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12/13 20:17:07瀏覽46|回應0|推薦1 | |
《大乘無量壽經》解-第36集 七寶淨土講堂主席慈淨老師,各位同修,各位大德,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我們繼續一起來學習《大經解》接著下來的內容,請翻開《大經解》第121頁第一行,下面就解釋這個「等覺」啦,註解說: “等覺有二義:(一)等覺是菩薩之極位,將得妙覺之佛果。其智慧功德,等似妙覺,故謂之等覺。曇鸞大師曰:「望於妙覺猶有一等,比下名覺,故名等覺。」” 等覺有兩個含義,一種就是菩薩的極位,最高的了,極就是最高的了,沒有比這個還要再上的了,再上一品就是叫「妙覺」了,「妙覺」就成佛了。所以是在十地之上,初地二地三地...再上去就是等覺,這個是超過十地了,所以是菩薩最高的位置,將要得到妙覺的佛果了,稱為「等覺」。他的智慧功德就跟佛的「妙覺」相等相似,所以叫做「等」,相等相似。我們可以舉個例子來體會一下,就像十四的月亮,十四的月亮就比十五還差一分,十四的月亮就是等覺,但是就很接近十五了,所以叫做「等覺」。曇鸞大師就說:對望於妙覺相比還差一點點,這個就叫做「等」,但是比底下十地都覺了,比底下十地法雲地覺悟都高了,所以因此稱為「等覺」,這是曇鸞大師的解釋。 那麼第二個解釋說: “(二)等覺即佛果。” 所以這個註解,《大經解》,將每一個重要的名詞都引用了很多註解,來真正全面的很廣泛的來講解,要不然我們就含糊籠統的看過去了,等覺誰不知道啊!師父常常都說觀音勢至文殊普賢就是等覺了,這裏說的就更加的詳細了,第二種說等覺就是佛果,再一個解釋就是曇鸞大師的意思了,《往生論註》也是曇鸞大師他註的。 “《往生論註》曰:「以諸法等,故諸如來等。是故諸佛如來,名為等覺。」” 所以這個等覺就有兩種解釋了,前面一個解釋跟這裏一個解釋,其實是他一個人就做了兩個解釋,諸法相等,所以一切佛也相等,所以諸佛如來就叫做「等覺」。這個解釋又是另外一種了,我們一般認為等覺就是菩薩啦,觀音勢至菩薩的位子,怎麼這裏說是諸佛如來,已經是成佛了?佛就是等覺嘛!不但是曇鸞大師有這個說法,龍樹菩薩也這麼說。龍樹菩薩了不起的一位大菩薩,是我們中國建立大乘八大宗派的祖師,八大宗都以他做為祖師,下面就引《大智度論》的話說了: “又《智度論》曰:「諸佛等,故名為等覺。」” 在《大智度論》就說:諸佛等,故名為等覺。所以等覺這個含義就有兩種可能,可以是等覺菩薩,也可以是根據龍樹大士跟曇鸞大師的說法,那就是佛啦!那麼日本的《會疏》他就說了,等覺有兩個意思,我們來看看: “《會疏》云:「等覺有二義。一、如來名等覺。二、一生補處位。」” 一個如來叫做等覺,第二就是一生補處位的也叫做等覺,《會疏》他是這麼說。 “於是注經家於此經文,亦有兩說。一謂,是住等覺位菩薩,於十方示現八相成道。一謂,此乃果佛,從果向因,示現八相,乃成佛後之力用。” 那麼咱們過去的註經家對於這個地方也有兩種說法,就是說咱們這個《無量壽經》的經文,「於無量世界」示現是示現什麼地位呢?一個說這是等覺菩薩,可以在十方來示現成佛,一個就說這已經就是如來了,他是「從果向因」,「從果向因」就是他已經成佛了,成佛是果覺嘛,成佛之後再倒駕慈航,慈悲嘛!倒駕慈航示現菩薩的這個位次叫「從果向因」。示現八相,是成佛後的力用。 “總之,大覺妙用,不可思議” 什麼叫大覺妙用不可思議?這些菩薩的境界他們的妙用是怎麼樣的呢?深不可測,非凡夫所能理解,那我們在座的包括在臺上的也是凡夫,所以不理解是正常的,但是有機會聽,有機會聽未必一定要去理解。 “似不必於此二者強執一說,不妨並存。蓋因菩薩眾多,境界不一也。” 所以這兩個是有一點出入,但是我們不必要一定是去選擇這個,然後就排除另外一個,因為前面說了,大覺的妙用本來不可思議,而且會中的菩薩這麼多,那麼也有可能只是在等覺菩薩位的,也有已經是成佛位的,所以這兩種說法都對,不妨並存。那麼這裏頭我們就要知道,等覺的含義就有兩個解釋,不過我們常常用的還是說比妙覺低一些的,還是十四的月亮,我們一般的理解是十四的月亮,所以就是第十一地啦,十地法雲地再上去十一地,這一些說法看來似乎都有些出入,那我們不要執著就是了,所以等覺也就是佛了。有些就說等覺就在十地之上十一地,妙覺是十二地,還有十三地的佛。有的說妙覺就是佛,比妙覺還要高,那麼佛就變成十三地,如果妙覺是佛,那麼真正的佛就變成十三地了。 這一些我們都不要強行分別,知道就好了。其實我們也只有聽的份,能聽到這些內容都應該自己感到很慶幸。這些說法我們要看它的目的在哪裏,目的都是在增加我們的信心,那方面的信心呢? 你看看這些來參加釋迦牟尼佛講《無量壽經》這一會的大眾,都是這樣的水平的,我們從這裏就可以斷定佛說這部經的重要了,也可以看出這一部經的價值,所以我們應該這樣來理解就對了。