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絲路見聞 2013 (四)維族
2013/09/18 07:17:52瀏覽367|回應0|推薦0

四、維族(維吾爾族)

新疆近年來發生數起恐怖攻擊和暴亂事件,都和維族有關。維漢關係緊張,到新疆旅遊心中的確有些許不安。抵達烏魯木齊機場已是深夜。地陪引領我們走出機場,就見一個著防彈衣的武警持長槍站崗,是我在大陸未曾見過,感到一些森嚴肅殺之氣。旅途中新疆地陪H一再交代,烏市機場行李檢查特別嚴格。購買當地出産小刀,一定要交由商販郵寄到臺灣。H帶的一個臺灣團友不聽勸告,被安檢人員搜出行李中暗藏四把當地小刀,不得登機,只得捨棄。大陸其他機場都沒有這樣嚴格的規定,讓人感到新疆嚴峻的氣氛。 

在烏魯木齊市參觀的唯一景點是位於以維族為主老城區的國際大巴扎。老城區的樓房很新,看來不過一二十年歷史。街道兩旁商店林立,遊客熙攘,市景繁榮。大巴扎商場主要建築是兩棟伊斯蘭風格的長方形樓房,廣場中聳立一柱圓形高塔,廣場邊有一間四角高塔竪立伊斯蘭教寺院,是中國難見氣勢雄偉華麗的阿拉伯式建築。大巴扎附近來來往往的幾乎都是相貌服裝跟我們不同的少數民族。著花彩長裙彩巾包頭的婦女,戴小花帽坐在街頭閑聊的維族老人,濃眉深眼黑膚的商場保安,都讓我感覺新奇,似乎來到了阿拉伯世界,心中興奮而忐忑,深怕無心的舉止冒犯了他們。

商場中攤位出售葡萄乾果和衣飾絲巾等地方特産。趁團友購物時,我圍著三層樓的商場繞了一圈。攤販大多數是圍頭巾的少數民族婦女。只有三樓一角有幾個沒有戴頭巾的漢族婦女,圍成一圈玩撲克牌。我感覺戴頭巾的伊斯蘭婦女跟西方女子非常不同,她們舉止端莊,眼神凜然,絕不會給人活潑輕佻放縱的感覺。地陪H帶領我們購買了一些乾果棗子,雖然價格並不便宜,質量不錯,一路走一路吃,算是值得。 

吐魯番的維族村莊中都是泥黃色一二層的房舍,修建在狹窄的小路或者葡萄園旁。每一戶都有小小的院落,樹木藤蔓處處,行走其中絲毫沒有感到傳說中海平面之下,如火爐般炎熱的氣候。雖然是周末,村莊中十分寧靜,只偶爾遇見騎摩托車的村民緩緩經過。巴士在村中的籃球場邊停車,旁邊兩個維族婦女在一棵大樹下張開一張大布,一男子在旁舉起長木棍敲打著大樹枝丫,將桑椹果敲打落入布中,十分新鮮。我們參觀了坎兒井博物館。坎兒井是一種地下水道工程,引入天山融化的雪水供居民日用和灌溉。兩千多年來,坎兒井的雪水供養著位於戈壁沙漠中的吐魯番,使它成爲盛産瓜果的綠洲。而今,由於吐魯番地區已經有自來水供應,坎兒井已經漸漸成為歷史遺跡。我們在村莊中參觀了阿凡提曾經居住過的房舍,旁邊有他十足阿拉伯風的的塑像。阿凡提是一個阿拉伯世界熟知的英雄,類似廖添丁的人物,到處劫富濟貧,反抗暴政,據說1113世紀間活躍於中亞和西亞各地,曾經到過吐魯番,也是維族的英雄,可見維族跟阿拉伯世界的關係親密。

我們造訪了一戶火焰山下葡萄溝地方維族家庭。我們以地陪H臨時惡補的維吾爾語,結結巴巴地跟迎接我們的戴白帽的維族老者和穿著鮮艶絲綢長裙的年輕姑娘打招呼。大門後的前院寬敞,上方搭建爬滿了葡萄藤蔓的棚架,遮去了烈日。前院沿著外牆建了一長列坐榻,上面安置兩張長長的矮桌。老者招呼我們脫鞋上榻,在矮桌邊面對面而坐。上得坐榻更覺清凉,原來棚架上安裝了吊扇,凉風吹散了初夏的暑熱。老者招呼我們使用矮桌上的西瓜桑椹和饢,一面以非常純熟的漢語歡迎我們,請那位年輕姑娘隨著音樂表演傳統舞蹈。

