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12/30 15:59:43瀏覽411|回應0|推薦4 | |
《大乘无量寿经》解-第81集 〈光明遍照第十二〉 现在我们开始进入第十二品了,这第十二品的品名叫〈光明遍照第十二〉,我们先看开始的一段注解,说: “前〈国界严净品〉显依报庄严,今第十二与十三两品显正报庄严。光明遍照,是身遍十方。寿命无量,是竖穷三际。本品赞扬弥陀光明,首赞弥陀光明之独胜,次显光明之因胜,三显十二光之胜名,四显光明妙用之殊胜。” 我们这之前都是在讲极乐世界的依报,就是自然环境物质环境。那这种种庄严当然都是一些事相,所以有人就感觉到净土法门跟《金刚经》的般若好像融不到一块儿,不能结合,看起来好像是两回事,因为极乐世界什么都是有,都让大家看到这些种种的事相。但是《金刚经》讲空,其实这个空不是空有对立的那个空,这个空不是空无一物的空。这个空叫真空,有是妙有,非有之有叫妙有,非空之空叫真空。性宗谈空,相宗说有。空是真空,有是妙有,叫「真空妙有」,就是缘起有自性空。夏莲居老居士莲公在《净修捷要》当中有两句话,师父常常用,说「讬彼依正,显我自心」,就是借着彼土,假借彼土极乐世界的依报正报,讬彼依正做什呢?来显我的自心,来显明「我」。这句话谁在那里想就是指谁,每个人这个「我」字都是第一人称,显自己的心。极乐世界的鸟啊水啊菩提树啊风啊,一切的一切都是事相,但是这个事相是要来显现我的自心,我的佛性,我的妙明真心,它有这么不可思议的妙用,以前讲过,你的自心你看不见,你也接触不到,它没有形象,它有什么作用你无法得知,所以就要需要透过事相来显现,而这些事相就是本体,就是理体,全事即理,所有事相都是从理而来的,所以理跟事是一个,它不可分割的,性相不二,性相一如。不是离开自性而另外再出现这些事相,不是,所以这不是心外取法。种种的依报正报无量寿无量光种种的泉池宝树,都是说的自心。所以我们先要有这么一个提纲接领的认识,先要有这种心态,在还没有开始看下面的经文内容之前,先准备有这种心态,有这样的理念,这才是真正的信入净土法门,这才是对净土法门的正信,才不会变成迷信,你不明白就糊里糊涂的信,这个叫做迷信,这个我们一般人都是知道的。还有你不肯定就给予否定,这也是迷信。下来这句话是念公说的,你要说中国是佛教国,很多人都把自己列为是佛教徒,实际上,那个佛教徒都是迷信,但是这个迷信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什么作用呢?少做很多恶,但是不能彻底解决问题,不能彻底解决问题,那么下来第十二品光明遍照,我们先看开始的经文: 【佛告阿难:阿弥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诸佛所不能及】 我们紧接着看注解说: “此品乃弥陀第十三「光明无量愿」,与第十四「触光安乐愿」之成就。第十三愿曰:「光明无量」,「绝胜诸佛」。此愿成就,故「阿弥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诸佛所不能及。」至于佛果平等,光明何异?” 这个威神底下就可以看出来了,威德神妙,威神和光明是最尊的,没有再尊贵的啦!所以称为至尊。阿弥陀佛又是至尊里面这方面的最尊,第一啊!佛的光明是十方的佛所不能赶得上的,所以称为光中之王。日本过去净土宗的大德望西,他就设了一个问题,他说:至于佛果平等,光明何异?为何会出现不一样呢?都说佛佛平等嘛,这里又出现了一个不一样的呢?我们看注解就知道了。 “望西师答曰:「常同常别。诸佛妙德,内证虽同,本愿别故,光有胜劣。」” 这里说经常是同,同时经常又是别。这两句话这四个字道理很深,深到什么程度呢?到了博士班的水平了,博士班的程度,这是圆教的道理。不是小学的程度啊,小学你可以告诉他一加一等于二,到了博士班你就不能这么教了。所以如果你不深入大乘,你会觉得 释迦牟尼佛说话是模棱两可,到底是同还是不同啊?我们一般都是同就是同,不同就是不同啊,怎么会也同也不同呢?念公他自己说,说我一学法的时候,我的上师就说了两句话,说:「于差别中解无差别义,于无差别中解差别义」,经常是无差别是同,经常是有差别那就是异,就是别,就是不同。那么这句话简单说就是--要在不同里面理解同,也要在同里面去看它的不同。不同里面有同,同里面有不同,这才是事实真相啊!我们可以举例子来说明,我们举世间的例子来说明,让大家比较好体会一下。那么念公在他讲解的《净土资粮》里头,这个地方讨论得很详细,我们引了一小段跟这个有关系的来看看,说都是同的可以打个譬喻,我们举世间的例子好懂,就是故宫的珍宝,故宫就是故宫博物院,收藏那些珍宝里面种种这些宝,我说都是一样的,什么都一样呢?博物馆这些珍宝全都是金的,这是一样,「同」。这一句话成立啊,成立。实际上我们看到的都不一样。你看这个是盆、这个是碗、这个是盘、这个佛像跟那个佛像也不一样啊,这个是什么佛,那个又是什么佛,种种的差异,对吗?刚才我说是「同」,成立。现在我又说「不同」,有差异,也成立。所以常同常异就是这么讲。所以我们一般人的头脑这个形式逻辑就是--承认同就不承认异,承认异就不承认同。