下來再看經文了: 【捨兜率,降王宮,棄位出家,苦行學道】 「捨兜率,降王宮」這就是八相成道,釋迦牟尼就是示現了八相成道。有八個相,從兜率天下來,入胎後來出家修行,修行之後成道了,成道之後降魔,降魔完了之後就轉法輪了,轉法輪最後入般涅槃了,八個步驟,所以這是八相成道。 “表八相成道。但其位不一,凡有五等。” 示現八相成道是什麼樣的境界的修行人所能達到的?這都不一樣,下來就引了很多註解還有經典,說得很詳細,有五個位次,所以我們常常以為一個示現八相成道的就都是究竟的佛了,不是,這有五個不同的位次,都可以示現八相成道。我們來理解一下。 “《甄解》曰:「(一)如《華嚴賢首品》及《起信論》。於十信滿位,示現八相。《占察經》說四種作佛中,第一信滿作佛當之。” 第一個是十信滿位就能夠示現八相,十信就是菩薩五十一個位次的最開始的前面十個位次,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開始最前面的十個位次,像《大乘起信論》和《華嚴賢首》不但是這樣,咱們《首楞嚴經》觀音耳根圓通,許多註經家說觀音這個時候也只是達到圓教的初住十信滿心,可是觀音他不就是說了嗎?「應以佛身得度者,即現佛身而為說法」,所以十信滿心他就可以示現佛啦!那麼這個相當於什麼呢?相當於《占察經》,《占察經》全名是《占察善惡業報經》,是末法時代佛教重要的經典,它是屬於《地藏經》的三部之一,地藏三經之一,《占察經》有四種作佛不同的地位,信滿作佛,信心圓滿了,所以作佛示現佛,下來再看第二種說法: “(二)如《大集經》中,灌頂住菩薩(十住滿位)能於無佛世界,示現八相。《占察經》第二,解滿作佛當之。” 第二是《大集經》中的灌頂住,那就是到了第十住了,「住」都圓滿了,能於無佛的世界示現八相,這相當於《占察經》的第二步「解滿成佛」,信解而解滿了成佛。再看第三: “(三)《仁王經菩薩教化品》明初地八相。《占察經》第三,證滿作佛當之。” 大家可以對照這本註解,字雖然小了一點,大家盡量看,以後做成視頻在畫面上這個字就很大了,如果你看的電視是50吋的60吋的80吋的,那老花眼都看到了,不用戴眼鏡也看到了。所以現在是比較吃力一點,以後大家放心可以看得很清楚。 第三就說《仁王經》,初地可以示現八相,登地了。《占察經》第三,證滿作佛當之,就相當於《占察經》的證滿作佛。那麼第四種說: “(四)《入如來智德不思議經》明究竟地(一生補處)八相示現。《占察經》第四,一切功德行滿成佛當之。” 這裏就引了這部經,在《入如來智德不思議經》就說,到了一生補處,就示現八相,那我們現在所體會的往往就是這個位次,一生補處,一生補處到我們這個世間來示現八相成佛了。那麼這些示現八相成道的都是,過去釋迦牟尼將來彌勒菩薩都是這個樣子,這是屬於《占察經》的第四「一切功德行滿成佛當之」。我們再看第五種: “(五)《華嚴不思議品》諸佛念念出生智。此明佛後得智,出生八相示現也。” 第五還有《華嚴不思議品》說,「諸佛念念出生智」這個是佛的後得智,出生八相示現。所以前四種是因中的示現,還沒到究竟,我們剛才看過的一二三四,還不是到究竟成佛之後來示現的。第五種是佛後的功用,已經成佛之後的功用,再來示現八相成道。那麼就請問大家,我們的老師本師釋迦牟尼佛是哪一種呢?一二三四五是哪一種呢?釋迦牟尼佛正是最後這一種,這還有很多人不知道,以為只是一生補處的菩薩來示現的,跟將要來的彌勒菩薩一樣,那是表演的,包括釋迦牟尼佛入涅槃也是表演的,這個後面經文會看到,經文說:「於此中下而現滅度」,如果是真的佛入滅不在了,那智者大師入定他還看到,他還看到釋迦牟尼佛在講《法華經》還沒講完呢,還在講啊!剛好有個位子,智者大師還坐著聽了一陣子,是在定中。然後出定之後才跟人家說,「靈山一會,儼然未散」。同樣的,釋迦牟尼佛在講《無量壽經》也還沒講完呢!《無量壽經》還沒講完還在講,如果我們誰誰誰也能夠入定,入定定功好到這個程度,一樣可以去到靈鷲山,再聽釋迦牟尼佛講《無量壽經》,那就精彩極了,你出定之後,再來上面跟我們講,你是直接轉述釋迦牟尼佛的。所以你看在《法華經》佛自己說了,在《法華經》佛自己親口說的,世間人都以為我是在樹下那兒成佛,佛坐在菩提樹成佛了,但不知道我成佛以來已經經過不可說不可說,多少多少塵點數劫以前我老早成佛了,這是釋迦牟尼佛在《法華經》裏面親口說的,但只是為了中下根器的人示現八相成道,示現就是表演,表演有從兜率天下來入娘胎然後出世,後面會說走七步然後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長大之後又是太子,最後在雙林樹下吉祥臥入涅槃了,這是表演的。而真正釋迦牟尼佛無量劫以前就成佛了,所以這不是猜測,這是佛在《法華經》自己說的,說我是這樣成佛的。