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8/11 00:08:42瀏覽1483|回應5|推薦24 | |
上接 “反義裡的駱駝” 聖經新舊約全書是基督教教義最核心的文字依據,新約四福音書(馬太,馬可,路加,約翰)又是現代基督教一切教義的根本。四福音書記載了耶穌生平受難復活前后的行誼,這四部書里耶穌的生平及言行卻有出入,出入的原因有《教會》和《非教會》兩類說法。 教會的說法是,四部書里的耶穌生平都千真萬確,絕無衝突,皆由神所默示而假手他揀選的僕人來記載,四者相互輝映,互相補足,出入不但不是矛盾,反而使得神的啟示更加完備……。 非教會的說法中 Kautsky 的說法【基督教起源(Foundations of Christianity)】有嚴謹的比對分析,我最欣賞,此說與殷海光認為:「瑪麗亞是一個可憐的猶太女子,而被占領軍羅馬士兵強暴……」同樣「去神格化」。Kautsky 的說法在薩孟武的【西洋政治思想史】里整理為五段:(1)仇富到迎富(2)共產到私產(3)平等到階級(4)對抗到服從(5)現世到來世:
(一) 仇富到迎富: 基督教是在 Palestine的窮苦人民為了反抗羅馬帝國的剝削和壓迫而創的宗教。貧民苦于生活壓迫,而又目擊富豪享受驕奢招搖,《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反差太強烈,于是仇富: 你們貧窮的人有福了,因為上帝的國是你們的,你們饑餓的人有福了,因為你們將要飽足,你們哀哭的人有福了,因為你們將要喜笑……,但你們富足的人有禍了,你們飽足的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將要饑餓,你們喜笑的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將要哀慟哭泣……》(路加六章20-25) “有錢的人進上帝的國,是何等的難呵!駱駝穿過針眼,比財主進上國的國,還容易呢(路 18 章 24-25,可 10 章 24-25) 何以貧窮的人有福而富足的人有禍?路加未說理由,但卻是道德切分,窮即是善人而富便是惡人,富人不能進天國,且受種種詛咒,非因其罪惡,乃因其財富。 但這種仇富心理不久就走入窘境,不得不修正,壓力來自經濟。蓋窮人固因教會的思想加冕而得到鼓舞和安慰,滋生「幸福感」(窮開心?),但羅馬帝國末季經濟益發困窘,貧民劇增,而教會的天國畫餅,抽象幸福,倘無物資發放,將有牛皮吹爆之慮,而教會欲得物資,勢需吸引富人加盟,教會乃對富人大開方便之門,歡迎入會。(既想得豬錢,就得伴豬眠!)既是歡迎富人入會,豈能不修改仇富論調?試看修正后,所展現的「放寬」: “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饑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馬太福音 5 章 3-10) 為歡迎富人,拆除仇富地雷,以前是“貧窮的人有福”,現在是“虛心的人有福”,以前是“饑餓的人有福”,現在是“饑渴慕義的人有福”。 (海峽兩岸解凍,先悄悄地拆除內部黨章黨義里的仇視地雷……藍邊「青年反共救國團」拆除「反共」,中華航空公司國旗改梅花,紅邊中央一級領導人改穿西裝,「小米加步槍」改成「口紅加面霜」,江姐已被田文華取代。)
(二)共產到私產: 原始教會團體,經濟方面接近共產,新約中路加及使徒行傳處處可見記載: “你們要變賣所有的、賙濟人“(路加 12 章 33) “這樣、你們無論甚麼人、若不撇下一切所有的、就不能作我的門徒。”(路加14章33) “信的人都在一處、凡物公用。並且賣了田產家業、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給各人。(使徒行傳2章 44 - 45) “那許多信的人、都是一心一意的、沒有一人說、他的東西有一樣是自己的、都是大家公用。……內中也沒有一個缺乏的、因為人人將田產房屋都賣了、把所賣的價銀拿來、放在使徒腳前。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給各人。(使徒行傳 4 章 32 ,34,35) 這種原始共產,是資源匱乏、相濡以沫的共產。是「一顆紅薯掰八份,半瓢冷飯五人餐」的共產。