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9/15 08:27:14瀏覽1181|回應0|推薦1 | |
對絲路的興趣源於對少數民族的好奇,一直很想對他們多一些了解,苦於沒有機會。近年閑時讀唐詩,詩中描寫迴異於中原的邊塞風情,給我很多懷想的空間,更加想去絲路一遊,如:久遠(秦時明月漢時關),荒涼(平沙莽莽黃入天),壯闊(玉門山嶂幾千重),蕭索(孤城遙望玉門關),孤寂(野營萬里無城郭),險峻(單於獵火照狼山),豪邁(不破樓蘭終不還),威武(一劍曾當百萬師),悲凄(古來征戰幾人回),蒼涼(年年戰骨埋荒外),愁悶(故園東望路漫漫),悲憫(胡兒眼泪雙雙落),神秘(羌兒胡雛齊唱歌),和浪漫(笑入胡姬酒肆中)。因為種種原因,直到今年成行,一了宿願。現在將此行見聞整理,分為:景點,交通及城市建設,藏族,回族,維族,及綜合印象等節記述於下。文中看法評論都是個人觀點,膚淺的居多,還請包涵。 一、景點 這次選擇到絲路旅遊,希望看到的是少數民族的文化歷史和塞外風光。旅行團安排了一些自然風景,包括新疆的天池雪山湖景,張掖的丹霞地貌,吐魯番的火焰山等,景色不錯,但是算不上頂好。例如天池的面積小,雪山湖景不如有冰川注入的加拿大露易絲湖。丹霞山景色可以,但是只值得短暫停留,看看拍照就够了。有些景區規劃不錯,值得稱道。丹霞山進入景區後有小巴在園區中接送,並有隨車嚮導解說沿途風景。天山有小巴和電瓶車接駁遊客到湖畔,沿途道路植栽整齊,都見規劃用心。到青海湖時天候不佳,諾大的湖區十分空曠,只看得見近處湖水。遠處白茫茫一片,除了在寒風中散步也無處可去,似乎不值得來回四小時的車程。台灣的火焰山出名已經有幾十年了,始終只是高速公路旁片草不生的荒山。吐魯番火焰山的景色和臺灣類似,地方政府在旁建了幾個唐僧孫行者鐵扇公主等的塑像,一塊刻了“火焰山”的巨石,一個介紹莫高窟的展覽館,就成爲可供旅客短暫停留休息,爲地方增加財源的景點。 到天池乘坐電瓶車爬坡上山,可以節省一些脚力,在法門寺乘電瓶車就不是那麽回事了。法門寺原本只是一間小寺廟,但是因爲在地窖中發現一枚佛祖釋迦牟尼的舍利而出名。地陪說原先大門就在寺前,步行一分鐘就可以入寺參觀。2009年地方政府將寺廟附近幾十倍大的長方形土地劃入寺廟區,增建舍利塔、素齋餐廳、噴水池、停車場、和販賣部。增建後最大的改變是將大門移開,遠離寺廟,並加建了一個比臺北總統府前閱兵廣場長四五倍,沿途竪立了十來座大佛像的露天大道。從新建的大門入內,必須通過這個長長的露天大道才能參觀舍利塔和原寺廟。我們參觀時是初夏,已經可以感到這段露天大道水泥地上反射的蒸騰熱氣,若是遇到雨天或者艷陽天,更需要電瓶車代步。我們購票乘電瓶車後,還需要步行穿過商業街,耗費多時才能進入雙手合十造型的舍利塔中,入內後,大家都只能在十多尺外遠觀只有拇指大小的舍利。連靠景點賺錢的西安地陪也看不過去,批評地方政府圍一塊地擴建法門寺,提高票價,是想賺錢不用心。原先常入寺禮佛的當地信徒不能負擔門票,很多和尚不滿離去。地方政府將佛寺變成斂財工具,除了提高門票,讓遊客付費乘電瓶車,吃齋飯,再剝幾層皮。如果遊客的貢獻真的可以改善老百姓的生活,也算是沒有白來了。 