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3/27 22:48:42瀏覽294|回應2|推薦6 | |
紐約馬拉松賽中,運動員張文彥,頭戴繡有中華民國國旗的帽子,一步步地向前邁出堅定的大步。觀賽者不分種族,全大聲的為他加油喝采。讓眾人感動的,不僅是張文彥堅持跑完全程的毅力,還有,因為他是一位全盲人士。 重生系列23 紐約馬拉松賽中,運動員張文彥,頭戴繡有中華民國國旗的帽子,一步步地向前邁出堅定的大步。觀賽者不分種族,全大聲的為他加油喝采。讓眾人感動的,不僅是張文彥堅持跑完全程的毅力,還有,因為他是一位全盲人士。 媒體封他為「台灣阿甘」。除了跑步,張文彥也參加鐵人三項競賽、騎協力車,甚至登上玉山……二○○五年,他成立「台灣阿甘精神發展協會」,希望藉由體育活動,帶領更多身心障礙的朋友走出心靈的牢籠,跑向自信、光明多彩的生活。 張文彥一歲多學走路時,母親就發現他和其他孩子不一樣,走起路來步履蹣跚,時常撞牆;三歲時,擔任醫師的父親,診斷出張文彥罹患「視網膜色素病變」,視力將隨著年紀增長,一點一滴地流失。雖然視力不佳,但張文彥比同年齡的孩子更好動,爬樹、賽跑、打棒球樣樣都喜歡,曾模仿跳遠選手,不料一跳卻掉進糞坑裏;夏天偷偷打開水塔,跳到裏面游泳……。 當時他迷上中視的《大運動場》節目,深受節目中運動員的英姿吸引。他對父親發下豪語:「我長大要當運動員。」開明的父親鼓勵他:「那你一定要好好加油。」當時誰都沒想到,張文彥的這句話不只是孩子的童言童語,而在未來成為事實。「我做事都是『玩真的』,不『玩假的』」,談及這段往事,張文彥爽朗地笑著。 張文彥逐漸長大,視力幾乎完全喪失。他在教會遇到了生命中的貴人──筆名杏林子的劉俠女士。幾次會面後,劉俠開口邀請他管理伊甸基金會的一塊農地,劉俠的邀約,卻宛若在他心中注入一劑強心針。「劉俠姐是一個無私的人,毫不吝嗇地對身邊的人釋放出愛。她的信任,對我而言是最大的鼓勵」,「那一刻我才明白,只要願意嘗試,身心障礙的人也可以有更寬廣的出路。」 一九九○年,張文彥參加伊甸基金會「中醫病理按摩班」,在老師李家雄的號召下,第一次到陽明山竹子湖跑步,不料沒跑幾公里就氣喘吁吁,最後是走完全程。但這次馬拉松初體驗,讓張文彥從此上癮。因緣際會下,認識了馬拉松前輩劉文和,劉文和替他展開「魔鬼特訓」,要求他每天上下跑國家戲劇院斜坡幾十趟,也抓著繩圈,與他一起練跑,「不知道跌倒了幾次,」張文彥說。然而一切辛苦都有代價,張文彥逐漸跑出名號,陸續獲頒多種體育獎項。 九二一大地震發生後,張文彥從媒體聽到災區的慘況,救難隊無私的付出,更讓張文彥深受感動。跑步之餘,以按摩為主業的他,號召數名按摩師,到倒塌的東星大樓旁二十四小時輪班,替救難隊員免費按摩,「身障朋友也可以做公益」,張文彥說。 爾後,他更從無到有,創立「台灣阿甘精神發展協會」,協會的宗旨之一,就是要推廣體育活動。「我在台灣各地與國外跑步,雖然看不到,但我能用耳朵聽、用鼻子聞,感受到不同的場地、氣候、人群,心中感覺非常暢快」。幾次長跑難忘的回憶,像遇到陌生民眾加油打氣,遞水送食物,還有學校師生、警察主動陪跑。張文彥因為跑步鼓舞了很多人。某次他遇到一位身心障礙者的母親,聽了他的故事後感動落淚,告訴張文彥:「看到你,感覺我的孩子或許也能闖出不一樣的人生。」 張文彥認為,雖然社會對身心障礙者的關注逐漸提升,但仍有許多進步空間。「許多優秀的身障運動員,比賽結束後為了生計,只能繼續按摩,心中的落寞,旁人難以體會」張文彥說,「許多視障朋友努力讀到大學,但畢業後職業的選擇卻很少,多半只能回到按摩業。他們的工作權應受到保障,有更多能發揮專長的舞台。」因此,協會努力的目標,是未來可以提供身心障礙朋友健全的工作輔導機制,更盼望政府機關、社會大眾能釋出更多元的工作機會。 「許多身心障礙的朋友,從小受到過度保護,不但無法學習獨立,心裏也因為缺乏自信,變得畏縮、害怕。但是,如果身心障礙者的身心得不到自由,那麼他的生命也會逐漸關閉」張文彥說,「所有身心障礙者,都應該相信自己,用行動證明自己,勇敢站出來,因為『天助自助者』,更盼望大家給與這群特殊的朋友更多關心,或投入志工行列,讓他們的『特殊』,也有機會成為『非凡』。」 【講義雜誌2009年3月號】【文.採訪/黃瀚瑩】3.27.2009摘要
|
|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