我们以前讲过,但是这里是念公自己讲的,有点不一样,都没有关系,要表达的意思都一样的。这里说的是指天亲,无着跟狮子觉三兄弟,这三兄弟就说,谁要是先到了兜率内院,因为他们三兄弟都是求生兜率天,要见弥勒菩萨的,谁先到了兜率内院要回来,给还没有去的人送讯儿,证明一下你到了,增加我们没有去的人的信心。那头一个死了一直没有讯息,没有消息传来,连微信都没有。第二个也走了,之后过了一年,才来给最后还没走的送消息,他说我真的生到兜率内院了。这个还没走的就问,你怎么这么久才来报消息?不是说好去了马上就来报消息的?他说:是啊,我去了马上就来了,我没有停留马上就回来了。可是他说兜率天的时间跟我们的时间不一样,有很大的时差,这还不是我们跟加拿大美国外国的时差,这个时差差太多太多了。兜率天的一天一夜是我们人间的四百年,你说这个时差有多大!不是几个小时,是几年!他说我马上就来了,可是我们这儿就等了一年。那他就问另外一位第一个去往生的呢?就是先往生的狮子觉。那第二个就说,另一位到了欲界兜率天外院玩去了,进不去了,他没进到内院没见到弥勒菩萨,所以他就没有资格回来给你报告消息。 所以说有的不见得能够进到内院,但是我自己就想了一个有趣的事情,就是有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走「捷径」,可以很有把握的进到内院,大家听听看行得通吗?就是你先往生到极乐世界,而不是说过了弥勒菩萨天天都在极乐世界听阿弥陀佛讲经吗?在七宝讲堂嘛,搞不好就坐在你旁边,看看你旁边的,看看你旁边的是不是?不是这里啦,是极乐世界的七宝讲堂。然后听完经,就是阿弥陀佛讲经也有休息的时候,听完一段之后,弥勒菩萨要走了,你赶快上前跟他说,弥勒菩萨能不能带我到您的兜率内院,要强调内院啊!到您的内院参观参观,弥勒菩萨他很慈悲,有求必应,他一定说可以, OK,No Problem. Come,follow me. 没问题跟随我。然后你就一面唱歌一面跟在弥勒菩萨的后面,唱什么歌呢?I will follow you, follow you wherever you go,那就直接进到弥勒内院了,不用经过外院,那些美丽的仙女就拿你没有办法了,眼睁睁的看着你跑到内院去了。所以跟着弥勒菩萨的后面最安全,这是假想,不知道行得通吗?你们说行得通吗?但是你要会唱这首歌啊,I will follow you… 好,这样唱一唱比较精神一点,继续看下来的注解,说: “《普曜经说法门品》云:「其兜术天,有大天宫,名曰高幢。广长二千五百六十里。菩萨常坐,为诸天人,敷演经典。」” 你看看这些经典里面描写得很清楚,这个科学家怎么可能知道啊!兜率天它那个地方是怎么样的情况,地有多大人有多高一切的情况,那边每个人的岁数有多少,全部清清楚楚,你以为释迦牟尼佛他在编故事啊?你怎么编也不可能二十八层天编得那么清清楚楚,有时候我们想想释迦牟尼佛这个头脑太厉害了,小说家的想像力都不够他,所以我常常想,如果释迦牟尼佛他编的东西参加奥斯卡金像奖,全部他得,最佳导演,最佳演员,最佳编剧,包括最佳特技也是非他莫属,是不是?但是佛不是想像的,真的有这些事,你看《地藏经》,佛把每一层天的情况讲得这么详细,你能不佩服吗?我们想不通啊!所以我常常说想不通就不要想,听就好了,因为这本来就不是我们的境界,我们自己是在三度空间,三度空间的事你知道的都有限,更别说超出三度空间以外的无数度空间的事情,所以我们是一点办法都没有。我常常这样来幻想,释迦牟尼佛他原本是在无数度空间的有情生命,他就来到了这个第三度空间来表演,在表演当中就告诉我们,常常透露出来超过三度空间的这些消息跟内容,所以我们常常听不懂是很正常的,是不是?