你不相信那你就是不相信經典,不相信經典就是不相信佛了,所以釋迦牟尼正是這第五種,從果向因,成了佛再來示現成佛的。我們也不必再多說了,我們只是將註解下來的內容念一念就好了。 “此五中,前四是因中示現。第五,佛後業用也。斯經所明,若依諸師,多是第四(補處)作佛。若依今宗,此中無所屬,以彌陀巧方便迴向所作故,因果共不可思議。若強論之,或應在第五(佛後)之中焉。」由上可見,示現八相成道之人,階位有五,一般只知補處成佛所現。《甄解》則偏重為佛後。諸說不妨並存,五位不妨齊有。蓋十方來會之菩薩無量無邊,其階位於平等中,亦不礙於差別也。” 這樣來理解佛法這叫圓融,這叫圓教的理解方式,不是一般所理解的,從平等中去看它的差別,從差別中它也有平等。所以從《甄解》我們可以看到這個示現八相成道的人有五種階位,當然前面講過了釋迦牟尼佛是佛後,在經中所說的這些個大士,就是這一品中講的他方世界來的這些大士大菩薩們,我們不是說他們從果向因嗎?所以也有很多示現八相是佛後的,但是種種不妨並存。我們會中這一些大士這五種都有,一二三四五種都有,為什麼呢?因為十方來會的這些菩薩太多了,無量無邊啊!每一個人的身份都不一樣,每一個人所證到的位次都不一樣,種種的情況都不一樣,雖然這一切平等,但是平等中不妨有差別,不妨有的是位後有的是位中有的還是位前,但是五個階位都能夠示現八相成道,所以我們對於這個八相成道,就理解得比較廣比較豐富了,就比別人理解得比較多了。 “又「八相成道」指本師釋迦與一切諸佛示現成道之通途。” 八相成道是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和一切十方的佛示現成佛的一個通途,通途就是一般都是這種方式,所以我們說從釋迦牟尼佛到彌勒之間不再有人成佛,這個昨天講過了,這是指什麼呢?指沒有再有一個這麼的八相成道這種方式成佛的這樣的佛,但不是說在這個期間一切眾生都不能夠成佛,那如果是這樣,那我們就沒有機會了,都是他們才能成佛,我們念佛念到要死都不能成佛,只是在這個期間裏頭不再有一個用這種八相成道的方式來成佛的。所以放心,你照樣成佛,說這話大家就明白了。明白什麼呢?現在有人說他是什麼佛再來的,以前說菩薩,現在菩薩不夠力了,要說他是什麼佛再來的,包括彌勒人家也說他已經成佛了,是不是?彌勒佛彌勒佛!彌勒還沒成佛,我們要根據經典啊!那前面我們說了這麼多,大家可以印證一下,學佛就是要將這些來印證世間種種的說法,就不會被人騙啦!所以不能只是唱這首歌「我聽得人家說」,這樣不可靠的,這樣很容易被騙的,我們繼續看註解: “但諸經論因開合不同,所說亦異。或說七相,乃至九相、十相。今說八相者,乃從經論之多數也。再者八相之中,內容亦不盡同。” 我們接著看: “《大乘起信論》謂八相為:「(一)從兜率天下,(二)入胎,(三)住胎,(四)出胎,(五)出家,(六)成道,(七)轉法輪,(八)入涅槃。」但《四教儀》則為:「(一)從兜率天下,(二)托胎,(三)出生,(四)出家,(五)降魔,(六)成道,(七)轉法輪,(八)入涅槃。」” 八相的說法也不一樣,有的經說七相,有的說九相,有的是十相,但多數的經是說的八相。而說八相的內容還有不同,內容排列的程序前後也不一樣,《大乘起信論》說的八相跟《四教儀》所說的都不一樣,《大乘起信論》他的八相,第一是從兜率天下來,然後就入胎,接著住胎出胎,胎就有三個階段,然後出家,第六成道,轉法輪,第八是「入涅槃」,你看它這裏當中沒有降魔。但是《四教儀》是從兜率天下來,托胎,出生,出家,降魔,「降魔」然後「成道」了。「轉法輪」最後「入涅槃」,這個沒有多少出入,就是開合的不一樣,《四教儀》是把《大乘起信論》裏頭的「成道」,它只有「成道」沒有「降魔」,下來說: “兩相對照,便知《四教儀》是開《起信論》之「成道」為「降魔」與「成道」,合《起信論》之「入胎」與「住胎」於「托胎」。可見兩者,只是開合不同,內容無別。” 《四教儀》就把「成道」開為兩個,「成道」裏頭有「降魔」,「成道」裏頭兩步他分開了,「降魔」「成道」多了一個降魔,把《起信論》的「入胎」跟「住胎」結合起來,他只說了一個「托胎」,那個就少了一個,可見兩者沒有什麼本質上的不同,只是開合的不同,內容沒有差別,,內容沒有差別就好了,這就是八相成道。下來再看註解: “《嘉祥疏》依《四教儀》判《魏譯》之八相,甚合於今此會集本。故仍依之。經中「捨兜率」是第一相。「降王宮」是第二與第三兩相。「棄位出家,苦行學道」是第四相。「降伏魔怨」是第五相。「成最正覺」是第六相。「請轉法輪,常以法音,覺諸世間。」及以下諸句,是第七相。下段文中之「於此中下,而現滅度」是第八相。” 這都是會集本的經文,下來我們會看到,底下我們就是根據《嘉祥疏》了,《嘉祥疏》是講原譯本魏譯的,跟我們會集本還很相合,和它相當一致,我們現在不是「捨兜率」嗎?