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馬君武《哀瀋陽》的親筆。
Yichun竊論其書法,有褚遂良的舒放,揉雜碑體的拙樸(《趙塚是朱來人》捺從隸挑),橫筆可以看出蘇東坡行書的平闊與“一波三折”(《李齊五舞》都很典型),魚魚雅雅,大度雍容,是難得的佳構。
從馬的書法我們還可以另有收獲:他寫字的不拘泥小節乍看仿佛搖搖欲墜(像《半來》),這可不是淺學幾天毛筆的菜咖看得懂的,倒像塞尚(Cezanne)放任素描的凸槌,他的字與他的詩不究格律細目,不準確頻現,若合符節,一派瀟灑!他要斤斤計較平仄,水彩畫就變成板滯的死照片了。
看他字、讀他詩,真不愧是馬君武!大家風範,是享受。
馬君武原謗詩,可分三面看待:
(1)就詩論詩:當然是好詩,甚且超過李商隱。
(2)就史論史:因非信史,即當今政壇最喜歡說的《內容全非事實》,只能收作史料,有如毀謗案的《呈堂證物》。
(3)就事論事:張學良所要面對的春秋評議,馬詩既不能褒也不能貶。六十年后,張對來作哥大口述歷史的唐德剛直承:自己醇酒美人鴉片糜爛荒唐一樣不少,對照獨立評論胡適傅斯年蔣廷黻都敵視張,知他吃喝嫖賭實是當時人盡皆知的現況,也正是羅家倫等秉掌清議,直斥張誤國的背景。張個人操守的長期脫序,卻坐擁關乎全國生死的軍機大任,馬君武的反映,固因九一八而發,毋寧是對張長期脫序投下不信任票。
網路轉貼帶來許多方便也帶來許多流弊,《哄傳千里,無遠弗屆》是其長,《一貼百諾,三人成虎》是其短。像蘇曉康的《河殤》是精彩的成績,卻吞下《伊藤博文和嚴復留英同學》的錯誤*1。像蔣百里是日本陸士陸大畢業沒錯,但網路卻無中生有派給他第一名畢業*2*3。這樣的錯誤反覆轉貼,來源也和《哀瀋陽》一樣,今天可以是無傷大雅的阿嬌換佳人,明天卻可以是推翻本質的貍貓換太子。
*1. 嚴復(1854-1921)進的是位在 Greenwich 的皇家海軍學院(The Royal Naval College)(1877 Mar-1879 June), 伊藤(1841-1909)赴英,卻在倫敦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1863),只待了9個月,雖是學習海軍但并未進軍校。這誤會雖小,卻關鍵,乃因國人誤傳是如此立論:《同時赴英在英國皇家海軍學院學習的嚴復是第一名畢業,但回國后只能打雜和譯書,而成績遠不如他的伊藤博文,卻蒙天皇倚重,不但做到首相帶領日本現代化,還組建海軍成功,在甲午戰爭徹底毀滅中國變法圖強的幻想……。》嚴固優秀,并非第一名,伊藤是被秘密選派,從未進軍校,伊藤已經回國,嚴復尚未出發,辯證不堪一擊,這個誤傳,反映的只是國人面對甲午慘敗、屈辱幻滅之后的痛憤,全非事實。
*2.蔣百里是杰出軍事家,大清保送官費日本陸士第三期步科(同日生16期,1903Dec-1904 Nov),回來作保定軍校校長。蔣之優秀,有曹聚仁評傳見一斑(*3),但蔣并非第一名(第一名是日人永田鐵山,参看日本網站http://www2.wbs.ne.jp/~ms-db/other%20data/rikugun%20sikangakko.htm。)該故事是這樣訛傳的:清國留學生蔣百里成績優異,在日本陸軍圣地的士官學校,擠掉日本學生,奪得人人稱羨的第一名,獲得天皇御賜軍刀……杰出的中國人在天皇面前憑真本事《千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羞辱》了日本人,真是大快人心!的確滿足了國人恨鐵不成鋼的幻想,阿Q這種精神勝利,殷海光罵得最好:《我族中心主義的作品,其語氣讀來真是一種高級享受!》(中國文化的展望 ,第四章四節我族中心主義)。