就像一个博士毕业的来小学当老师,你说他代课也好几天,他讲小学的内容没问题,他突然间跑出他博士的东西来,小学生就没听过,当然没听过,所以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那么底下就说道场的情况,《普曜经说法门品》这部经就解释了,有大天宫名字叫做高幢,广长有二千五百六十里,菩萨在那儿说法,菩萨指的就是弥勒菩萨,现在还在说啊!现在还在,怎么证明呢?有人证明有人见过啊!我们虚云老和尚亲自见过,在定中见到的,这是记载在虚云老和尚的年谱里面的,是老和尚自己亲口说的。虚云老和尚当年在广东遇难的时候,那个时候是文化大革命,老和尚被打,肋条骨被打折好几条,一个老人家,那些人不管将他放在一个麻包袋,大家用脚踢他,受那种的冤枉,说他是地主,因为寺庙本身它有庙产有田地,有田地就说他是地主,就拿他当地主来对待,斗他打他。他在病得最沉重的时候,大家都以为他死了,在牢里面八天没有任何动静,没有任何动静大家就以为他死了,这段时间他在定中就到了兜率内院,见到了弥勒菩萨。这一段记载得很详细,他说他记住了弥勒当时说的偈子,这是他亲自到了兜率内院,而且到了那边之后看到有几个熟人,认识的,这里写得很清楚,有江西海会寺的志善和尚,天台山融镜法师还有岐山恒志公,百岁宫宝悟和尚,宝华山圣心和尚,读体律师,金山观心和尚,名字都有啊,以及紫柏尊者等等,都见到这些熟人,然后虚云老和尚就合掌致敬之后,就有人把他带领到一个座位上坐下来,他还记得是坐在东边头序的第三个空位,让他坐下来,然后阿难当维那,很奇怪吧?阿难Ananda当维那,你说阿难不是在极乐世界吗?他那里都可以在嘛!阿难当维那就坐在虚云老和尚的旁边,大家不要觉得奇怪,阿难也是百千亿化身啊!坐下来之后就听弥勒讲《唯心识定》,弥勒菩萨是唯识专家,是不是?弥勒菩萨还没讲完就对着虚云老和尚说:「你回去吧!」虚云老和尚说:「我不回去,弟子太苦了!」弥勒就说:「不行!你业缘未了,还得回去,以后再来」。已经给他一个机会,以后你肯定会来,因为弥勒菩萨认为虚云老和尚在世间度化众生的任务还没有完成,于是他就出定了,回来之后果然有很重要的任务由他去办,最后虚云老和尚还是往生弥勒净土。 大家觉得很神奇,好像听神话故事,所以弥勒菩萨现在就在兜率天,定中的境界就是超越我们三度空间,我们觉得是神话,所以没办法理解,但是这是真实的,因为虚云老和尚不可能打妄语,在他的年谱里面写得清清楚楚,你看那些熟人的名字都记录下来了,这是在定中见到的。 下来《佛地论》也有记载关于兜率天的情形: “《佛地论第五》云:「睹史多天,后身菩萨,于中教化。」” 《佛地论第五》就说了,兜率天后身的菩萨于中教化。 “后身菩萨即一生补处菩萨。” 后身的菩萨就是补处菩萨,在兜率内院教化众生在说法。 “此世界过现未三世之补处大士,皆从此天降生。” 后身菩萨说的就是一生补处的菩萨,将来这一切菩萨还都是在兜率内院补佛位的,然后再从那边下来降生到王宫,为什么一定要在王宫而不在那些贫民区穷苦的人家呢?这个后面会说到。然后降到王宫出家修道成佛,释迦牟尼佛当年也是这样,当年他叫护明菩萨,他也在兜率内院,所以这就是第一句「舍兜率」在兜率天的情况,下来「降王宫」。 “「降王宫」。降生于王宫,是中含摄第二相之托胎,与第三相之出生。本师释尊之托胎” 那么接着第二句「降王宫」就降生在王宫,在《佛本行集经》当中记载了这一个过程,释迦牟尼佛经历了无数世的修行,到人间应化以前的最后一生是护明菩萨,名字都有啊!或者叫善慧菩萨,因为不同经典它所列的名字不同。这是一位一生补处的菩萨居处兜率天宫,护明菩萨到他的天寿,天人的寿命将要满的时候,就出现了五衰相,天人啊,天人寿命快到的时候,祂会出现五种衰相,头上的花冠开始枯萎了,腋下有汗液流出,衣服就出现了污垢,身体上的光芒也逐渐逐渐的消失了,开始厌离自己的宝座。