「捨兜率」就是第一相,這個是跟《四教儀》,不跟《起信論》的八相,「降王宮」是第二跟第三兩相,「托胎,出生,棄位出家,苦行學道」是第四相,「降伏魔怨」是第五相,「成最正覺」是第六相,成道了就「請轉法輪,常以法音,覺諸世間」,這以下很大的一段都是第七相「轉法輪」,到了最後「於此中下,而現滅度」,現滅度了那就是最後的第八相。所以這裏頭就是說這一切來會的這些菩薩,都要在無量的世界去示現八相成道的佛。我們繼續看: “「捨兜率」即第一相從兜率天降生也。「兜率」或「兜術」、「睹史多」本是一名,譯音有異。其義為妙足、知足、喜足等。乃欲界中第四天。內院現為彌勒大士之淨土。外院則為天眾欲樂之處。” 現在開始講第一個了兜率天,第一相「捨兜率」從兜率天下來。這個音可以翻成「兜率」或「兜術」「睹史多」,本來它是一個名,翻譯的音有不一樣。意思有妙足,知足,喜足等等。這是二十八層天裏面欲界天的第四天,天界有二十八層,欲界,色界,無色界,而欲界有六層天,這是第四天。本來是欲界天,但是它這個兜率天很特別,他有分內院跟外院,兜率天是欲界天,兜率內院才是真正的道場,彌勒大士是在兜率內院說法。所以因此有的人他們的目標就是要求生兜率天要見彌勒菩薩,不是去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有人就說了,西方極樂世界這麼遠十萬億佛土,捨近求遠,最靠近的就是兜率天啊!天界不是最近,你跑到十萬億佛土那邊去,那麼遠怎麼去啊?他們就是這樣說的,但是他們不知道這裏面真正的奧妙,我們看下去就知道了。有些生兜率天的人你還沒有進到內院,就被欲界天外面這些天人的生活給迷了。哦!那個不得了,那些天女真是嘆為觀止,那些生活簡直是..你還能逃脫得了?然後他就不進到內院了,在外院就不進內院去了。所以求生兜率內院也是非常殊勝,但是他多了這一層的危險。 古時候就有三個結拜修行的人,這個我們以前講過,但是這裏是念公自己講的,有點不一樣,都沒有關係,要表達的意思都一樣的。這裏說的是指天親,無著跟獅子覺三兄弟,這三兄弟就說,誰要是先到了兜率內院,因為他們三兄弟都是求生兜率天,要見彌勒菩薩的,誰先到了兜率內院要回來,給還沒有去的人送訊兒,證明一下你到了,增加我們沒有去的人的信心。那頭一個死了一直沒有訊息,沒有消息傳來,連微信都沒有。第二個也走了,之後過了一年,才來給最後還沒走的送消息,他說我真的生到兜率內院了。這個還沒走的就問,你怎麼這麼久才來報消息?不是說好去了馬上就來報消息的?他說:是啊,我去了馬上就來了,我沒有停留馬上就回來了。可是他說兜率天的時間跟我們的時間不一樣,有很大的時差,這還不是我們跟加拿大美國外國的時差,這個時差差太多太多了。兜率天的一天一夜是我們人間的四百年,你說這個時差有多大!不是幾個小時,是幾年!他說我馬上就來了,可是我們這兒就等了一年。那他就問另外一位第一個去往生的呢?就是先往生的獅子覺。那第二個就說,另一位到了欲界兜率天外院玩去了,進不去了,他沒進到內院沒見到彌勒菩薩,所以他就沒有資格回來給你報告消息。 所以說有的不見得能夠進到內院,但是我自己就想了一個有趣的事情,就是有一個方法,這個方法就是走「捷徑」,可以很有把握的進到內院,大家聽聽看行得通嗎?就是你先往生到極樂世界,而不是說過了彌勒菩薩天天都在極樂世界聽阿彌陀佛講經嗎?在七寶講堂嘛,搞不好就坐在你旁邊,看看你旁邊的,看看你旁邊的是不是?不是這裏啦,是極樂世界的七寶講堂。然後聽完經,就是阿彌陀佛講經也有休息的時候,聽完一段之後,彌勒菩薩要走了,你趕快上前跟他說,彌勒菩薩能不能帶我到您的兜率內院,要強調內院啊!到您的內院參觀參觀,彌勒菩薩他很慈悲,有求必應,他一定說可以, OK,No Problem. Come,follow me. 沒問題跟隨我。然後你就一面唱歌一面跟在彌勒菩薩的後面,唱什麼歌呢?I will follow you, follow you wherever you go,那就直接進到彌勒內院了,不用經過外院,那些美麗的仙女就拿你沒有辦法了,眼睜睜的看著你跑到內院去了。所以跟著彌勒菩薩的後面最安全,這是假想,不知道行得通嗎?你們說行得通嗎?但是你要會唱這首歌啊,I will follow you… 好,這樣唱一唱比較精神一點,繼續看下來的註解,說: “《普曜經說法門品》云:「其兜術天,有大天宮,名曰高幢。廣長二千五百六十里。菩薩常坐,為諸天人,敷演經典。」” 你看看這些經典裏面描寫得很清楚,這個科學家怎麼可能知道啊!兜率天它那個地方是怎麼樣的情況,地有多大人有多高一切的情況,那邊每個人的歲數有多少,全部清清楚楚,你以為釋迦牟尼佛他在編故事啊?你怎麼編也不可能二十八層天編得那麼清清楚楚,有時候我們想想釋迦牟尼佛這個頭腦太厲害了,小說家的想像力都不夠他,所以我常常想,如果釋迦牟尼佛他編的東西參加奧斯卡金像獎,全部他得,最佳導演,最佳演員,最佳編劇,包括最佳特技也是非他莫屬,是不是?