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乘無量壽經》解-第45集
2024/01/18 23:37:20瀏覽58|回應0|推薦1

《大乘無量壽經》解-第45集

  七寶淨土講堂主席慈淨老師,各位同修,各位大德,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

  好,我們繼續來討論這句經文「真實之際」,我們緊接著在前一堂課我們所學習的就是這句經文「真實之際」。請翻開《大經解》150頁開頭:

“聖道守理而非唯理,淨土以事而非唯事(即事即理事事無礙)。”

  那麼這個說的完全是守住了這個理體本體,沒有背離理體,不是唯理,不是只有理而沒有事,所以蓮公就是夏蓮居老居士,就常常有一句話,他說現在這些學術都太唯了,這也是太偏了。所以都在搞什麼唯心唯物,那唯物也不對,要什麼呢?要辯證才行,所以聖道守理而非唯理。不是唯理,不是偏在理這邊。

  那淨土呢?淨土以事而非唯事,即事即理事事無礙,就是以事相來讓大家去往生,有極樂世界等你回家啊,到時候有佛放光把你放到蓮花上面,這些是什麼呢?都是事相,有來有去這樣來接引眾生。但是實際上也不是僅僅都是這些事相,所以就是第二句了,「去則實不去」,前面一句是「生則決定生」,這就是往生的四料簡-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去則決定去,生則實不生。第一句就是「生則決定生」,確確實實有佛放光,有你上了蓮花種種這些事相,所以實際上是第二句,第二句說的就是理了,是法身境界。那說理又告訴你生則決定生,因為那第一句是凡夫才能做到的,那就不是偏向理了。所以淨土有事也有理,圓融無礙。我們再看:

“於眾生所入,則雖有事理空有不同,而從諸佛咨嗟見之(指十方如來讚歎淨宗),則唯此誓願一佛乘、一實真如海為真實之際。」”

  咨嗟就是讚歎的意思,讚歎的意思。諸佛都讚歎淨土,淨土就是西方極樂世界。

  於眾生所入,依眾生入門來說就有從事從理進來,那也有從空從有這樣子進來的,各人不同嘛!

  可是從諸佛的讚歎來說,因為十方諸佛在《無量壽經》、在《阿彌陀經》,十方諸佛都讚歎啊!但是鳩摩羅什翻譯的《阿彌陀經》簡化了,變成六方佛讚。你們要看唐譯的話,玄奘大師翻的《稱讚淨土佛攝受經》說的是十方,《無量壽經》也是說十方佛,在《阿彌陀經》裡頭都有名字。那鳩摩羅什我們知道,因為秦人尚簡,中國人喜歡簡單,說六方就夠了,六方可以包括十方。

  十方佛都讚歎淨宗啊,等於說都讚歎我們選對了這樣子的一個法門,都讚歎我們走對了這條路啊!

  這不是人讚歎,人讚歎,他可能有某種的原因,每一個人的心態不一樣。

  但是佛講的都是如實的,佛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異語者,不誑語者。所以不只一尊佛讚歎,十方佛都讚歎淨宗。

  這樣子就給我們增加了很大的信心了,我們沒有走錯路,師父沒有把你們帶錯路,絕對正確的。我們依佛的看法,佛的知見。

  所以十方佛都讚歎淨宗,都讚歎這個誓願,一佛乘、一實真如海為真實之際。所以我們要知道,雖然有種種的不同,而諸佛都讚歎依真如一乘之海,那我們現在就是依真如一乘之海,一實真如海。

  這句一實真如海你不需要懂它是什麼意思,也不需要解釋,為什麼呢?因為我也不懂。但是我們現在念阿彌陀佛專修淨土,我們是專到不能再專了,終極目標是直奔極樂世界。嫦娥奔月,她是奔月亮而已。我們奔到極樂世界,那不就是這裡說的一實真如海嗎?(客語)是不是?

  所以從淨土宗來,這就是真實之際了。這樣子就比較好懂了,連老菩薩都點頭了都懂了,是不是?這句阿彌陀佛就是真實之際,我不需要懂真實之際是什麼,講了很多道理,那個道理很深。但是我知道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真實之際,對嗎?師父,我知道了。那阿彌陀佛是真實之際,也是佛的知見。那麼下來也說了,說:

“可見《會疏》與《甄解》均以此淨宗一佛乘,為真實之際,亦即佛之知見也。”

  所以這些說法我們都可以並存,當然這裡頭有小有漸,小乘跟漸教的人對於他這個就適合了,他也可以從這兒進入。整個聖教就是以諸法實相,我們淨土宗也是以諸法實相,在諸法實相之中,淨土宗彌陀大願所表現的是事理不二,事當中就是理,理中就是事,都是從理產生的嘛,這個事從哪裡來?這個燈怎麼會亮呢?從哪裡來?從電來,是不是?我們把電當作是理,事相上這些燈種種的各種不同款式的燈,蓮花燈,這些都是從電而來的,它的根源就是電,所以這些種種事相都是從理而來的。

  還有我們可以舉世間的例子,這個波從水出生的嘛,所以波它就是水。你不能說波是另外一件事情,波跟水沒有關係,怎麼會沒關係呢?就算水結成冰了,那個冰塊也是水嘛,所以那些冰不同冰塊不同的形狀,那些都是事相,大波小波都是事相,但是它是從水而產生的,水也就生波,水跟波那就不是兩件事情了,那事跟理也不是兩件事情了,也就不二了,所以事理無礙。

  而且到了我們這個圓教,這個圓教就是博士班,我們的博士班,我們博士班他本來就是事事無礙的。

  所有一切障礙都是自己,我們廣東話說「自己惹上身」,自己搞出來的。

  而實際上它是事事無礙,所以這個是很殊勝的法門。所以處處證明了我們走對路了。所以各位同修,大家繼續學下去的話,心越來越踏實。而不是走下去發現到好像浪費時間,還有沒有更好的證明給我看看?我們每一堂課都在證明我們這條路走對了。下面說:

“今諸大士,為諸眾生宣演十方諸佛同讚之誓願一佛乘,故云:「開化顯示真實之際。」”

  就是這句經文了「開化顯示真實之際」,就是要開化顯示彌陀的一乘願海,哪怕是一念的淨信,都可以生在一乘願海之中,而得到度脫,度脫就是解脫。所以這個方便大家要知道,這是彌陀的大悲大智的結晶,不只是大悲而已,還有大的智慧。

  所以密教就是說什麼呢?密教說大悲為根,菩提為因,方便為究竟,以這個方便作為究竟聖道的究極之處,登峰造極了。

  所以你說你大慈大悲,你又有大的智慧,那你表現在哪裡呢?不是用口講而已啊!你要落實在哪裡呢?你只是空有大悲大智,你起什麼作用啊?我們都學不到,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學到的。

  如果你不落實在事相上,你怎麼去救這些眾生呢?再有,你怎麼去救度那些愚夫愚婦?愚夫愚婦就是那些沒有文化的,沒有讀書的,那些愚鈍的婦女大媽大叔那些老菩薩,你怎麼度她們?那些愚夫愚婦那些老菩薩,不能喜歡你所喜歡的,意思就是你的老媽媽不會喜歡你跟她講什麼「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哎呀媽媽,極樂世界是你的自心所變的。她瞪著你不知你在說什麼,這些她聽不懂啊!

  要像慈淨老師怎麼跟她的外婆介紹極樂世界呢?她外婆是文盲,沒有文化不認識字的,道地的中國貨,所以就拿著阿彌陀佛的相給她看,告訴她跟這個人回家,回家之後等妳的孫女回來跟妳團聚,回家團圓,結果成功了,因為她為了以後能夠跟這個孫女永遠在一起,她就念阿彌陀佛,結果她自己看到極樂世界,還說這個人常常來看我,她見到佛了,沒往生之前就見到佛了,慈淨老師這一招很有智慧很善巧。

  所以你喜歡儘管你喜歡,但是你要能夠知道,那些老菩薩愚夫愚婦那些沒有文化的老太婆老太公所能得度的方法,不是為了那些大修行人。所以阿彌陀佛大慈大悲就表現在這個地方,這就是大慈大悲啊,表現在三根普被利鈍全收,這是大慈大悲。

  大智慧呢?大智慧是對上根的也適合,文殊普賢之類的,大悲大智。

  所以上面談了淨土宗,底下我們談一點禪。

  念公說蓮公就是夏蓮居老居士,這邊不同的就是我們從來講淨土不加禪的,不加的,我們專得不能再專。但是我們讚歎禪,提倡不提倡,你還是可以參一點話頭的,這些公案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更多佛法裡面的種種的事相。但是實際上是讚歎禪,大家能夠融會就變成什麼呢?有禪有淨土,猶如帶角虎,老虎已經夠兇猛了,老虎還帶角,猶如帶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

  但是現在這種有禪有淨土,這種根器的人不多了,越來越少了,那是古代穿古裝的有。穿西裝的沒有了,穿西裝都是那些打坐禪定,禪修營的那些人。沒有了。

  但是沒有禪不要緊,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

  那如果你只有禪,你沒有淨土,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那就是有禪沒有淨土,十個有九個他就是蹉跎一點兒,時間耽誤了一些。

  無禪無淨土,那肯定完蛋了,沒有禪也沒有淨土,鐵床並銅柱,鐵床是在哪裡啊?地獄啊!抱銅柱,燒得紅紅的銅柱說的就是地獄。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所以參禪開悟的人,陰境現前還不能不受後有,來生還不知道是什麼,什麼叫不受後有呢?就是說你沒有還有什麼叫業力來牽引你的,你還要轉生到什麼地方,還有後生後事,不是你自己可以做主的,而是業力支配而去的,這個叫做後有。死後還有。但是如果你不受後有了,那就生死自由了。

  所以這就是夏蓮居老居士的那句話,說:如果你不能不受後有,那你就不如受極樂世界這個後有。

  這個話也是念公的開示,念公講的,我只是轉述而已。當然他可以有智慧,但是這樣子輾轉再來輾轉下去,你不能進修一生,就不如一生,你再轉世再轉世,你敢肯定像蘇東坡可以轉到明朝的袁中郎,然後可以往生嗎?更何況我們要轉成人都不容易,誰有把握?沒有把握啊!所以一生不如一生,所以這一點點智慧的光輝也就顯現不出來了。

  所以不如無禪有淨土,有淨土就非常安全了,萬修萬人去。

  那麼下來也是說到禪的內容:

“若圓會宗下,如布袋和尚曰:「祇這心心心是佛……一切不如心真實。」故知真實之際即是自心。明自本心,見自本性,即為「開化顯示真實之際」。”

  宗下指的就是禪宗,那麼下面是布袋和尚的這個話,布袋和尚就是彌勒菩薩,示現在中國的形象就是肚皮大大的,拿着一個布袋,好像西方世界的聖誕老人,就快到了,拿這個布袋的和尚,但是真正布袋和尚有一句話,這句話是非常非常的深奧的,說的就是我們這個自心,我們的本性的德能有多麼的不可思議!「祇這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靈物」,完整的整句前面註解引的是中間省略了,「祇這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靈物,縱橫妙用可憐身,一切無如心真實」,這個是最靈的東西。妙用縱橫可憐身,你有這個神通妙用縱橫,不得了!這個能力不得了,但是可憐得很,為什麼說可憐得呢?我自己的體會就是因為你用不上,你有這個不可思議的能力,但是你用不上,你本有的圓滿智慧你用不到幾分,一切無如心真實,一切沒有心真實,所以這就是宗下的說法,禪宗的說法,念公只引了兩句,「祇這心心心是佛」,中間省略了「一切無如心真實」。

