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乘無量壽經》解-第48集
2024/01/28 21:10:46瀏覽56|回應0|推薦1

《大乘無量壽經》解-第48集

  七寶淨土講堂主席慈淨老師,各位同修,各位大德,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

  那麼在上一堂課我們就開始了第三品大教緣起,那就說到了為什麼佛會說這部經的因緣,這一品一開頭就是釋迦牟尼佛放光現瑞,阿難就請問,世尊就回答,就演出彌陀願海,第一稀有難逢法寶《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經文就形容佛當時放光的情形是「威光赫奕,如融金聚,又如明鏡,影暢表裏,現大光明,數千百變」,這個我們昨天都解釋了,也引了註解來深入的理解佛放光的意義。

  那麼昨天就有同修問了,他說佛光跟太陽光是不是一樣的?當然這他還是初初接觸的,他有這個疑問。

  佛光跟太陽光那是兩件事情,一個是能量的東西,一個是非物質能量的東西。佛的光是一種從自性生出來的顯現。它不是一種形象的東西,是我們一般理解成像世間放光這個樣子,是我們的理解。它是一種表法,這個形象是我們想出來的,太陽光就是一種形象。

  而佛光是一種智慧的表達,那你跟佛光相應了,就能開啟你的智慧之光,智慧之光哪裡有什麼形象?沒有形象。再有以前講過,只要能夠啟發你的智慧的,都是佛光。所以就不能像我們認為,是有固定的一個東西了。所以接觸到佛光就能夠開悟。

  以前講過,晒太陽能開悟嗎?如果能開悟,每一年夏天,外國很多人都開悟了,他們都晒太陽嘛!到冬天他們又不開悟了,第二個夏天他們又開悟了,而且還有不同的是,佛光很柔和的,太陽光跟其它的光都是刺眼的。所以這裡就解釋一下。

  然後阿難就見到了,整個情況他見到了,他就在想,他「從昔以來,所未曾見」,阿難當佛的侍者這麼久以來從來,沒有見過。「喜得瞻仰,生希有心」,阿難見到佛現稀有的瑞象,放空前殊勝的光明,他心中就在思考了,所以經文就說:

尊者阿難,即自思惟

  我們今天就接著看這個下來的內容,這樣子我們才能夠接得上,因為昨天過後,整個白天不曉得在想什麼,不曉得去哪裡,都沒有在現場了。現在把大家拉到現場來,再把它接上去。所以我們先看註解,在160頁倒數第3行,我們先來談談阿難Ananda,全世界最美的美男子阿難,如果你要拍電影,你要找到真的是光看他的外貌就夠了,他不必開口,看他的樣子就夠了,你要找這個演員不容易找。我們看註解說:

“「尊者阿難,即自思惟」。尊者阿難乃本經之當機。若論其本,實亦從果向因之法身大士。”

  那麼下來就講到阿難的身份了,這個我們之前在第一品也談過了一些。《無量壽經》在前面阿難是當機,當機就是代表大眾。這個時候,他就想了。所以阿難也不是普通人,他是大權示現,大權示現我們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表演的,他也是來表演,也是來演戲的,來表演的。

  那註解就說了「若論其本」,阿難現在示現的是佛的弟弟,是佛的侍者,他只證得了初果,小乘四果裡面最初的果位。但是他的本際,他原本的身份,他也是證得法身的大士。所以這裡就再引《法華經》的話,我們看註解:

“《法華經》中佛告菩薩曰:「我與阿難等,於空王佛所,同時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阿難常樂多聞,我常勤精進。是故我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阿難護持我法,亦護將來諸佛法藏,教化成就菩薩眾。」”

  這個是佛親口說的,不是猜測的。佛在《法華經》裡面親口說的,佛告訴在現場的大菩薩們說,我跟阿難等,就是不只阿難一個了,在空王佛所,這尊是什麼時候的佛呢?是無量劫之前的佛,同時都發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就是都發了要成佛的心了。所不同的是阿難「常樂多聞」,阿難喜歡多聞,喜歡多聽,喜歡多看,喜歡聞法,那我就「常勤精進」,這個我就是釋迦牟尼佛的過去生。是故我已得成佛,我是勤於精進修持。

  所以聽了這個話,我們要有所覺悟,我們要行解相資,我們現在上課就是增加我們的解,增加我們的理解。都是不要成為只樂多聞,只喜歡多聞,那將來你就變成阿難了,那能變成阿難也不錯,就怕是阿難的一半都沒有,所以成佛就慢了。所以要常精進,行跟解要互相配合的,要相資就是互相配合。行而不解,增長無明;解而不行,是增長邪見。

  所以這點大家一定要注意!不能偏在一邊,只是理解,然後一點點實踐都沒有,我知道了我知道了,這個道理我聽過了我聽過了,你都沒有去落實,你怎麼知道行得通還是行不通啊?對你能不能行得通你不知道啊!所以要實踐。知道道理,但是沒有去用,那就是紙上談兵,你這只是增長你的邪見,那你為什麼解了之後你不去行呢?就是因為你所解的都是邪見。你要真的解了,你自動的必定會去行了。

  解而不行,是增長邪見。相反的,行而不解又怎麼樣呢?我們看看有很多老修行,老修行一輩子修行,她並不理解,增長的是什麼呢?她不是破無明,她長的是無明。

  所以有些人說要閉關,現在我都不敢用閉關兩個字了,靜修可以啦!念公就說,說要閉關的人我就問他:「你憑什麼閉關?你沒有理解,沒有一點點基礎,閉不了關啊!」你增長的是無明,不然的,你想提升,反而就降下來了,你的願望是要上升,而實際的效果反而降下來了。

  所以我們常常行跟解要相資,而且還一定要依止聖言量,這是很重要的,要聽佛的話,不要聽人的話。

  所以釋迦牟尼佛就說,我已經得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了,阿難現在在護持我的法,也護持諸佛的法。「教化成就菩薩眾」,他們兩個人的分別就是這樣子,所以現在阿難還沒成佛。再來說:

“若論其迹,則為集結經藏、傳佛心印(禪宗二祖)、傳授密乘、承傳大教之關鍵人物。”

  所以他很重要,實際上阿難這一生所顯現的任務是很重要很重要的。你看他是一個集結經藏的人,你看經典一開始那個「如是我聞」,這個話是阿難說的,是不是?他重說佛以前說過的經,所以阿難我們這樣子能小看他嗎?「如是我聞」這個「我」就是阿難,這就是我當年從釋迦牟尼佛那個地方聽到的,這個「我」就是阿難他自己稱呼自己。那除此之外,還有傳佛心印,他是二祖,禪宗從迦葉就傳給阿難了。還有另外在密教裡頭,他也是非常重要,下來就引了密教的經典了:

“《蓮華生大士應化因緣經》曰:密教初祖蓮華生大士,從阿難受釋尊預囑傳付之密法。”

  蓮花生大士出生以後,就是從阿難那個地方領受了釋迦牟尼佛預先交代給阿難的法,要傳給蓮花生大士,所以佛早就告訴他了。那佛是什麼人啊?他怎麼知道呢?他告訴阿難說你將來要傳給蓮花生大士。所以你看,在教下,他集結經藏、禪宗是二祖、密宗他是把釋迦牟尼佛預咐的法傳下來了。蓮花生大士在佛涅槃之後八年才降生,所以他沒見到釋迦牟尼佛,蓮花生大士沒見到釋迦牟尼佛,他只見到阿難,那時候阿難還在,阿難就把釋迦牟尼佛早就交下來的法傳給了蓮花生大士。這就是藏傳佛教的這一支,而且是紅教。藏傳佛教有紅教、黃教、白教、黑教嘛,紅教是最原始最早的一支。所以你看阿難很重要!下面又說了:

“又《胎藏界曼陀羅鈔三》曰「阿難密號集法金剛」,此又顯阿難之本,蓋金剛即佛也。”

  在這部經《胎藏界曼陀羅鈔三》裡頭就說阿難,他密宗的法號叫作集法金剛,密宗的金剛就是現威猛相的佛。

  我們不能把他當成是四大天王四大金剛,四大天王就是我們到中國寺廟天王殿那個地方看到的四大金剛,四大天王我們都叫四大金剛。

  但是在密教裡面的金剛是佛,是現威猛的佛叫金剛。你看《金剛經》這部經典前面是有請金剛,所以很多人都主張前面不印這個部分,因為大家有很多誤解,認為是四大天王。所以阿難這就顯現出他本來的身份。

“故知阿難護持佛法是其本願,現則示現為佛侍者,續佛慧命,繼往開來。故於本經當機,乃能善自思維,發此妙問。”

  阿難問的這個問題不是一般的,所以叫做妙問。所以阿難是護持佛法,這是他的本願,現在示現為佛的侍者。而且他傳下來的禪宗,他傳下了密宗,續佛慧命,繼往開來。是這樣子的一個人物,所以他在本經就做為當機者。

  那麼這裡頭就說到阿難「即自思惟」,思惟?思惟什麼呢?思惟今天釋迦牟尼佛為什麼現這個樣子?

今日世尊色身諸根,悅豫清淨

  我們繼續看註解:

“「色身諸根,悅豫清淨」。「諸根」指色相身之眼、耳、鼻、舌、身等五根。「悅豫」者,喜樂也。”

  色身諸根就是指的眼、耳、鼻、舌、身五根。那麼悅豫的意思就是快樂,很喜悅,高興快樂的形象,而且非常清淨沉著。

  不是高興之後就變了樣子,又跳又蹦的,變形成了變形金剛。

  佛一高興,他還是那個樣子,所以還是非常的清淨,那麼清淨我們來看清淨的解釋:

“「清淨」者,《嘉祥疏》曰「光顯也」。又《寶積經》曰:「如來身者,自性清澈。何以故?如來久已遠離一切煩惱諸垢穢故。如來身者,出過世間。何以故?不為世法之所染污故。乃至如來身者,如淨鏡中微妙之像,如淨水中明滿之月。」”

  這是根據《寶積經》說的「如來身者,自性清澈」,它本來就是清跟澈,為什麼呢?因為如來久已遠離一切煩惱諸垢穢故,久遠以來已經遠離了一切的煩惱種種的污垢跟那些髒的東西,遠離了,所以他清淨。如來的身出過世間,一切世間沒有不超過的,超過世間了,為什麼呢?因為佛不為世法所染污。

  你看天上的天人,天人的身都已經很妙了,比我們妙。最起碼天人他那個樣子,你看他穿的衣那叫天衣,天衣無縫,天衣不用裁縫的。天上的這種種的環境造就了這樣子的一個形象,跟我們現在環境造就我們這個形象,大家自己看看自己或者看看旁邊的,也不錯啦,也很莊嚴。但是跟天人比,當然沒得比了。所以天人的身已經妙了,色界就比欲界更妙,再上去無色界,無色界更妙,因為他沒有色相了,離開色相了。但是如來還超過天人,欲界色界無色界都超過了。其他都還有染汙的,所以他不能徹底,還是有所執著的。

  你看無色界天,他雖然進入了非想非非想,他入到了大的禪定了,就像什麼呢?就像凍了的魚一樣,凍了水的魚一樣,魚在水裡面凍了,結冰凍結了,凍了一點都不能夠動了。他這個定就好像凍水中的魚,但是如果水開了,水不冷已經熱了開了,水開了,魚還是魚,牠沒有死啊,魚還是魚。

  所以入這種定,他的壽命是八萬劫,他在五百小劫入定,五百小劫又出定,他又活動了,所以這種是不是還是有染汙啊?有垢染啊,不是徹底清淨的定。那麼用這個來跟如來比,如來就遠離這一切了。乃至如來身者,如淨鏡中微妙之像,像鏡子裡面的像,你看鏡子裡面那個像有實際的東西嗎?大家照照鏡子就知道,裡面也有一個一樣的我,那麼他有什麼實際的東西嗎?沒有這一切腸子五臟六腑,血液,汗,眼淚啊,什麼都沒有。如果你看鏡子看到裡面的你也有這些東西,那就糟糕了!變成兩個你了!所以沒有,它只是影現一個像而已。