而不知道同异是常同常异,诸佛妙德相证是同,佛跟佛自己证得的妙德都是一样的,因为都是同一个法身嘛!但是因为本愿的关系,成佛之前各自发的愿有大有小,所以这个光所显现的自然就有差别了,是不是?这个很合理啊!很合逻辑啊!那么下来我们再看注解: “此正经中「本其前世求道所愿功德大小不同」之意。” 因为阿弥陀佛就是在因地没有成佛之前的法藏比丘,他在因中发愿就是要绝胜诸佛,要超过一切诸佛。不是想我必须要拔尖要第一要突出,不是有这样的心态,必须要超出一切佛,如果成了佛还有这种思想,那就是魔,那不是佛了。而是为了要度众生,「为度众生故」,因为他这个光不是拿来喜欢喜欢,到处去照照。经文后面我们就会看到,这个光不是我们所理解的照明的光。因为这个光它要来起作用,要度众生。后面昙鸾大师也说了,光明就是智慧,要给予众生最大的真实之利,所以才需要光明殊胜。那么底下就说了,我们看经文: 【遍照东方恒沙佛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 佛的光明可以照东方恒河沙,恒河沙是讲它的数量之多,当然还不止一方,下来注解解释这个恒河沙: “「恒沙」指印度恒河之沙。「四维」,东西南北四方。” 印度恒河的沙子密密麻麻数不清,能照东方恒河沙数的佛刹以及佛土,三千大千世界是一个佛土,是一个佛刹,恒沙佛刹就是恒沙那么多的三千大千世界,东方是如此,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方上下加起来一共就是十方了,十方就包括了所有一切佛土了,十方都如此,佛的光明都能够照到,这说明佛的光可以去到哪里呢?去到哪里呢?Never-ending,无止尽,没有尽头,没有到哪里就停止了,没有。后面就来了说这个无边光无碍光等等,下来经文又说: 【若化顶上圆光,或一二三四由旬,或百千万亿由旬。】 “「顶上圆光」,佛有顶光与身光,此指顶光。” 我们看佛像顶上有圆光啊,这圆光的大小或一二三四由旬,那我们看由旬的解释,注解说: “「由旬」乃印度表示距离之单位。古帝王一日行军之里数,为一由旬。或云四十里,或三十里。” 由旬的里数不能很准确,古代印度帝王行军一天的里程有说四十里,有的五十里,有的六十里等等的说法,有的光一两个由旬,还有几个由旬这么大的光,有的百千万亿的由旬那么大的光,佛的光明有的照一两个佛刹,有的照百千个佛刹,大小都不一样。下来我们看注解: “又《维摩经》肇公注曰:「由旬,天竺里数名也。上由旬六十里,中由旬五十里,下由旬四十里。」以上差异,盖由中印两国从古至今度量衡单位常有变化,且行军一日之里程本非恒量,故不必定执一数也。” 「诸佛光明或照一二佛刹,或照百千佛刹... 」这是经文说的。那么下来注解再说: “从一由旬至「百千佛刹」,表诸佛光明所照之远近,以为对比。「惟阿弥陀佛光明普照无量无边无数佛刹」” 唯独阿弥陀佛的光明是普照无量无边无数佛刹,包括顶上的圆光也是这样。 “显弥陀光明之独胜,以证弥陀光明最尊第一,超越十方。是为本品内容之首。” 而且底下就说明了,底下会很详细的来说明。我们继续看经文: 【诸佛光明所照远近,本其前世求道所愿功德大小不同,至作佛时,各自得之,自在所作不为预计。】 所以这个愿不是虚发的,不是空的愿。愿要产生力量成为愿力,最后就是都要实践自己的这个愿,它不是一个空想,空想称为空愿,狂想称为狂愿,那有什么功德呀?所以愿一定要产生力量,这个力量就能够实践你所发的这个愿,愿和力是一致的,所以就「各自得之,自在所作,不为预计」,我们再看注解: “次正显弥陀独胜之因,上品云「清净庄严,超逾十方」,今品又曰「十方诸佛所不能及」,下复云「光中极尊,佛中之王」。于平等法中,而又有如是差别者,盖由于前世求道之本愿不同也。弥陀第十三大愿曰:「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是以「至作佛时,各自得之。自在所作,不为预计」。盖谓至成佛时,每如其本愿而现光明,皆自然成就,不因计划与安排。因果如一,是故「胜于日月之明千亿万倍。光中极尊,佛中之王。」” 所以等到得道成佛的时候,自然而然就这样形成了,不需要刻意的安排,不是设计师在安排一个什么图样,不是。这里说「不为预计」就是,不是预先设计好的。那末后一句经文说: 【阿弥陀佛光明善好,胜于日月之明千亿万倍。光中极尊,佛中之王。】 阿弥陀佛光明之善,光明之好,超过日月,所以底下就有超日月光,我们要来仔细的详细的来讲,超过千亿万倍,所以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阿弥陀佛是佛中之王,在所有的佛当中他是王。不是比较谁最高谁是第一的世间的那个王,不是我们世间人所理解的。而是这个王,他是所有最殊胜的最微妙的,都在阿弥陀佛身上,全都在阿弥陀佛的身上。这么说了你还不信阿弥陀佛的能力吗?所以这一点我们学佛的人应当重视,这是释迦牟尼佛说的,不是世间人说的,佛跟佛绝对没有我们俗话说的这个捧大脚,或者是应酬给面子,顺便夸奖一下。佛跟佛都没有这些虚假,都是真实的,都是如实而说的,你看《阿弥陀经》里面,说这个诸佛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诚实言就是如实而说的,没有加盐加醋,也没有夸张。