但是佛不是想像的,真的有這些事,你看《地藏經》,佛把每一層天的情況講得這麼詳細,你能不佩服嗎?我們想不通啊!所以我常常說想不通就不要想,聽就好了,因為這本來就不是我們的境界,我們自己是在三度空間,三度空間的事你知道的都有限,更別說超出三度空間以外的無數度空間的事情,所以我們是一點辦法都沒有。我常常這樣來幻想,釋迦牟尼佛他原本是在無數度空間的有情生命,他就來到了這個第三度空間來表演,在表演當中就告訴我們,常常透露出來超過三度空間的這些消息跟內容,所以我們常常聽不懂是很正常的,是不是?就像一個博士畢業的來小學當老師,你說他代課也好幾天,他講小學的內容沒問題,他突然間跑出他博士的東西來,小學生就沒聽過,當然沒聽過,所以這是很自然的事情。 那麼底下就說道場的情況,《普曜經說法門品》這部經就解釋了,有大天宮名字叫做高幢,廣長有二千五百六十里,菩薩在那兒說法,菩薩指的就是彌勒菩薩,現在還在說啊!現在還在,怎麼證明呢?有人證明有人見過啊!我們虛雲老和尚親自見過,在定中見到的,這是記載在虛雲老和尚的年譜裏面的,是老和尚自己親口說的。虛雲老和尚當年在廣東遇難的時候,那個時候是文化大革命,老和尚被打,肋條骨被打折好幾條,一個老人家,那些人不管將他放在一個麻包袋,大家用腳踢他,受那種的冤枉,說他是地主,因為寺廟本身它有廟產有田地,有田地就說他是地主,就拿他當地主來對待,鬥他打他。他在病得最沉重的時候,大家都以為他死了,在牢裏面八天沒有任何動靜,沒有任何動靜大家就以為他死了,這段時間他在定中就到了兜率內院,見到了彌勒菩薩。這一段記載得很詳細,他說他記住了彌勒當時說的偈子,這是他親自到了兜率內院,而且到了那邊之後看到有幾個熟人,認識的,這裏寫得很清楚,有江西海會寺的志善和尚,天台山融鏡法師還有岐山恆志公,百歲宮寶悟和尚,寶華山聖心和尚,讀體律師,金山觀心和尚,名字都有啊,以及紫柏尊者等等,都見到這些熟人,然後虛雲老和尚就合掌致敬之後,就有人把他帶領到一個座位上坐下來,他還記得是坐在東邊頭序的第三個空位,讓他坐下來,然後阿難當維那,很奇怪吧?阿難Ananda當維那,你說阿難不是在極樂世界嗎?他那裏都可以在嘛!阿難當維那就坐在虛雲老和尚的旁邊,大家不要覺得奇怪,阿難也是百千億化身啊!坐下來之後就聽彌勒講《唯心識定》,彌勒菩薩是唯識專家,是不是?彌勒菩薩還沒講完就對著虛雲老和尚說:「你回去吧!」虛雲老和尚說:「我不回去,弟子太苦了!」彌勒就說:「不行!你業緣未了,還得回去,以後再來」。已經給他一個機會,以後你肯定會來,因為彌勒菩薩認為虛雲老和尚在世間度化眾生的任務還沒有完成,於是他就出定了,回來之後果然有很重要的任務由他去辦,最後虛雲老和尚還是往生彌勒淨土。 大家覺得很神奇,好像聽神話故事,所以彌勒菩薩現在就在兜率天,定中的境界就是超越我們三度空間,我們覺得是神話,所以沒辦法理解,但是這是真實的,因為虛雲老和尚不可能打妄語,在他的年譜裏面寫得清清楚楚,你看那些熟人的名字都記錄下來了,這是在定中見到的。 下來《佛地論》也有記載關於兜率天的情形: “《佛地論第五》云:「睹史多天,後身菩薩,於中教化。」” 《佛地論第五》就說了,兜率天後身的菩薩於中教化。 “後身菩薩即一生補處菩薩。” 後身的菩薩就是補處菩薩,在兜率內院教化眾生在說法。 “此世界過現未三世之補處大士,皆從此天降生。” 後身菩薩說的就是一生補處的菩薩,將來這一切菩薩還都是在兜率內院補佛位的,然後再從那邊下來降生到王宮,為什麼一定要在王宮而不在那些貧民區窮苦的人家呢?這個後面會說到。然後降到王宮出家修道成佛,釋迦牟尼佛當年也是這樣,當年他叫護明菩薩,他也在兜率內院,所以這就是第一句「捨兜率」在兜率天的情況,下來「降王宮」。 “「降王宮」。降生於王宮,是中含攝第二相之托胎,與第三相之出生。本師釋尊之托胎” 那麼接著第二句「降王宮」就降生在王宮,在《佛本行集經》當中記載了這一個過程,釋迦牟尼佛經歷了無數世的修行,到人間應化以前的最後一生是護明菩薩,名字都有啊!或者叫善慧菩薩,因為不同經典它所列的名字不同。這是一位一生補處的菩薩居處兜率天宮,護明菩薩到他的天壽,天人的壽命將要滿的時候,就出現了五衰相,天人啊,天人壽命快到的時候,祂會出現五種衰相,頭上的花冠開始枯萎了,腋下有汗液流出,衣服就出現了污垢,身體上的光芒也逐漸逐漸的消失了,開始厭離自己的寶座。這時兜率天的天神們就以為護明菩薩,行將墮落到閻浮提界了,這些天神都紛紛大聲的號哭,但是護明菩薩不驚不怖,因為他降生閻浮提界並不是由業力牽引的,而是度化眾生的願力所致。他對著很多位天人說:我現在要從這裏下生到人間,必當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佛果,轉無上最妙法輪,你們各位天人可以各自發願下生到人間,投生到那邊以後,你們就會解脫一切煩惱跟痛苦。護明菩薩要降生到誰的家呢?