  故知真實之際就是自心,明自本心,見自本性,見到你的本性了,那就是這句經文的意思了,「開化顯示真實之際」,所以真實之際就是說的自心,開化顯示真實之際就是開化自心明自本心,見自本性,就是開化顯示真實之際。

  你看,從前面講到這裡,說了這麼多解釋得這麼長,就是在說這句「開化顯示真實之際」,到這裡總結-原來說的就是,在座的每一位每一位的妙明真心,每一位的自心,開顯你的自心就是開化顯示真實之際,幾個字就搞掂了,怎麼說得那麼複雜呢?越聽越糊塗,就是要這樣子說才像博士班的內容,這樣才叫做細講了,不然到現在還在第二品。

  像以前2013年應該是13年,在以前的道場二十八集就講完四十八品。這裡四十八品五年不曉得能講完嗎?不能講完再延長啦!反正大家都還有命。之前在講《彌陀要解》的時候講過了,不曉得到時候會不會少了幾隻,希望還是原班人馬來圓滿這一部註解,到時候我們真的要慶功宴,不得了啊!每一個人的臉色樣子都不一樣了!耳朵長了,這裡跑出一粒粒來像佛了,成佛了!我們繼續看說:

“但念佛法門,亦復不二,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故念佛之本心,正是真實之際。故云一聲佛號一聲心,又經云:「若人但念阿彌陀,是名無上深妙禪。」”

  但是念佛法門不是跟這個事是兩件事,是一件事情。《觀經》的話說:「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所以你能念出這句阿彌陀佛,你能念的那個是佛,那你現在又念阿彌陀佛,你所念的還是佛,所以能念的佛那個就是你的本心,就是真實之際,就是佛,所以說一聲佛號一聲心。

  《大集經》說:「若人但念阿彌陀,是名無上深妙禪」,不只是禪,而且是妙的禪,不只是妙的禪,還是深妙禪,前面加個無上,沒有比這個禪更高的了。所以我們淨土宗有沒有禪?最高的禪就在這一句阿彌陀佛裡面了。所以我們把禪跟淨會集在一個地方。

  密宗還說「聲字皆實相」,這個又進一步了,我們常常說實相無相,但是忘了實相有無不相,密宗很要緊的就是聲跟字都是實相,聲就是這句阿彌陀佛你念出來的這個聲音,字就是字種咒語的字種,這些全部都是實相,都是真如,都是真實之際。念咒是聲音,念阿彌陀佛也是聲音,你觀想字種是字,觀一個字種或念一個咒,聲跟字就是實相,這是密宗最根本的。

  所以密宗大家你不明白這些,就以為密宗有什麼特別祕密什麼祕訣,沒有。由於你的見解太低了,你沒有理解到,因此你的持誦就變成有為法了,你求什麼就得什麼,種種種種的所得的就這麼多,你把無量的變成有量的了,所以雖然修法,怎麼去修去念,也不容易相應。

  所以一定要懂得根本是什麼,學佛就是要找出它的根本,它的根本就是認識你自己的本心,那怎麼認識呢?從哪裡下手呢?念這句阿彌陀佛就是了,一聲佛號一聲心,一句佛號就是一次自性的顯現,一次的顯現就是念一句佛號,阿彌陀佛,你就是佛了,阿彌陀佛,你就顯現兩次佛的這個能力了。但是念的少,不夠,是這個意思。所以你懂得根本之後,你再去修就很容易了,是輕而易舉的事。不需要一樣一樣來,不需要按部就班,不需要學很多才得到一點點。如果我們懂得根本的話,那你修行就很容易了。我們看下面的註解說:

“又第三品中,如來「欲拯群萌,惠以真實之利」。第八品中,法藏比丘「住真實慧,勇猛精進,一向專志莊嚴妙土。」此三真實,(一)真實之際,(二)真實之利,(三)真實之慧。實為一經之綱。將於下兩品文中詳論之。”

  那麼在真實這兩個字裡頭,我們這部經有三個地方見到,見到「真實」這兩個字,這個地方一上來就提出「開化顯示真實之際」,到了底下第八品法藏比丘「住真實慧,勇猛精進,一向專志莊嚴妙土。」這個是真實的智慧。第三品裡頭,如來「欲拯群萌,惠以真實之利」,要給眾生真實的利益,什麼是真實的利益啊?成佛,只有成佛是真實的利益,其它不能說是真實。真實就是真如實相,真如實相的圓滿就是成佛。

  所以這部經的三個真實可以概括了,首先真實之際是真實。

  第二個淨土法門是阿彌陀佛住真實之慧所莊嚴成就的。所以我們要對淨土法門,對極樂世界要有信心,因為不是隨便一個人隨便去想出來這樣子的一個修行的地方,是從真實的智慧裡面所產生的,所顯現的這樣子的一個莊嚴的淨土。這樣子我們還對他沒有信心。

  第三個佛給眾生的是真實的利益。

  我們要抓住這三個真實,在以後我們再研究這部經,我們就能抓住這個綱領了。

  那麼前面說到真實之際這是一個根本,正是由於這部經它是從真實之際所開化顯示的,因為一切聖眾他們都開化顯示真實之際,真實之際的含義就是真如實相到了最頂點了,到了究竟徹底的境界了,因此這部經阿彌陀佛後來就住真實之慧,真實智慧是從真實之際所產生的,由於住真實之慧來莊嚴這個淨土,有了淨土法門,就能夠惠予眾生真實之利。

  你要給眾生真實的利益成佛的利益,你要有一個真正可以成就他成佛的地方嘛,是怎麼一個地方才能夠有把握讓他能夠成佛?西方極樂世界這樣子的一個地方,你要有這樣的地方啊,你沒有的話,光靠嘴巴講,用講的沒有用,是不是?

