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貝里斯-中華民國國旗飄揚的地方
2015/12/31 11:18:32瀏覽2627|回應0|推薦6

80年代時,有幾個沒有門路移民美、加、紐、澳的朋友,花五千美元就買到一本屬於大英聯邦貝里斯的護照,馬上翻身變成外國人,到很多國家不用簽證,出國方便。前幾年,有個朋友為了送孩子到大陸讀大學,為孩子買了本貝里斯護照,成功地免試進了大陸一流大學。這些朋友拿當地護照,卻從來沒有去過貝里斯,我一直很好奇,賤賣護照的貝里斯是怎樣的國家呢?

從瓜地馬拉到貝里斯口岸的是一條灰撲撲的公路。抵達邊境,聽說貝里斯要求旅客自己拖著行李通過海關檢查。下車後,望著遠方的關卡和橫隔在面前那片揚著灰土的荒地,心想行李一路拖去,滑輪恐怕要折損。正在暗自抱怨,只見一個笑嘻嘻的中年人,帶著三五個機靈的男孩走來,快手快腳把我們的行李搬下小巴,堆上一個四輪板車,推過邊界,替我們送到破舊的貝里斯入境木屋。當然,導遊給他們的小費少不了的啦。我們輕鬆地走去入境處排隊,等待通關。辦理護照查驗有兩個窗口,隊伍不過十來人,心想應該很快。忽然有幾個黑人,頭頂著行李,唧唧呱呱越過我們,停在窗口,跟官員交談,接著向我們身後一聲招喚,幾個打扮新潮的非洲裔少婦呼嘯越過我們隊伍,插隊到窗口辦手續。瓜地馬拉籍的導遊沒有抗議,我們這些外來客當然只能默默等待。等那些非洲裔辦完手續,入境而去,一個穿制服矮胖的非洲裔官員朝我們走來,對著排隊的旅客滿臉不耐地邊揮手邊喊道“守秩序,排隊”。一陣叫嚷後,這個腰圍比我大好幾圈的官員又搖搖擺擺地掉頭而去。很納悶,那些插隊的黑客已經走了,他說給誰聽呢?大約三十分鐘辦完入境手續,第二步是讓海關檢查行李。我推著行李來到海關櫃檯,當班的非洲裔男士正跟人聊天。我等了幾秒鐘,眼看那位官員沒有理我的意思,就拖著行李逕自前行,就這樣進入貝里斯。貝里斯給我的第一個印象是,這是個三四流的國家。

入境後,聽導遊的話,先上洗手間。那幾個活潑的男孩還圍在身旁,等著領我們到洗手間。照例,女生洗手間前排了長列隊伍,男生洗手間前沒人等候。我剛要入內,兩個豐胸突臀非洲少婦,大剌剌地衝來,搶先一步進了男生洗手間。她們進入隔間後,還隔牆高聲交談。我很少遇到這種狀況,站在門口進退兩難。衡量一下,還是恭候她們離開再進去吧。小巴再上路時,當地地陪上車,沿路介紹貝里斯。貝里斯人口一半是西班牙和原住民混血,非洲裔人口約四分之一,純瑪雅人約佔百分之十。自十六世紀開始,西班牙人殖民中美洲各國,包括貝里斯、瓜地馬拉、洪都拉斯等國。現在的貝里斯是沼澤地,西班牙人並沒有有效統治,英國海盜乘機以此地為據點,劫掠鄰近海域的西班牙船隻。於是西班牙人准許英國人在貝里斯居住,以換取和平。這些英國海盜在貝里斯定居後,以砍伐木材外銷為生,人口逐漸增加,實際控制該地,英國於1863年國勢強盛時將貝里斯納入帝國版圖,直到1981年貝里斯自英國獨立。英國人定居貝里斯後,從牙買加帶來黑奴,繁衍至今,成為該國的主要族裔之一。由於貝里斯曾經被英國統治,它是中美洲唯一說英語、唯一有非洲裔居民、城市和房舍帶有英國風格的國家。

地陪介紹,近年來也有華人移入貝里斯經商,已經成為餐館和超市的主要業主。果然在邊境小鎮看見中餐館、陳氏(Chen's)和李氏(Lee's)超市的招牌。據說當地已經有數千華人,包括台灣移民一千多人。路途中,我們在一家超市稍停。超市面積不小,但是門面和內部陳設都是破破爛爛,感覺販賣的都是引不起購買欲的次級品。印象最深的中美洲各地超市和小雜貨店貨架上,都有大量的速食麵展售,以“Men”或“Chao Men”標示。看來速食麵已經在這些國家打開了市場。關於貝里斯的台灣人,可以參考麻布小姐 Miss Linen網站。回程搭飛機離境。飛機場很小,只有三四個登機口。在候機室有中西餐盒外賣。中餐有雞腿飯、酸甜肉飯等選擇,西餐供應三明治或漢堡。我點了一份裝在寶利龍餐盒中的三明治,餐盒上還有某某餐盒的中文商標,店主顯然是華人。一份接近十美元的的總會三明治,其實內容只有薄薄的鹹肉和乳酪,土司麵包不新鮮,我咬了兩口,實在難以下嚥,只好放棄。就國際機場來說,這樣的餐飲水準實在太差了。晚上在­投宿的飯店看電視,發現居然大約有十個華語頻道,有廣東話的、台灣的中天台、和大陸的央視,可見當地華人人數多,影響力也不小。

