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RSS Feed Link 部落格聯播

文章數:160
兩百年來全球製造大國地位的升降起伏
時事評論國際 2024/12/12 08:09:19

一,前言

製造能力對國家綜合實力至關重要,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技術水平、戰略自主、基礎建設、和軟實力等等,都需要強大的製造業支持。堅實的製造業能力也是成爲强國的必要條件。如果造戰機需要的部件國内不能供應,無人機仰賴進口,如何打仗?如遇戰時,除了武器,即使小如水壺、紗布、抗生素等林林總總必須保證國内有充足的供應,才有基本條件混跡江湖,武林爭鋒。編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觀察近代全球製造業大國的地位變化,以幫助瞭解國際局勢的未來走向。

製造業只是工業的一部分,本文聚焦的“製造業”的產出,只包含工廠或作坊將原材料和部件加工成商品半成品的生產活動。工業還包括、採礦業、能源開采、發電、建築業等其他行業,不在我們的討論範圍内。

1990年代以後,各國製造業全球比重的數據比較接近事實。更早的經濟數據多半根據保羅·貝洛赫(Paul Bairoch)和安格斯·麥迪森(Angus Maddison)等學者的估算,時日久遠,很難求其精確,但用以討論兩百多年的發展趨勢,還是具有相當的價值。

根據歷史數據分析,得到四個重要的結論,即:自 1800年以來,全球稱得上製造大國的只有六個:中、印、英、美、日、德;兩百多年來成爲世界工廠的只有中、美、英三國;中國在兩百多年後重新成爲世界工廠是歷史大事,值得關注;成爲全球製造業龍頭過程緩慢,但衰退速度快,幅度大,振衰起敝極難,分述於下。

文末是 1800年- 2023年,每20年全球製造業領先的國家和概述,列下以供參考。

二,兩百年來製造大國只有六個 - 中國、印度、英國、美國、日本、德國

從數據顯示的事實是,成爲全球製造大國非常不容易。自 1800年來,曾經在製造業產值佔全球10% 的國家只有六個:即中國、印度、英國、美國、日本、德國。即使蘇聯這樣的大國,也僅僅在1960年代左右一度達到全球份額 10%,勉强算是第七個製造業大國。但蘇聯已經解體,現在俄國的製造業已今不如昔了。這六個製造業大國中,中印美日人口都上億,英國加上殖民地,人口也上億,德國人口不到一億,但也是歐洲人口最多的國家,可見人口也是成爲製造業大國的一個要素。瑞士、新加坡等效果,雖然經濟發達,人均 GDP超過美國,但由於人口限制,永遠不會成爲製造大國。下圖是 1800-2020 史上七大製造國佔全球比重的變化,份額曾經超過三成的只有三個國家。

三,兩百年來成爲全球製造業霸主的只有中、美、英三國

中國是最早的的製造業龍頭,而且領先的時間最長。根據歷史經濟學家的研究(如 Angus Maddison)西元 1000年時,宋朝擁有當時世界上最發達的經濟,GDP佔全球的比例約 25%–30%。印度經濟以農業、紡織業和印度洋貿易網絡爲主,西元 1000年時 GDP 和中國相當。中世紀時期歐洲經濟規模相對較小,生產力較低。1500年時大航海時代開始後,歐洲全球GDP比重增加,但直到 1800年,全球經濟重心仍然在亞洲,中國和印度 GDP合計佔全球的一半以上。

隨著大航海時代開始,歐洲逐漸崛起,尤其英國開啓工業革命,1820年左右取代中國成爲製造業龍頭,領先全球接近 100年。接棒的美國得天獨厚,地大物博,十九世紀引進大量移民,製造業快速發展,二十世紀初已經跟英國並駕齊驅,一戰左右已經取得全球製造業龍頭地位。一戰和二戰期間,各工業大國設施遭到戰禍破壞,唯有美國本土悻免,使得美國在二戰前後成爲超級世界工廠,領先全球近 100年。