嘉峪關在酒泉附近,修建於16世紀明代,內外層城牆的範圍超過我的想像。第一任鎮守嘉峪關的遊擊守備笍寧在吐魯番來犯時戰敗身死。站在城牆上望去,是一片荒涼無際的沙礫地和東西縱走的山巒。我仿佛可以看見憂心忡忡的守備將士站在城頭,遙望遠方滾滾沙塵中飛奔而來的鐵騎戰士,敵軍的馬蹄和吶喊聲震天,終至援軍不繼,城破身亡的悲苦。即使承平時期,終年離家鎮守塞外的千百戰士,遙想家人的心情,就如王昌齡描述的那樣:“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坐海風秋。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裡愁。”我們何其幸運活在承平時期,能够在這個連接東西方的沙漠通路之中緬懷歷史和逝去的人事。 鳴沙山是一座自然堆積而成的沙山,遠看像一座黃沙構築的金字塔。我們全副武裝,戴頭巾口罩穿長袖衫,緊握礦泉水(深怕因為缺水受渴),騎上駱駝,五隻一組由駝工領隊,沿著沙山的陵線搖搖晃晃地上到大約二三十層樓高度的半山。雖然不是夏日,還是感到沙漠輻射的熱氣騰騰。半山上風沙吹襲,駱駝口中噴出的臭氣難擋,慶幸我們不是長期駐守荒漠邊塞的戰士,也不是冒死忍渴穿越沙漠的商旅,我們只是什麽都不缺的溫室花朵,淺嘗沙漠行旅的滋味。不騎駱駝的遊客可以花20元租用高筒軟靴徒步爬上沙山,再沿著山坡滑下來。踏在沙山上雖然地面會下陷,但不如我們想像的鬆軟。地陪說雖然風沙全年吹拂,但是沙山長久維持一樣的形狀,不會一夕間變形或消失。鳴沙山的沙漠體驗不錯,山邊的月牙泉却只是一灣小小的泉水,照片看來不錯,實景不過爾爾,不值得一遊。 西安臨潼的華清池據說是唐明皇和楊貴妃洗浴之處,有幾個不大的浴池。附近的五間廳是西安事變發生地點。德國人王安娜的丈夫曾親身經歷西安事變,她在“嫁給革命中國”一書中有些西安事變的一手資料。雖然庭院廳室不大,在此遙想蔣介石半夜薄衣逃出,躲在山石後的狼狽景象,不禁莞爾,值得一遊。甘肅天水的伏羲廟,建於明清時期,是另外一個普通寺廟,地方政府在此主辦過祭祖大典,炒熱它的名聲。西安大唐芙蓉園就完全是地方政府創造的人工景點,賣門票給遊客參觀戲臺樓閣水池,看表演用餐。園中“夢回大唐”的演出可以說是拉斯維加斯歌舞的中國版,內容是民族舞蹈加特技加變臉,衣飾華麗燈光炫目樂聲震耳,毫無令人感動之處。參觀當天氣溫很低。七點吃完晚飯,地陪領著我們在飄著小雨的園中漫步,等待八點開始的噴水表演。我們單薄的衣衫禁不住寒風冷雨,好在决定脫隊回到巴士中休息等待,沒有受寒。我同意地陪的說法,大唐芙蓉園是地方政府另外一個不用腦筋,圍地買票簡單的賺錢方法,完全不值得一遊。 麥積山石窟是天水附近民間修建在陡峭岩壁洞窟中的泥塑佛像,始建於第四世紀,持續大約一千年。我們一步步攀爬依附在陡峭岩壁的窄梯參觀洞窟。開始上山時飄著微雨,寒風颼颼,實在很難想像數百年前的工匠如何用簡單的工具,日復一日地懸吊在岩壁開鑿洞窟,雕塑兩三層樓高的佛像。我們參觀了幾個洞窟,轉過一個山壁,雨天突然轉晴,山下一片樹木蒼翠,提醒我們已經脫離戈壁沙漠,從甘肅西邊年降雨量40毫米的敦煌,來到東邊年降雨量600毫米號稱“小江南”的天水。麥積山石窟佛像由民間開鑿塑造,敦煌莫高窟則是由政府資助,從四世紀到十四世紀逐漸修建而成,更具規模和藝術價值。