那么下来就讲到十二光佛的名字了,我们接着看,然后我们会一一的来解释: 【是故无量寿佛,亦号无量光佛,亦号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等光佛,亦号智慧光、常照光、清净光、欢喜光、解脱光、安隐光、超日月光、不思议光。】 这里就出现了十二种光的名称,十二光明也称十二光佛,总之,都是无量寿佛的名号。那为什么要有这么多的名号呢?因为每一个不同的名号它是为了fufill,就是满足,和针对每一个众生不同的需求,还有不同的situation情况,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情况,这十二光佛都能够全部包括了,全部都能够满你的愿,满你所需要的,所以这十二光佛的名字那就不可思议了。我们再看注解: “此段是本品之三,显光明之十二胜名。此十二光明,称十二光佛,均为无量寿佛之异名,亦正是法藏成佛之果觉。” 那么这个在《首楞严经》里面,我们可以找到,就是《大佛顶首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面,有提到,我们看: “《首楞严经》曰:「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 所以我们是一定要引经据典的,都要根据经典来说的。这里大势至法王子和其同伦五十二菩萨一起来到佛前,说他们每一个人成就的经过,说我回想到过去恒河沙劫以前,那么多的劫,那不是十劫了,所以我们前两天不是说过了吗?阿弥陀佛早就成佛了,成佛以来十劫,那个是示现的。这个地方又有一个证明了,恒河沙劫那么多劫以前有佛出世,名字叫做无量光。 “今经之十二光佛。即彼往昔恒沙劫前之十二如来也。” 你看无量光不是恒河沙劫前就成佛了吗?十二如来,相继一劫,有十二如来相继成佛,一个接一个,一劫之中出现最后的佛名为超日月光,无量光跟超日月光,这两个名号都在十二光佛里头,大势至菩萨说彼佛教我念佛三昧,是从恒沙劫以前的无量光佛,大势至菩萨在那边学到了念佛三昧,所以大势至菩萨是净土宗的初祖,是真正最纯专修念佛法门的。观世音菩萨还不是,观世音菩萨是耳根法门。所以这个是十二光佛。那么还有密部的经典也有提到,我们看注解引了密部的经典: “又密部《九品往生阿弥陀三摩地集陀罗尼经》曰:「是内坐十二大曼陀罗大圆镜智宝像,其名为一切三达无量光佛……智力三明超日月光佛」,正与本经相合。” 你看,这个密宗的坛城里头有十二个大曼陀罗,大圆镜智宝像,十二个宝像大圆镜智,转阿赖耶成大圆镜智,转识成智就成佛了,大圆镜智的宝像其名为一切三达无量光佛,第一个无量光佛,还有最后是智力三明超日月光佛,十二个。这个密宗的内容不是很多人都知道的,我们有幸是因为黄念祖老居士念公,是密宗的真传上师,所以他在这方面有很肯定的内容传达给我们。所以密宗的这个说法,就和我们这里《无量寿经》是一致的。 “又《唐译》为十五光,《宋译》为十三光,乃开合不同耳。” 至于唐译多一点,宋译少一点,那都是开合不同,把一个名号开成两个,那十二是多数,我们这个经的译本也是多数。那你要跟别的经来证明也是相通的。所以我们还是尊崇这十二光佛,第一我们讲这个无量光,一个一个佛的名号我们个别的来解释,那下来的解释主要是采用昙鸾大师的《赞阿弥陀佛偈》为依据,这个内容相当深,大家尽量体会;再体会不了,那就当是存档,反正都来了,所以师父常常说,能够听到这样的内容是很难得的,不懂也难得,我们也遵循念公的提议,重新将昙鸾大师列入净土宗祖师的行列,那就是第二祖了。原本二祖是善导大师,初祖是慧远大师,下来本来是善导大师,现在我们恢复了二祖是昙鸾大师,三祖是道绰大师。念公这里说:现在我们中国的净土宗祖师里头,就没有了昙鸾大师,没有了道绰大师了。古代的时候有昙鸾大师的,所以曾经有过,不是从来没有的,后来就没有了,这是一个不妥当的地方,今后必须得更正过来。这是念公说的。昙鸾大师生在南北朝时代,距今一千五百年。昙鸾大师在论注里头发挥净土宗的玄旨非常透彻,所以是大德。他每尊佛都做了一个偈子,十二光佛他有十二个偈子,他不但有《往生论注》,还有十二个偈子,都非常之圆妙,非后世的人所能及的。什么意思呢?就是后来的人都没有办法超越他,没有办法超越他。我们看注解: “「无量光佛」,昙鸾大师《赞阿弥陀佛偈》曰:「智慧光明不可量,故佛又号无量光。有量诸相蒙光晓,是故稽首真实明。」” 「智慧光明不可量,故佛又号无量光」,这个阿弥陀佛无量寿怎么又号无量光呢?由于众生六根六尘都成了障碍,六根六尘都成了障碍,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尘就是色、声、香、味、触、法,因此一切都有限制,都是有障碍。因为佛的智慧光明是不可称量的,不可计量,不可思量的,所以佛又号无量光,因为光明是超乎你的思量,所以这个就是无量,超过你的思量,那就无量了嘛,所以就是无量光。然后说「有量诸相蒙光晓,是故稽首真实明」,真实明就是阿弥陀佛,这两句话更深有意趣。 “大师此赞深契圣心,直指光明即是智慧,智光不二。