1960年代日本製造業崛起,亞洲四小龍(南韓、台灣、新加坡、香港)跟進。1980年代西方國家紛紛將製造工作外包,加速全球化的進程,全球製造業重心逐漸向亞洲移動。接著中國改革開放,經濟蓬勃發展,2001年加入 WTO後,製造業更是超速發展,於 2010年左右重回製造業龍頭的地位。兩百多年來,全球製造業領頭的只有中、英、美三國。全球製造業龍頭的更替只發生過三次,即1820年英取代中,1920年美取代英,2012年中取代美。每一次更替經過的時間都在百年以上,可見奪冠有多困難。

四,中國重回製造業王座是一件歷史大事,值得關注 

洛桑 IMD 商學院國際經濟學教授 Richard Baldwin, 於2024年1月17日發表的文章《中國是世界唯一的製造業超級大國》的文章中,指出中國重回世界製造超級大國是件大事,不但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甚至沒有廣為人知。 Richard Baldwin指出,二十一世紀前中國製造業全球佔比只有 3-4%,略為領先加拿大、英國、法國和義大利。但接著在 10年時間之内,超越全球三强的德國、日本和美國,速度驚人。下圖左是 1995-2020 製造大國總產出佔全球比重的變化。

Richard Baldwin 指出,這二三十年來全世界製造業發生以下的巨大變化,值得關注:

1)全球六強中只有三個英美德是傳統工業大國,其他是亞洲的中日印

2)G7 中的傳統工業大國,英國、法國、義大利、和加拿大沒有入榜

2)中國總產出是美國的三倍,日本的六倍,德國的九倍。

3)中國的比重,多過美國、日本、德國的總產出。

4)美國用了將近 100年超越英國等王座,中國只用了二三十年就超越美國,趕超的速度驚人,前所未見。下圖是 2023年製造大國佔全球產出的份額。

五,成爲全球製造業龍頭過程緩慢,但衰退速度快,幅度大,振衰起敝極難

中國在1800年前製造業全球比重大約三分之一,其後一路下滑,鴉片戰爭後衰落加速,二戰後份額微不足道。二十一世紀重回龍頭已經是兩百多年之後了。

十九世紀前,英國製造業長期落後中國,自十八世紀中葉開始工業革命後,製造業開始興旺,歷經數十年才奪得王座。英國稱霸的時期大約在1880年前後,製造業全球比重約爲三四成,其後一路下滑,2023年全球份額已經降到 3%,跟它當年的殖民地印度相當了,前景黯淡。

美國的製造業在 1840年佔全球比重約爲 5%,一直到二十世紀初才超越英國,取得寶座。美國二戰前後製造業達到高峰,全球比重佔三四成,但自全球化加速後,一路下滑,2023年份額已經減少到 15%。川普當選總統後,掀起科技展,貿易戰打擊中國,期望奪回製造業第一的寶座,拜登繼任加大打壓的力道,但歷經兩任總統,至今還沒有看到顯著的效果。

最近新聞報導全球電動汽車銷售排行榜,2024年前 8個月中,中國品牌十大中佔六個,美國三大汽車廠落榜。Tesla 是唯一入榜的的美國品牌,居第二,銷量只有中國的比亞迪的一半。看了這個榜單,各汽車大國和車廠失落的心情可想而知。

美國可以重回龍頭地位嗎?需要多少年才能奪回寶座?是有興趣的人都關心的問題,但誰也沒有答案,且讓我們繼續觀察吧。

=======================================================

以下是 1800年- 2023年,每20年全球製造業領先的國家和概述,列後參考。

1800:在1800年,雖然英國、美國、和西歐一些國家已經開始工業化,但全球製造業仍然以傳統手工業為主,中國和印度手工業發達,技工人數多,製造業產出多,其他唯有英國佔據較大份額。1)中國產品以絲綢、陶瓷、茶葉、紡織品爲主,外銷暢旺,約佔全球 30%-35% 的份額。2)印度手工業以棉紡織業、金屬冶煉和珠寶加工爲主,1800年份額約佔全球 15%-20%。3)英國最早開始工業化,其全球製造業的份額約為 10%。如果納入英帝國的殖民地,如印度等,份額已和中國相當。4)其他國家跟中國印度和英國差距很大。

