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擺脫台灣「行人地獄」的惡名
2022/12/17 17:23:26瀏覽209|回應0|推薦0

國際媒體CNN上週在其〈每週旅遊新聞信〉報導,台灣以美食小吃、自然風光和好客聞名,但險象環生的交通令人卻步,有如「行人地獄」(living hell)的亂象,不利國際觀光。

 

Beethoven Symphony No.8, Berli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Herbert von Karaja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0VTAQKTZ1w

 

【摘要2022-12-12.自由】國際媒體CNN上週在其〈每週旅遊新聞信〉報導,台灣以美食小吃、自然風光和好客聞名,但險象環生的交通令人卻步,有如「行人地獄」living hell)的亂象,不利國際觀光。

報導還指澳洲、加拿大、日本與美國等國的官方國外旅遊指南,明確點出台灣道路亂象,促請其國人注意。台灣的交通不安全,成為另類國際共識,必須正視。

亂象,主要是汽、機車駕駛不守交通規則,不僅橫衝直撞,燈號剛變換時闖紅燈、搶黃燈,不尊重行人路權,行人過馬路要提高警覺,即使綠燈穿越時也須小心,巷弄之間更常衝出車輛;尤其「機車停在人行道上,甚至直接騎在人行道上」,「計程車和公車可能無視其他車輛,急切到路邊載客」。

交通不安全,除了讓台灣不光彩的名聲遠播,國人也付出代價。不但不利發展觀光,有礙國際形象,統計顯示,台灣一年交通事故奪走約三千條人命,相當於每十萬人有12.67人亡於車禍,大約是日本的六倍、英國的五倍,在已開發國家的道路安全排名後段班。其中,機車騎士佔死亡逾六成,受傷七成五,尤以年輕人無照騎機車者為多。

對於這一現象,前交通部長賀陳旦去年曾強調,交通死亡比率嚴重且持續增加,已是國安問題,疾呼「搶救道路亡魂」為全民急務。在CNN報導之後,有立委要求交通部改善,否則交通部長就該下台。這一主張,容或出自對交通問題的關注,本質上仍是政治人物的慣性思考,台灣的交通亂象,絕非只是政治問題,也牽涉國民性或社會文化。

誠然,在改善交通的所謂三E政策,即教育(Education)、工程(Engineering)、執法(Enforcement,政府都責無旁貸。其中,交通工程設施的改進,舉凡人行道連貫而好走、道路號誌設置、車輛行進標線、道路設計、降低壅塞等,都是主管機關的責任。

交通執法,如重罰酒醉駕車、開罰汽機車路口未禮讓行人、取締超速及違規停車等,交通及警察單位不能馬虎。

至於交通教育,從駕駛執照取得、交通法令宣導、違規後再教育等,也是主管機關分內要務。

此外,取法乎上,師法瑞典等先進國家實施「零死亡願景(Vision Z)」政策,以減少交通死亡人數,建立交通安全的社會,也是重要目標。

必須強調,改善惡名在外的台灣交通亂象,政府負相當的責任,駕駛人或公眾的守法自律也至關緊要。從CNN到各國所指的台灣交通亂象,主要是我們的交通規劃和實務「以車為本」,而非行人優先,常置私人行車方便的考量於行人和公共運輸便捷之上。

事實上,即便是開車族,當行人的時間也常多於在車上,建立「以(行)人為本」的交通文化,配合機車騎士及開車族守規矩和行車禮儀,不把馬路當自己的專屬空間,是去除「行人地獄」惡名的根本工作。

對於生活在台灣的人,交通亂象司空見慣:路邊紅線停車很普遍,併排停車經常見、機車路邊騎樓隨意放;自行車和機車不但騎上人行道,常逆向行車,有時還叭行人嫌擋路;開車左轉搶先行,路口轉彎不讓人;上下高速公路匝道突插隊、車道任意變換、行駛路肩;

紅綠燈在有些地方僅供參考,夜間更形同虛設;人行道或狹窄、停滿汽機車,或被路燈和變電箱所擋,有的店家還在門口擺上盆栽或招牌;騎樓尤常高低不平,不利嬰兒車及輪椅通行。

在路邊傳統市場或夜市,機車一路徐行,騎士邊騎邊巡看或詢價,危險且有礙他人,也搞得烏煙瘴氣,路人掩鼻吸廢氣。如此這般,違規如家常便飯,禮讓絕無僅有。台灣人走在路上,不但「馬路如虎口」,也常不便於行。

在檢討交通亂象的議論中,橫衝直撞的機車備受關注。首善之區的台北,捷運成網,公車是全台灣唯一能有效讓上班族通勤的城市,仍有約95萬輛機車穿梭呼嘯於大街小巷之間,不僅有礙已開發國家首都形象,且構成空污和噪音主要來源之一,最應優先改善。越南首都河內已宣布2030年起禁止機車上路,台北或可參考。

從社會文化層面看,行車有我無他,重個人甚於整體,是台灣交通特色;從生活教育著手,實踐行車禮儀為根本之計。

同時,政府做好公共運輸投資經營管理,台北以外地區尤應受重視。個人方面,若更多人把開車、騎機車改為使用公共運輸工具、自行車或步行,有如丹麥等北歐國家所實現的交通方式,利人利己,也有助擺脫「行人地獄」惡名。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challe77&aid=177794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