  所以這三個真實-真實之際、真實之慧、真實之利,是這部經所謂畫龍點睛的地方,也是最精要當中的精要,一切都是圍繞著這三個真實。那麼底下我們還要通到真實之慧真實之利,到那個時候我們再來聯繫這個真實之際。那麼下面緊接著這句經文說:

超過世間諸所有法。

  那麼念公就說了,說所以有的時候我們是必須要參考一些好的註解,可以給我們啟發。

  不然你往往很容易就忽略掉了,就是容易理解成什麼呢?超過世間,我知道,比世間都超過了。我們這樣來理解的話,就這樣理解過去了,你這樣子理解那是小學的程度,超過世間我知道了,比世間還要超過。這誰不知道?這還要來研究幹什麼呢?那你這樣子就顯得很籠統。

  你要研究圓教的道理,尤其這部《無量壽經》,那個是圓中之圓,頓中之頓,超過一切圓頓的經典,所以各種註解對我們就很有必要了。那各種註解我們是不是到處去找很多註解一起來看啊?全在裡面了。你只要來這裡,坐在那邊一個半小時,有空調舒舒服服。黃念祖老居士當年他用了多少時間啊?不是去享受空調的。中國的夏天有多熱你知道嗎?北京的夏天嚇死人!找到了一百九十三種的經跟論來註解。

  我們現在享受現成的,就算我將一百九十三種的經跟論丟給你了,你怎麼看?擺在那邊比你的人還高,你怎麼看?

  所以我們現在福報很大,現成的,我們享用現成的,這些註解來幫助我們理解經文。

  要不然你就理解得很淺了,原本是博士班的,最後跑到小學去了,小學很容易就掉到幼稚園了,就退步了。

  尤其我們在學習這部註解《大經解》,可以學到很多很好的內容,可以幫助我們提升對淨土法門的認識,再加上念公他自己的開示,那等於是什麼呢?如虎添翼啊!所以我們要珍惜!

  但是有一些人就接受不了了,我們這樣一路走過來,就看到了有一些人就接受不了了。雖然師父常常說來睡覺也有功德,那都是緣,勉強不得的,來睡覺都要靠緣,沒有緣都不能來睡覺。

  所幸我們有拍攝,將來他沒有再來的人,將來他的緣成熟了,他自己願意接受了,可以慢慢地看視頻,重複地看,還是可以幫到大家的。所以我們對製作視頻很重視,我自己也花了相當長的時間在這方面,為什麼?因為是one man show一個人在做的,所以快不了,說得好聽「慢工出細貨」,什麼「慢工出細貨」都沒有時間做,不叫「慢工出細貨」?但是我花這個時間跟精神花得很值得,將來完成之後,那是我不只出家啊,那是我這一生人當中最值得留下來的這套東西,那我一走的時候,這留下來的不只是DVD光盤,DVD光盤以後也會爛掉的,對不對?留在這個空間裡面,除非有人把它洗掉,要不然它永遠都在那邊。所以這個科技我們要充分利用啊!電腦科技我們要充分利用,所以值得花這個時間。我們繼續看註解:

“「超過世間諸所有法」。《淨影疏》曰:「謂過分段、變易世間一切法也。」”

  那你如果不解釋,這句講什麼?分段、變異世間一切法,《淨影疏》的看法他說世間這兩個字怎麼解釋?所以不是我們從字面上那麼容易理解的。世間就是分段的世間跟變異的世間,這個又要解釋了。

  我們有分段生死,我們現在就是分段生死,一段一段的,活了死了,死了活了,一段一段一段,這輩子是一段,下一輩子又是一段,那麼這個分段生死阿羅漢了了,阿羅漢可以了了,這個是分段生死。

  再有就是變異生死,菩薩到了三賢位,到了聖賢之位四十二個位次,從低的位次到高的位次,這一轉換是一個變化,所以初地菩薩不知二地菩薩舉足下足之處,完全不可能知道,所以很多人在這個地方很含糊,他不知道這是一個不可測的境界,這個境界你推測不到啊!他只以為是個程度的差別,初地二地三地四地,這不就是層次嗎?no,不是這樣,不是層次的差別。

  不像我們學校考試,這個同學他考60分,那個同學他考90分,那麼他就比我多了30分,這個誰不知道啊?這個差別那是我們世間所理解的差別。

  各位同修,佛法裡面說的差一個位次,你都沒有辦法瞭解,完全沒有辦法瞭解。這就是我常常講的不同維次的空間,阿德阿順對於我們三度空間的人,牠們是一無所知啊,除非我們去觸動牠,有聽過的都知道,不用再解釋,阿德阿順就是那兩隻螞蟻,二度空間的螞蟻,我們觸動牠就是丟一些餅乾下去,碰到牠一下,牠才知道今天有天人供養,牠也不會認為我們是天人,對不對?有不知名的什麼東西掉下來,一無所知。

  在佛門就是這樣子,初地菩薩就不知道二地菩薩在什麼地方舉足下足,完全一點辦法都沒有。所以有一位禪師他就說了,說神秀對於六祖,他只能夠迷信,神秀就是跟六祖同一個時期,他比六祖還早在五祖的座下的嘛,大師兄誰都知道以後傳衣缽傳法就是傳給大師兄神秀的嘛,出乎預料的跑出來一個六祖,結果五祖的衣缽就傳給他了。神秀不明白啊,他不能瞭解六祖。你看這兩個人當時都是泰斗,但是他不能瞭解六祖,對於六祖他只是迷信或者是仰信,他只認為師父五祖的衣缽給了六祖慧能,他一定比我強,但是到底強在哪裡?神秀沒有辦法理解。所以這不是程度的問題呀!所以禪宗他厲害就在這個地方,不是程度上的差別,你就是摸不到門,摸不到啊!這個就是說的變異生死了。