1820:在1820年,雖然英國、美國、和西歐一些國家已經開始工業化,但全球製造業仍然以傳統手工業為主,中國和印度手工業發達,技工人數多,中國和印度的製造業佔據較大份額,分居全球前二。1)中國約佔全球 25%-30% 的份額。2)印度 1820年份額約佔全球 10%-15%。3)英國最早開始工業化,其本土全球製造業的份額約為 10%-15%。英國自工業革命開始後,工業化發展迅速,例如 1800年產煤 1000萬噸,1830年 2000萬噸,1850年 5000萬噸。再如鐵路建設,1825年總長 40公里,1830年 240公里,1840年建成 2,400公里。十九世紀初,英國的工業產出已經遠超中國。4)當時美國、法國、和德國也開始在機械製造、紡織和化工等領域進行工業化,但規模不及英國,各國份額大約佔全球 1%左右。

1840:1830年代,英國利用蒸氣動力,機械化生產,和改進生產線大幅提高生產效率,使其更加鞏固了其在全球製造業中的領先地位,歐美國家也積極跟進。1)英國以其擁有廣大殖民地的優勢,將工業製品大量出口到全球各地,1840年時製造業份額提高到全球的 20%-25%,主要領域為紡織業、鋼鐵、機械製造等。2)這一年發生了鴉片戰爭,中國停留在手工業製造階段,佔全球份額減少到 15%-20%。3)印度的手工業競爭力減弱,但其紡織品和珠寶加工產品仍有需求,其份額維持在 10%-15%。4)美、法、德是新興的工業國,1840年美國和法國約佔全球份額的 5%。德國1871年才統一,當時一些獨立國家已經開始工業化,所佔的份額約為 4%。

1860:十九世紀中期,歐美製造業效率和產出在工業化的助力之下高速發展。1)英國以殖民地提供低價原料,在本土加工,外銷大量工業商品,全球比重提高到 25%-30%。2)美國紡織、機械和農機製造等工業化進程快速,引進大量移民,開始大規模鐵路建設,其製造業份額已佔全球的 10%-12%。3)自鴉片戰爭(1840-1842年)後,外國列強在中國設立了租界,歐美工業化產品攻佔市場,鴉片吸食人口快速增加,社會動亂,如太平天國之亂(1850-1864)等不利因素使得製造業全球比重大降到 5%-7%。4)德國和法國繼續工業化進程,1860年時約佔全球份額 5%-6%。5)印度的棉織品曾經在全球市場中佔有重要地位,但英國以低價收購印度棉花,送到英國製成低廉的機械紡織品囘銷印度,英國刻意限制其工業化進程,使得 1860年印度製造業份額大降到 2-3%。

1880:1880年,歐美工業化持續發展。1) 英國仍是全球最先進的工業國家,製造業份額比重約爲全球的三分之一,大約到達高峰。2)美國發展加速,全球份額提高到約 15%-18%,對英國造成威脅。3)德國於 1871年統一後,經濟快速發展,技術創新和出口的能力加强,製造業全球份額約為 7%-10%。4)法國緊追其後,製造業集中在高級紡織品和奢侈品(如高級紡織品和時尚產品),全球份額維持在 5%-6%。5)中國製造業沒有起色,份額為 5%。印度維持在 2%。

1900:到1900年,美國和德國製造業的競爭力快速加强,挑戰英國的領先地位,美國甚至已經跟英國並駕齊驅。1)英國無力擺脫美國和德國的追逐,全球份額減少到 20%-25%。2)美國快速追趕,其製造業的份額已經達到 20%-25%,跟英國並列第一,有些領域,如鋼鐵已經超越英國。3)德國統一後製造業繼續壯大,尤其在化學、鋼鐵和機械製造方面,到1900年,其製造業全球比重達到 10%-12%。4)法國製造業全球份額維持在 5%-6%。5)中國和印度製造業維持在全球份額的 5%,和 2%。

1920: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歐洲各工業國的設施受到戰亂破壞,美國沒有遭到戰禍,取代英國成爲全球製造業龍頭。1)美國:美國受益於其龐大的國內市場、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沒有遭到一戰的破壞,取代英國成爲第一大製造國,佔全球份額的三分之一,汽車業更爲亮眼。2)英國:原本領先幅度已經減少,一戰後製造業全球份額減少到 15% - 18%。3)德國:在一戰戰敗,和 1919年《凡爾賽條約》的嚴重影響,份額減少為10% - 12%。4)法國:約佔 4%-5%。5)日本是亞洲新興的工業國家,製造業全球份額約 3%,影響力漸增。 5)中國和印度製造業維持在全球份額的 4%,和 2%。