接著老者詼諧地解說維族舞蹈的動作,引得大家哈哈大笑。老者接著話鋒一轉,教導我們如何分辨葡萄乾的優劣,將烏市大巴扎出售的葡萄乾評爲劣等,推銷當地出産的優等葡萄乾。我們在老者的招呼下享受了葡萄藤下的凉風、點心、和舞蹈表演,大夥兒心甘情願地選購葡萄乾。至於葡萄是否如老者所說,是殘障維族農民生産的,就不必深究了。白帽老者幫忙團友秤重包裝,並不當場收錢,而是在我們離開前,坐在大門出口由著我們給錢,給多少就收多少。葡萄的品質和口感的確不錯,雖然價格不便宜,能够有機會在維族家中跟他們近距離接觸,是一個收獲。不過,當晚的烤全羊在一家漢人經營的餐廳食用,可容三四百人的廳室燈光暗淡,只有我們一團在內用餐,除了又乾又硬比鴨子大不了多少的烤全羊之外,都是一般漢人菜肴,相當失望。如果能够在維族家中席地而坐,嘗試傳統的維族烤餅餐食,會是一個更深入的文化體驗。

在吐魯番買了葡萄乾後,驅車到高昌古城。路途中經過一處維族傳統市集,販售瓜果食物的板車和穿梭其中的當地居民,佔據了部分十字路口的車道。司機緩緩通過路口,我們得以觀看維族居民四處探看,悠閑的鄉村生活。高昌古城殘餘黃土堆的照片早已見過,到了現場才知道古城面積遠超過我的想像。管理單位很聰明地在大門口安排了驢車,每車載客六人,進入古城中心參觀。趕驢車的都是看來以勞力謀生的維族村民,只能操簡單的漢語,不易溝通。

高昌內城講經堂是一個保持完好的圓形建築,據說第七世紀時玄奘曾經在此講經。十三世紀時,高昌被蒙古騎兵圍攻,回鶻王戰死,高昌城被戰火毀壞,成爲斷垣殘壁。我們參觀時,只有幾個散客步行入內參觀。在廢棄了七八百年之久泥黃殘垣斷壁之間,似乎傳來陣陣兵馬嘶囂和哀哭長嘆。雖然是日照充足的晴天,還是感到蒼凉。

古城牆外有一個維族村落。出門時,有一個維族小妹妹拿著一串鈴鐺,以有腔調的漢語兜售,帶回一串,看到就想起那個自己掙學費的小妹妹。參觀了幾處維族村莊,都是一樣用黃泥土胚或泥磚築起的傳統式樣房舍,有藤架的院落,和處處樹蔭的巷道,乾凈整齊而古老,可能幾百年來都未曾改變。中共統治和改革開放帶來的經濟浪潮肯定帶來沖擊,做旅客生意就是一例,但是似乎並沒有改變維族傳統的生活方式。回來後看維吾爾歷史,發現十三世紀高昌國被擊敗後,高昌的維族將軍哈勒歸順元世祖,後率軍到湖南常德定居,常德成爲新疆以外最大的維族村,已經繁衍出八千人的後代。近年來經濟繁榮,有些常德維族返回新疆尋根。中國其實也是一個種族的大熔爐,北方遊牧民族和中原或爭戰或通商都為華族注入不同的血緣。唐高宗李淵的母親獨孤氏,唐太宗李世民的母親竇氏都是鮮卑後裔,中國西南疆的少數民族也因聯姻加入華族。湖南常德的維族多半跟當地的回族通婚,已經逐漸失去了維族的特徵。經過幾千年的民族融合,可能純正血緣的“漢人”已經難得。有一說“華人”不是由種族,而是由文化認同界定的。即使依此說法,由於文化差異太大,也很難將維族歸類為“華人”。至於持有的護照(國籍),如今只能當著是一種旅行文件,並不等同於持有人的國家或族裔認同。

中國古籍兩千年前就有維族的記載。維族的先民原在蒙古北面貝加爾湖一代放牧,第一世紀末逐漸南遷。唐朝時(744年),維族在蒙古的鄂爾渾河流域建立回紇汗國。安史之亂時,回紇騎兵助唐平亂,打敗叛軍,收復長安(757年)。九世紀時,維族遷入新疆的高昌、龜茲、和闐以西地區,並與吐番、契丹、蒙、漢、藏等民族通婚,發展爲近代的維吾爾族。歷史上維族在新疆和中亞先後建立喀喇汗國、高昌王國等。清朝在1755年征服新疆的準格爾汗國,始將新疆納入疆土。1860年代,西北地區的回族和維族大舉反清叛亂。1867年,中亞浩罕汗國將領阿古柏在英俄的暗助下在新疆在天山以南建立洪福汗國,數年後控制了全新疆。1870年代後期,左宗棠率軍消滅了“洪福汗國”,恢復了清朝的統治。民國時期的1930年代和1940年代,維族在新疆西部和北部先後成立東土耳其斯坦共和國,直到1949年後,中共才控制了新疆,支持獨立的維族逃亡國外,持續鼓吹獨立建國至今。 