  你從低的位次到高的位次是一個生死,要不然變異生死沒有辦法解釋,沒辦法講啊,你會講得很含糊籠統,這樣子大家就清楚了。所以變異生死就是到了聖賢位中,從你捨一個位次,提升一個高的位次,是一個生死,這個生死叫變異生死。這是一個很微妙的境界,你不要說神秀對六祖,我們聽這裡講的境界都沒有辦法理解,只能夠體會一點點,知道這是很妙,我們只知道妙,但是妙到什麼程度我們也說不出來。所以這兩種生死都稱為世間。

  所以我們來上這個博士班,我們就跟外面別人不一樣。別人講的世間就是世間人咯!世間的人我知道,我們這個世間嘛!那你就知道他是小學,可能還是幼稚園。我們就知道我們是博士班,但是不能跟他講,因為跟他講他是小學,你博士班,你跟他講,他反而覺得你是從哪裡聽來的?

  所以世間這兩個字在圓教的道理,圓教的解釋,就是我們現在在學習的,所謂「超過世間諸所有法」這句經文,就是指分段生死跟變異生死當中種種的法,一切的法,都超過了,不但超過我們世間的這一切凡夫六道的一切,連變異生死當中的阿羅漢、緣覺、菩薩,一直到等覺,這一切法都超過了。那麼這麼一講,這兩句話的含義就出來了。

  所以好多人講解這個經,都是把深的意思把它說淺了,這個名為是弘揚,說在弘揚,實際是謗法,所以避免謗法是很難的,為什麼呢?你按照自己的意思去猜測,就很難逃得掉這個謗法的罪了。

  所以我自己也很小心,也是怕怕的,因為你看,做了不少畫蛇添足的事情啊,你們不知道,你們只看註解的原文,註解原文沒有的,你們抬起頭來看我在講的時候,那些雖然是黃念祖老居士他的開示,我加了很多料,知道自己能力有限,但是沒有辦法,各位同修,如果完完全全照念公的開示來講,對大眾就很難引起他們來聽的興趣了,不只剩下這幾個啊,可能到最後只有一個等着關門的,沒有人了。所以我寧願冒著謗法的危險,也只好這樣子做了。所以我自己另外又選擇了有一些念公的講解,然後不對著大眾講的,不對著大眾講,沒有聽眾的,自己躲在攝影棚錄製,這樣就可以一百巴仙的複講,沒有增減一個字。這樣子說是為了什麼呢?希望可以將功贖罪,這個大家以後就會看到,是有兩種不一樣的,一種是前面有鮮花的,有這樣子的。另外一種是後面背景不一樣的,你就知道了,就知道沒有人聽的。當然也有人聽,看不見的那些,那些祂不會講話的,祂不會有反應的,不要管祂。我都看不到你,你看到我,是你家的事情啊!希望可以將功贖罪,要不然你沒有辦法。你對大眾要來講,尤其是對著哪裡的大眾?馬來西亞的大眾,這視頻播出去,全世界的人看,中國人在看,他不知道我們在馬來西亞,對著馬來西亞的華僑我們說華僑,我們中國人一般上的中文,都是有限公司的,是不是?除非你特別去學中文,我自己是因為去了臺灣那麼多年才有辦法。要不然我跟大家也是不相上下。所以要對著馬來西亞這個地方,這樣子的一個華人的這樣子的一個水平來講呢,沒有辦法,一定要想盡辦法,怎麼樣讓大家,第一聽了不會睡覺,第二聽了之後還有一點點的體會。每次過後都問大家的,聽得懂嗎?很清楚可以了,能夠聽到一兩句也不錯了,最起碼一兩句嘛,不是完全一句都沒有,是不是?所以只好這樣子做的。講那麼多,為什麼呢?講那麼多,以後這個視頻出去的時候,在中國那些人會說為什麼空能法師加了很多料?他們也聽過原音,黃念祖老居士的原音開示怎麼加了很多?到時候大家就會體諒,沒有辦法,一定要這樣子。所以要澄清。我們繼續看註解:

“《合贊》云:「超過分段、變易二死,安住出世二空之智,此即成就智斷二德也。」”

  所以你看註解古時這些大德,他們都是很有智慧的。這註解你不解釋就沒有辦法,我自己也沒有辦法。什麼智斷二德,二空之智。如果我不是也聽到黃念祖老居士的開示,我也沒有辦法跟大家介紹,是不是?

  所以《合贊》是日本人的著作,他的解釋是長了一點,他說超過分段變異二死就是兩種生死都超過了,不但超過我們凡夫六道當中輪迴的分段生死,前面講過了嘛,活了又死,死了又活,活了又死,死了又活,一段一段,就是指六道輪迴。而且超過聖賢位,六道以上四聖法界的變異生死也超過了。

  「安住出世二空之智」,二空是什麼?你不解釋也不行嘛!二空就是人空跟法空,那講人空法空這兩樣又要解釋,沒辦法啊!阿羅漢只達到人空的境界,他還要修四諦法-苦集滅道,修四諦法,修四諦法可以證得涅槃。但是阿羅漢的涅槃跟我們到極樂世界最後成佛的涅槃不一樣。他的叫小涅槃,我們叫大涅槃。但是你到外面去跟那些南傳修小乘的說你們到最後證得的是小涅槃,我們證到的是大涅槃,他們又不高興了。總之你說他小,說自己大,他們就是不高興,就是這樣子。所以還是叫他們南傳,我們是北傳的。他們還要修四諦法苦集滅道,最後證得涅槃。但是他這些法執還在啊,他還有所修有所證有所斷。那麼要把這個法也空了,叫做二空,安住於人也空法也空,二空的智慧,此即成就智斷二德也。啊,現在知道智斷二德是什麼,這就是成就智德跟斷德,一切煩惱都斷了,一切生死都出了,這叫斷德,怎麼才能夠斷呢?因為有智慧,所以才能斷,智德也圓滿了,所以成就智斷二德,所以這句話就引出了智斷二德了。