1940:1940 年大蕭條(1929-1939)的影響仍然存在,對全球經濟和工業活動產生了重大影響。1)美國擴大了領先地位,製造業產出約佔全球的 35%-40%。2)英國製造業競爭力下降,全球比重下降到 12%-15% 。3)德國在二戰前夕大力擴大工業基礎充實軍備,特別推進鋼鐵、化學和機械等行業的生產,在全球製造業已經超越英國,全球所佔的份額約為 10%-12%。4)日本繼續工業化的進程,二戰前已經成為紡織品、鋼鐵、造船和軍事裝備的重要生產國,其製造業份額上升到約 5-7%。5)蘇聯:在史達林的領導下的,蘇聯 1930年代快速推進工業化,特別是在鋼鐵、煤炭和機械等重工業領域,1940 年,其全球製造業的份額約為 4%-5%。6)法國:歷經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大蕭條的經濟挑戰後,法國仍然是製造大國,到 1940 年,其在全球製造業中的份額約為 4%-5%。7)其他西歐國家:包括義大利、比利時、荷蘭和瑞典,都是重要的工業國,他們的總份額大約接近 10%。8)中國和印度的製造業比起來越發落後,貢獻已經無足輕重。

1960:到1960年,經過二戰後,全球製造業的格局再次發生變化,美國繼續領先,蘇聯、西歐、及日本戰後重建,有了一定的進展。以下是1960年世界主要經濟體製造業的概況。1)美國二戰時期本土沒有受到攻擊,製造業繼續發展,到1960年,美國進入高度的技術創新和大規模生產的時代,汽車、鋼鐵、機械設備、化學產品、航太等行業發達,製造業的份額約佔全球三分之一。2)蘇聯在冷戰時期的經濟體制下,重工業和軍工生產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1960年製造業在全球比重約爲 10%。3)英國:雖然在傳統的重工業和高端製造業中具有競爭力,但全球份額繼續下降到 10%。4)德國(西德)在二戰戰敗後經歷了快速的經濟復興,製造業份額達到 8%-10%。其他西歐國家也有不錯的進展。5)日本在美國的協助下,戰後快速重建工業基礎,在汽車製造、電子產品和家用電器等領域表現突出,1960年全球佔比約為 5%-10%。6)中國和印度在二戰後社會動亂,製造業沒有起色。

1980年:1980年代也加速了全球化的進程,西方國家將勞力密集的製造工作外包到新興工業國家,特別是日本和其他東亞經濟體亞洲。歐美等已開發國家去工業化,減少製造業比重,轉向服務業。全球製造業重心向亞洲移轉。日本和四小龍的崛起,為落後國家做了一個示範,工業化不是歐美的專利。1)美國:儘管其份額開始下降,仍佔全球製造業產出約 25-30%,領先航太、化工、機械和消費品等領域。2)日本:二戰後受到美國的支持,工業能力如汽車、電子和機械領域,迅速擴張,1980年佔全球份額約為15-17%,居世界第二。3)德國居第三,汽車、機械、精密工程和高端工業產品是强項,佔全球比重約為 10%。4)義大利、法國、和英國仍然是製造大國,到 1980 年,他們佔全球製造業份額在 3-5% 之間。5)中國在鄧小平的領導下,於 1980年開始改革開放,當時佔全球 2%。6)亞洲四小龍依循日本工業發展的模式,從1960年代開始推動以外銷爲主的製造業。南韓在鋼鐵、電子、汽車等發展,貢獻較多。台灣設立加工區,發展勞力密集的輕工業,如玩具,成衣、燈飾,電子等產品外銷。新加坡專注於電子、化工、生物醫藥等領域。香港發展紡織、電子、玩具等製造。