这时兜率天的天神们就以为护明菩萨,行将堕落到阎浮提界了,这些天神都纷纷大声的号哭,但是护明菩萨不惊不怖,因为他降生阎浮提界并不是由业力牵引的,而是度化众生的愿力所致。他对着很多位天人说:我现在要从这里下生到人间,必当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佛果,转无上最妙法轮,你们各位天人可以各自发愿下生到人间,投生到那边以后,你们就会解脱一切烦恼跟痛苦。护明菩萨要降生到谁的家呢?不是随随便便到阿猫阿狗的家就投胎了,菩萨对这个他做了一番仔细的考察,菩萨将要托生的王族必须具备六十种功德,受胎的母亲必须具足三十二种相状,才能够承受一生补处菩萨入胎的巨大福报。你说随便一个人圣人都会来投胎,不是的,他要挑选的。为了这个他就请了兜率天中,有一位叫做金团的天人作参谋,金团天人因为曾经多次下到阎浮提界,所以对此界因缘比较了解。金团向护明菩萨推荐了十个王族,那一定要是王族,普通贫民不行,这当然不是菩萨他有分别,我不要到穷人家,要到有钱人家,他没有贵贱的分别。这是表法,是要做一个模范一个榜样,后来因为条件不足,一一被护明菩萨否决了,最后金团就想起了统治迦毗罗卫国的释迦族,释迦王族世世为转轮圣王。当时的国王是净饭王,净饭王结婚很久了没有孩子,这个提议最终被护明菩萨采纳接受了。观察完了之后,护明菩萨就在兜率天当中,为各诸天大众说法,最后的说法,当时种种天衣,香花珍宝,微妙音声,庄严天宫,天女作乐,讚叹菩萨往昔无量功德,菩萨对大众宣说了一百零八法明门之后,就降生到人间了。将这个相当精彩的一段资料给大家引过来,大家以前没有听过这个故事,下来注解说: “如《因果经》云:「于时摩耶夫人于眠寤之际,见菩萨乘六牙白象腾空而来。从右脇入,身现于外,如处琉璃。」” 要示现成佛的这样一个菩萨要来投胎,很不简单的,要有很多的安排的。你看不简单,不是普通人啊!《因果经》就说摩耶夫人在眠寤之际,就是在入睡的当儿,虽然睡觉但还很清醒没有迷惑,很清楚看见菩萨乘着六牙白象,普贤菩萨就是乘着六牙白象,从空中来,然后从右脇进入摩耶夫人的身体,可是进入摩耶夫人的身体,还可以看得见菩萨在里面,透明的,在胎里面外面人能够看得到像琉璃一样,像隔着琉璃看到菩萨在摩耶夫人身体里面。还有的记载说,在摩耶夫人身体里面还没出来,在胎里面就在讲经说法了,我们没有办法想像,而且还是透明的。 “至于出生,则如《涅槃经》云:「从母摩耶而生。生已,即周行七步。」周行者,乃指四维上下之十方。” 那么他出生的情况《涅槃经》就说,从母亲摩耶夫人的右脇生出来,一生下来之后你看,每一次卫塞节浴佛就是那个小活佛,一生下来就走七步,你看那部电影「小活佛」每走一步,就出现一朵莲花,走七步从地面长出莲花,自己走路,一生下来就可以自己走,不用人家扶,还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了一句话,「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一个刚出生的小孩马上就能够走路,这又是没有办法理解的,所以我说听就好了,不要去想太多,因为也没有办法考证嘛!那么有人就会说你们这不就是迷信吗?这不叫迷信,这叫仰信,因为不是我们的境界,那我们先仰信,然后自己再去证明。下来又引了《净影疏》的话,来理解这个不可思议的事情,「周行七步」它到底表示什么呢? “《净影疏》曰:「于十方各行七步,示现丈夫奋迅之力,于十方独出无畏。」” 《净影疏》就说了,于十方各行七步表示什么呢?表示丈夫奋迅之力,所以是大雄宝殿。我们这里没什么机会看到,你要到中国旅行到了寺庙,寺庙大殿有写着大雄宝殿,大家不知道为什么是大雄呢?所以人家总说我们出家是消极,出家看破红尘就是消极,怎么能说是消极呢?