  又舉個例子,像很清淨的水,那個月亮現出來了,明滿之月,清淨的水所現的光明圓滿的月亮一樣。

  所以佛身就是如此,我們用這個世間的比喻,讓大家來體會一下,佛的色身是怎麼樣子的,哦,原來是這樣子的。你哦原來是這樣子的,你還是想像不到,想像不到萬分之一都沒有。那怎麼辦呢?到底是怎麼樣子的?到極樂世界去看,到極樂世界去看阿彌陀佛是什麼樣子的,不是看後面這一尊,這尊不是。所以佛就是這個樣子,佛身就是這個樣子。所以這個就幫助我們理解一下,阿難當時所見到的,經典所說的「色身諸根,悅豫清淨」。好,我們繼續看註解:

“綜上引證,經文釋為:當時世尊,眼等五根,同現喜容,心中安樂,妙相清澈,如鏡中影,如水中月,光明圓滿,淨若無形,和悅歡喜,清淨莊嚴。又佛何故喜?”

  我們緊接著看:

“《淨影疏》曰:「喜有二義:(一)念彌陀佛所成行德可慶,故喜。(二)念眾生得益時至,故喜。」”

  我們來解釋這句,他設了一個問,說佛今天為什麼這麼歡喜這麼悅豫呢?《淨影疏》他設了一個問,他說這裡面有兩個意思:

  一個是佛念著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所成的德,值得慶幸,值得歡慶,這些德都圓滿了,值得歡慶,所以釋迦牟尼佛歡喜。

  第二,念眾生得益的時候到了,得到真實的利益的時候到了,所以就是大暢本懷,不只釋迦牟尼佛歡喜,阿彌陀佛也都生起極大的歡喜,因為眾生可以得到真實之利的時機來到了,能聞到這樣子的正法,能聞到這樣子的法,正是時機因緣成熟了。

  那我們現在就是啊,你怎麼不去聽別的法?你怎麼聽了這個法這麼歡喜呢?雖然聽得不是很懂,但是知道這個是好料的東西啊,好料到什麼程度呢?師父,我講不出來,總之是好料。外面不容易聽到的。那你以為這是很偶然很湊巧的嗎?不是。佛門不講偶然,佛門不講巧合。這是告訴你,你成佛的機緣到了。你看佛在《無量壽經》講得很清楚啊,經文的後面啊,但是我們要到後面不曉得幾年後,「若不往昔修福慧,於此正法不能聞」,想聽都沒有機會。

  所以有的人他就是要有分別,我只是去那個道場,我不能來這個地方,為什麼?人家會講話的。我就碰過這樣的情形,她白天可以來這個地方幫你插花,很歡喜,完了之後走掉了,晚上不可以來聽經,不可以,人家會講話的。所以你看你的生死還為了人家會講話,而錯過了這樣子的機緣,這叫什麼?這叫糊塗。

  有些人也有他一套的說法,還是說得很有道理,說我們只聽一個法師講的。

  沒錯,我完全認同,你們也要認同。那我問你,現在我講的內容是誰的呢?黃念祖居士的《大經解》,對嗎?那妳是依法?還是依人?妳要真聽話,妳就應該聽老法師說過:「妳們要提升妳們的佛法,對《無量壽經》要想深入,一定要去聽黃念祖老居士的《大經解》。」我們現在就正在聽。結果是誰聽話?我們聽話。所以no argument也不要爭論!我們心裡明白。

  好了,她又有話說了,她說是啊,我也有聽老和尚的大經科註啊。那我就問她妳聽了多少?都聽進去了嗎?如果都聽進去了,就不會有這麼嚴重的分別了,是不是這樣啊?很容易就看出來了。

  然後你再說她,妳這是盲修瞎練。她馬上變臉給你看,我聽經聽了多少,我這麼精進叫盲修瞎練?她就跟你辯論了。然後你說妳這個樣子就是盲修瞎練,然後你就可以走開了。就是這樣子。所以佛法不用辯論也不用爭論的,兩三句話她就露出來了。所以不是我的生死我做主,是別人做主,所以這不是很可憐嗎?佛講的可憐憫者,所以我們可憐她。我們就真正的是聽佛的話。好,我們繼續看註解,解釋這句「光顏巍巍」:

“「光顏巍巍」。「光」者,光明。「顏」者,容顏。《無量壽經箋註》曰:「佛之顏有光,故云光顏。」”

  這個《無量壽經箋註》是民國初年丁福保居士,根據彭際清的節校本所作的《無量壽經》的註解,算是比較現代的《無量壽經》的註解了。我們繼續看:

“「巍巍」者,高大尊勝之貌。《嘉祥疏》曰:「巍巍言德盛高顯也。」總表佛之德容,顯曜光明,超於一切。”

  所以佛所現的光是如此的巍巍,「巍」就是高大,不能再高了。那麼在光裡面還現出了佛的剎土啊,很不可思議。我們繼續看:

“「寶剎莊嚴」。集自《宋譯》。上有「面色圓滿」四字。表佛面容所放妙光明中,映現十方佛土之莊嚴寶剎。”

  而且佛在放光裡頭寶剎莊嚴,光中現出寶剎了,現出淨土的殊勝莊嚴,這是集自宋譯,這是宋譯本當中講的,上有「面色圓滿」這四個字,表佛面容所放妙光明當中,還映現了十方佛土之莊嚴寶剎。十方啊!所有佛的剎土都現在...就是現在嘛,你不要說是三千年前,現在釋迦牟尼佛在放光的當中都現出來了。下來解釋了:

“「剎者」,《法華文句記二》曰:「此云田,即一佛所王土也。」故知剎即佛土、佛國之義。”

  這個剎翻成我們的話叫做田,就是佛土,一尊佛他所有的佛土叫做一尊佛的佛剎。種種寶剎的莊嚴都在佛的光中現出來了,非常的不可思議啊!大家可以想像,整個場面不得了!我們再看:

“下《宋譯》續云:「如是功德,得未曾有。」蓋為昭示十方,佛將開演第一希有之法,故現是前所未見之瑞。故本經中續曰:「從昔以來,所未曾見。喜得瞻仰,生希有心。」此表阿難雖久侍佛側,但如斯瑞像,前所未見。”

  他底下又說了說「從昔以來,所未曾見」,阿難說這是我過去到現在以來所從來沒有見過的。「喜得瞻仰」就是今天我高興能夠瞻仰佛這樣子的瑞象。恭敬一點叫瞻仰,我們現在沒有這樣子用了,看看佛的像,那很粗魯。瞻仰,「仰」就是把頭仰起來,一種非常恭敬的這種態度。「生希有之心」,阿難這個時候從內心生出來一種稀有的心,很少有的這個心。

  所以我們聽經要消歸自己,讀經要如身臨其境。不能將自己置之度外啊,這個跟我沒有關係,那都是經典所描寫的,而且那是三千年前的事情,而且那個時候是阿難,又不是我。

  其實阿難就是你,經典說的一切都是佛跟你說的,要不然你怎麼會坐在這裡,是不是?你早就跟別人去逛街購物去了,還可以願意來這裡聽一個半小時,那一定是有特殊的原因的。經典是佛說的,所以我們要全盤的接受過來。消歸自己就是變成我們自己可以用得上的,那你這樣子來學佛,才能夠轉變一切啊!要不然你怎麼轉?力量不夠,轉不到,因為跟自己沒有關係的。全部說的都是你自己,你全盤接受過來,那你根據佛的意思去做,那你就可以改變了。我們繼續看:

“今日幸能瞻視欽仰,見此光明,心中歡喜,乃起希有難遭之想。於是阿難從座而起,袈裟被體,袒露右肩,此名「偏袒右肩」,乃比丘致敬之極。「長跪」者,雙膝著地。「合掌」者,合左右兩掌之十指,故又名合十。”

  阿難就從他的座位站起來了,袈裟被體就是他把袈裟整理好,袒露右肩,那是佛當年你看現在我們南傳法師,他們的服裝就是這樣子的。我們北傳就是包得密密的,包得密密的不能給人家看到的,腳也是包得密密綁得緊緊的,綁到血液不流通的,沒有辦法,我們要跟中國以前這樣子,所以就是這個樣子。現代化也不能現代到僧襪也不穿。這是儀式,此名「偏袒右肩」,於是他就偏袒右肩,這是比丘最恭敬的這種禮節。長跪是什麼?雙膝兩個膝蓋都著地,兩條腿著地叫做長跪。兩個手就合掌,這個時候它就起來了。所以這裡解釋合掌就是合左右兩掌之十指,所以又名叫合十。

“印度以合掌表敬禮,表一心專注,恭敬之儀。”

  所以我們現在對合掌沒有沒有重視。這裡說合,這裡說合你還有漏洞啊,你還有漏洞怎麼合呢?合就不能有漏洞,掌心對掌心要貼緊,然後靠近胸前。現在很難了,現在大家都變成這個樣子了,像什麼?像奧林匹克游泳比賽準備跳水噗!都是這樣子的,是不是?我們繼續看:

“「白」者,表白也。阿難長跪合掌,向佛陳說,敬發所問。”

  所以這一品的別序是《無量壽經》單獨所有的序,別的經沒有的,只有這個經有。阿難看見世尊放光,以前從來沒有見過,所以他就長跪合掌來問佛了,「而白佛言」就是向佛來稟白說:

世尊今日入大寂定,住奇特法

  那麼下來這段,你說它深,它也不是深,只是需要一點思考,很長的一個內容來解釋,什麼叫大寂定?什麼叫奇特的法?哇!如果你沒有聽這段,你實在不知道,奇特不是很神奇很特別咯!我也知道很特別,怎麼特別?怎麼樣叫做特別?你聽完這一段了,真的是心服口服!佛是入了一個很殊勝的定。

  這個定不是我們一般人所謂的Meditation,參加禪修營坐禪坐個四個小時六個小時,那個定是小兒科。

  佛他的定是殊勝的定,安住於最奇特之法,這個是什麼法呢?底下接著他就說了,這個是經文了說:

住諸佛所住導師之行、最勝之道。

  所以這些經文都是很重要很殊勝的開示,我們一定要好好的來理解。

  佛所住的是諸佛的導師之行、最勝之道。因為佛放光,阿難就瞭解到這個情況,所以他就問:

去來現在佛佛相念,為念過去未來諸佛耶?為念現在他方諸佛耶?

  佛佛相念,那是念什麼佛呢?念什麼佛底下我們就詳細的來講了,首先是「入大寂定」。大家看圓教的經典,尤其是圓教的經典。這個「大」一定要理解成不可思議,不能理解的這個「大」,圓滿的大,《大方廣佛華嚴經》的大。一定不是大小對立的大。所以這個寂定前面加個大,大寂定指的是什麼定呢?註解說了:

“「入大寂定」。離一切散動,究竟寂靜,謂之大寂。「大寂定」者,如來所入之禪定。《涅槃經卅》曰:「我於此間娑羅雙樹,入大寂定。大寂定者,名大涅槃。」”

  《涅槃經卅》它裡面就說了,佛涅槃在娑羅雙樹之間,在這兒入了大寂定,所以大寂定是佛最後圓滿涅槃的時候所入的定,大寂定者就叫做大涅槃。

  那麼涅槃有三德-法身德、解脫德跟般若德,三德都圓滿了,所以大寂定就是大涅槃。下面再引《甄解》:

“又《甄解》云:「普等三昧及大寂定,並是念佛三昧異名也。……今佛為說念佛法門,住念佛三昧。」故知大寂定,通說即為佛之禪定,名大涅槃。”

  《甄解》是日本人作的,日本《甄解》他解釋就結合我們這個經,他說普等三昧就是殊勝的三昧,普等三昧和大寂定都是什麼呢?原來都是念佛三昧的另外一個名字,是念佛三昧的另外一個名字,叫做異名。

  現在佛為了說這個念佛法門,今天佛要給大家說念佛法門了,所以就安住於念佛三昧。那麼根據《涅槃經》,大寂定就是大涅槃。《甄解》又結合了淨土說的就是念佛三昧。佛要叫大家念佛了,所以他自己住於念佛三昧。

  那麼這兩種說法有矛盾嗎?沒有矛盾。念佛三昧就是大涅槃。所以不要小看我們念佛這個東西,當然你要達到三昧的程度,你達到念佛三昧,那不是一般的境界,所以這裡說念佛三昧就是大涅槃。下來再說:

“若按今經,則指念佛三昧,念佛三昧稱寶王三昧,為三昧中王。今日世尊開演淨土法門,故入念佛寶王三昧。”

  佛的禪定通指一切。那麼按我們本經,就是指的念佛三昧了。接下來就開始來看這句「住奇特法」指的是什麼法呢?

