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絲路見聞 2013 (六)綜合印象
2013/09/21 00:54:48瀏覽339|回應0|推薦2

六、綜合印象

路途中對於西部人烟稀少的荒原地區四通八達的交通建設印象深刻。回來後查了一下,大陸高速公路在1990年底只有數百公里長,2000年底增長為 1.6萬公里,已經和加拿大一樣,居全世界第二。到2012年底中國高速公路總長達到 8.5萬公里,接近居世界第一美國的8.8公里。也就是說,中國這二十年間修建的高速公路,已經接近美國用七十年時間修建的里程數。中國高速鐵路的建設速度更是驚人,到2012年底,十年之內修建完成的總里程大約是1.3萬公里,超過全世界各國高速鐵路里程的總和。2011年我曾經乘坐過高速鐵路往返福州廈門間,276公里約兩小時抵達,頭等座票價約100元人民幣。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乘客很多。去程我早一天買票,我要的早班頭等座已經售完,搭乘二等座前去。好在這段路程每小時大約有兩三班車,如果時間有些彈性,買票不是問題。二等座位也不差,和頭等座最大的不同是,四個陌生人一組,兩兩相對而坐,感覺車程有些漫長尷尬。一路車行舒服平穩,和台灣高鐵類似。厦門高鐵和老舊的普通鐵路共用車站,站內人潮洶湧,難得找到一個清靜的角落候車,跟台灣高挑明亮整潔的高鐵車站的水準差了一大截。 

十多年前第一次到西安,覺得有點像四五十年前的台北,鐘鼓樓旁的老街像是早年台北的北門,街道狹隘人車繁雜,稍微偏遠一點則是昏暗跼促的老屋巷道。沒有想到現在看到的西安已經變身成爲整齊寬敞亮堂的大都市,市中心的街道店鋪可以跟台北東區比美。沿途經過的大都會或者綠洲小鎮的規劃建設也是令人亮眼。以我所見,比較近二十年的城市面貌,美國改變小於10%,臺灣不到50%,中國城市則完全變身成為新的現代化的城市。交通和城市建設帶動經濟發展,當地各族裔和各階層人民都一樣受惠。這二十年來中國的交通和城市發展的規劃眼光長遠,建設速度快,是經濟發展的一大助力,可以讓台灣,或者任何國家的主政者汗顔。 

中共雖然禁止共產黨員信教,但是普通老百姓還是可以信教。例如,藏人從四川或青海一路跪拜到拉薩朝聖寺廟,維族和回族女性可以帶頭巾,信衆可以去清真寺。我們在沿途看見不少阿拉伯風格精美醒目的清真寺。回來上網查了一下,文革時期新疆只有數百座清真寺80年代改革開放後大量增建,目前約有 24000多座清真寺,供1300多萬伊斯蘭信徒使用。寧夏回族人口約250萬,有清真寺4000座。回族人口超過100萬人甘肅和青海,各有數百到數千座清真寺。中國清真寺的數目多少難以核實,但是的確多到超過我們的想像。至於基督教,中共不願西方國家藉傳教干預境內事務,只承認“愛國教會”合法,但是根據《312號公路》作者Gilford的保守的估計,中國的基督徒人數超過7500萬,比共產黨員還多。《312號公路》中說,作者偶然路過河西走廊一個小城的教堂,進入探訪,裡面幾十個基督徒等候的牧師沒有按時到來,Gilford被信眾擁上臺讀聖經講道,其間無人制止,可見傳教信教的空間還是有的。比較起來,倒是佛教變得極為世俗化,到中國旅行免不了參觀寺廟,多半需要購票入內。據說很多寺廟雇用俗眾充當和尚尼姑,下班後過著一般人生活。寺廟經營以賺錢優先,就連少林寺也因為收入豐厚,成為眾人搶奪的“唐僧肉”,屢屢登上社會新聞。倒是清真寺和天主堂還維持清凈,純做信徒祈禱之用,沒有聽說開放讓人購票入內參觀。 

