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瓜地馬拉山村見聞
2016/09/22 03:44:59瀏覽598|回應0|推薦4

瓜地馬拉位於墨西哥南面,是一個連接太平洋和加勒比海的國家,面積大約是台灣三倍。16世紀到19世紀初被西班牙殖民。1400萬人口中,約半數是西班牙和原住民混血,另外一半是24個瑪雅原住民族群,散居在中西部高原地區(見下圖紅色部分),過著傳統生活,以農耕為生。在中美洲兩個多星期行程的主題是瑪雅人和瑪雅文化,其中七八天到瓜地馬拉中西部高原參訪鄉間村落居民的生活。

沿著蜿蜒的泥土路來到一個山村,村中高處建有一座高聳精美的教堂,和簡陋的民居很不相稱。爛泥小徑盡頭坡上是製陶婆婆的家。婆婆13歲學做陶器,早年喪夫,靠著手製陶罐一手將二女一兒帶大。早先趕集時婆婆半夜出發,頭頂六個陶罐,走山路到市集出售,來回10個小時。婆婆雖然已經七十多歲,精神抖擻,笑口常開,有些名氣,外地人聞名前來購買手工陶器,不需要出門趕集了。婆婆家中使用印第安方言,她粗通西班牙語,跟地陪溝通需要上過一年學的女兒幫忙翻譯。婆婆兩個女兒一個是裁縫,另一個跟著做陶器,家中經濟改進,孫子可以全日上學了。

我們路過一個山道旁的小村子,車輛經過時石子路上揚起泥塵,路邊幾間簡陋的商店門面灰撲。地陪領我們來到村子的公共洗衣場,拿出兩大瓶可樂,分給洗衣的婦人和在一旁玩耍的孩子,大家都喝得笑呵呵的。有一個婦人喝完可樂,問“為什麼不帶點麵包來呢?”。

山村流行趕集,每週一二次,在附近較大的村落擺攤交易。較大的村落有公路穿過,路旁幾間商店就是山間僅有的店鋪。趕集時將公路兩端截斷,中間的路段闢成臨時市場。美國中小學淘汰的校車,經過整修彩繪成為當地的公車。趕集時公車停駛,靠在市場邊休息。如果山村有規模較大的教堂,集市就設在教堂前廣場,山民趕集順便上教堂。

集市販售的有瓜果、草藥、衣服、布料、和中國製造的日用雜貨。特別的是非常少見賣肉的攤位。唯一看見販賣的家禽是圍在籐編籃子裡的小雞。

趕集的人來自附近村莊,婦人仍然穿著傳統服裝。據說不同村莊喜好的花色不同,因此從婦女服裝花色可以判斷他們從哪一村來。無論哪個村子婦女的衣服都鮮彩奪目,老太太也不例外。

很多孩子跟著大人趕集,或跟著看熱鬧,或幫忙提菜。

市場離不開小吃。當地人不能一天沒有玉米餅,天天吃頓頓吃。兩個婦人忙著做餅煎餅,做手勢問他們可以拍照嗎?他們笑得開懷

有些攤主,生意冷清,露出不歡迎遊手好閒的外人的表情,或者索性避開鏡頭。她們冷漠或無奈的眼光讓我想起小時候家裡經濟困窘時父母的心酸。比他們幸運的是,我們有機會,而他們沒有。回想起當年看到四處亂闖美國大兵的心情,我們的確沒有權利打擾他們的生活。

公路邊一座教堂前聚集一兩百人,原來是婚禮。親友一大早來到教堂,吃吃喝喝慶祝,長的婚禮要熱鬧三天。一個十七歲,能說英語的女孩上前迎接意外的訪客,回答我們的問題,驕傲地展示自己編織的花布上衣。瓜地馬拉到處看得間中國貨,但是難得看見亞洲人。一群孩子好奇地圍著我,女孩問我是哪裡人,我說自己是“chino(華人)”,群眾樂了,孩子開心地指著我叫“chinochino!”,圍著我轉,還有粉絲拉著我合照。

瑪雅人的葬禮比婚禮還要長。葬禮後,親友要連續為死者祈禱清洗靈魂八天,第九天,親友吃喝歌舞慶祝死者升天。山間以小皮卡為公共汽車,我們也搭了一台皮卡車,到郊外參觀瑪雅人的墓園。瑪雅人的房子,無論多麼簡陋,都要塗上鮮明的色彩,墳墓也一樣。

瑪雅人曾經有過傲人的歷史,有文字,懂曆法、數學、農業、和灌溉。瑪雅文明最輝煌的時期大約在第3世紀到第9世紀,至今留下的遺址大多在那個時期完成。第9世紀時,廣大的中美洲高原上各瑪雅帝國居民不約而同地遷出王城,帝國隨之崩潰。帝國遺址中留下的金字塔、神殿、石雕讓人對瑪雅人城市規劃完善、建設和藝術的精美讚歎。瑪雅帝國為何滅亡是一個謎。有一種說法是帝國王城居民人數增加,王城向外擴張,農業生產基地不得不外移。農產品運輸路線越來越長。而瑪雅人沒有發明輪子,運輸依賴人力,城市擴張超過極限,糧食供應困難,居民外逃,帝國因此崩潰。現代人看似簡單的輪子,其實在生活上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仔細想想,可能我們沒有一天不能沒有“輪子”。

自從16世紀西班牙人來到之後,瑪雅人就成為次於白人和混血的下等階層,政治經濟上沒有地位,生活貧困。這一次參訪最深刻的印象是,雖然近500年來受到次等國民的待遇,物資匱乏的瑪雅人並沒有失去生活的熱情。他們服飾、陋屋、公車,甚至墳墓上鮮明的色彩反映的是他們內心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望。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wv2013&aid=74866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