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巴爾幹克半島四小國遊記(一)蒙特內哥羅(Montenegro)
2015/01/30 10:15:03瀏覽4224|回應0|推薦3

  這次旅行之前,除了幾個人名及地名之外,我對巴爾幹諸國一無所知,從來沒有聽過蒙特內哥羅這個國家。好再我們有個好導遊妮雅,為我們介紹當地歷史文化,使得這次旅行除了看風景和嘗美食之外,更增長很多知識。妮雅是克羅埃西亞人,個子不高,單身金髮,具俄語和俄國歷史碩士學位,曾到過美、俄、東南亞諸國深度旅行,已經計劃好本團結束後到錫蘭旅行一個月,不只熟知巴爾幹諸國歷史地理人文,對國際事務也有深入的知識,可說是克羅埃西亞的文化大使(下圖右)

這次旅行要去的4個國家都是前南斯拉夫6個共和國之一,包括蒙特內哥羅(Montenegro)、波斯尼亞(Bosnia and Herzegovina)、克羅埃西亞(Croatia)、和斯洛文尼亞(Slovenia)。這次行程沒有去的是馬其頓(Macedonia)和塞爾維亞(Serbia)。

  蒙特內哥羅位於前南斯拉夫亞南部,臨亞德里亞海,面積約為台灣的三分之一,人口只有65萬。是觀光淡季,我們從克羅埃西亞入境蒙特內哥羅時只有我們一輛車過境,三兩官員在關口閒聊。妮雅帶團過境不下五十次,每次驗證手續及時間不同,端看當班官員心情,因此難以預料過境所需時間。這次一個女官員上車收集護照,下車處理,十多分鐘後放我們的大巴士入境。蒙特內哥羅和此次旅遊的其他三國一樣,都是地廣人稀,自然資源相當豐富。

  過境後,我們沿著北海灣入內,海灣四周盡是高山環繞。妮雅沿途為我們介紹蒙特內哥羅歷史,我在此簡單記錄:此地原由伊利里亞人居住,公元前3世紀時被羅馬征服,第6世紀時有北方斯拉夫人遷入,並在拜占庭統治下於Kotor建築城堡。第9世紀伊斯蘭教徒入侵,第11世紀時保加利亞人和塞爾維亞人入侵,14世紀時蒙特內哥羅獨立。第15世紀開始被威尼斯王國統治四百年,其間兩度被奧圖曼帝國的回教徒短暫侵佔,均被擊退。19世紀時,蒙特內哥羅歷經奧匈帝國、法國、意大利統治。1914-1918年一戰期間,Kotor是奧匈帝國的主要海軍基地,一戰後蒙特內哥羅成為新建南斯拉夫國的一部分。二戰時被意大利佔領,二戰後,強人狄托領導的共產黨統一南斯拉夫,直到1980年狄托去世。1990年代共產黨政權垮台,南斯拉夫內戰,戰後南國分裂,各加盟國紛紛獨立,蒙特內哥羅於2006年獨立。

  好了,讀了這個段落,你糊塗了嗎?我也一樣。不過重點是,兩千年來巴爾幹半島不斷地有不同種族、宗教、和文化的族群進入,爭奪、統治、混合、分崩,兩千年來戰與和的過程中,悲歡離合的故事不斷發生。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巴爾幹四小國不但具有自然觀光景點,而且為外來客提供了一個豐富的多元文化歷史觀光資源;例如古羅馬建築遺跡、中世紀歐洲古城、天主教堂、清真寺、土耳其古城、斯拉夫農莊、和1990年代內戰遺跡等,是一個值得推薦的觀光旅遊地。

 蒙特內哥羅(MontenegroMonte山,negro黑)的意思是“黑山”,山多而險峻。蒙特內哥羅經濟中,觀光服務業佔75%,主要觀光景點是名列世界文化遺產的Kotor灣和Kotor古城。上圖兩個紅點處是位於內灣深處的Kotor古城。

  kotor灣西傍亞得里亞海,三面為高山包圍。海灣由數個小灣和連接小灣的細長水道組成,水深約七八十尺,面積87平方公里,是非常好的天然港口。Kotor灣也是三面高山屏障,敵人難以越山入侵。若海上敵船來犯,守方可以在海灣細長通道處截擊,甚至以鐵鍊封鎖內灣最窄處水道,拒敵在外灣。內灣深處的Kotor古城是一個易守難攻,兵家必爭的據點。