“「住奇特法」。《淨影疏》曰:「佛所得法,超出餘人,在世所無,故云奇特。」”

  它這個奇特是一層一層一層一層的,從最淺的來理解,什麼是奇?什麼是特?只是奇還不厲害,要又奇又特。所以我們慢慢看完下面這整段。

  奇特這兩個字,《淨影疏》解釋說,佛所得的法超出其他人,不是其他菩薩等所能得到的,世間所沒有的,叫做奇特。

“《合贊》曰:「濟凡秘術,今日將說,故曰住奇特。」”

  《合贊》是日本人寫的書,他說救濟凡夫這一個奇得不可說的,難宣的一個方法,釋迦牟尼佛今天要說了,所以說奇特。這些解釋都對。下來又引《甄解》:

“又《甄解》曰:「奇特法者,如來正覺果海,名為奇特。奇特之極”

  《甄解》他這裡頭特別來讚歎,來發揮,說這個奇特。所以這些書這麼大膽的來讚歎淨土,尤其這些日本的古大德很突出,因為他們親承善導大師之教,他們對善導大師恭敬到了極點,親近到了極點了。善導大師他也是特別弘揚《無量壽經》的,而且特別重視第十八願。所以這樣傳下來,日本的古大德對於淨土宗有很深的體會,所以這個讚歎也是很突出的。如果在中國,你這麼說,就有很多人要來跟你辯論了:就你淨土奇特,我的禪就不奇特,我的密就不奇特?我的其它宗派就不奇特的,你自己說你自己奇特,那不算數。他就跟你辯論了,那就沒完沒了了。

  所以他說奇特法者是如來正覺的果海,這個果海就叫做奇特,這個果覺就是廣大,這個廣大怎麼來形容呢?用海來形容,沒有其它可以形容了。像海這麼廣,來形容如來的果覺,這個叫做奇特,這才是奇特。「奇特之極」,登峰造極了,沒有再超過這個的了。到這裡為止,還不夠奇,還不夠特。下來還有,下來還有讓你吃不消的。

“至下「華光出佛」之文彰矣。”

  彰就是彰顯了。奇特到了極點,就在《無量壽經》裡頭,蓮花放光,蓮花的光,蓮花放出很多很多的光,然後一個光又出現很多很多的佛,這段文章裡面就很明顯了,就把今天世尊住奇特法這個奇特,就顯現出來了。底下他就比較華嚴跟法華:

“且如《華嚴性起品》,一切眾生身中有正覺智。嘆之云奇哉!奇則奇矣,奇而非特。”

  這裡就引《華嚴性起品》裡頭,佛就說了:一切眾生身中有正覺智,嘆之云奇哉!奇則奇矣!這就是佛在《華嚴經》裡頭讚歎的,奇哉,奇哉,一切眾生都具有佛的正覺的智慧,這個智慧德能跟佛一樣,由於妄想執著就不能證得了。大家很熟悉了,這句話出現在《華嚴經》,佛開悟的時候,在菩提樹下講的這句話。看到那個星星,目睹天上的星星,就說:「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那是不是很奇啊?他就是關於這句話,這句話我們常常重複,大家都熟悉了。都有跟如來一樣的智慧德能,嘆為奇哉!

  但是這裡說奇,它確實是奇,然而奇,它不特,為什麼說不特呢?人人都有,那就沒什麼特別了,是不是?蒼蠅螞蟻都有,一切眾生都有,一切含靈都有,所以不特,奇是奇,但是不特,沒什麼特別啊!下面一個一個的再引出來:

“又如《法華提婆品》,龍女成佛,特則特矣,特而非奇。唯此一法,最奇最特。何者?經說:眾寶蓮華,周滿世界。此蓮華,欲言是依,則華外無佛正覺;欲言是正,則說言百千億葉。欲言是因,則如來果上功德;欲言是果,則十方所生妙華。欲言是主,則能含十方三世無量慧;欲言是伴,則唯是如來正覺。欲言是一法,則此中出無量法;欲言是無量,則亦一句名號。奇奇特特,不可稱,不可說,不可思議之法,強名為奇特法。」

上義甚深,茲略釋之。如來果德,稱為奇特。最極奇特,如經中「華光出佛」之文,則彰明矣!且如《華嚴經》云「一切眾生身中有正覺智」,此實甚奇,但眾生皆具,則非特殊現象,故云奇而非特。《法華》中龍女成佛,八歲之龍女,能立即成佛,確極特殊,但特而非奇。因眾生本來是佛,人人有分,個個現成,故龍女成佛並不名奇。唯此經中之淨宗一法,既是最奇,又是最特。”

  《法華提婆品》前兩天也講過龍女成佛,八歲的畜生女,龍的女兒,哎呀,畜生女成佛很特別,這麼一個龍的女兒僅僅只有八歲,而且是個女的,Yes,very special很特別,可是特,不奇啊,為什麼不奇呢?一切眾生本來都有如來的智慧德相,她只是恢復她的本來而已,她成佛只是恢復她的本來,這事情不奇啊,人人都有份,各各現成,你我他都可以,這有什麼稀奇的呢?有特,它就沒有奇,有奇,它又不特。

  那我們繼續看什麼是又奇又特呢?真的是好奇!下來說了:唯此一法,最奇最特。只有世尊下面要說的這個經,這個念佛法門,是最奇而且也最特。他要這樣子來解釋了,他不能提出一個論點,要有說明,從哪裡的?出自哪裡?說明經裡頭有這回事才行啊!不能你自己說的,要引經據典,要有證明,這就是後頭寶蓮華品都有啦,經典裡面那一品不是說嗎?