2000:2000年製造業繼續全球化走向,歐美製造向低成本的亞洲國家轉移,美國日本德國維持領導地位,但新興的落後國家不斷拉近距離。1)美國持續位居全球首位,但製造業在美國經濟中的比重已經下降,製造業在全球份額減少到 20%。2)日本的製造業在汽車、電子、機械設備和高端技術領域仍然强大,全球份額維持在 14%的水準。3)德國仍然是歐洲的製造業大國,在全球市場有很強的競爭力,全球比重為 8%。4)中國在改革開放後的 20年間經濟突飛猛進,在紡織、玩具、家電、和初級電子產品製造取得顯著的成就,製造業全球佔比為 7%,緊追德國。5)除了中、日,以韓國爲首的其他亞洲國家成長迅速,特别是電子、汽車、和造船業表現突出,製造業全球比重已經成長到 4%,跟法國並駕齊驅。法國工業仍具有競爭力,空中巴士就是其中的代表。英國製造業維持在全球 4%的比重,但無力扭轉下落的趨勢。

2020:全球製造業向亞洲移動的速度加快,尤其中國比重增加迅速,改變了世界製造業的格局。1)中國在 2001年獲准加入世貿組織,幫助中國製造業進一步擴展。中國不僅在勞動密集型產品中佔優勢,還在高科技和先進製造領域取得顯著進展。從 2000年左右開始,在 10年内陸續超越德國、日本、美國,成爲全球第一製造大國。到 2020年,中國佔全球製造業總產值的三成。2)美國的製造業份額逐年下降,在 2008年,維持了近一百年的製造業龍頭的地位被中國超越。2020年全球比重為 16%-17%。3)日本在在汽車、電子、精密機械、機械設備等領域的競爭力依然強勁,但全球份額下降到 8%-9%。4)德國維持歐洲最大製造國的地位,在全球製造業比重維持在 5%-6%。5)韓國的製造業在二十一世紀持續增長,尤其在半導體、電子、鋼鐵、船舶、汽車等,到 2020年已經超越法國和英國,成爲全球第五製造大國。6)印度在全球市場中的份額相對仍然較小,但正逐步成為全球製造業的重要參與者,2020年全球比重維持在 2%-3%。7)台灣進入二十一世紀後,在電子、半導體和資訊科技領域發展迅速,尤其半導體和電子代工領先全球,2020年製造業全球比重達到 2%。以台灣的資源和人口來説,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2023:自2018 年起,川普對中國發起了大規模的貿易戰和科技戰,拜登繼任後持續打壓的政策,以遏制中國的發展。但從 2020-2023年製造業全球比重的數據觀察,美國、日本、和西歐國家沒有起色,中國製造業全球比重已經超越美國日本和德國三個工業大國的總和。中國製造業涵蓋了幾乎所有產業,不僅在一般商品製造上具有優勢,而且在高技術含量製造(如電子、機器人、半導體、電池、汽車)方面也逐漸佔有重要地位。這一兩年中國電動汽車的競爭力大幅提升,引起全球關注,令歐美汽車大國震驚,紛紛祭出關稅大棒,試圖將中國電動汽車拒止國門外。即使歐美試圖力挽狂瀾,但全球製造業的重心持續向亞洲移動,還看不到減緩的跡象。



參考資料

洛桑 IMD 商學院國際經濟學教授 Richard Baldwin, 於2024年1月17日發表的文章《中國是世界唯一的製造業超級大國》https://cepr.org/voxeu/columns/china-worlds-sole-manufacturing-superpower-line-sketch-rise


最新創作
兩百年來全球製造大國地位的升降起伏
2024/12/12 08:09:19 |瀏覽 11 回應 0 推薦 0 引用 0
從中美清潔阿姨的服務看美國的困境
2024/11/17 16:04:02 |瀏覽 25 回應 0 推薦 0 引用 0
談十七世紀“福爾摩沙荷蘭人”
2024/10/06 13:27:37 |瀏覽 333 回應 0 推薦 4 引用 0
植物園懷舊之旅
2024/02/24 14:26:12 |瀏覽 225 回應 0 推薦 6 引用 0
行動通訊 (七)ORAN 開放式 RAN 架構的現況和前景
2023/12/16 09:02:12 |瀏覽 5084 回應 0 推薦 4 引用 0

最新影像 682159
製造業大國
製造業大國
製造業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