  我們抵達Kotor古城,由地陪領我們參觀古城。目前留存的古城建於威尼斯王國統治時期,南面­­主城門上有羅馬文記錄建於1555年。

  古城牆厚在2-16米之間,牆高至20米。外牆長度達4.5公里,平地部分沿河及海灣建成三角形,並沿著背後高山攀爬,城牆最高處高達260米。下圖是古城西側,可以看到厚實的城牆、牆外的護城河、牆內的教堂、和背後沿著高山而建的城牆。

  由於被威尼斯王國統治約四百年,Kotor古城內的建築是典型的威尼斯形態。

  地陪帶我們開始參觀古城時,已經開始下雨,我們在細雨中聽他介紹南門。南門側牆上有翅膀的獅子的標誌,正是威尼斯統治了幾個世紀的印記。

  蒙特內哥羅語和克羅埃西亞語差別在哪裡?妮雅說其實蒙特內哥羅人和克羅埃西亞人種族和語言幾乎沒有分別,為了爭取獨立,硬是誇大雙方的差異,聲稱種族和語言不同。聽起來很熟悉是吧?看來政客們為了一己之私,操弄國族認同,造成分歧,舉世皆然。天下的烏鴉一般黑,早有人說過了。蒙特內哥羅人口72%信奉東正教,19%信奉回教,古城內東正教堂很多。天主教堂和東正教堂有何不同?妮雅說,最簡單的辨別法就是如果十字架有兩根橫槓就是東正教堂。

  城內樓房大多建造於四五百年前,外觀維持原狀,內部已經現代化。政府限制城內居民數,現住人口不到一千。入城居住需要到一條小巷弄中的居民登記處申請。

  地陪說,2014年有四百艘郵輪載客入灣觀光。郵輪旺季時,同時有數艘郵輪上的遊客登岸遊玩。每艘郵輪載客數千,同時湧進居民不到一千的古城,時常在窄街街中進退不得。我們進入古城內不久,雨勢加劇,一度大雨傾盆,有些巷道水流如河,即使撐了雨傘,外衣盡濕。

  我們初冬到訪,中午在巷中一家室內餐廳用餐,有蔬菜清湯、麵包、雞肉、燒洋芋、和酒。後來行程中團體餐食大多類似,老實說,有些無趣。傾盆大雨下,室外餐座一片寂寥,留下主人獨坐侯客。由於當地經濟依靠觀光收入,冬天四個月淡季,居民收入銳減,只有節衣縮食了。

  飯後雨勢稍歇,我們在城內閒逛,有家甜品店所在樓房,門外牆上說明,這棟老屋13-18世紀期間曾經是Buca家族的產業。

  回程從內灣最狹窄處乘載車渡輪渡灣到對岸返回,典型的民居都是依山而建的紅頂白牆,兩三層面海樓房。一天的觀光行程,對蒙特內哥羅印象很好,不但風景秀麗,古城雖然有數百年歷史,但是房舍街道都相當整潔,可見政府和居民都有用心維護。當地人瘦高居多,穿著體面,舉止有禮。返回後上網,發現蒙特內哥羅人均GDP只有台灣的三分之一,大感意外。為什麼一個遠比台灣貧窮的國家,能夠給觀光客一個如此整潔悅目、文雅體面的美好印象?

  由於Kotor古城及周邊食宿供應不便,因此觀光客或乘遊輪前往,或從克羅埃西亞前去做一日遊。由於蒙特內哥羅是一個獨立國家,記得必須備有護照及簽證才能入境。蒙特內哥羅雖然不是歐盟國家,但是使用歐元,克羅埃西亞的Kuna幣在此不通用。從克羅埃西亞到蒙特內哥羅的公路多半是一來一往的普通公路,旺季車多時,除了過境,交通也勢必耗費較多時間。加以古城面積不大,旺季時一兩艘郵輪的遊客數是古城內居民的數倍,城內勢必擁擠不堪,影響旅遊品質。如果有意前往,建議避開旺季人多季節前去。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wv2013&aid=1981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