除了缺乏笑容,一切接近柏拉圖的理想國(烏托邦)。因缺乏生產工具,只有零散工匠,故為財富分散的原始共產,而非資本集中的工業共產;不是生產型共產,乃是消費型共產。…… 教會因物資匱乏,粥少僧多,教義卻發放無冕光環,慷慨頒發畫餅,結果餅固無著落,但不勞而獲的羞愧心卻一掃而空,于是大家放開肚皮吃飯,坐吃山空,水落石出,教會窘態畢露。教會對富人招手乃勢在必行。富人一旦加入教會,革命團體的性質因而劇變,即放棄共產主義,我們看改轍后馬太福音寫得很明白: “耶穌說、你若願意作完全人、可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馬太19 章 21)。 另據 Tertullian ( ca. 160 – 220 AD ) 的護教學(Apologetics):教徒對教會的捐款,已從強迫改為樂捐,如此“凡物公用”的信條已經解套,共產已然告終,時間是耶穌死后的 150 - 160年。
(三)平等到階級: 原始基督教主張平等,不但自由民平等,高尚的節操且及于奴隸(為奴的): “我們不拘是猶太人、是希利尼人、是為奴的、是自主的、都從一位聖靈受洗、成了一個身體,飲於一位聖靈。(哥林多前書 12章 13) “並不分猶太人、希利尼人、自主的、為奴的、或男或女.因為你們在基督耶穌裏、都成為一了。(加拉太書 3 章 11) “在此並不分希利尼人、猶太人、受割禮的、未受割禮的、化外人、西古提人、為奴的、自主的.惟有基督是包括一切、又住在各人之內。(歌羅西三章 11) 但修正后平等的主張消失了,代之以階級: “你們作僕人的、凡事要存敬畏的心順服主人.不但順服那善良溫和的、就是那乖僻的也要順服。倘若人為叫良心對得住神、就忍受冤屈的苦楚、這是可喜愛的。你們若因犯罪受責打、能忍耐、有甚麼可誇的呢.但你們若因行善受苦、能忍耐、這在神看是可喜愛的。”(彼得前書 2 章 18-20) 這個變化原有復雜的社會政治背景,簡單說,當時已有投票制度,在社會利益分配上,同為窮苦底層的自由民與奴隸,利益并不一致,自由民雖窮,可借投票對富人進行政治勒索,奴隸則無此武器。平等頓成陳義過高的空泛道德,兩群體統一戰線乃解體。
(四)反抗到服從: 原始教會由被壓迫猶太人所創,新約中處處可見其反對羅馬統治之激烈: “你們中間有彼此相爭的事、怎敢在不義的人面前求審、不在聖徒面前求審呢。豈不知聖徒要審判世界麼.若世界為你們所審、難道你們不配審判這最小的事麼。豈不知我們要審判天使麼、何況今生的事呢。既是這樣、你們若有今生的事當審判、是派教會所輕看的人審判麼。(哥前 6 章 1 - 4) 猶太人既蔑視法律,更蔑視法官。且看他們托古(巴比倫)諷今(羅馬)的詛咒: “巴比倫大城傾倒了、傾倒了、成了鬼魔的住處、和各樣污穢之靈的巢穴,並各樣污穢可憎之雀鳥的巢穴。……因他的罪惡滔天他的不義神已經想起來了。他怎樣待人、也要怎樣待他、按他所行的加倍的報應他……,用他調酒的杯、加倍的調給他喝。他怎樣榮耀自己、怎樣奢華、也當叫他照樣痛苦悲哀。……所以在一天之內、他的災殃要一齊來到、就是死亡、悲哀、饑荒、他又要被火燒盡了……(啟示錄 18章 2 - 8)” 但基督教一旦開始在歐洲傳教,一切改觀,對抗的態度也作了180度的修正: “在上有權柄的、人人當順服他。因為沒有權柄不是出於神的,凡掌權的都是神所命的。所以抗拒掌權的、就是抗拒神的命,抗拒的必自取刑罰。作官的原不是叫行善的懼怕、乃是叫作惡的懼怕。你願意不懼怕掌權的麼?你只要行善、就可得他的稱讚。因為他是神的用人,是與你有益的。你若作惡、卻當懼怕。因為他不是空空的佩劍.他是神的用人、是伸冤的、刑罰那作惡的。所以你們必須順服、不但是因為刑罰、也是因為良心。你們納糧、也為這個緣故。因他們是神的差役、常常特管這事。凡人所當得的、就給他。當得糧的、給他納糧。當得稅的、給他上稅.當懼怕的、懼怕他;當恭敬的、恭敬他。”(羅馬書 13章 1 - 7)
