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巴爾幹克半島四小國遊記(四)克羅埃西亞的古羅馬遺跡
2015/02/26 22:09:49瀏覽1290|回應0|推薦0

  克羅埃西亞與意大利隔海相望,西元前第二世紀,羅馬已經征服西部沿海,留下一些古蹟。斯普利特(Split)是國第二大城,人口25萬,南面向亞德里亞海,三面環山,景色氣候好,又是優良港灣,曾經希臘、羅馬、拜占庭、匈牙利、奧地利、奧圖曼、意大利、法國、南斯拉夫等國統治。2000年後,斯普利特成為觀光勝地,第三世紀羅馬皇宮遺跡,是觀光客必遊的景點。

  建造皇宮的戴克里先皇帝(Diocletian,245-316AD出生於附近,少年時加入羅馬軍隊,於西元284年升任羅馬皇帝。戴克里先在位時動用20萬個奴隸在斯普利特建造皇宮,耗時10年,於西元305年建成,戴克里先隨即退位,長居於此,直到去世。這座皇宮周邊寬170公尺,長200公尺。皇宮南半邊靠海,歸皇家成員使用,北半為衛士區。宮廷四面圍有高牆,高約15-20公尺,南面外牆高大整齊,至今保留相當完整。

  我們從南門入城,城牆和城門都以長方形巨石塊為基礎。城門上半成圓弧狀的拱門以薄石片堆砌,利用類似今天混凝土的砂漿強化結構。拱圈結構和混凝土是古羅馬建築上的重要貢獻。

  去過羅馬的朋友,可能知道跨過台伯河上的法勃里契橋(Pons Fabricius),建造於西元前62年,使用同樣的拱圈技術。當時沒有現代工具,完全依賴人力,能夠構築如此堅固耐久的橋樑,到如今還在使用,不得不讚歎古羅馬的技術和智慧。

  拱圈元素的優點很多,結構上,可以擴大建築容積;施工技術簡化,可以使用奴隸,減少成本,縮短工期;建築手法和藝術上,突破了希臘的建築的限制,增加了建築的線條變化。以拱圈為基礎,發展出拱頂和圓屋頂(穹頂)建築形式,一直受到歡迎。台灣的省立博物館和台南地方法院都是使用圓屋頂。穹頂也是清真寺的主要建築元素,下圖是沙巴的清真寺。

  為了日常用水所需,羅馬人建造了長達九公里的輸水道,將山泉引入皇宮,供水量足以支持17萬人的日常使用。古羅馬城極盛時期居民人數超過100萬人,羅馬人建造總長約2000公里的14條水道引水入城,再經過細管送到城內各居民點,水道盡頭建造了1000多個水池蓄水。即使以今天的技術水準而言,這樣規模的建設,也具有相當的挑戰性。下圖是斯普利特現存羅馬時期建造的輸水道。

  城中許多建築都是中世紀所建,例如,原來的羅馬皇帝陵寢,於中世紀時利用原先結構和建材改建成為大教堂。原先羅馬的朱比特神廟,中世紀時改建為洗禮場所。

  一群小學生來參觀,不知道他們的老師有沒有指出,照片左上方的人面獅身像,和右方的圓形石柱都是羅馬時期特地從埃及運送過來的。

  我們在大教堂前參觀時,旁邊出現幾個身穿一色黑裝的帥哥,很像是高級保安人員。我們繼續進入一個連接宮廷內室的圓形石砌門廳,上方開口,可以望見藍色的天空。這群黑衫帥哥隨著我們走入門廳,是來保護我們嗎?

  沒有想到,地陪簡短解說門廳的用途和結構後,帥哥列隊排好,為我們表演合唱。他們和聲渾厚優美,在羅馬的石室中,亞德里亞海港的藍天下,他們的歌聲特別動聽,讓人難忘。

  走過門廳後,進入戴克里先家庭內室,他們餐廳的殘垣右方,是中世紀所建教堂的尖塔。

  城內的窄巷中,有精品店,也有藝人在路旁表演。據說連日陰雨,難得放晴,居民都出來曬太陽,城外廣場上十分熱鬧。

  沿海寬廣的大道中間,室外咖啡座家家客滿,曬太陽,聊天,吸煙。妮雅說,克羅埃西亞沒有吸毒的問題,但是酗酒和吸煙都是問題,只是相沿成習,社會上還沒有形成鼓吹減少吸煙和喝酒的共識。

  幾天後又是個晴天,我們到伊斯特拉半岛(Istrian Peninsula西南端人口六萬的普拉(Pula)參觀羅馬鬥獸場遺跡。坐巴士的途中,多半是我們的上課時間。妮雅為我們介紹,伊斯特拉半岛沿海長期被意大利人統治,意裔人口多,七成居民通意大利語,由於1990年代未涉入內戰,因此經濟比較好。從高處看,鬥獸場保存得很好,數次被選用為克羅埃西亞的紙幣的圖案。

  鬥獸場建成於第一世紀(27 BC - 68 AD)兩千年了,高大的圓形外牆仍然雄偉地聳立在藍天下,雖然已經不完整,還是可以感受到它英挺軒昂的氣勢

  鬥獸場高層是包廂,較下層是一排排石砌座位,場內共有兩萬三千個座位,15個出入口。七世紀前用作觀看犯人之間或犯人跟野獸格鬥的場所。近年來,多次在此舉辦夏季音樂會,著名音樂家PavarottiBocelliElton John等都曾經在此表演。

  求學時讀過羅馬歷史嗎?應該讀過,但是學到什麼,完全沒有印象。直到有一天到羅馬旅遊,看到殘存的鬥獸場、帝國議事廣場等處,才體會到古羅馬工程技術、都市規劃、和建築藝術上的成就。在巴爾幹半島意外看到兩處雄偉的羅馬古蹟,更是加深了對於羅馬帝國強盛的認識。第一世紀羅馬最強盛時期,版圖橫跨西東歐、非洲、亞洲等地,是一個多種族、多文化的帝國。從古羅馬在西元前二世紀開始稱霸地中海,直到西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是歷史上一個長壽大國。

  是冬季,遊客稀少。屹立了兩千年的鬥獸場大致完整,夕陽從圓形外牆的窗洞中斜斜地照入場中。行走其中似乎能夠感受到搏鬥者孤獨面對死亡的恐懼,他規律低沉的心跳聲像鐵錘似的撞擊,掩蓋了四周觀眾震耳的呼喊。鬥獸的勇士或有勝利的時候,不過勝利只能帶來短暫的榮耀。想想看,當年的勇士於今何在?

  羅馬建造的宮廷廣場、水道水渠鬥獸場至今還在,可是帝國已經消失了一千多年了。兩千年來,鬥獸場見證著人世滄桑,朝代更迭,有一天,它也會崩塌風化,消失無蹤。小時上國文課,最怕背書,總是考前勉強記住,考試後忘得精光。可是有一課元曲中的句子,初讀就印在心中,看到人世滄桑,就無來由地浮現腦中。那就是“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即使雄霸一方的帝國,也總是有退場的一天。比起來,人一生就如朝露,去日無多,人世間的財富、權位、名聲,有哪一樣放不下呢?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wv2013&aid=21119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