維族語言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和漢語不同。維族原先信奉佛教,新疆很多傳播佛教藝術的洞窟彩繪,和維吾爾語抄寫的佛經都是維族的貢獻。但是自第十世紀開始,伊斯蘭教由新疆西部的喀什傳入(喀什鄰接巴基斯坦,阿富汗,吉爾吉斯坦,塔吉克斯坦),經過四百年,新疆的維族都改信伊斯蘭教。此後維族採用阿拉伯字母爲基礎的拼音文字,和烏茲別克語接近,地陪H說,維語和土耳其語也有百分之三十相通。 

在新疆行程匆匆,趕到哈密時是晚上七點多,過了王陵開放時間。由維族地陪聯絡,特地爲我們開門的是一個蓄鬍鬚戴帽的維族老者,身穿深色底綉淺色花紋短裝,以漢語問我們來自何處,態度和善。他的外貌和穿著很難將他歸類為“華人”,覺得他更像是阿拉伯人,但是我能夠稱他們是“阿拉伯人”嗎?或者是“阿拉伯裔華人”?一路上遇到貌似阿拉伯人的維族和回族都讓我有這樣的困擾。哈密王陵墓建於18世紀初期,建築的主要部分是四面高牆,拱形圓頂和四角的鐘塔。四面高牆鑲嵌了精美伊斯蘭風格的彩繪瓷磚,型制和色彩非常精美。哈密王陵墓旁有一個古老的清真寺,寺中一樓只是一個很大的,供祈禱用的大廳。伊斯蘭教完全不敬拜偶像,因此伊斯蘭建築都沒有人像塑雕,只以幾何圖形做裝飾。據說新疆有兩萬多座清真寺,規模大的可以容納上萬人祈禱,很可惜沒有機會參觀。 

新疆的地陪是一個漢語流利的維族青年。我對維族生活很好奇,隨時利用機會跟H討教。維族幾乎沒有例外,都是伊斯蘭教徒,在新疆旅途中不時可以看見大大小小的伊斯蘭寺院,我卻從來沒有聽見過寺院一日五次召喚朝麥加祈禱的廣播。H證實回教寺院的確一日五次廣播召喚信徒祈禱,虔誠的信徒也按時一日祈禱五次。中共規定共產黨員不得信教,任公職的維族是否能夠在上班時間祈禱呢?H說任公職的上班時間就比較不方便祈禱了。我注意到很多年輕維族姑娘沒有戴頭巾,跟H請教伊斯蘭教習俗和戒律是否在維族社會實施?他說,維族社會中沒有伊斯蘭宗教法律約束,遵行伊斯蘭教規的程度由各家庭决定。開放家庭的年輕女性不一定要戴頭巾,女子可以上大學就業。H肯定是相當虔誠的伊斯蘭教徒,例如他只吃清真食物,他解釋不只可蘭經禁止吃猪肉,新疆自古就沒有養猪;他相當不認同和不理解西方青年結婚後不生或遲生孩子的做法,因為伊斯蘭教主張結婚後要順其自然繁衍後代;他們不認同回教恐怖攻擊行爲,因爲可蘭經上說殺一人的罪過等同殺死全世界的人。H雖然是伊斯蘭教徒,但是他並沒有一日祈禱五次。我想他和其他任公職的或開商店的維族一樣,爲了適應俗世生活,他們適度調整,在可能的範圍內遵行伊斯蘭教規。 

新疆礦產豐富,我們沿途經過不少荒漠中的礦場。司機說當地產煤,爲了增加效率,政府在煤礦附近設立電廠,就地發電,以電網輸出外地。沿途荒原中看見成群巨大的三葉風扇,葉片隨風轉動發電,同樣利用電網輸出各地。司機說以往新疆的自然資源都是無償供應內地,新疆居民沒有受益,使得維族不滿。20097月烏魯木齊維族暴動事件後,改由張春賢主政新疆,積極發展新疆經濟,這三年新疆的經濟成長高於百分之十。2010年中共決定在喀什成立經濟特區,發展喀什和鄰國間的外貿,兼顧經濟發展和維穩的雙重目標。從歷史上看,兩千年來維族高度自治,直到18世紀清朝才將之收入版圖,統治一直不平順。中共統治新疆後,也不斷地遭到挑戰。無論從種族、語言、文化、宗教、和歷史背景看,維族和漢人的隔閡由來已久。以發展經濟為主要手段,是否能夠籠絡維族融入中國社會,不無疑問。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wv2013&aid=8536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