(五)現世到來世: 原始基督教團體,其成員對變天渴望殷切,忍饑受苦,等待黎明,如大旱之望云霓,因此教會的解放承諾,也相當具體,就在今世!就在現世!并非我們今日理解的遙遠抽象的天國許諾,請看: “耶穌又對他們說、我實在告訴你們、站在這裏的、有人在沒嘗死味以前、必要看見神的國大有能力臨到。”(馬可 9 章 1) “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世代還沒有過去、這些事(指前文21章27節所稱:他們要看見人子、有能力、有大榮耀、駕雲降臨---),都要成就。”(路加 21 章 32) 因為教會許諾的樂園是經由取代現世統治者,此宣言無異預告流血。至此,若羅馬帝國仍然不以耶穌所領導的教會為暴力非法組織,實難想象。新約對此,并不諱言: “你們以為我來、是叫地上太平麼.我告訴你們、不是、乃是叫人紛爭。”(路加12章51) 耶穌對武裝起義有規劃,新約對抗暴的籌備工作也進入細節描寫: “耶穌說、但如今有錢囊的可以帶著、有口袋的也可以帶著.沒有刀的要賣衣服買刀。我告訴你們、經上寫著說、『他被列在罪犯之中。』這話必應驗在我身上、因為那關係我的事、必然成就。”(路加22章36-37) 早期的基督教,採暴力零和態度: “說話之間來了許多人、……。左右的人見光景不好、就說、主阿、我們拿刀砍可以不可以。內中有一個人、把大祭司的僕人砍了一刀、削掉了他的右耳。(路加22章47-50) “眾人都起來、把耶穌解到彼拉多面前。就告他說、我們見這人誘惑國民、禁止納稅給該撒、並說自己是基督、是王。彼拉多問耶穌說、你是猶太人的王麼。耶穌回答說、你說的是。”(路加23章1-3)(另,馬可15章2,用字也是“你說的是。”) 此時耶穌主張武裝對抗,要門徒備刀械,面對審判寧折勿辱,正面開幹(這個「我是王」的答詞其實含義深遠,餓死事小,投降事大:沒錯!老子就是。一如愛爾蘭共和軍面對英國法庭:我是愛爾蘭公民,你非法占領,無權審判!)但后期態度丕變,耶穌甚至對已經發動武裝對抗的部下發出繳槍令: “收刀入鞘吧,凡動刀的、必死在刀下。”(馬太 26 章 52) 而對于原先最招牌、最具代表性的革命動作:抗稅---抗拒羅馬統治合法性的納稅---不但不再禁止,而且變相鼓勵: “耶穌說、這樣、該撒的物當歸給該撒、上帝的物當歸給上帝。”(馬太 22 章 21,馬可12 章 7 亦同) 值得注意者:耶穌被捕乃因抗稅,現在被捕理由也變了,變成:「說了僭妄的話,自稱上帝兒子」(馬太 26 章 63-) 面對審判的決絕態度,也開始搖擺,在約翰福音,耶穌更否認自己是「猶太人的王」,而說:「我的國不屬這世界(約翰 18 章 36)」。于是基督教的理想樂園,遂由現世應允,推移到未來承諾,由現實世界而移至精神層面,由劃線支票貶值為空頭支票(遠景描繪),人們唯有死后,才得進入天國。在現實世界,尤須含垢忍辱,接受統治,不要反抗,他說: “你們聽見有話說、『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只是我告訴你們、不要與惡人作對。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裏衣、連外衣也由他拿去。有人強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馬太 5 章 39-41) 他又說: “你們聽見有話說、『當愛你的鄰舍、恨你的仇敵。』只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馬太 5 章 43-44) 如此,基督教應許的天國從物質變為精神,由具體轉為抽象,對現世帝國,讓路搬家;教友從暴力對抗,變成擁護統治,教會與現實社會已毫無抵觸,于是基督教在歐洲乃大流行。 本文依據《西洋政治思想史》摘要整理,新約章句采用《委辦譯本,和合本,神版,http://www.holybible.or.kr/BIBLE_cb5/)。 本文雖是讀書筆記,應視同轉載(節錄)而非原創。蓋原作者為:Karl Kautsky、薩孟武、和耶穌。 ~~~~~~~~~~~~~~~~~~~~~~ 《聲明:》 本文為《江流石不轉》四篇之三: 《江流石不轉》(一)版畫裡的反義, 《江流石不轉》(二)反義裡的駱駝, 《江流石不轉》(三)駱駝裡的興亡, 《江流石不轉》(四)興亡裡的版畫。 四篇雖環環相套,亦各自獨立,是改寫三篇舊文加上連綴及結論而成。現已全文寫定,不敢拿鞘把網友套牢,預計每日掛網一段,四天刊完。第二篇反義里的駱駝,因誤會竟被 phoenix 校長和薩老踢出醫學院,強迫轉學神學院,真是冤枉。現在你們兩位還要我轉學么?實不相瞞,我進神學院比駱駝穿過針眼還困難: 老子騎青牛過函關,得道; 小子騎駱駝過針眼,轉學。 下接“興亡裡的版畫”(今日賣完,明日請早。)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