「是故稽首真实明」” 那么底下念公说大师这个赞深契圣心,这个赞是合乎释迦牟尼佛的本心的,大师的心跟释迦牟尼佛的心,心心相印,他指出光明是什么呢?这个无量光,我们不要看它只是一个事相,我们一般你一说到光,光就是灯光的光,像这些道场的灯光,太阳光明的光,所有能发亮的光,种种的这些照明。但是这里告诉你:光明就是智慧,智慧和光明是不二的,为什么可以这么说呢?「是故稽首真实明」,这个明称为真实明。所以我们看古人的东西,要一个字都不能够放过,不能够错过。那不懂怎么办呢?不懂就存疑,反正以后会慢慢懂的,不要自己随便笼统的用自己的意思,自己的思想来解释,自己在那边乱乱猜。所以师父我用转述最安全的了,但是有时候忍不住要补充一些,那心里面还是怕怕的,幸好有网站,不太清楚的可以查一查,要不然不晓得要做多少世的野狐狸了。 “以此光明即是真实,故应稽首礼敬也。因此大经,唯一真实。真实之际,真实之慧,真实之利。可见极乐依正因果纯一真实。” 那本经的特点就是三个真实,这三个真实摆在一起的,只有《无量寿经》有,其它大乘经典你找不到。真实之际,真实之慧,真实之利。那么这里昙鸾说的真实明,佛光也是真实,由此可见极乐依正因果纯一真实,所以当然就是如此嘛!弥陀的愿我们讲过了,五个字,一切皆成佛!不仅仅是有情无情也都成佛,一切皆成佛,那么这个跟《首楞严经》是一个意思,《首楞严经》说一切事究竟坚固,恒常没有变异,没有变化。有变异是我们这方面的错觉,法尔如是,本来如此,所以光明就是佛,就是真实。念公说这一段的文字,讲演的能力也就不够用了,只能说到这个地方,你看念公都还那么谦虚,这就是告诉你只有听的份,师父只有转述的份。那么底下引禅宗的话也是如此,我们来看看: “又宋大慧禅师曰:「只以此光宣妙法,是法即是此光明,不离是光说是法。」” 所以一般学禅的人一看见人家说谁谁谁放光什么的,那就认为你这是着相了。这里这个大慧禅师是禅宗的一个中坚人物,不然这个禅宗就灭了。宋朝大慧指出一个参话头的方法,大家都来参话头,因此禅宗又存在了若干年。那么到了今天,念公说连参话头根器的人都少了。我们当然相信,现在我们看到时下的禅是什么呢?连第五度的禅定都没有。所以现在有的人就是要跟你不一样,我就是要修禅,不跟你们修净土,你们老人教那是没有水平的,我这个禅很高级。我们七宝同修一直听师父讲解,一直跟下来,就知道他们那是什么想法了。不跟你净土,我是禅。你那是什么禅连你自己都不知道。所以我自己这几年越来越清楚这是怎么一回事。一说到这个话题,我就很多的唠叨了。这些人的心态,我只能说是谅解,不能说是理解,因为他自己都没有真正的理解。你看夏莲居老居士莲公他说《无量寿经》是连宗带教,禅宗跟教下都在这部经里头了。还说是摄禅归净,摄密归净,等于告诉你《无量寿经》就是华严,就是禅、就是密。而实际上,这句佛号正是阿弥陀如来之果觉,也就是东密所判的第十住心的秘密庄严心。这个有几个人知道啊?有几个人知道?现在多了你们几个知道了。这里说「只以此光宣妙法」,一切都可以宣说妙法,水啊 鸟啊,极乐世界的水跟鸟都可以做佛事,香可以做佛事,水的波声还有风吹树的音声都在说法,那不是都在做佛事吗?可是极乐一切都有妙用,都有妙用,但是唯有光明的妙用是无穷的,十二光佛都是显示佛光的妙用,而这个地方说「只以此光宣妙法」,这个光它有极殊胜的地方,所以你看我们这个《无量寿经》一开头就放光啦!放光现瑞。众生就是愚痴,愚痴就是黑暗,所以光明的对面就是智慧。我们这个《无量寿经》一开头你看,佛放光现瑞,众生就是愚痴,愚痴就是黑暗,所以和无明的对面那就是智慧,智慧就是光明,可以破黑暗。大家在修持的时候都会有这种经验,只有在你自心极端虔诚极端清净,离开一切妄念而又不断灭的时候,在这种情形之下才能够见到光,当你见到光之后,给你增长的是更加的虔诚,更加的清净,这就是光明在宣妙法,真实的般若智慧就透露几分了,显现几分了,这个时候那你看人看事情都特别准啊,不会「走鸡」,不会看错的意思。如果你还是常常看错又常常做错,那你还是在黑暗当中,智慧还没有打开。所以「只以此光宣妙法,是法即是此光明」,这个「是法」说的就是真实法,真实法就是这个光明。「不离是光说是法」,不离这个光明来说这个法,所以念佛时即是见光时,见光时即是见佛时。我们只是常常听到念佛时即是见佛时,那这里说念佛时即是见光时,这个见光跟见佛那还不是一样吗?都是一样的。下来注解说: “「是法」指真实法,即真实际也。不离是光说是法,智慧光明不二也。此光即真实慧也。” 那么是法就是真实法,就是真实之际,真实之际那不就是指的法身吗?「不离是光说是法」表示智慧跟光明是不二的,而且这个光它就是要有照用,本体的照用就是真实的智慧。 “只以此光宣妙法,乃惠以真实之利,亦即光中之妙用。” 「只以此光宣妙法」正是惠以真实之利,这个在后头的经文我们还可以看到,在三途极苦的地方见到佛的这个光明,他的苦他的困难就休止就停止了,这是光惠以真实之利,这是光的妙用。我们继续看注解: “是故《赞佛偈》云「有量诸相蒙光晓」也。因此智慧光明之真实明,能开晓诸有中一切之相,亦指开晓一切诸有中之众生。故云「有量诸相蒙光晓」,一切众生蒙此光益而晓了真实之慧也。” 因为智慧光明的真实明,它就能开晓诸有中,一切相都能开晓,开晓就是开显,这是一个意思。