  《會疏》這是日本人的註解。念公他說古時候的日本人還是不錯的,古時候,不是現在,現在他們學西方,搞得一些走了樣了,搞得變成什麼?學術研究了,把佛法當學術來研究了,那叫什麼?叫佛學,不是叫學佛,那叫佛學。關於淨土宗,古代的著書在日本有一百來家,很多,淨土宗的那些註解很多,因為他們在唐朝的時候,很多這些大德都到中國去學佛。下面我們引《會疏》的:

“《會疏》曰:「三界虛妄,皆不常住,總名世間。眾生國土,臧否萬差,是名諸所有法。菩薩深以大智慧,達性空無相,故云超過。」”

  所以你看越來越深了,越來越仔細。不是你看那字面的說「超過」,不就是賽跑我超過他不是超過了,那這麼簡單,我們就不用來上課了,自己看就可以了。

  《會疏》說:「三界虛妄,皆不常住,總名世間。」他說這個世間就是欲界、色界、無色界,這一切一切的差別,這句話的含義也就達到平等一味了,菩薩以大智惠就是同這個慧,能夠達到性空無相,所以叫做超過。他就離開差別了,沒有分別,離開差別了,因為有大智慧的緣故,就達到性空無相,認識了本來就叫做性空,離一切相,這叫做超過。

  所以這三個人基本上是一樣的,所以引的這幾位大德這三個人,基本上是一樣的,但是用的文詞不太一樣。下面再引《甄解》,這也是日本人的著作,日本人的著書:

“又《甄解》之說稍異於前,彼曰:「世間諸所有法者,有為可破壞,名世間。依正、善惡、因果等,一切有為諸法,言所有法也。”

  《甄解》跟以前的稍微有一點不同,他說世間諸所有法,有為的,可以破壞的,名叫世間。為什麼稱世間所有法呢?因為世間這一切法我們給它下個定義,因為是有為可以破壞的叫做世間。這是說它的原則,籠統的說,凡是有為的,什麼叫有為?有所作為,可破壞的,它會變化的,它有生滅的就叫做世間。

  「依正、善惡、因果等」這句就包括一切的萬法了,這些一切萬法都是有為的,有所作為的,無常的,生滅的。

  「一切有為諸法,言所有法也」,因為有依報正報、有善、有惡,這不是分別嗎?這不是差別嗎?有因有果等等,一切有為諸法也就叫做所有法了。下面再說:

“菩薩能知一切三界虛妄,而行世間不捨,故云超過。」”

  菩薩能夠知道三界都是虛妄的,他很清楚,知道一切都是假的,這個世間欲界、色界、無色界都是虛妄的,如《金剛經》講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那都是虛幻的。可是他知道都是虛幻而行於世間,明明知道是假的,他也不捨得這個世間,知道世間空幻而不捨世間,知道眾生本空而仍然救度眾生,這個叫做超過。

  所以我們選擇一些好的註解,對我們是很有幫助的。可惜的是我們不太容易知道怎麼選,現在黃念祖老居士幫我們選了,我們就不用浪費時間去選了,我們也沒有辦法也沒有能力去選。所以但是如果你看到壞的不好的註解,倒不如不看更好,是這個意思嘛!

“以上諸說皆是,但《甄解》彌契本經。”

  以上是引了四種註解的說法,都是對的,但是最後《甄解》所說的正契合我們這個經就是這部《無量壽經》,知道虛妄而行世間不捨,這又是《維摩詰經》的話,前面我們念過了,「雖知佛國土及與眾生空而常修凈土,教化於眾生」...雖然知道一切佛國跟眾生都是空的,而常修淨土教化於眾生,可是我還常常來設淨土來教化眾生,就跟這個意思完全是一致的了。

  所以我們往往能夠通達就好了,就是一部經通了,你什麼經都通了。所以你不用緊張再去學其它的經了,我們叫什麼呢?集中火力,我們集中火力在這部經,通了,其它經都通了。

  因此我們這麼去體會,你就看不出淨土宗跟《金剛經》有什麼矛盾衝突的地方了。

  有人講有衝突啊,《無量壽經》《阿彌陀經》講有淨土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什麼都有,有黃金鋪地有七寶,都是有。《金剛經》講空,什麼都空,那兩個不是衝突嗎?哪有衝突啊?所以有人說《阿彌陀經》跟《金剛經》是兩回事,這兩個好像是矛盾,那你有矛盾,所見的就是矛盾。

  要是照我們這樣子的觀點,那你跟《金剛經》有什麼矛盾呢?實際是一件事情嘛!知道一切國土眾生都空,阿彌陀佛還設極樂世界,而攝受一切眾生,這叫做超過一切,這就還有什麼差別呢?《金剛經》跟《阿彌陀經》跟《無量壽經》就是一味的了。

  我們七寶淨土講堂選定了這一部博士班的課本,師父的用心大家要能夠體會。雖然學起來是很吃力,但是目的就是希望我們大家對佛法的理解能夠圓融一些,能夠通達,能夠達到一味。

  你不這樣子的話,這個末法就是鬥爭堅固了。大家都知道,末法的現象是什麼呢?你說我的不好,我說你的不好,這個法門說那個法門不好。這就是佛說的鬥爭堅固,末法的現象現在就是這個衰相。

  那我們如果能夠圓融,不但讚歎自己所修所持的這個法門,我對於別的,我們也同樣讚歎,你說是不是?這樣子還有鬥爭嗎?沒有了,那就安定團結了,是不是?