不是隨隨便便到阿貓阿狗的家就投胎了,菩薩對這個他做了一番仔細的考察,菩薩將要托生的王族必須具備六十種功德,受胎的母親必須具足三十二種相狀,才能夠承受一生補處菩薩入胎的巨大福報。你說隨便一個人聖人都會來投胎,不是的,他要挑選的。為了這個他就請了兜率天中,有一位叫做金團的天人作參謀,金團天人因為曾經多次下到閻浮提界,所以對此界因緣比較了解。金團向護明菩薩推薦了十個王族,那一定要是王族,普通貧民不行,這當然不是菩薩他有分別,我不要到窮人家,要到有錢人家,他沒有貴賤的分別。這是表法,是要做一個模範一個榜樣,後來因為條件不足,一一被護明菩薩否決了,最後金團就想起了統治迦毗羅衛國的釋迦族,釋迦王族世世為轉輪聖王。當時的國王是淨飯王,淨飯王結婚很久了沒有孩子,這個提議最終被護明菩薩採納接受了。觀察完了之後,護明菩薩就在兜率天當中,為各諸天大眾說法,最後的說法,當時種種天衣,香花珍寶,微妙音聲,莊嚴天宮,天女作樂,讚嘆菩薩往昔無量功德,菩薩對大眾宣說了一百零八法明門之後,就降生到人間了。將這個相當精彩的一段資料給大家引過來,大家以前沒有聽過這個故事,下來註解說: “如《因果經》云:「於時摩耶夫人於眠寤之際,見菩薩乘六牙白象騰空而來。從右脇入,身現於外,如處琉璃。」” 要示現成佛的這樣一個菩薩要來投胎,很不簡單的,要有很多的安排的。你看不簡單,不是普通人啊!《因果經》就說摩耶夫人在眠寤之際,就是在入睡的當兒,雖然睡覺但還很清醒沒有迷惑,很清楚看見菩薩乘著六牙白象,普賢菩薩就是乘著六牙白象,從空中來,然後從右脇進入摩耶夫人的身體,可是進入摩耶夫人的身體,還可以看得見菩薩在裏面,透明的,在胎裏面外面人能夠看得到像琉璃一樣,像隔著琉璃看到菩薩在摩耶夫人身體裏面。還有的記載說,在摩耶夫人身體裏面還沒出來,在胎裏面就在講經說法了,我們沒有辦法想像,而且還是透明的。 “至於出生,則如《涅槃經》云:「從母摩耶而生。生已,即周行七步。」周行者,乃指四維上下之十方。” 那麼他出生的情況《涅槃經》就說,從母親摩耶夫人的右脇生出來,一生下來之後你看,每一次衛塞節浴佛就是那個小活佛,一生下來就走七步,你看那部電影「小活佛」每走一步,就出現一朵蓮花,走七步從地面長出蓮花,自己走路,一生下來就可以自己走,不用人家扶,還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了一句話,「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一個剛出生的小孩馬上就能夠走路,這又是沒有辦法理解的,所以我說聽就好了,不要去想太多,因為也沒有辦法考證嘛!那麼有人就會說你們這不就是迷信嗎?這不叫迷信,這叫仰信,因為不是我們的境界,那我們先仰信,然後自己再去證明。下來又引了《淨影疏》的話,來理解這個不可思議的事情,「周行七步」它到底表示什麼呢? “《淨影疏》曰:「於十方各行七步,示現丈夫奮迅之力,於十方獨出無畏。」” 《淨影疏》就說了,於十方各行七步表示什麼呢?表示丈夫奮迅之力,所以是大雄寶殿。我們這裏沒什麼機會看到,你要到中國旅行到了寺廟,寺廟大殿有寫著大雄寶殿,大家不知道為什麼是大雄呢?所以人家總說我們出家是消極,出家看破紅塵就是消極,怎麼能說是消極呢?你看我們那個寺廟寶殿是大雄寶殿,這個是大雄啊!這是大丈夫的事啊,「自行七步」。所以出家這個是大丈夫的事。 那麼「唯我獨尊」這個「我」字我們要體會,不是我們這個有「我相」的這個「我」。我初初學佛的時候也是有這個疑問,總覺得這個佛才剛剛出世,小小年紀就這麼不可一世,才小小年紀就指天畫地「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當時不明白是什麼意思也不敢問,也不曉得去哪裏問。現在明白了,這個「我」字指的是「真我」,是常樂我淨的「我」,不是這個色身的假我。禪宗裏面所說的「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說的是那個「我」,是在座的每一位每一位的妙明真心,在你這個假我裏面有一個真我,是那個真我,「唯我獨尊」。 “又《魏譯》曰:「從右脇生。」《釋迦譜》亦云:「菩薩漸漸從右脇出。」” 那麼釋迦牟尼佛在印度降生的時候,在中國這一方有收到什麼跡象嗎?中國古書有記載,中國歷史有一段記載,太子就是悉達多太子一出世釋迦牟尼佛降生,從摩耶夫人那邊下來之後一出世,當時在我們這個世界,頓時放大光明普照十方世界。那麼在中國也看到五色祥光,五色祥光入貫太微星。當時的國王叫周昭王,周昭王就看到五色祥光就感到很奇怪,就問各位大臣到底是什麼瑞相什麼預兆。有一位叫太史公的名叫蘇由,他啟奏大王說:「西方有大聖人出世啊!那麼大王又問了,這位聖人他的威德是怎麼樣的呢?