那么众生也是诸有中的一切相中的一种相,所以就使到一切众生得到开晓,就是开启众生的智慧。那么前面说那么多,我们不懂不管它了。简单说这里告诉你就是--你念这句阿弥陀佛,就等于是开智慧了,你念佛就是开智慧了,这么说够简单了吧?那不念的时候就怎样呢?不念的时候就糊涂了,糊涂了,什么坏事什么坏的念头都生出来了,使你自己不能够自拔,所以赶快抢念,我们常常提到这个抢念,赶快抢念,就是赶快回头的意思,回头是岸啊!因此一切众生蒙这个光的真实之利,也能明晓了达真实之慧,所以就是「只以此光宣妙法」,这个意思就在这里了。而且昙鸾大师的《往生论注》就说了: “《论注》曰:「若遇阿弥陀如来平等光照……是等众生如上种种意业系缚皆得解脱,入如来家,毕竟得平等意业。」是即「蒙光晓」之义,亦即惠予众生真实之利也。” 那这个众生如果遇见阿弥陀佛的光照到你,种种意业系缚皆得解脱。在意业上的种种系缚,意思就是意业是指这个思想,思想上搞不清楚的,被缠缚的都能够得到解脱。入如来家,什么是入如来家?与佛同在啦,趋向佛的知见。今天你就是这个脑筋老转不过来,你老是都在乎一些邪知邪见,这是思想上的一个扣,要解这个扣,多少劫都解不开啊!现在遇到佛放光就得到解脱了,这是了不起的事情啊!所以禅宗不可思议就是顿然间给你解掉一些,然后入如来家,毕竟得平等意业,究竟得到如来的平等意业,也就是自己跟佛也心心相印了,这就是说遇见如来光明所得的利益,这个在《往生论注》里头昙鸾大师就是这么说的,如来的光就是阿弥陀佛的光,那如来的光在哪里啊?在哪里啊?请问在哪里啊?就在这里嘛!我们现在不正是沐浴在阿弥陀佛的佛光里面吗?听懂听不懂是小事情,最重要你来这里坐在这里,就是沐浴在佛光里面了,就是得到加持,这些法这些种种的道理,你所听到的,这个语言就是佛光,这个经典是佛光,佛的语言是佛光,师父的转述也是佛光,你要这样来体会才会遇到佛光;要不然你到处去找佛光,找到老半天都没找到。就在你周围,就在你身边,都是佛光。能够让你启发你的智慧的这些都是佛光。这个以前讲过了,是不是?这就是「蒙光晓」的意思,「蒙光晓」解脱了这些个系缚,把你种种的缠缚,打不开的,就是缠缚缠在一起的就给你解开了,解开了那你不就心开意解了吗?而能得到真实之利,这些缠缚是什么呢?都是一些什么呢?都是一些妄想执着胡思乱想,烦恼牵挂种种这些,明天没到就想明天,下个星期还没到就在计划,不用计划啦!来了就做。最近不是有一句话吗?说计划赶不上变化。这个变化太快了,所以证得就解脱了。这里引了昙鸾大师的话,又引了大慧禅师的话,这些祖师的话都很重要。念公说:我要再多说,就变成画蛇添足了。念公很客气很谦虚,他都不敢说是自己的意思,他都引经据典,用了193种的经跟论来解释经文,他自己肯定有能力自己说的。那么这里就想到净空老和尚说的一句话,师父也引来跟大家分享。老和尚说:「我们弘扬净土解说净土要学念老。」老和尚称念老就是念公。「不用自己的话,统统用祖师大德的话,这样子没有人敢反对,没有人敢怀疑,这样能够增长别人的信心,断除别人的疑虑,功德无量!」那么同样的,师父如果再补充的话,那也是变成画蛇添足了,再多说这个蛇就变成蜈蚣了,再不停止蜈蚣就变成火车虫了,火车虫就是马陆。所以祖师的这些内容,只有大家好好的自己去参了。那我们接着看第二无边光佛的解释,我们也是引用昙鸾大师的偈子,我们看注解: “「无边光佛」。《赞阿弥陀佛偈》云:「解脱光轮无限齐,故佛又号无边光。蒙光触者离有无,是故稽首平等觉。」昙师此赞,远胜余师。” 那么过去这些着作,在中国一段时期没有了,叫作佚书,遗失了,所以古时候明代这些大德没有见到这些着作,现在又从外国得到了,所以现在大家要知道,这些因缘有的时候我们超过古人,现在我们能看到净土宗的佚书,古德没有看到啊,这是一个超过古人的地方,你看莲池蕅益没见到这一些,他们要见到早就引了。净土宗佚书有十来种,现在都回来了。还有《无量寿经》一直没有善本,现在我们有了。这是我们超过古人的地方,这是因缘,不是善根,我们的善根比古人差得远了。以上这段是念公的原话。那么这句解释的人很多,但是昙鸾大师这个赞,就比其他的人都殊胜。念公说其他人的解释我们就不引了,只引昙鸾大师解释的。但是注解还是列出来供大家参考,我们看注解: “义寂解「无边」曰「无边际故」,净影曰「广也」,皆不如昙师之圆妙,昙师以解脱光注无边光。” 那无边光他直接解释为解脱光,这是昙鸾大师解释的。别人是解释没有边际,广大,这个就是从字面上来解释了。可是昙鸾大师的解释是解脱,这样才有意思啊!遇到阿弥陀佛的光你就解脱了。 “解脱者,涅盘三德之一。复名之为「轮」,轮者,圆具之义,表解脱之德圆满具足。” 那解脱是涅盘三德之一,三德是-法身德、解脱德跟般若德。无边光就是解脱光,称之为轮,轮是圆具之一。例如这个自行车,自行车就是我们这里说的脚踏车,脚踏车的这个轮子的轮是圆的,轮当中装有许多根轮条,少了几根条,你就不好使用了。所以「轮」是表示圆具,具足,解脱光轮就说明解脱德的圆满具足,首先我们把这个解脱光轮解释出来了。再看注解: “「无限齐」者,离一切局限与齐同。「离有无」者,离有无之二边。离一切边,从容中道。边中俱离,究竟解脱,是「无边」义也。亦即《论注》中「毕竟平等意业」也。” 那这个无限齐怎么讲呢?限就是局限,limited 局限。