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寧靜的邊境小鎮 - 宏都拉斯的窟潘(Copan)
2016/02/22 09:03:29瀏覽1669|回應0|推薦3

宏都拉斯是中美洲臨加勒比海的國家,1502年哥倫布登陸,1524年成為西班牙殖民地,引進黑奴,開採金銀礦,居民百分之90是歐洲人、原住民、和非洲人的混血。到宏都拉斯參訪的唯一景點,是位於宏國西南邊境小鎮窟潘(Copan)的瑪雅城市遺跡。窟潘海拔約700米,氣候溫和,植物繁盛。窟潘小鎮市中心四周房屋色彩鮮明,可以感覺到溫暖的陽光和當地人奔放的熱情。

旅店位在山腰,附近看不見人家,似乎是特為接待參觀瑪雅遺址的觀光客而設。酒店停車場有一堵紅牆,兩道階梯花圃栽種了花草,下車就讓人忘卻了路途上顛簸的辛勞。

酒店內四處裝點了花草樹木,建築色調和小鎮建築一樣,以鮮黃、暗紅、淺綠為主,看了讓人精神一振,值得我們仿效。

二樓房間窗外就是中庭花園泳池,房間以黃、紅為主色,床單上的碎花採自瑪雅婦女衣服的花色。

入住後,旅店以混合果汁和當地烈酒的雞尾酒招待旅客,酒吧台上的瑪雅怪獸也展翅咧嘴迎賓。團友一杯接一杯,隨著拉丁音樂搖擺,不想離去。

旅店午後的花園空無一人,我沿著步道觀賞遠山,來到花園盡頭涼亭,四周開滿了九重葛。我躺在涼亭長凳上,在帶著花草芬芳的清新空氣中,享受團體旅行中難得的寧靜時刻。

窟潘是最重要的馬雅遺址之一,城市始建於第三世紀,是王國的統治中心,核心地區面積約0.6平方公里,有五個主要廣場,高峰時期城內及周邊居民高達兩萬人。瑪雅人在叢林中建立了各自獨立的城邦,有象形文字,數學曆法水準很高,工程建築技術也相當出色。

 

窟潘王國興盛時期約600年,歷經16位國王,到第九世紀時,居民他遷,城邦奔潰,城市被植物掩蓋,直到十六世紀再度被歐洲人發現。城中「聖壇Q」有十六位窟潘國王的頭像雕刻。瑪雅文明最昌盛的時期是第二到第九世紀的古典時期,很多城市在第九世紀都不約而同地被居民拋棄而荒廢。

瑪雅人為何會放棄窟潘王城呢?地陪的解釋是城市人口增多,住房及生活空間需求侵蝕周邊耕地,糧食生產基地外移,城市糧食供需失調,導致人口減少,城市瓦解。少數例外中最知名的是墨西哥的的奇琴伊察( Chichen Itza),到十三世紀才開始衰落。

西方學者最早開始研究瑪雅遺跡,對瑪雅人生活有很多說法,地陪並不認同。例如,用處女獻祭以祈雨,地陪說,王城位於窟潘河邊,不缺水,哪裡需要祈雨?西方學者認為瑪雅城市的足球場,是為祭祀而設,獲勝球隊的隊長成為祭祀的犧牲品。地陪認為這個說法違背常理,哪有一個社會犧牲自己最優秀的人才呢?

一般認為美洲原住民的祖先來自亞洲大陸,可能和華人同源。瑪雅人喜愛玉石,使用象形文字,都跟華人相像。1990年代,美國華人學者許輝比對美洲原住民的圖形文字,認為跟甲骨文近似,提出三千年前有中國殷商遺民移居美洲,影響當地文化的說法,一度受到學界的重視。更有人穿鑿附會,認為美洲原住民所以被稱為印第安人的原因,是他們的問候語是“殷地安的緣故。不過其後有學者指出,甲骨文和美洲原住民文字有關聯說法的論證不夠嚴謹,不能確立殷商和印第安人的關係。

瑪雅人有將死者埋葬在屋內地面下的習俗,西方人覺得奇怪。地陪說這有什麼奇怪?很多西方教堂內都安葬了名人,最有名的例子是意大利佛羅倫斯聖十字教堂(Basilica di Santa Croce)安葬了許多名人,包括藝術家米開朗琪羅及天文學家伽利略。地陪的英語流利,熟悉瑪雅及歐美歷史文化,解說條理分明,跟我接觸的大學教師比起來毫不遜色,我以為他曾在英美國家的研究所留學。後來知道他是當地瑪雅人,未曾留學,只是當地古蹟園區的僱傭人員,有些委屈了。

結束參觀不出園區,聽見遠處大群飛禽聚集,幾個不到七八歲的孩子熱心引領我們,找到棲止在高大樹木上色彩斑斕的鸚鵡。看完鸚鵡,孩子們隨著我們走向出口,一路兜售稻草編織的人偶。不忍心不買,但是買了一個,其他孩子又擠上來販賣,有些為難。出了大門,只剩下一個五六歲女孩手拿人偶靜靜站在一旁,用祈求的眼光望著我,實在惹人憐愛。看到人偶就想到那些物資匱乏,童年就要幫助家計的孩子。

宏都拉斯礦產資源多,氣候溫和,非常適宜發展農業,1930年帶香蕉出口量曾經居世界第一,有香蕉共和國的別稱。然而宏國國家治理一直不上軌道,獨立以來,平均每一兩年就發生一次政變。早年礦業、農業、鐵路、航運、電力、和外貿幾乎都被美國資本壟斷,香蕉共和國也成為一個不成器國家的形容詞。宏國面積是台灣的三倍多,人口卻只有860萬,本應有很好的發展。無奈政局不穩,經濟落後,這些活潑可愛孩子未來,可能跟稻草人偶表情一樣的黯淡。所謂“人生而平等”只是理想罷了。我們這些比較幸運的人,也許應該設定比追求“小確幸”更遠大的目標,才不至於愧對老天給我們的厚待吧。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wv2013&aid=47598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