你看我们那个寺庙宝殿是大雄宝殿,这个是大雄啊!这是大丈夫的事啊,「自行七步」。所以出家这个是大丈夫的事。 那么「唯我独尊」这个「我」字我们要体会,不是我们这个有「我相」的这个「我」。我初初学佛的时候也是有这个疑问,总觉得这个佛才刚刚出世,小小年纪就这么不可一世,才小小年纪就指天画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当时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也不敢问,也不晓得去哪里问。现在明白了,这个「我」字指的是「真我」,是常乐我净的「我」,不是这个色身的假我。禅宗里面所说的「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说的是那个「我」,是在座的每一位每一位的妙明真心,在你这个假我里面有一个真我,是那个真我,「唯我独尊」。 “又《魏译》曰:「从右脇生。」《释迦谱》亦云:「菩萨渐渐从右脇出。」” 那么释迦牟尼佛在印度降生的时候,在中国这一方有收到什么迹象吗?中国古书有记载,中国历史有一段记载,太子就是悉达多太子一出世释迦牟尼佛降生,从摩耶夫人那边下来之后一出世,当时在我们这个世界,顿时放大光明普照十方世界。那么在中国也看到五色祥光,五色祥光入贯太微星。当时的国王叫周昭王,周昭王就看到五色祥光就感到很奇怪,就问各位大臣到底是什么瑞相什么预兆。有一位叫太史公的名叫苏由,他启奏大王说:「西方有大圣人出世啊!那么大王又问了,这位圣人他的威德是怎么样的呢?苏由就说,这位大圣人他不要想方设法治天下,而天下人民自然而然会顺从跟尊敬他;他不要开口讲话,而天下人民自然会信仰和归向他;他不要去说法教化,而天下人民自然会去修道行善啊!啊!真是巍巍乎,民无能名焉啊!」 我们看电视剧电影,那些大臣胡子很长的,老老的,讲话声音沙沙的,所以你别看我们中国古时候那些大臣,有些大臣真的是不可思议有料到的啊!他能够讲这种话能够知道这小太子,将来是怎么样的一个情形啊!他说释迦牟尼佛的福德智慧不可思议啊!就像巍巍高山一样的伟大,是没有办法形容的。那么这国王周昭王又问了:「那既然是这么一个伟大的圣人,可是他的教法什么时候传到咱们中国来呢?」国王是比较有权威的声音啦。苏由这个大臣就说了:「劫后千年,圣教流传中国。」结果周昭王就下令把这段史实,就刻在一块大石碑上面,树立在南门外天祠的前面,留给后代人民对佛教的传入中国知道是怎么来的。 今天很多故事听啊!我们继续看注解的经文: 【弃位出家,苦行学道】 “「弃位出家,苦行学道」。此表「出家」之第四相。” 那么这个第四相,我们看看其它原译本对于这个怎么说。 “《魏译》甚详,文曰:「现处宫中,色味之间。见老病死,悟世非常。弃国财位,入山学道。服乘白马,宝冠缨珞,遣之令还。舍珍妙衣,而着法服。剃除须发。端坐树下。勤苦六年,行如所应。」” 这一段是经上记载的示现出家相,为什么要示现出家呢?先把出家的原因给说出来,菩萨投生在皇宫里面享受的,是别人没有办法享受到的,人间的荣华富贵,这些他全都有了,这里说「色味之间」,这个「色味」就是我们世人讲的荣华富贵。 「见老病死」在《释迦谱》里面讲得比这个详细,说王子在宫中住腻了,想出去玩玩。在出去玩的时候,在路上就见到了一些现象,见到老人就看到老苦,看到病人生病的苦,看到人死去的悲哀,死苦,他从这里就觉悟了。他就问他身旁的人说,我们这个荣华富贵,我们将来也会不会老啊?就问他身边的人。身边的人就跟他说,会老!那会不会生病啊?也会病。会不会死啊?也会死。太子就从这个地方示现觉悟了,可见得荣华富贵是无常的,不长久的,保不住的。 但是这段记载,我们看电影(Little Buddha小活佛),电影跟书描述的有一点不太一样。