  所以從這兩句一看就明白了,這些註解就把我們引申一步了,提高一大步了,這些註解看一看,能夠得到很大的提高。

心常諦住度世之道。

  這一切都是說的來參加這個法會的這些菩薩們他們的德,是這麼些人都來聽法,不是普通人,而且是多得數不清,無量無邊。那麼我們要知道這個是什麼,就是啟發我們對於這個法的重視,來聽經的人他們個個都是「心常諦住度世之道」,下面就是註解來解釋這句經文了,我們看註解:

“「心常諦住度世之道」。諦者,安也。度者,出也。故本句之大義為,心常安住於出世無為之道。”

  諦就是安,安住。我們繼續看下面註解說:

“《淨影疏》云:「諦謂安諦,謂常安住真實無為度世之道。」”

  所以《淨影疏》就說了,說「常安住真實無為度世之道」,這句話的解釋就是說,這些在家出家的菩薩,常常安住在什麼地方呢?安住在真實無為,真實法無為法這些度世之道。下面就解釋有為無為了,又引《甄解》:

“《甄解》曰:「出有為,證無為,而不著無為,故云諦住。此菩薩心常住無住處涅槃,云心常住。」”

  《甄解》說出有為證無為而不著無為,重點在這個「不著」,故云諦住。他又把這個「諦住」進一步的解釋一下,《淨影疏》說是安住,那怎麼叫安住呢?《甄解》這個話很好,你出了有為,跳出了有為,你是離開了,這是好事啊!

  現在一般都是好好的無為法,到了大家手裡頭都變成有為法了,意思就是說,你不要以為我在這個地方也是整天在做佛事,到處去結緣,到處去幫人家,我在佛門做很多很多的好事,你看看我這個忙是忙什麼?為眾生而忙,了不起啊!你以為這就是佛事,你那是有為的佛事,做死你啦!做死你還是有為的佛事。

  要出有為,跳出了有為,證無為,而且是實際上做到了無為。

  不是嘴巴說的無為,嘴巴說的無為是什麼?我是什麼「作而無作,無作而作」,那你是用嘴巴講的「作而無作,無作而作」,結果做到病倒了,做到病倒了叫做作而無作?你是真的在做,你執著你在做,那不就是做死了,做到死了。

  所以要跳出來,從實際上真正做到了無為。不是嘴巴裡面說的無為,嘴巴裡面說的不管事,嘴巴說叫什麼呢?叫說食數寶,以前講過了啊,我今天吃什麼好東西了,你嘴巴講的,你沒有吃到,你只是說說,說得再好,你還是沒吃到,還是肚子餓。數寶呢?數一數,有多少鑽石多少條金條,數得很清楚,但是這個是人家的東西,不是數你自己的,數人家的東西你還是一無所有,你只是幫人家數一數。你看銀行那些數鈔票的,數鈔票的一天數多少幾十萬的鈔票,是別人的,不是他自己的,是不是?這就不行了。要出了有為而且是實際上證到了,不是說食數寶。你是真實的吃到了,真實得到了,證無為。他底下這句話好像是有矛盾,得到不執著。你一執著就壞了,一執著就壞了。「不著無為,故云諦住」。

  所以我們的語言總是有毛病的。叫做安住,出有為,證無為,而不著無為。所以什麼東西你只要一執著,就把無為法就變成有為法了。

  當年梁武帝就是這個樣子,他不知道達摩祖師是什麼境界,如果他知道達摩祖師是我們現在講的這種境界,他就不會講他建了多少寺廟,度了多少人出家,他執著這些數字,他還記得很清楚是四百八十間寺廟,一間都少不了,你記得那麼清楚幹什麼?如果你沒有記得那麼清楚的話,那就表示你不執著了嘛,做完就算了,做完就放下了。你還想那麼多,還記得那麼清楚,所以達摩祖師一個冷水就澆下來了說「沒有功德」,你執著的話,那個功德變成福德而已,沒有功德。所以就是東西一執著,就把無為法變成有為法了。

  那無為法的功德是unlimited不可限量的,有為法就是limited有限量的,你看我們從數學可以知道,任何一個數跟無限大來相比等於零,這是黃念祖老居士說的,我怎麼會說這個話?我告訴過大家,以前我的數學是零分的嘛,任何一個數字跟無限大相比等於零,這個除什麼什麼就是相比,任何一個數跟無限大相比等於零,這個是大家應該知道的。你有為的功德跟無為功德一比,有為功德就不算個數了,就不算什麼了。

  所以為什麼《法華經》裡面說的龍女八歲成佛?龍女,因為她是無為無限大的功德,一個畜生女啊!龍是畜生的,畜生的女只有八歲就成佛了。所以涅槃會上,屠夫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所以真正達到無為起的功德,是不可思議的。

  所以我們這個念佛要真正老實念,到了這個暗合道妙,你不管有為無為,你也不用去解釋,也不用去理解,什麼叫有為?什麼叫無為?你只要老老實實去念,到你真正達到暗合道妙,你什麼都忘了,只清清楚楚聽到這句阿彌陀佛...什麼妄想都沒有了,就剩下這句了,這就是即無為而不著無為了。所以越是高的法越是簡單,所以為什麼五逆十惡臨終十念可以往生,往生之後就是阿鞞跋致?大家要知道這都是不可思議的,知道意思就是說,要認同這是確實可能存在的,十念一念都往生,因為那個完全是超越了有為,達到了無為了。你再不執著念這句阿彌陀佛是你所念的,不是說我現在在念阿彌陀佛,是我在念,空能法師在念,沒有。你不執著的時候,他那個效果就不可思議了,十念一念都能往生,是這個意思。