從世俗眼光看,伊斯蘭文化中很多習俗不合潮流,例如男女不平等和多妻制度。然而,也許回教世界經濟發展相對落後,伊斯蘭世界保存了很多值得稱道的傳統價值。此次旅行中,我們見證了維族和回族一般不烟酒,只吃清真餐食,女性戴頭巾服裝保守,齋戒月白日禁食(在臺朋友家的印尼傭也遵守齋戒月白日不吃不喝的戒律)等西方社會少見的克己的生活方式。兩岸三地社會競相以發展經濟致富為先,不免引入資本主義社會的病毒,逐利、貪財、炫富、酗酒、吸毒、和縱慾似乎成為社會的常態。回教徒重視精神生活,和世俗化的漢人生活差距甚大,從中國清真寺和佛道寺廟扮演的不同角色可以看出其間的差異。 

中共統治六十多年間,除了文化大革命時期之外,對少數民族似乎維持非常寬容的政策;例如,他們可以持續宗教信仰,伊斯蘭教徒可以到麥加朝聖(新疆每年有數千人去乘包機去朝聖),民族服裝照舊(包頭巾穿長裙的婦女到處可見),語言依舊(我們遇到的維族大部分不通漢語),少數民族教育可以持續(以往有維語學校,近年來中小學實施雙語教育),少數民族可維持傳統生活方式(鄉村尤其如此)。中共的一胎化政策只對漢人嚴格執行,如果公務員超生,立即免職,但是城市少數民族居民可以二胎,鄉村少數民族居民可以三胎。中國獨厚少數民族的一胎化政策,使得三四十年來少數民族人口成長率一直高於漢族。少數民族考大學可以加分,漢人需要考500多分才可以進一流大學,少數民族300多分就可以上一流大學。甘肅地陪告訴我們,西北石油從業員工收入高,是當地大學畢業生饗往的工作單位。石油公司任職少數民族的子女大學畢業後,不需考試就可以直接進入石油公司任職。為了促進交流,政府更早就已經提供全額獎學金給少數民族到東部沿海就讀,新疆一年有幾千個獎學金名額。《312號公路》作者本人,五六年前在哈密巴士車站遇見四十多個接受獎學金準備出發的少數民族孩子。有研究指出,少數民族和漢族的混血子女多半選擇登記為少數民族,以享受各種優待。沿海城市大學為了照顧穆斯林學生,特設清真餐廳(包括厦門大學),僅供應清真食物。相較於美國印第安人在保留區自生自滅,原住中國的少數民族受到的待遇算是相當優厚的了。比較起來,臺灣原住民待遇更好,除了中國少數民族有的優待樣樣都有之外,台北附近區公所都設有專爲原住民服務的櫃檯,即到即辦,不必跟其他老百姓一樣排隊等候。 

根據2010年人口調查,中國人口總數為13.4億萬,其中55個少數民族人口總數超過1.1億(約佔8.49%回族和維族屬於人數較多的族群,人口超過一千萬人,藏族人口也有六百多萬。有學者研究發現,人口分別為1000萬和600萬的滿族和蒙古族和他族通婚的比例都超過40%(李曉霞,《中國各民族間族際婚姻的-現狀分析》,2004),顯示滿蒙族已經高度融入中國社會。回族基本上使用漢語,已經高度漢化,但是跟族外通婚的比例只有13%。主要障礙是伊斯蘭教嚴格宗教內婚的規定。藏族族際通婚比例很低,只有7.7%,維族居各族末位,只有1.05%跟他族通婚。維族族際通婚比例低的原因,除了伊斯蘭教內婚規定外,維族的族裔身份認同感強烈,排斥種族外婚,形成另外一層障礙。有研究發現,跟漢人通婚的維族人受到親友排斥,死後也不能在維族墓園安葬。很多維族當事人,甚至他們的父母搬遷到漢人聚居村落,以減少來自親友的壓力。維族對於加入政府工作也不積極,維族地陪告訴我們,公務員只占維族總人口的6.6%。從以上的事例看來,維族和主流社會的隔閡比回族更深,如何將維族融入中國社會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第一次到大陸旅遊是在2000年,在北京上海住宿的都是五星級飯店,不但設備好,服務禮貌親切,而且服務員堅決不收小費,令我們驚奇。我們在西安一個小村子吃中飯,像村婦的服務員聽我們說喜歡他們的湯麺,連忙再加一碗。我們好奇什麼是褲帶麺,服務員又為我們端上一盤贈送。80年代到過中國的朋友都曾經有過被中國服務人員冷淡對待的經驗,我們受到如此親切的招待真是受寵若驚,懷疑當時中國已經廢棄“吃大鍋飯”制度,員工已經可以分紅。次年我們到桂林遊玩,接待我們的是一個從廈門嫁過去的中年婦女導遊,人相當單純。她一路陪了我們三四天,送我們到機場的路上還不好意思要小費。我們等不急了,提醒團友準備小費,下車時給她答謝。 