大家有看那部电影(Little Buddha小活佛)吗?电影就描述说是父王净饭王,就很怕他的太子出去,看到外面的社会就麻烦了,不像在宫中一样,所以就等于把太子关在宫中里面,天天给他唱歌跳舞让他玩乐。不让太子看到外面的世界,不让他接触外面的世界。可是有一天,这就是电影《小活佛》里面的内容,有一天因为国家有庆典,太子就借这个机会出游了,在游行当中,突然间有个老人在他面前走过,我们看电影里面,一个牙齿掉光的老人走过。太子就很奇怪,因为他在皇宫里面见不到老人,见不到啊,在皇宫看不到这种现象。他就问旁边的侍者,问了之后,太子就下了马车跟随老人,一直走到一条巷子里面。这个巷子全都是穷人家,就开始看到有人在生病mmmm…..在那个小房间看见有人生病。突然间旁边有人抬一具尸体走过,旁边有人在哭,我们知道印度人很会哭的...他看见一具裹白布的尸体抬过,太子看到吓坏,怎么人会死的呢? 这种种种种,这些都是《小活佛》那部电影的内容,有些同修可能没看过,但是怎么描写都没有关系,都是为了教化的作用。我们也不必执着那一边说的对那一边说的错。 最后他就遇到一个修道的人,就问他为什么要修道?修道的人就告诉他:「修道的目的无非是要解决老病死的这个问题。」太子听了这个就很有兴趣,所以就下定决心「弃国」,国家他不要,舍弃了,就是说他统治的这个领土、人民,他能够放弃他的权力。因为父王走了以后,国家就是他的了,但是他都放弃了,这个地方的国家代表什么?代表权力,权力也舍掉了。「财」是财富,也都舍弃掉了,这个「位」是地位、王位,他能把这些东西,权力、财富、王位都舍弃掉,这是自己确实真正觉悟了。觉悟什么?觉悟世间无常,这些东西不可常保。然后「入山学道」,到山野里面去访问这些修道人,他都有一个个去拜师的,跟他们去参学。那个时候就在半夜他乘了白马,当时他的太太孩子还在睡觉,他半夜骑着白马就冲出王宫了。出去之后,就交代他的侍者,把他的马,把他身上穿的衣服,戴的头冠,叫他统统带回去交给他的父王,他出家修道了。「舍珍妙衣,而着法服」,这是修道人的打扮,修道人所穿的衣服都是很朴素的,也很粗糙的,在那个时候就是所谓的粪扫衣,人家都不要的,他捡起来穿。 所以下来就「剃除须发,端坐树下,勤苦六年」,这是讲世尊示现的六年苦行。他在这之前参访了许多外道的大德,都不能够令自己满意。包括他也去看了修苦行的人,当时在印度,有一些修苦行的,折磨自己的身体,将身体倒弔,头在下,脚在上,这样动都不动,一年两年也不用吃饭,将脚跟手扭曲,比你们现在的瑜伽,现在的瑜伽是小儿科,结果他看了发现这个,也不能解决生死的问题,你折磨自己的身体,到最后还是要六道轮回,是不是?所以他都参访过了,都不能满意,也就是说没有办法解决问题,没有办法断除疑惑。所以他就不再去参访了,回来之后就在菩提树下,那就是示现开悟了,觉得所有外道他们所学的都不究竟,都不圆满。他不是不学,他是样样都学了,但是这些对解决生老病死没有帮助,所求的都是外在的,包括前面讲的修苦行,折磨这个色身。所以他就在菩提树下自己一个人夜赌明星,就悟到本有的佛性!所以这整个过程都是在表演啊,在教学啊,在告诉我们真正的智慧真正的佛性,不是到外面去找的,智慧不是从外面找来的,外面没有,要从自心里面去找去开发。 以前我常说,你看那些塑造的佛像,大家没什么注意,你看他们塑造的那些佛菩萨的像,他们的眼睛都向下垂的,没有说张开眼睛东张西望的,向下垂就是观自在,向内观,智慧不在外面,在里面,所以只有靠自己去悟到本有的佛性。 下来再引《普曜经》的话说,这些经论都有很详细的记载,我们再看一段: “《普曜经》云:「尔时太子日服一麻一麦。六年之中结跏趺坐。」修习艰难勤苦之行。” 整个的过程魏译说得很详细,这里是念公也引了一些内容,我们也参考一下,说的是跟前面提到的一样。