“此菩薩心常住無住處涅槃,云心常住。」”

  那麼菩薩心常住於無住處涅槃,叫做心常住。常住涅槃,你這個涅槃就成了一個住的地方了,你就住在那邊了。他這裡說的是無住處涅槃,連涅槃都不能住,你住了一個無住之處,所以這個語病就少了一些。但是凡是有言語總是有一些語病的,所以我們要善於體會它的意思。這個叫做常住,心常諦住。一個是安住,一個是常住。所以他這裡都解釋了。下來我們再看:

“又《會疏》曰:「悲智相印,以為棲神之宅,故云諦住。」”

  那這個解釋沒有新的意思,所以我們就不講了。我們繼續看下面這句:

“「於一切萬物隨意自在」。萬物指萬法。自在者,通達無礙也。”

  那麼底下就是這句經文了:

於一切萬物隨意自在。

  萬物萬法都是說的一切,自在就是通達,沒有障礙。那麼下面引《法華經序品》:

“《法華經序品》云:「盡諸有結,心得自在。」”

  這個法你把它成了一個結一個扣了,就把你給拴住了,牢固住就定住了,他就把你給束縛住了,把你給綁得死死了,那麼你就不自在了,你就被束縛住了。這些有結有扣的地方,你把它全部消除掉了,消除盡了就自在了。下面又說:

“又自在者,施為無壅,神通自在。”

  再有自在的含義說「施為無壅,神通自在」,壅就是不通,堵住了。施為,沒有什麼,都是通暢了,你去做的種種事情都是很通暢的。

  神通自在,這個神通當然不是壞的事情,成就的人自在,都得到神通。但是我們如果不求覺悟,首先去求神通,那你這個方向就錯誤了。你不是求覺悟,你只求神通,你方向錯誤,你就必定是走到一個錯誤的道路上,你越走走得精進,越走得長,將來要退回來就非常非常的困難了。你要花更多更多的時間,花這麼多時間,也許你早就蹺掉了,問問你自己還有多少時間?還有多少時間浪費在走錯路?

  所以師父常常說這句話:「你還有多少時間來糟蹋你的法身慧命?沒有多少時間了!」「我今年才五十,沒那麼倒霉五十五就蹺了吧?最起碼平均年齡是七十,我最起碼七十也可以,那我還有二十年可以玩。」那你要怎麼玩?你說你要怎麼玩?

  所以佛菩薩都有無量的神通,所以神通是好事,但是神通是聖末邊事,什麼叫聖末邊事?對聖人來說這是芝麻綠豆的小事,這是非常非常不重要的事情,比神通還有許許多多更重要的事情啊!那才是我們值得留意的地方啊!

  所以最後我們講這個個案,這個個案可能大家聽過了,但是我們再重複講一遍,說的就是神通對大修行人來說,對他來說他不會去羨慕這個神通。

  這裡說的就是黃檗祖師,禪宗的這位祖師黃檗禪師。他那個氣魄,他的胸襟。

  他還沒有入道的時候,就跟一個人結伴去遊方,大家就到處去走走了,到了一個地方,山水來了,洪水來了,本來是一條路變成河就過不去了,過不去那另外跟他一起出去的那個人,哎,馬上把頭上草帽拿下來,就往河上面的水一扔...然後他就跳上去了,他就叫黃檗來,你來,你來,你來,就是叫他一起上來,坐在草帽上面可以飄過去,是不是?要不然你就不能走了,對不對?黃檗說:「早知你如此,我打斷你的狗腿,我後悔跟你這個騷子搭伴。」騷子就是飯桶。

  這就是神通啊!換成是我們現在的人還不趕快磕頭拜他為師?不得了了!超水而過,水上飛輕功啊!這個是真功夫,不是成龍吊鋼線的,成龍是吊鋼線的。但是黃檗不為所動,所以這種胸襟魄力。所以黃檗底下是臨濟三次問法,三次把臨濟打到開悟了。

  以前禪宗的祖師對徒弟是用打的。現在的師父對徒弟是要用好聲好氣的跟她說的。時代不一樣了,沒有辦法,佛法要現代化。

  以前這裡準備一個板,那個板,對也打,不對也打,開口就打,沒有把你打死,那你就開悟了。所以三次就把臨濟給打開悟了。

  這就是說的臨濟兒孫遍天下,你看現在全中國的禪宗都是臨濟的兒孫,不只中國,還有流傳到日本、韓國、馬來西亞也有,我自己也是,我剃度過後,我看家譜才知道我也是臨濟宗的子孫,那時候不知道,知道的話我就不要找這個剃度師了,那個是禪,我是要淨土的。但是現在好了,我歸到淨土宗了。

  所以臨濟的師父就是黃檗,他還沒有悟到的時候就是這種胸襟氣魄,這種水上飛的神通算什麼?所以他沒有去羨慕這個。

  要去覺悟才是真正我們要做到的,而不是去羨慕那些神通。現在我們看外面很多一般所謂的佛教徒,就是到處去追神通,不得了!要她站起來,要她從輪椅站起來就站起來,站起來走幾步,哇!大家傻掉了,有神通啊!回到家又不能站了,要繼續坐了。

  所以這些對真正的大修行人來說是小兒科,覺悟才難。神通是你覺悟了以後,你神通自然就顯現了,對不對?神通是你的本能嘛!你怎麼顛倒?不真正去開悟去覺悟而去追求神通,就叫做顛倒見。

  好,我們今天學習到這裡,時間差不多了,下來的內容,我們就明天再來繼續了。我們今天就一起學到這裡。謝謝大家的出席,阿彌陀佛!

( 創作其他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ypurelandcentre&aid=180269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