蘇由就說,這位大聖人他不要想方設法治天下,而天下人民自然而然會順從跟尊敬他;他不要開口講話,而天下人民自然會信仰和歸向他;他不要去說法教化,而天下人民自然會去修道行善啊!啊!真是巍巍乎,民無能名焉啊!」 我們看電視劇電影,那些大臣鬍子很長的,老老的,講話聲音沙沙的,所以你別看我們中國古時候那些大臣,有些大臣真的是不可思議有料到的啊!他能夠講這種話能夠知道這小太子,將來是怎麼樣的一個情形啊!他說釋迦牟尼佛的福德智慧不可思議啊!就像巍巍高山一樣的偉大,是沒有辦法形容的。那麼這國王周昭王又問了:「那既然是這麼一個偉大的聖人,可是他的教法什麼時候傳到咱們中國來呢?」國王是比較有權威的聲音啦。蘇由這個大臣就說了:「劫後千年,聖教流傳中國。」結果周昭王就下令把這段史實,就刻在一塊大石碑上面,樹立在南門外天祠的前面,留給後代人民對佛教的傳入中國知道是怎麼來的。 今天很多故事聽啊!我們繼續看註解的經文: 【棄位出家,苦行學道】 “「棄位出家,苦行學道」。此表「出家」之第四相。” 那麼這個第四相,我們看看其它原譯本對於這個怎麼說。 “《魏譯》甚詳,文曰:「現處宮中,色味之間。見老病死,悟世非常。棄國財位,入山學道。服乘白馬,寶冠纓珞,遣之令還。捨珍妙衣,而著法服。剃除鬚髮。端坐樹下。勤苦六年,行如所應。」” 這一段是經上記載的示現出家相,為什麼要示現出家呢?先把出家的原因給說出來,菩薩投生在皇宮裏面享受的,是別人沒有辦法享受到的,人間的榮華富貴,這些他全都有了,這裏說「色味之間」,這個「色味」就是我們世人講的榮華富貴。 「見老病死」在《釋迦譜》裏面講得比這個詳細,說王子在宮中住膩了,想出去玩玩。在出去玩的時候,在路上就見到了一些現象,見到老人就看到老苦,看到病人生病的苦,看到人死去的悲哀,死苦,他從這裏就覺悟了。他就問他身旁的人說,我們這個榮華富貴,我們將來也會不會老啊?就問他身邊的人。身邊的人就跟他說,會老!那會不會生病啊?也會病。會不會死啊?也會死。太子就從這個地方示現覺悟了,可見得榮華富貴是無常的,不長久的,保不住的。 但是這段記載,我們看電影(Little Buddha小活佛),電影跟書描述的有一點不太一樣。大家有看那部電影(Little Buddha小活佛)嗎?電影就描述說是父王淨飯王,就很怕他的太子出去,看到外面的社會就麻煩了,不像在宮中一樣,所以就等於把太子關在宮中裏面,天天給他唱歌跳舞讓他玩樂。不讓太子看到外面的世界,不讓他接觸外面的世界。可是有一天,這就是電影《小活佛》裏面的內容,有一天因為國家有慶典,太子就借這個機會出遊了,在遊行當中,突然間有個老人在他面前走過,我們看電影裏面,一個牙齒掉光的老人走過。太子就很奇怪,因為他在皇宮裏面見不到老人,見不到啊,在皇宮看不到這種現象。他就問旁邊的侍者,問了之後,太子就下了馬車跟隨老人,一直走到一條巷子裏面。這個巷子全都是窮人家,就開始看到有人在生病mmmm…..在那個小房間看見有人生病。突然間旁邊有人抬一具屍體走過,旁邊有人在哭,我們知道印度人很會哭的...他看見一具裹白布的屍體抬過,太子看到嚇壞,怎麼人會死的呢? 這種種種種,這些都是《小活佛》那部電影的內容,有些同修可能沒看過,但是怎麼描寫都沒有關係,都是為了教化的作用。我們也不必執著那一邊說的對那一邊說的錯。 最後他就遇到一個修道的人,就問他為什麼要修道?修道的人就告訴他:「修道的目的無非是要解決老病死的這個問題。」太子聽了這個就很有興趣,所以就下定決心「棄國」,國家他不要,捨棄了,就是說他統治的這個領土、人民,他能夠放棄他的權力。因為父王走了以後,國家就是他的了,但是他都放棄了,這個地方的國家代表什麼?代表權力,權力也捨掉了。「財」是財富,也都捨棄掉了,這個「位」是地位、王位,他能把這些東西,權力、財富、王位都捨棄掉,這是自己確實真正覺悟了。覺悟什麼?覺悟世間無常,這些東西不可常保。然後「入山學道」,到山野裏面去訪問這些修道人,他都有一個個去拜師的,跟他們去參學。那個時候就在半夜他乘了白馬,當時他的太太孩子還在睡覺,他半夜騎著白馬就衝出王宮了。出去之後,就交代他的侍者,把他的馬,把他身上穿的衣服,戴的頭冠,叫他統統帶回去交給他的父王,他出家修道了。「捨珍妙衣,而著法服」,這是修道人的打扮,修道人所穿的衣服都是很樸素的,也很粗糙的,在那個時候就是所謂的糞掃衣,人家都不要的,他撿起來穿。 所以下來就「剃除鬚髮,端坐樹下,勤苦六年」,這是講世尊示現的六年苦行。他在這之前參訪了許多外道的大德,都不能夠令自己滿意。包括他也去看了修苦行的人,當時在印度,有一些修苦行的,折磨自己的身體,將身體倒吊,頭在下,腳在上,這樣動都不動,一年兩年也不用吃飯,將腳跟手扭曲,比你們現在的瑜伽,現在的瑜伽是小兒科,結果他看了發現這個,也不能解決生死的問題,你折磨自己的身體,到最後還是要六道輪迴,是不是?所以他都參訪過了,都不能滿意,也就是說沒有辦法解決問題,沒有辦法斷除疑惑。