释迦牟尼佛看见老人,病人,死人,决定出家,舍弃一切的眷属,骑着白马从城门出,然后就是穿法服端坐树下苦行六年。所以我们到印度,甚至这里也有机会看到,画的释迦牟尼佛坐在菩提树下,不是很庄严正常的模样,整个骨头完全都露出来了,一天吃一粒麻一粒麦,这样修行六年。最后变成我们叫做排骨仙,前面看到后面,后面看到前面,都露出来了,那就是太子那个时候修苦行学道的相。 【作斯示现,顺世间故。】 所以这一些都是示现的,前面我们讲过,释迦牟尼佛无量劫前早就成佛了。所以这一些示现就是顺世间的人,随顺世间,所以注解说: “「作斯示现,顺世间故。」以上二句,出自《唐译》。深显《法华》玄旨。” 「随顺世间」这是经文,这个是从唐译本当中来的,魏译本当中本来就没有的,这就完全合乎《法华经》所说的了,《法华经》说得很详细,下来就说了: “《法华寿量品》云:「一切世间天人及阿修罗,皆谓今释迦牟尼佛,出释氏宫,去伽耶城不远,坐于道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然善男子,我实成佛以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自从是来,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说法教化。亦于馀处,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国,导利众生。……如来见诸众生,乐于小法,德薄垢重者,为是人说,我少出家,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然我实成佛已来,久远若斯。但以方便教化众生,令入佛道,作如是说。」” 《法华寿量品》刚才已经说了一点了,就是无量的天人阿修罗都说,释迦牟尼佛出了王宫,到了城外头,坐道场成了佛,「然而善男子」,释迦牟尼佛说我实在成佛以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了,这是早都已经成佛了。所以大家不用辩论,这事不是听谁说的,是释迦牟尼佛在《法华经》自己亲口说的,你能不相信吗?这是《法华经》的经文啊!你有资格怀疑吗?佛说了为什么他要这样来表演呢?因为看到众生乐于小法,什么叫乐于小法?对于这个大法,释迦牟尼佛要说的大法,世间的人不能接受,不能信受。 所以现在很多人也都是乐于小法,就根据人类所有一点点的记载,就来考证这个考证那个,就说什么什么是真的,《首愣严经》是假的啦!什么又是假的啦!所以对于龙树菩萨从龙宫取出来的《华严经》,取出来的《首楞严经》都不能相信,龙宫啊?龙宫在哪里啊?在海底?怎么可能呢?是不是?所以用种种的考证来证明不可能,所以这就是乐于小法,乐于小法的人德薄垢重,德很薄垢障很重。所以释迦牟尼佛就为了这种人,他说我就示现很小就出家,后来成佛了,就是前面说的那整套八相成道,而实在是我成佛以来是久远久远,像无量无边那由他劫,我一直都是以方便教化众生,令入佛道才这么说,为了教化,我只好这样来示现刚刚成佛,所以这个地方我们就跟《法华经》相结合,这里说的跟《法华经》就相结合了。所以莲公就是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把唐译两句加进来,所以这个说的就是示现。 下来还是经文的解释,解释这句「以定慧力,降伏魔怨」,「以定慧力,降伏魔怨」这是经文,那么注解还有解释。这样我们就把这句经文它的解释跟注解,我们就留到明天才来跟大家继续了,因为这里刚好有个段落,那我们就一起学习到这里,非常感谢大家的出席,阿弥陀佛!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