眾寶蓮華周滿世界。

  寶蓮佛光第二十一品說:蓮華周滿世界,一一寶華百千億葉,無量光中,每一個光當中又出三十六百千億佛,而每一佛又放無量的光明給十方說法,這個是極樂世界啊!蓮花周遍其國,每一個蓮花有無量的蓮花瓣,每一個花瓣放無量的光,每一個光當中現無量的佛,普為十方世界說微妙法。這是經文,他就引這段經文,這段譯得很好,我們可以把它全部介紹一下,註解也引了大家注意聽啊!

“下依經中《寶蓮佛光品》從依正、因果、主伴、一多等說明之。依常情而論,池中蓮花,應是依報。若說是依,但一一花出三十六百千億光,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億佛;可見佛從花現,故云花外無佛,故不能說是依。”

  我們先從依報來看,下面還有因果,還有主伴,還有一跟多。所以這一段的討論很長,我們一段段來看,要一段一段來看,就是叫你要一點一點的來消化,要不然一下子消化不良啊!所以說實在的,這些都是博士班的內容,給你重複念他十遍,都不知道他說什麼。

  那我們來看念公的解釋。他說這個寶蓮遍滿世界,這個蓮花你說它是依報還是正報呢?依報大家懂了,就是指的物質環境跟自然環境。正報指的是人事環境。先要記住這個,依報跟正報。

  「此蓮花,欲言是依」,如果你說它是依報,則花外無佛正覺。你說它是「依」,說它是自然環境裡面的,蓮花不是自然環境嗎?可是花裡頭能出這麼多的光,光裡頭又出這麼多的佛,它是依嗎?佛是正報啊,對不對?蓮花能放光,光中能現佛。依報就是佛身以外境界的,要不然你怎麼出了光又出了佛?所以是依的話,花以外就沒有佛,沒有正覺嘛,就不能放光啊!

  我們這裡的蓮花不能放光,我們這裡蓮花就是依報啊,不能現佛才對啊,才能說是依報啊!

  所以故不能說是依報,不能說依報,那我說正報行不行?我們繼續看我們繼續再探討:

“若說是正報,經中說花有「百千億葉」,明明說是花葉,而非佛身,故不能說是正。”

  你要說是正報,極樂世界的蓮花是正報,不對啊,佛菩薩是正報,這一些花,樹,山,水,七寶池這都是依報啊,你說是正報,可是講了百千億蓮花瓣,蓮花葉子就是蓮花,那不是佛,怎麼能說是正報呢?那是依報啊,所以說是正報又不行,說依報也不行。所以眾生的情見到這裡就用不著了,想不通了。這麼容易想得通,就不是又奇又特了,所以叫奇特。還有底下他又說了:

“若說是因,但此乃如來果德之成就,故不是因。”

  那麼如果說這是因的話,這個花是阿彌陀佛果德之所成就,阿彌陀佛萬德的修行,萬德的莊嚴,來成就他的願,這個願成就了,然後這個花現出來了,你說這是因嗎?花是因啊,這是果德所現的。所以是否定了是因,不是因。那不是因,就是果咯,是不是?我們再看:

“欲言是果,然此花是十方世界所生之物,不待行人果覺功圓,則不是果。”

  不是果,如果說是果,十方世界都有蓮花,你說蓮花是果也說不過去啊!所以說是因也不行,說是果也不行。這就奇特咯!不只奇,還很特別。說完因果,下來講主跟伴,我們再看註解:

“若說是主,則能含十方三世無量慧,含攝一切,其伴甚多。”

  極樂世界有主有伴有因有果,真正的主是阿彌陀佛,除了阿彌陀佛以外其他都是伴。要說它是主,可是這些蓮花它能包括十方三世,無量種種的莊嚴,種種的差別,種種的慧,含攝一切。它這裡頭的伴就多極了,就不單純是個主了。能現佛放光,說微妙法,安住十方的眾生於佛正道,有無量的智慧,不僅僅是主,還包含很多伴在裡頭。你說伴好。

“若言是伴,則心外無法,唯是如來正覺。”

  如果說是伴的話,心外無法。

“極樂之依正主伴一切一切,唯是阿彌陀如來自心所現。”

  所以彼佛世界尚無三惡道之名,何況有實,沒有。極樂世界的鸚鵡舍利都在說法啊,那是哪來的?經上不是說了嗎?那是如來的變化所作。《阿彌陀經》經文不是說了嗎?「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所以這一切鳥什麼的一切的一切,都是彌陀的變化所作。所以水鳥樹林都在說法,水也說法,樹也說法,這些都是阿彌陀佛變的,這一切蓮花啊光啊這一切一切,也都是彌陀自心變化所現。所以你說他是伴,不行,他純粹就是如來正覺。所以主伴也不可說。所以這麼看來,極樂世界的依正主伴,一切一切等等,都是阿彌陀如來自心所現。那都是主啊,都是主也不行啊,都是伴也不行啊。

  再繼續聽下去,我看會越聽就越糊塗,不能一下子就領會,有人抓頭,需要時間啊,師父都給大家時間,一定可以。這都不是我們一般人讀《無量壽經》能夠發現的,我們讀了不少年了,是不是?如果不是這些古大德的註解來幫助我們,我們連想都沒想到「奇特」還有這樣子的引伸。總之大家耐心的聽,這些內容都很稀有很稀有啊!下來再說:

“欲說是一法,但一花中有無量光,其中出生無量法;若說是無量,則只是一句名號。”

  如果你說是一法,一個花裡面就有無量光,無量光裡面又出了無量的佛,無量的佛給十方演說妙法,度脫眾生。一,它可以現出無量;你要說無量,就一句名號而已,那有無量,就一句阿彌陀佛。一怎麼會是無量呢?可是一裡面,它又可以現出無量的佛,無量的佛又給十方說妙法。