早年如此純樸的服務很快就消失了。過了幾年後到中國,旅店中房間和行李小費已經常規化,地陪自訂及索拿小費很平常。景點經營越來越商業化,門票大漲之外,處處想法子賺觀光客的錢。我們不是喜歡購物的人,但是參加旅行團還是買了不少東西,大部分久放廚櫃中用不上,最後清理丟掉。我們經歷的中國購物點推銷模式從早期的“放羊吃草”,演變成“敗家子,發展到現在的“圍殺。“放羊吃草”是抵達後,先給團員一二十分鐘產品介紹,之後給團員個把小時,在大展示廳中自由參觀購物。羊帶到了,吃不吃草自便。“敗家子”模式我們在雲南麗江一家大型珠寶店見識過。店員帶我們穿過寬敞的展示廳,進入裡間,奉茶後請出一位中年男性。他自稱是老板的幼子,英國留學後在新加坡大學教書,返家渡假。因為父兄都不在,他出來接待。接著他說,跟臺灣來的鄉親說實話,此地珠寶店利潤高達八成,都不能買。今天他不做生意,為大家介紹珠寶常識,交個朋友。他要店員拿出各類樣品,一一介紹如何分辨真假,鑒定品質。這位小老板引起前座幾位女士的興趣後宣布,因為老板不在,他以成本價出讓幾件給團友做紀念,頓時引起騷動。我聽他偶爾亮一兩句英文,完全沒有英國或新加坡腔調,趕快跟親友使眼色,阻止他們上當。此時另外一位男團友扯我的衣袖,把我帶到一旁,告訴我,他前一年參加旅行團到山東,被帶到一家珠寶店,也是小老板出來,演出同樣的戲碼。我們二人莞爾一笑,當作旅途中一個有趣的經歷,好在團友只買了幾件小飾品做紀念,沒有上大當。近幾年的“圍殺模式更是兇狠,購物點沒有展示大廳,只有一間小小的辦公室,團友被驅趕入內排排坐。店員沖泡特種茶葉,請大家品嘗,宣布購買得越多,折扣越多。有團友踴躍購買,我們幾個較無購物欲望的團友也合購六罐,各分一罐,捧捧場,以為意思到了,可以早點離開。沒有想到付錢拿了一罐之後,店中幾個年輕女店員分頭緊迫盯人,要我們以同樣價格加購。我不耐糾纏,假裝上洗手間,出來後,那個女店員又跟上來,死纏爛打,非要我加購不可。購物處就只有辦公室和洗手間這麼丁點大的地方,無處可逃。一直圍攻到我生氣罵人她們才死心,另找對象。購物演變到這種地步實在令人生厭,我們現在只參加完全無購物團,免得浪費時間。 

有朋友問我,絲路行程辛苦,值得去嗎?我的答案是肯定的。敦煌莫高窟的彩繪泥塑和西安的兵馬俑,無論從藝術或歷史的角度看,都是人類稀有的文化遺產,絕對值得一遊。其次從直接接觸參訪中,進一步了解回族和維族的文化,和中共的少數民族政策,是很大的收穫。再者,從絲路沿途交通和綠洲小城的建設中,知道中國近年來內陸的發展,獲得難得的一手訊息。最後,從華人的角度看來,走過展延數千里孤寂的戈壁荒原,巍峨磅礴見證人世悲歡的祁連山,和穿越黃土高原翻騰滾滾的黃河,都會讓我們腦中泛黃的漢唐歷史鮮活起來,原來我們炎黃祖先曾經在這樣浩瀚雄渾壯闊的大山大河中生存奮鬥繁衍。也許,我們看到的山川,也和張騫出使西域,昭君和親匈奴,玄奘西行取經,和李靖大戰突厥時看到的山川一樣的壯麗。我覺得凡是華人都應該到絲路一行,讓幾千年來先人澎湃的血脈,牽動我們的心,跟隨著他們的脈搏跳動。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wv2013&aid=8626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