*3. 曹聚仁在“蔣百里評傳”中說:有一天,那是‘一·二八’戰後的第三天,二月一日。他和我們在一家咖啡館喝茶,翻開那天上海版的“每日新聞”,頭條新聞是日本陸相覲見天皇的電訊。他沉吟了一下,對我們說:“二月五日早晨,會有日軍一師團到達上海參加作戰了。”他何以這麼說呢?他說日陸相覲見天皇的意義是報告日軍正式出戰。依日本當前的運輸能力,三天之間,可運輸一個師團的兵力,四萬戰鬥兵及其裝備到上海,所以他估計這一師團,五日可以投入戰鬥。
後來,他把這一估計,告訴了蔡廷鍇將軍。
果然,‘一·二八’戰役,日軍的第一場反攻是從二月五日開始的,他估計得非常準確。
(全文完)
|
嚴 復譯的天演論 指名是赫胥黎 (Thomas Huxley)闡述他老師達爾文的那本(Evolution and Ethics, 1897) 而非原著“物種起源 ”(The Origin of Species) 。即便如此,嚴也未照原著逐字翻譯,且另加了許多自己的見解,并收錄了很多其他學者如斯賓塞的意見。 |
補記:
#補1. 讀史義憤填膺,覺得張不冤枉,被罵活該的,還有燕南趙北理科女翰林,白菜齋厚道女史。
#補2. 合夥人 sunism 找到馬君武謗詩最新版本:
《告急天書夜半來,開版弦管又相催,虎口已陷休回顧,更抱小痣舞幾回。》
#補3. 網友《formosacoffee》來函糾正 yichun 對《三島尤紀夫》評斷不公充滿誤解,連人家名字都寫錯(三島由紀夫)。質問我究竟是《不喜歡》還是《看不起》三島?……,借版并答如下:(1)尤紀夫是本名,由紀夫是筆名。(2)我對三島既討厭又鄙視。
#補4. 對張學良討論最有趣的不是國民黨,而是共產黨,現在還有活寶民進黨。對于民進黨九一八里只有八還眼熟,因為二二八里也有一個八,對于臺獨,瀋陽事變一如華沙起義(1944年8 月 1日),都是外國某處的關門打狗。……呂秀蓮的說法最具代表性,她說《……今天是九一八盧溝橋抗戰紀念日……????》
至于共產黨,張學良一直受青睞,從1936 一直叫到 1946, 1956, .......1986, 1996。因為:
因為統戰,撿到籃裡就是菜。凡是能讓老蔣出醜的,就值得操作,凡是讓老蔣減壓的,就應該打倒。凡敵反對者,我必贊成。凡敵贊成者,我必反對。
張如果 1945 被釋放回到東北,成為實際掌權的東北執政當局,就是國民黨的同路人,就從可聯合的次要敵人,變成該鬥爭的主要敵人。
張如果 1949 春末(李宗仁上來後)被釋放,張就變成老蔣“寬大”的證據,再嚷嚷釋放張學良,就失去擠兌老蔣的意義,正因為張被一路關到台灣,張因此永遠免除歷史清算的難堪。共產黨算盤清楚,任何清算張的言論,都幫老蔣解圍,等於說“關得對”,最低限度也是“狗咬狗”,是“反動陣營的內部矛盾”,但如果把張拉高到“愛國進步人士”,那老蔣就坐實了“迫害愛國志士”的罪名,是買辦國賊……。
張如果留在大陸,他的下場不如羅隆基章伯鈞,不如程潛傅作義。
駕機投共(1983 年 4 月22 日,U-6A偵察機)的李大維他爹,是看管張學良警衛班的一員,在台北近郊北投大屯山麓。李大維飛大陸後,沒提他賭輸了欠下一屁股之事,卻發表了一篇感性的《懷念張伯伯》,描述在張家大院裡,看見孤獨的張伯伯,恨不能以有用之身報國,卻留無用之軀終老……。這文章人民日報(?)見報後,台北中央日報立刻照登,大家看了無不樂壞了。共產黨,原來就這等水平!
今天我把這篇掛出來,是因為鬼故事又出現最新版本:前天大陸報導張學良是中共黨員,隸屬特別黨部,沒有黨證。可嘆!周佛海,陳公博,丁默村之為黨員,還有黨證呢!
(下圖:躲債變起義的李大維,獲頒黃金一萬兩。 竊國者侯,竊鉤者誅。竊機者呢?富! 他自承駕機起義是眼見張學良被囚而大受刺激…… 是兩岸叛逃名單里,最《文學》的一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