  所以《往生論註》就說是西方極樂世界三種莊嚴-佛莊嚴,菩薩莊嚴,國土莊嚴。主伴都莊嚴,這是一法句,就是清淨句,清淨句就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也就是這一句名號,萬德都莊嚴。

  所以一裡頭有無窮無盡的妙法,如果你說是多,但卻只是一心所現的。奇奇特特,又奇又特,又特又奇。

  說到這裡,大家覺得奇嗎?覺得特嗎?當然奇,當然特,都聽不懂,超出我的能力之外的,所以就用這個話來形容了。

“所以說此乃奇中之奇,特中之特,不可稱、不可說、不可思議之法。亦不可安名,只是勉強名之為「奇特法」。”

  是勉強給它取個名字的,是勉強的。所以這是奇中之奇,特中之特,不可稱、不可說、不可思議之法。也不可以給他安個名字,你給他安個名字也不對,勉強稱之為「奇特」。

  所以這就是日本人智慧,古日本人,不是現在的日本人。古日本人的智慧,就是《甄解》的這段的註解。所以我們把它解釋了一下了,大家只要能體會到一點點都算不錯了,那一點點是什麼呢?好啦,我接受他奇啦,我接受它特啦,講得這麼奇,講得那麼特,我還不能接受嗎?我接受,但是我聽不懂,只是接受而已。所以也不用勉強自己非得要懂,以目前的階段,那是不可能的,對吧?那就慢慢來吧!

  因為這些解釋的內容,句句都是黃念祖老居士的原話啊,我只是轉述啊。不要說你不懂,我也不懂。但是我們不需要懂,目前也沒有能力懂。我們只是照樣的將念公的話轉達出來作為記錄,這就是師父常常說的,留待以後的人慢慢去學習去研究。所以我們把它記錄下來,留到以後的人去學習去研究。所以我要做的工作就是這個,大家要成就的也是這個。這樣明白了,就好辦了。明白了,明天還會有人來。所以要有耐心,這是一件很重要的使命啊!所以師父這裡又再簡單的交代一下,重複說了很多次了,這裡再交代一下。我們繼續看註解:

“今日世尊欲宣彌陀弘願一乘、最奇特之法,住於彌陀之所住,佛佛相念。故曰:「住奇特法」。”

  那麼就是阿難當時看到世尊現殊勝稀有的瑞像,所以他就知道佛是住在奇特之法,佛以這樣子奇特的法來傳授給我們,所以我們就可以肯定這個法門就是奇特法,我們肯定了,西方極樂世界是住奇特法所成就的這樣不可思議的淨土。這樣子讓我們對極樂世界更加的生起了欣慕的心,嚮往的心。而這本來原來就是你我他本有的,是你的家呀!是我們的家呀!

  所以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就說了,我們今年十月才學過嘛,「極樂即自心所感之淨,而自心淨,理應欣求。」祖師告訴你,應該去求極樂,是你自心所感召的這樣的淨土,是你自己的,跟別人沒有關係。

  聽了之後,再加上我們所理解的這個法門是這麼奇!這麼特!認同了,這個極樂世界是由佛的奇特法所顯現的這樣的一個淨土。我們承認了,那我們就放心了,就不會有疑問了。下來再看這句經文:

住諸佛所住導師之行、最勝之道。

  註解說:

“「住諸佛所住導師之行、最勝之道」。「佛所住」者,《淨影疏》曰:「住佛住者,涅槃常果,諸佛同住。今日世雄(指釋尊),住彼所住,住大涅槃,能起化用。」”

  《淨影疏》就說了,住佛之所住的,就是涅槃的常樂我淨之果,是一切佛所同住的。今天釋迦牟尼佛你住在這個所住的地方,住於大涅槃,能夠起教化之用。這是《淨影疏》的原文。這是佛今天住的導師之行、最勝之道。就是住了大涅槃了,這個大涅槃它能起殊勝的教化作用。這樣來解釋阿難當時的這兩句話,下來說:

“《會疏》曰:「佛所住,不(非)二乘菩薩所能及,唯佛與佛住之。」”

  《會疏》說佛所住,不二乘,不,就是非,就是「不是」的意思。不是二乘阿羅漢辟支佛。因為這個是日本人的古漢語,日本古漢語有時候就不免要出那麼一點點中國人很不習慣的語法了。佛所住的,非二乘菩薩所能及的,唯佛與佛住之。他底下又繼續解釋說:

“又「佛說三乘隨他教時,各住三乘法,今住佛隨自所住,故云住佛所住。」後說甚好,今佛所說,是佛果覺,乃佛境界,故住於諸佛自之所住,而流出此殊勝妙法,以為眾生之因心。”

  你看看,你要能聽懂這一點點,你都會很法喜!這裡說的眾生就是我們,我們的因心就是佛的果覺。這個修淨土法門的人,說是念佛人,還有很多人不知道。因為這是很殊勝很殊勝的,我們是從果上來修的,我們直接接受佛的果,阿彌陀佛成佛的果,我們先接受過來,從這個果上來起修,這是淨土法門殊勝的地方。所以師父常常也跟大家提過,我們是以佛的果覺作為我們修行的因地的心,我們現在在因地嘛!