「齐」就是相齐,就是同的意思,没有局限也没有能跟它同等的,这个称为无限齐。「蒙光触者离有无」,有是一边,无是一边,所以我们这叫边见,要不就是说有,要不就是说无。那佛这个光一照,你就离开了有无这两边了,离开了一切边,边跟中也要离,不止离两边,连中间都要离,为什么呢?因为中间也是因为两边而建立的嘛,你还是没有真正的离啊,所以要连中都离,才得到究竟解脱,因为它离有无,所以究竟解脱称为解脱光,这才是无边的意思。这个解释得很好!蒙光一照就得「毕竟平等意业」,得到阿弥陀佛的「毕竟平等意业」,平等之中当然就没有这一些边见的差别了。 “末后直云「平等觉」(「平等觉」亦弥陀圣号),顿显第一义谛毕竟平等,万法一如。昙师此赞,剖显无边光佛号之深义,此真能赞佛者也。” 那么最后就说:「是故稽首平等觉」,又是平等,所以我们要来顶礼,顶礼谁呢?顶礼平等觉,平等觉也就是阿弥陀佛,这个汉译的《无量寿经》就称为清净平等觉,称如来为平等觉,你看《无量寿经》第三十八品礼佛现光,一开头释迦牟尼佛就问阿难你想见清净平等觉吗?换句话说就是你想见阿弥陀佛吗?清净平等觉也就是阿弥陀佛的名号,觉就是佛,这个经叫做清净平等觉经,清净平等觉就是那摩阿弥陀佛。所以这四句就是说,无边光者就是离开一切边就解脱了,而这个光是圆满具足没有局限没有limit的,没有能相比拟的,而接触到光的都离开有无,得到真实的利益,所以我们要来顶礼平等觉。离开这些边入了中道,而这个中也不是两边的中,前面讲过了,是离开两边的中道第一义谛,也就是回归自性的意思,总之还是归到这句阿弥陀佛,归到法身,归到自性,往生极乐世界就是恢复你的本来嘛,这才是真正的往生的目的。底下是「无碍光佛」了,先引了古代两位大德的解释,这两位都是新罗国人,新罗国就是现在的朝鲜,一位是憬兴,另一位是义寂。还有中国的《净影疏》,但是最后还是用昙鸾大师的来解释,我们看注解: “「无碍」者,憬兴、义寂曰「无障碍」。净影曰「自在」。昙师赞曰:「光云无碍如虚空,故佛又号无碍光。一切有碍蒙光泽,是故顶礼难思议」。” 昙鸾的解释就是光和云是相连的,有时候放光,有时候现一切云相,很吉祥。不是世间我们看到的那些云的形象。这是比喻光和云都没有障碍,跟虚空一样。你看那个云当然有相啊,但是它没有实际的体积,所以飞机才可以撞云而又没事,太厚的云最多就是晃动一下,飞机晃动一下而已,可以穿越云层,故佛又号无碍光。在我们来说,众生就是有碍,处处都有障碍,不能得自在。「蒙光泽」,泽是恩泽。见到光就得到佛的恩泽,得到光的恩泽,所以我们要顶礼难思议,顶礼阿弥陀难思议。下来又是注解了,我们看注解: “其意为,光如虚空,故无障碍,本体常寂,妙用无穷,自在无碍,光明遍照,一切有碍(有情)皆蒙光益,故云「难思议」也。” 这个意思就是光像虚空一样,这就表示它没有障碍,它本体是常寂的,虚空就寂,它无所作为,然而虚空它妙用无穷啊!众生见到光了,就得到恩泽了,自在无碍而光明遍照,一切有情都蒙受光益,所以说难思议,这个是「无碍光」。所以既然你承认了佛是无碍光,那你还担心你求救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来不了,为什么?太远了,十万亿佛土,多少多少银河系以外的那个地方,还有我们这里很多高山挡住佛了,他过不来了,那就是有障碍了,那就不叫无碍光了。所以这十二光佛的名号大家好好的去体会一下,他真的是可以fulfill,可以满足,可以能够适合任何一种情况,众生没有任何情况能够离开这十二光佛这个范围,不可能的,佛最清楚嘛!如果有的话就漏掉啦!佛就要增加多一个光啦!就有十三光了。十二光佛就全包了,像这个无碍光就是这样。下来是解释无等光佛了: “「无等光佛」,见唐宋译。《魏译》为「无对光佛」。” 无等光《魏译》没有,《魏译》它称为无对光,对跟等也是相等的意思,这就是翻译的不同。 “净影曰:「他光不敌,名无对光。」憬兴曰:「非诸菩萨之所及,故无对。」” 所以我们还是把昙鸾大师赞「无对光」的搬到这里来看看,说: “昙师赞曰:「清净光明无有对,故佛又号无对光。」” 没有能够和他相对的,没有跟他相同的,清净无有对,光明也是无有对,所以佛称为无对光。 “无对与无等之义同,无有等对,即是绝待。” 对就是等嘛,对等,没有对待就是绝待,但是绝待这个事情,文字是解释不了的,用世间语言说就是绝对。可是大家要知道,当你说「绝对」这两个字的时候,有人就说的很好,你说了绝对早已是相对了,绝对跟相对那就是一对嘛,它就有对待了,对不对?所以这是语言达不到的,这些道理只有自己好好的用功,好好的读大乘,自己去参啊,所谓「从门入者不是家珍」,这以前也讲过,从外面进来的,从你眼睛耳朵等等进来的这些,都是knowledge知识常识。今天大家所听到的不是你自家的珍宝,不是你本来有的。但是我们还是要听,还是要吸收,然后进来之后要回光返照,消归自性,来结合自己的般若智慧。所以你还是需要这些,但是外面这些只能做参考,学习,需要自己去参。实际你本来具足了,本来具足了。这里又引了一个解释,这个解释很妙,只有大家自己默默去体会。师父我重复看了很多遍,还是只能体会到一点点,这一段用《首楞严经》来说明「无对」相当的恰当,在《首楞严经》佛就问文殊:你是不是文殊啊?你是不是文殊?