莫高窟中有泥塑佛像,也有彩繪壁畫。彩繪面積大約有四萬多公里,可以排列成長45公里的畫廊,可能是世界上保存最多的洞窟壁畫。由於敦煌地處絲路要道上,來往西域和中原的各國商旅眾多,洞窟中的壁畫和泥塑受到各種印度中亞和中原文化的影響,形成不同風格。中國唐宋前繪畫留存的不多,敦煌保存了非常豐富中國早期繪畫,的確是頂級的世界文化遺產。帶領我們參觀的是敦煌研究院一個中年女性學者(大學講師),知識豐富,謙和有禮,短短地相處帶給我們很好的印象。莫高窟導覽組織得非常好,每一團佩戴的耳機頻率不同,團友只能聽見自己導覽的解說,因此不會互相干擾,散客不會摻雜到我們團中,秩序井然。緊貼著洞窟所在陡峭的岩壁邊,修建了走道和樓梯,方便遊客參觀。每一個洞窟都建了鐵門加鎖保護,只有少部分洞窟開放,由導覽員開鎖帶領入內參觀。一個多小時中,雖然只看了八九個洞窟,但是我們對於綫條流暢,風格豐富的彩繪和泥塑佛像,和井井有序的管理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離開前參觀紀念品店,買了兩幅駐院畫家在洞中臨摹的飛天和第57窟佛像做紀念,是此行最大筆的採購。 十多年前第一次參觀西安的兵馬俑,親眼看見兩千多年前塑造如此精美的將士和精密馬車結構,非常震撼。十多年後,修復的兵馬俑數目增加不多,遊人却大大增加。展館中不准使用麥克風,也沒有像莫高窟一樣提供參觀團員耳機,導覽員只能扯著喉嚨解說。當天不是旅遊旺季,也不是假日,展館中遊客不多,但是室內空曠,眾人迴聲干擾,導覽員帶領我們十幾人的團體已經顯得吃力。旅遊旺季時擠滿了遊客,可能很難感受到始皇墓的莊嚴和列陣兵馬的雄渾氣勢。十多年前參觀時,我們巴士艱辛地從西安開過鄉間小路到達。兵馬俑巨大的展館外就是四落的農家和泥土地,農民小販遊走兜售一元一個的陶土兵馬俑。現在通往兵馬俑的道路已經是農田中雙向平整的公路,和法門寺一樣,新修的大門遠離了展館,遊客必須乘坐館方的電瓶車才能進入展館。奇怪的是離開展館時不能乘電瓶車循原路出門,而是要穿過原先發現兵馬俑的村子,一路通過村民(原先是賣陶俑的小販,現在是住洋房的商店老闆)經營的藝品館和飯館,才能到出口。兵馬俑是珍貴的歷史藝術遺迹,也是中華文化的驕傲,遊客參觀兵馬俑後却必須走過俗氣的商店街,才能出門,實在荒謬。都說中共政府鐵腕治國,看到國家級的歷史文物展館受到農民的勒索,中共真的那麽嚴厲嗎? 在蘭州黃河邊短暫停留時,參觀河岸公園中一尊“黃河母親”大型塑雕,滾滾黃河水在“黃河母親”身後流過。對面河岸山下,是一棟棟色彩鮮明的公寓大樓,和一座閃爍著金色拱頂和塔樓的清真寺。公園中展示著一個巨大的水車模型,是早先居民利用河流的動力引水上岸灌溉或推磨的工具。水車旁的河岸邊有一個羊皮筏子供遊客乘坐。我們黃昏時到達,已經過了乘坐筏子的時間。兩個管理筏子的船夫在河岸邊的方桌旁喝得滿面通紅,桌上堆了6個空酒瓶,腳邊還有一打整齊排列的啤酒。看來船夫的生活過得不錯。地陪說當地大學畢業的初級公務員月薪大約是3000元人民幣,也不見得能够有船夫一樣悠閑的生活享受吧?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