  我們來看看念公的解釋,對於這些註解的解釋。

  佛說三乘隨他教時,佛說阿羅漢,佛說《阿含》,這是最初的了。後來又說什麼唯識,這都是三乘隨他教,三乘的緣覺乘、聲聞乘、菩薩乘,這三乘法是隨他教,就是隨順大眾的水平,因為眾生也只是這個根器,你要合乎他的水平,他才願意聽你說。要不然你一個學生都沒有,你還教什麼呀?你要對他們的水平來給他們教化,所以稱為隨他教。

  而不是佛真正敞開了心胸,暢所欲言,談自己的境界的。不是,佛不是,不是佛真正打從心裡面,真正是他要說出來的境界,沒有辦法。

  我們事先舉過例子,譬如你對小學生,不能用大學甚至博士班的內容來教他啊,對不對?這不是他的能力所能達到的。

  我們這裡不一樣,那麼大家想,師父常常這麼說。但是又說我們現在這個是博士班,我們是佛門的博士,不是世間的博士。這個佛門的博士說的就是圓教的道理,不管你承認不承認,你只要坐在這個地方,你只要進來七寶淨土講堂,你所聽到的都是圓教的道理,那你就自自然然自動的你就是博士班了。當然講是這麼講,這裡面還有水平不齊的現象,這是肯定的,只是我們不去考慮這個而已了。

  那麼今住佛隨自所住,故云住佛所住。所以才放稀有光的,所以這才叫做「住佛所住」。

  從這點就顯示出來了,佛放光,因為平常都說其它的法嘛,隨他教,對不對?那隨他教都是跟小學生中學生講的,不用搞那麼多,又放光,又講什麼奇特法,不用了,他們沒有辦法消化的,平常都是這樣的嘛!

  今天不一樣,今天是對著七寶淨土講堂這些大菩薩來講的,說的就是你們啊,所以佛要講真話了,師父也要講真話了。所以今天才是住諸佛所住導師之行、最勝之道。我們現在所學的淨土法門,我們念阿彌陀佛,這個原來是最勝之道,我們都還不知道啊!所以佛才放稀有的光,以顯現出佛將要說的法,是真正佛心裡面要說的。因為只有我們這部經,從頭到尾,一共放了三次的光,都有原因的。佛沒有說吃飽沒事幹,喜歡喜歡就放放光。其它經典,一部經裡面放三次光的,沒有看過,只有《無量壽經》。佛說其它經,都沒有這個現象。所以說稀有,那麼既然是稀有,那我們也要生起稀有的心來接受來受持才行,對不對?那你得到的肯定就是稀有的法寶了。下來又看註解:

“又《甄解》曰:「住佛所住者,住普等三昧。普等三昧及大寂定,並是念佛三昧異名也。三世諸佛皆住此念佛,故云佛所住。今佛為說念佛法門,住念佛三昧。」《甄解》之說,更切經旨。”

  前面講過普等三昧以及這個大寂定,就是念佛三昧的另一個名字。不過後頭加上兩句,「三世諸佛皆住此念佛,故云佛所住。」三世諸佛都在念佛三昧當中念佛,當然了,佛都成就了,一切佛都得了念佛三昧,得了念佛三昧要念佛,那當然就入於三昧中念佛了,這是很自然的事情。

  那麼今天釋迦牟尼也是住於諸佛所住的念佛三昧,這就是對於這一句的解釋了。所以這都可以互通,互相的來理解,互相的來聯通起來看。

  那麼《甄解》跟我們的經就更加合了,這個念佛三昧稱為寶王三昧,是三昧中之王,所以稱為寶王。從這個念佛三昧可以流出一切一切的三昧。下面我們再看多一段:

“「導師」者,指引導他人入於佛道者。《十住斷結經》曰:「號導師者,令眾生類示其正道故。」”

  這裡說什麼叫導師?導師就是給眾生指出一條正路。

  我們的導行也是,所以導行很重要。你譬如在海上,在海上水這麼急,一個不小心,船就觸了礁了,船的性命財寶全完蛋了。

  而導師在修行路上比船更重要,那是引導我們慧命的導航。不是引導你走哪一條路,沒有堵車沒有塞車那麼簡單。關係到我們慧命的,示其正道故,指引他這個路應該怎麼走,這是一個解釋。接下來說:

“《華首經》曰:「能為人說無生死道,故名導師。」”

  這個越說就越清楚了,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導師的。這是另外一個解釋。能說法讓他免於生死,出生死。

  無生死不是講現在一般人說的,人死了就像燈滅掉了,沒有了,人死了就完了,什麼都沒有了,不是那個意思。

  他是說你能出離生死,叫做無生死。

  不是根本沒有生死,沒有生死,那地獄就空了,地藏王菩薩就放長假了,那就沒有這句「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了。

  當然一切生死,如夢幻泡影,你夢醒了之後,就沒有這些事了,所以「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覺後空空無大千,正好就是這個無生死。你在夢中不醒,那就是生死相續。六道就是在夢中,能讓他離開六道,這才是導師,這個導師的責任是為了這件事情而已。

  不是讓你得到世間的利益,包括什麼長壽等等這些啊,那是短暫的,會消失的,不長久的。

  這裡說的導師,他要能夠引導你直趨覺路,覺悟的道路,直接朝向成佛的道路。這樣子的導師,在世間現在越來越難遇到了,已經成為什麼呢?快要滅絕的動物了,頻臨滅絕的動物了,稀有動物了。

  不是沒有,而是眾生不需要了,眾生不需要講真話的導師了。講了他聽得很爽的,能夠適合他的口味的,那個他需要,因為眾生滿於現狀,甚至認為還要來做人,能再一次做人就很滿足了,那你有這樣子的需求,魔就乘虛而入了,你就跟魔感應,而不是跟佛感應了,這就是魔王的詭計了。

  所以有幾個人看得出來呢?沒幾個人看得出來啊!所以我們如果不好好的把圓教道理把它聽多了,聽進去了。你在外面沒有辦法,你分不清楚,這就是我常講的,99.9是甘露,只有0.1是毒藥,你怎麼有這個能力看得出來呢?

  但是我們圓教的道理聽多了,明白了,你慢慢會分析,你就很清楚了,最起碼你會認為我不需要了。我對於淨土法門,對於念佛法門,我已經死心塌地了,已經接受了,沒有人能夠動搖我了。你就不會被那個0.1都騙不了你,這個很重要!所以空能法師是救你們的?還是害你們的?大家會越來越清楚。

  好,我們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一起學習到這裡。下來明天最後一天,非常難得大家這是我們說的常隨眾,明天最後一天,我們再來完成這次今年12月的最後一次的課程。好,我們今天就一起學習到這裡。謝謝大家的出席,阿彌陀佛!

( 創作其他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ypurelandcentre&aid=180303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