这样问我们听了觉得很奇怪啊,这样问好像是多余的,你是不是慈净啊?这个好像是废话多余的,这个我们没有注意到。你看文殊怎么回答呢?文殊答:我真文殊,无是文殊。我真的文殊,没有什么是文殊。经文接下来就没有诠释了,再底下就说:若是文殊,则二文殊。所以有人说《首楞严经》是假的。念公说他刚学佛的时候才二十几岁,在重庆回老家遇见他舅父,梅光羲老居士就问他:你对这个怎么看?说《首楞严经》是假的你怎么看?就问他舅父啦,他舅父头一句话就说:谁能假得出?这是第一句。假的也好!这是第二句。这就把一些佛学家给破掉了,专固执考证,这样的一部经典谁能假得出来?释迦牟尼佛跟大弟子的辩论,那些弟子都不是普通人,包括文殊菩萨,这些内容不是一般世间的辩论,那简直就是超人的智慧啊!不是人类的智慧。下面注解再说了: “此显无等无对绝待之义。若是文殊,则二文殊,便有等对矣。” 我真文殊,不是文殊;若是文殊,则二文殊。这个意思就真正的绝待了。我真文殊,没有什么叫是文殊。我要是文殊的话,就变成两个文殊了。大家能不能体会文殊这句话的意思?因为有「是文殊」(就是真文殊),就有非文殊(假文殊),这就相对,就不是绝对了,岂不是成了二个文殊了吗?如果说有一个真文殊,那就还是落入是非的概念当中,就是二了,有二就有对立。这里是不二,那才是真正的绝对。而实际上如来藏的本体当中,没有这些个「有」或者「没有」、「是」或者「不是」的这些分别的念头,但有言说,都无实义。这些内容在《首楞严经》都是在说明如来藏本体的真实义。那我们听不懂是正常的,因为不是说的事相,而是说的理体,主要告诉我们不要分别,本来没有分别,那就是绝对了。念公再举个例子,当时在现场讲课的时候就地取材,就拿起了一枝粉笔,你说一根粉笔也可以啦,拿起了一根粉笔,就问在座的说:这个是粉笔吗?这个是粉笔吗?你们说,是不是粉笔啊?是粉笔。是粉笔就是两个粉笔啦!真文殊没有什么是不是,说是说非都要落二落三的问题。师父我二十年前第一次听净空法师讲《首楞严经》,完全听不懂啊!十年后再听还是不懂,可能懂一点点,后来就放弃了不听了,现在也不要去懂了。现在是要去作佛了,到了极乐世界什么都懂了,见了阿弥陀佛就没有什么相对绝对种种这些事情了嘛!所以这个光它是无等光,绝对的。大家开始可以感受到这个绝对,不是我们之前所理解的,它不是跟相对对应的那个绝对了,而是超越相对的那个绝对的绝对。这些话也就只能说到这里。 “故知「无对光佛」号,其义甚深。” 所以无等光佛意义很深,前面这一段很多内容,我们的语言也只能说到这里,为什么呢?苦于舌头太短了,就算是广长舌也不能说清楚。所以前几天不是跟大家说过了嘛,到这个时候三世诸佛只能够把这个口挂在墙壁上,所以到了最殊胜的地方非言语所能解,所以称为不可思议,你不能议论,不能讨论,再讨论都成为戏论,不是有什么限制你不许你说,就是可恨娘生的舌头太短了说不清楚,当然这是比喻,不是要多长的舌头才能够说清楚,这是超出我们三度空间的人的思想范围,那是佛的智慧,那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其实这也是你我本有的智慧,只是现在用不上而已啊,但是所幸现在还有听到的份,你看连这个廖妈妈老菩萨都在听,你别小看这件事情,因缘难得!你说老菩萨听得懂吗?想想我们,我们昨天讲的,是谁在听?昨天不是说了吗?你想认识佛祖么?就你那个能听的能看的就是。所以是它在听,不能说是你的耳朵你的眼睛,那只是通过它这个工具而已,我们叫英文叫 Bypass,真正是你的闻性的作用,是自性在听,自性在看,自性在说。所以听不懂还是要来,这些都是圆教的道理,这种说法你到外面听不到了。下来是智慧光: “「智慧光」。净影曰:「于法善照,名智慧光。」憬兴曰:「光从佛无痴善根心起。复除众生无明品心,故智慧。」” 因为能够破无明的只有智慧嘛,佛光既然能破除众生无明的心垢,所以称为智慧光。佛光具有消除众生根本无明的妙用。无明有两种:一个是枝叶无明、一个是根本无明。这个阿弥陀佛的光,简单说就是阿弥陀佛这句佛号能够将你的根本无明都破除,真正能给众生真实之利。显明佛光是从真实本体所发的光明,这个我们就可以相信了。佛光就是真实的智慧,所以智慧光明本来是一体无二。我们再看注解: “又昙师赞云:「佛光能破无明暗,故佛又号智慧光。」后两者,均以破除无明,而名智慧。彼佛智光,能荡除我等无明心垢,惠予我等真实之利,是故弥陀称为光中极尊,佛中之王。” 接着是常照光了,我们接着看常照光。 “「常照光」。见《宋译》。常寂光中,寂而常照,故名常照光。《魏译》为「不断光」。净影曰:「常照不绝,名不断光。」憬兴曰:「佛之常光,恒为照益,故不断。」” 那么在魏译本是「不断光」。那我们就精炼一点,别家的一些注解作为参考就好,我们就不说了,书上都有,我们只选精华的,还是依昙鸾的作为我们来理解常照光的解释,我们看注解: “昙师赞曰:「光明一切时普照,故佛又号不断光。」一切时普照,正是常照之义。” 寂而常照。它一切时间普遍照,所以称为不断光,没有间断,没有遗漏,妙光普照,妙用常存,这个是常照光的意思。我们简单再补充一点,他这个光不会说照到一半,或者什么时候在你最紧急最需要的时候,这个光突然间没电了,这个电半途不能不能supply不能供应了,那这个光就断了,那就不叫不断光了。