貝里斯市市區街道狹窄骯髒,雜亂的電線架在空中,沿街的商店或民居都破破爛爛,多半是平房或兩層樓房,幾乎看不到比較新穎現代的房舍。市中心的幹道看來比較寬闊,但是可能為了節省材料,只鋪設供兩車來回的中間路面,兩側留下大片泥土碎石地面,灰沙隨風飄揚。而且車道之間沒有畫分隔線,不太習慣。這樣落後的街市,在台灣已經很難看到了。沿著海邊的國王海灘(King's Beach),地陪說,是富人區,居民中有大使、富商、和部長,偶爾可以看見現任首相在此慢跑。此區的獨棟二樓花園洋房,比其他路段整齊,但是佔地面積不大,棟棟緊接;每一棟都似乎多時沒有維護,油漆灰敗,恐怕很難吸引華人貪官土豪。貝里斯市曾經是首都,是該國最繁華的城市,但是臨海是沼澤地,地面只高出海平面一點,貝里斯河流經市區,遇到颱風大雨市區就淹水。有幾次遭到颱風襲擊,受損嚴重,因此1970年首都遷到內陸的Belmopan。我們看見路旁一處有七八棟歪歪斜斜廢棄的二樓洋房,地陪說,就是因為是沼澤地,造房子需要打很深的地基。這些樓房地基太淺,有一次遇到颱風淹水,房子就東倒西歪,無法使用,成為一個小小的觀光景點了。也許因為臨海,地層濕軟的緣故,貝里斯市區高樓很少,超過五六層樓高的,只有少數觀光飯店。

在貝里斯市區街道上,看到的非洲裔人最多,飯店員工也幾乎全是非洲裔。第二天帶我們遊河,參觀古蹟的地陪傑克也是非洲裔。他說貝里斯官方語言是英語,但是當地非洲裔使用的是變調的英語,稱為Creole,外人聽不出是英語。傑克為我們示範,果然難懂。傑克人很風趣。他開船載運我們經河道往瑪雅古蹟。開船前,傑克要我們坐好,緊緊扶好船身,因為“他第一次駕船”。傑克操縱著快艇高速前進,船身順著彎曲的河道,忽左傾忽右斜。有時為了讓我們觀看樹幹上的蜥蜴,或稀有的鳥類,傑克急速剎車迴轉停船。一個小時的航程中,無論快駛、急彎、或突停,我們都感覺安全舒適,傑克的技術真沒有話說。

到了目的地,傑克帶領我們在叢林中穿梭,參觀瑪雅古蹟。傑克告訴我們,林中有野獸,如果看見美洲豹,大家不要驚惶,慢慢地靠攏列隊,好讓他躲在我們身後。

在貝里斯停留兩夜,雖然沒有看見華人,但是處處看得見中華民國的存在。市區裡有座大約五六公尺長的小橋,地陪說這座“中國橋”是由台灣出資興建。馬路旁一堵水泥牆上漆著“社區改進計劃”的大字,旁邊有面鮮紅的中華民國國旗,顯然也是台灣資助。離開邊境不遠的公路旁,一大片農場的大門前,飄揚著貝里斯和中華民國國旗。地陪介紹,那是台灣派來的農技團,對當地農耕發展貢獻不小。根據中華民國駐貝里斯大使館網頁,2013年中華民國海軍敦睦艦隊曾經訪問貝里斯(見圖),2013年台灣捐贈聖佩德羅市垃圾車兩台,2015年台灣協助當地建立吳郭魚養殖場。可見台灣和貝里斯關係相當密切。

大路旁遠遠看見一座白色三層樓房,在當地算是高檔建築,屋頂飄著中華民國國旗,是中華民國大使館。在貝里斯三天兩夜,看到的中華民國國旗接近十面,是我在台灣之外看到最多國旗的地方,貝里斯的確是中華民國的忠實友邦。

貝里斯面積大約是台灣的三分之二,人口只有36萬,比三重區人口還少。雖然說是蕞爾小國,但是跟其他台灣的友邦比起來,貝里斯還算是大國。台灣建交國一共有22個,比貝里斯小的有10國,人口多在20萬人以下。人口最少的只有一兩萬,包括諾魯、土瓦魯、和帛琉,跟馬祖的人口相當。民主時代講求人人平等,一人一票。無論人口幾億的,或是幾千的,只要成立國家,表決時就有一票。即使交往的是小朋友,有朋友總比樹敵人好。

里斯常年氣候溫和,臨加勒比海,除了海灘魚礁吸引觀光可之外,瑪雅遺跡也值得參訪。但是旅店餐廳等設施比較少。近年有郵輪停靠,順道去玩三兩天ok,停留稍長可能就覺得無聊了。該國地大人稀,70%土地尚未開發,土地房價便宜,是它吸引移民的優點。近年有些華人去投資後覺得上當(見網頁),而且聽說它發出一種海外居民護照,持該護照入境都需要有人護航,定居就更困難了。因此想要投資移民,可能要三訪加三思後,再做決定。

( 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wv2013&aid=41279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