所以他就不再去參訪了,回來之後就在菩提樹下,那就是示現開悟了,覺得所有外道他們所學的都不究竟,都不圓滿。他不是不學,他是樣樣都學了,但是這些對解決生老病死沒有幫助,所求的都是外在的,包括前面講的修苦行,折磨這個色身。所以他就在菩提樹下自己一個人夜賭明星,就悟到本有的佛性!所以這整個過程都是在表演啊,在教學啊,在告訴我們真正的智慧真正的佛性,不是到外面去找的,智慧不是從外面找來的,外面沒有,要從自心裏面去找去開發。 以前我常說,你看那些塑造的佛像,大家沒什麼注意,你看他們塑造的那些佛菩薩的像,他們的眼睛都向下垂的,沒有說張開眼睛東張西望的,向下垂就是觀自在,向內觀,智慧不在外面,在裏面,所以只有靠自己去悟到本有的佛性。 下來再引《普曜經》的話說,這些經論都有很詳細的記載,我們再看一段: “《普曜經》云:「爾時太子日服一麻一麥。六年之中結跏趺坐。」修習艱難勤苦之行。” 整個的過程魏譯說得很詳細,這裏是念公也引了一些內容,我們也參考一下,說的是跟前面提到的一樣。釋迦牟尼佛看見老人,病人,死人,決定出家,捨棄一切的眷屬,騎著白馬從城門出,然後就是穿法服端坐樹下苦行六年。所以我們到印度,甚至這裏也有機會看到,畫的釋迦牟尼佛坐在菩提樹下,不是很莊嚴正常的模樣,整個骨頭完全都露出來了,一天吃一粒麻一粒麥,這樣修行六年。最後變成我們叫做排骨仙,前面看到後面,後面看到前面,都露出來了,那就是太子那個時候修苦行學道的相。 【作斯示現,順世間故。】 所以這一些都是示現的,前面我們講過,釋迦牟尼佛無量劫前早就成佛了。所以這一些示現就是順世間的人,隨順世間,所以註解說: “「作斯示現,順世間故。」以上二句,出自《唐譯》。深顯《法華》玄旨。” 「隨順世間」這是經文,這個是從唐譯本當中來的,魏譯本當中本來就沒有的,這就完全合乎《法華經》所說的了,《法華經》說得很詳細,下來就說了: “《法華壽量品》云:「一切世間天人及阿修羅,皆謂今釋迦牟尼佛,出釋氏宮,去伽耶城不遠,坐於道場,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然善男子,我實成佛以來,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劫。……自從是來,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說法教化。亦於餘處,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國,導利眾生。……如來見諸眾生,樂於小法,德薄垢重者,為是人說,我少出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然我實成佛已來,久遠若斯。但以方便教化眾生,令入佛道,作如是說。」” 《法華壽量品》剛才已經說了一點了,就是無量的天人阿修羅都說,釋迦牟尼佛出了王宮,到了城外頭,坐道場成了佛,「然而善男子」,釋迦牟尼佛說我實在成佛以來,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劫了,這是早都已經成佛了。所以大家不用辯論,這事不是聽誰說的,是釋迦牟尼佛在《法華經》自己親口說的,你能不相信嗎?這是《法華經》的經文啊!你有資格懷疑嗎?佛說了為什麼他要這樣來表演呢?因為看到眾生樂於小法,什麼叫樂於小法?對於這個大法,釋迦牟尼佛要說的大法,世間的人不能接受,不能信受。 所以現在很多人也都是樂於小法,就根據人類所有一點點的記載,就來考證這個考證那個,就說什麼什麼是真的,《首愣嚴經》是假的啦!什麼又是假的啦!所以對於龍樹菩薩從龍宮取出來的《華嚴經》,取出來的《首楞嚴經》都不能相信,龍宮啊?龍宮在哪裏啊?在海底?怎麼可能呢?是不是?所以用種種的考證來證明不可能,所以這就是樂於小法,樂於小法的人德薄垢重,德很薄垢障很重。所以釋迦牟尼佛就為了這種人,他說我就示現很小就出家,後來成佛了,就是前面說的那整套八相成道,而實在是我成佛以來是久遠久遠,像無量無邊那由他劫,我一直都是以方便教化眾生,令入佛道才這麼說,為了教化,我只好這樣來示現剛剛成佛,所以這個地方我們就跟《法華經》相結合,這裏說的跟《法華經》就相結合了。所以蓮公就是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把唐譯兩句加進來,所以這個說的就是示現。 下來還是經文的解釋,解釋這句「以定慧力,降伏魔怨」,「以定慧力,降伏魔怨」這是經文,那麼註解還有解釋。這樣我們就把這句經文它的解釋跟註解,我們就留到明天才來跟大家繼續了,因為這裏剛好有個段落,那我們就一起學習到這裏,非常感謝大家的出席,阿彌陀佛!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