不断就是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角落,不管多远都在照,都能照,而这个光也不会有时强一点有时弱一点。会有这种现象,是在我们众生这边的接收能力,不是在佛那边有强有弱。这个我们一定要有信心,这就是真正的信佛了。底下是: “「清净光」。净影曰「离垢称净」。憬兴曰:「从佛无贪善根而现,亦除众生贪浊之心,故清净。」昙师赞曰:「道光明朗色超绝,故佛又号清净光。一蒙光照罪垢除,皆得解脱故顶礼。」” 这个是道光,不是凡情的俗光,不是那些世间的火光,珠子放的光,日月的这些光,不是,不是这些。这是由于道而产生的光,是你修道有感应所产生的光,它很明朗,跟我们世间的光显然不一样。这里说「色超绝」,它有种种的妙色。所以《观经》就说了,一一光中有多少种微妙的颜色超过一切。「绝」就是不可及,所以称为清净光。「一蒙光照」这个光只要一照到你,你的罪垢就消除了,都能得到解脱了,所以我们应该顶礼阿弥陀佛。接着注解又说: “故知此光明朗离垢,复能为众生消除贪浊与罪垢,故号为清净光。又《往生论》云:「此三种成就愿心庄严,应知。略说入一法句故。一法句者,谓清净句。清净句者,谓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故。」” 所以《往生论》说极乐世界,三种庄严,入一法句。这个我们几乎可以背了。一法句者,谓清净句。阿弥陀佛又号为清净佛。清净句就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所以这清净光就是清净句,就是阿弥陀佛,就是法身,也正是我们的自心,所以才能有如是不可思议的妙用。但是我们现在应该惭愧,我们有这么殊胜的妙明真心,每个人都有。现在就是还没有开显,还自以为是,那差得很远了,所以没有生起惭愧心,只认识自己的这个假身。那怎么才叫初步认识呢?就是师父常说的,要把佛法放在第一位,放在第一位,其它都不重要了。如果能够唯一那是最好,如果能够这么做,那就不是师父常常说的的那句话了,什么话呢?坐吃等死,相反的就是坐吃等死,现在你一眼望去,几乎都是在坐吃等死,坐吃等死这句话是师父我想出来的,过后看到念公也说一样的话,不同的是前面那个字是混吃不是坐吃,混吃等死,那以后师父就用念公的这句混吃等死,更加的贴切,就是在混日子等死啊,看那一天死,没死之前都在糟蹋自己的法身慧命,你糟蹋这个色身没有关系,这个最后都是要灭掉的,这个色身最后都是要灭的。那天有一位老菩萨就当面问师父,说她打算往生之后不火化要土葬,她要交代她的孩子们,然后问师父这样子好不好?这位老菩萨可是一位精进的念佛人,也听道理也发愿求生,现在还执着这个火化还是土葬,这么看来还是没有完全彻底的放下。所以师父就跟她解释这个色身是假的,假的,死了之后就是一堆垃圾,跟那些垃圾有什么两样呢?所以你还在乎这些垃圾应该是怎么处理才妥当,那已经不是你的事了。你要做的是,是这个假的里面的那个真的,这个才是最重要的,你的真身那个神识,最后怎么处理才是你要关心的,所以一定要分清楚。说到这里就想起以前在北部讲课的时候,下课后有一位女众就问师父说,说她的儿子在海里会不会冷啊?在海里会不会冷?师父一下没听懂,以为她儿子跳海了,以为她儿子跳海了,后来才知道是他的骨灰撒大海,妈妈担心他会冷,担心她的儿子会冷。我心想那你烧一件寒衣给他,他就不怕冷了。这都是不晓得这个色身是假的,没有这个认知,不知道法身慧命才重要。但是现在一般人都不重视这个,也不懂得分别,反而重视这个色身,所以是颠倒了。我们继续看注解说: “是知清净一名,体是真实法身。广摄国土、佛、菩萨三种庄严,故《汉译》弥陀名号为无量清净佛,又弥陀密号为「清净金刚」。当知清净二字,其义甚深。” 好了,那么就解释前面的了。下来就到了欢喜光了,我们看注解: “「欢喜光」。净影曰:「能令见者心悦,名喜。」憬兴曰:「从佛无瞋善根而生,能除众生瞋恚戚心,故欢喜。」昙师赞曰:「慈光遐被施安乐,故佛又号欢喜光。」「安乐」者,如《法华》曰:「身意泰然,快得安隐。」佛光能令众生安乐欢悦,故名欢喜光。” 遐就是很远很广,为什么会这样子呢?因为慈悲心嘛,佛因为慈悲所发出来的光,能普遍照到无极的远方,能把安乐普施给一切众生,故佛又号欢喜光,众生能得到安乐就欢喜了,有谁听到这句阿弥陀佛就愁眉苦脸的呢?听到阿弥陀佛就应该欢喜啊,你要什么,他都可以帮你解决,你看四十八愿就给你承诺了,只是不能帮你做坏事就是了。所以说念佛的人为什么要天天都开开心心?自自然然他就会这样,因为这句佛号就是欢喜光嘛,阿弥陀佛提供给你的这个光是欢喜的元素,而你为什么念阿弥陀佛念得那么悲伤那么难过那么辛苦呢?生活还是那么多障碍,那么多不顺利,那是你没有将这句佛号念好,你没有接收到佛的欢喜光,是不是这个意思啊?那么欢喜光我们就简单的介绍。下来是解脱光。 那我们今天时间好像也差不多了,大家听到也累了。师父常常讲这个Battery电池,这个电力已经开始弱了,所以见好就收,快快回去将电给它充满,明天再来拼过。好,那我们今天就一起学习到这里。感谢大家的出席,阿弥陀佛!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