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東部陪讀之旅 (五)告別
2013/11/11 06:49:35瀏覽339|回應0|推薦1

(五)告別

週五是我們這一批義工在校的最後一天,想到就要離開這些剛認識的孩子,也許再也不會見面,內心有些複雜的感觸。孩子們可能已經習慣了走馬燈似來去的義工,並沒有表現出離別的情緒,只有兩個孩子要我們留下電郵,算是道別。另外一個大眼睛的台灣新住民之子邀請我周六早上離開前,到他們山邊的家看他爸爸養的鴕鳥,我們約好早上8點在學校見,他帶我一起去。誰知週五半夜噼噼啪啪下起大雨,直到早上雨勢未歇。我在門外走廊張望,校園積水,那個孩子沒有現身。我搭車前去火車站時向通往山邊的田間小路張望,他,不會失望吧?

回程路途中,我沒有睡意,拿出相機,一張張瀏覽這一週攝取的影像。有一張是舞動著掃把嬉鬧的學童。想起每天清晨他們掃地時,學校擴音器一個童稚的女聲朗讀出一首首的唐詩:“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人依遠戍須看火,馬踏深山不見蹤”等。近年來時有不重視文言文教育,學生中文程度低落的討論。真沒有想到,農村的小學,居然在晨間播放唐詩,傳揚中華文化。每天重複聆聽古典詩詞誦讀的孩子,即使邊玩邊聽,長大後某一天,可能記憶中悠揚的詩句會恰如其時地浮現在他們的心中,豐富他們的生命。讓成長時期沒有機會充分誦讀唐詩宋詞的我,艷羨這些鄉村孩子們的福氣。

這一次義工工作,學校對我們要求很少,只要我們負責晚飯後輔導學生做作業,沒有問我們是否能够進一步幫忙。學校老師似乎也無意跟我們接觸,完全沒有達到我私下期盼跟老師交流的目的。聽說前任校長不願來來去去的義工影響學校長期教學計劃,因此限制教師跟義工接觸。在這裡幾天,我付出很少,也談不上有什麽貢獻。偏鄉孩子們的程度其實很好,二三年級的數學我已經感覺困難,孩子跟得上。四年級以上的數學,有些我只能按照代數方法演算,無法用小學算術的邏輯跟孩子們解釋。鄉下孩子資質跟都市的孩子相當。問題是,他們升學的路比都市的孩子漫長得多。他們的夢想是,能夠到路程兩三個小時之外的花蓮讀高中。孩子的父母幾乎都是農人,收入和教育程度不高,加上有些來自單親家庭,有酗酒的父親。有能力支持孩子讀高中的家庭不多。孤立在連綿不斷的稻田中的學校,像一座孤島,是農村中唯一能夠提供教育資源的地方。在椰子樹環繞的校園之外,孩子們就只有靠自己了。有些特別幸運的孩子,例如L家的大姐,已經獲得一個企業應允資助到花蓮升學。可是,其他有潛力的孩子,是否有機會升學呢

照片裡有趴在桌上寫功課黑皮膚大眼睛的男生、黑夜中含著棒棒糖等待媽媽的新住民之女、做出可愛鬼臉的三個女孩、和笑盈盈假裝讀故事書的五歲小天使。我知道,再也沒有機會跟這些孩子們見面,這些留影將會成為我永久的記憶。前一晚五歲的小天使告訴我她感冒,在吃藥藥。北返的自强號上,我也開始流鼻水,算是帶回來的紀念品吧。我想,再過十年,這個聰明的小天使也要面臨升高中的問題,十年後,這個小天使會在那裡?二十年後,她會從事什麼職業?還有一個沒有解答的問題是,這個社會上要有怎樣的機制,才可以給鄉間孩子一個比較公平的競爭機會呢?

生活在農村一周,雖然房舍簡陋,但是環境安靜,村民純樸,孩子可愛,讓我浮躁的心沉澱,夜夜睡得安穩。早晨從鳥鳴孩子笑鬧和老歌聲中醒來,開始美好的一天。對我來說,這次的鄉村之旅是一個難得的經驗。也許只是一個難得的經驗,因為都市的塵囂已經成為我血液的一部分,我還得回到城市去,在滾滾紅塵中去衰老逝去。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wv2013&aid=942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