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5/19 20:00:46瀏覽6590|回應11|推薦175 | |
續上篇《清水斷崖・七星潭》 隨遇而安~ 這次旅行,原先並非以玩樂為目的,也沒有特別設定目的地(或景點)。如果要明確的說,那就是兩年前去過的羅山村,因為當時為夏末秋初時節,感覺是一個適宜隱居慢活的環境,所以想說冬季再去看看氣候是否舒適,順便花東縱谷附近沿途再隨機走走,但以不超出花蓮縣為原則,如此計劃而已。 起先安排住宿未果,一度打算放棄此行。主因是我們帶著一隻貓,又正逢農曆春節期間。後來突然想到,有個FB朋友(李先生) 最近常po池上鄉的相片,聽他說好像是在那裡Long-stay 體驗農村生活。於是向他打聽那附近的住宿資訊,這才知道原來他是在池上開了一家咖啡坊,最近才開張。同時他表示咖啡店的樓上有提供住宿(素泊),也願意接待我們。雖然池上鄉屬於台東縣,並不在我旅行計畫的範圍內,但卻也只緊鄰著羅山村,行程也就這麼敲定了。 我們一早就驅車出花蓮市,直往花東縱谷公路(台9線)上奔馳。約莫午時抵達鳳林,我們在鎮上隨便用了午餐,也利用吃飯時間搜尋可當伴手禮的在地名物。別的不說,在網路上認識兩三年的朋友,初次拜訪總得帶個伴手禮。 ↓離開鳳林鎮之前,我們找到這家『鍾家臘肉客家美食館』 鍾家是早年移居到後山花蓮的客家族群,起初常利用農閒時節,醃漬各種肉類或蔬果,儲存供平日及年節使用。如今鍾家臘肉店已是數十年的老自號,承上一代,延續家業,手工製作客家臘味,堅持用溫體豬肉,並嚴格挑選新鮮上乘的五花肉、肋子排骨,沿用客家傳古法製作,炭火薰香烘乾。道地的客家口感,是不分季節的在地客家美食,也是最富客家特色、最具傳統美味的客家禮品。 ↓有趣,店面入口就隱身在花蓮客運候車亭內 ↓蒜苗炒臘肉 (本大廚示範) 買了禮品,我們繼續上路。因為這段路已玩過好幾次了,而且事前也沒安排遊覽景點或餐館,所以決定就以適合帶寶妹下車走走的地方為原則、隨興遊走。總之,我們在探查退休後可以隨遇而安之處所,而藉此機會也訓練寶妹能具有「隨遇而安」的能力。 ↓這是在接近「馬太鞍濕地生態園區」入口的路邊花海,對面有一個光豐農會超市 這個時節,農民會利用休耕期間在稻田裡種植一些做為綠肥的植物,所以冬天的花東縱谷到處可見多彩多姿的花海景觀。 ↓然而這一處花田像是刻意營造的路邊景觀,規模雖不大,但重點是沒有擁擠的人潮 ↓寶妹凝神、且看花花世界 在光復鄉還有一個我們每次都會停歇的景點,就是『花蓮觀光糖廠』。 ↓主要目的,只為品嚐花糖冰店(漪漣園) 的冰品。右圖新發現的「水果玉米」也漸受歡迎 吃完冰品,我們在園區稍為逛了一下。因為我在《花蓮渡假趣‧光復糖廠》一文大部分都已介紹過了,這篇就介紹點別的。 ↓昔時柴油機車頭「日立HR-30C液力柴油車」,使用三菱12DH20L 12汽缸柴油引擎。因為這批1067mm軌距的機車體積較台糖所擁有的 762 公釐機車大,因此常被稱為「大日立」。後面托運著1920年木製蓬車(10C-1000型) ↓「台糖366蒸汽老火車頭」、1948年比利時製造 離開花糖後,我們繼續驅車南下,下午5點許抵達玉里鎮。『玉里鎮』位於花蓮縣南段的區域中心,也是台灣東部的地理中心、花東縱谷的交通要衝。 記得上次好像也是在傍晚時刻造訪玉里,此回並無安排景點,我們只是開車巡視一下鎮上的環境。臨走,不忘先找地方解決晚餐。 ↓久聞「玉里麵」的名號,今日初嚐才恍然大悟,原來就像台式「古早麵」的 fu~ 早期(五十多年前) 玉里鎮沒有麵包店,由廖楊廣先生向日本人學習之後,在民國三十九年,在玉里鎮開設第一家麵包店,也就是玉里廣盛堂。如今該店已超過五十年,尤其以羊羹為最著名的產品,也已經是玉里的名物。原本命名為「玉里羊羹」,但因無法用地名來註冊,最後改名為『廣盛堂羊羹』。 ↓時值農曆年節,剛好看到店裡有賣應景的「羊羹年糕」,於是好奇買回來吃看看。其實就是將通常的紅豆羊羹製做成年糕形狀,也算是賦予「玉里羊羹」新生命 出了玉里,沒一會兒便到羅山村了。因為天色已昏,我們開進村子小繞一下就出來了。或許等回程再來造訪。 「什麼!你不是專程來羅山村的?為何要等回程再來?」各位客官一定要這樣問。 剛剛才決定臨時變更計畫。既然要住宿到池上(台東縣),而我老婆又從未踏足過台東,那何不就以池上為起點,然後往南遊玩台東縣吧! 我們按地址、摸黑找到了李先生的咖啡坊,就位於中山路與中正路交會處附近,這是池上鄉最熱鬧的地點。 ↓『曬穀場|手作坊。旅棧』地址:台東縣池上鄉中山路316-1號。主要營業項目: 桑葉米蛋糕、池上桑葉茶、自家池上米、咖啡、住宿 池上鄉素有台灣「米故鄉」的稱號,而初聞店名,我原以為這裡真會有個曬穀場。 ↓店前營造著符合店名氣氛的擺飾 我與李先生雖未曾謀面,而今卻一見如故。事實上,見面也正是網友升格為真正朋友的關鍵,通常我並不會去過問網友的私領域(背景)。以往我與李先生在網路上也只彼此欣賞作品(貼文),並不多談。 ↓今天特別是在這種氛圍的場景,免不了要進一步的互相認識 私的領域,我在文中就簡略。基本上,李先生和我許多巧合的情況,例如年齡相若、喜好旅行攝影,人生上半場的發展重心(事業、家庭) 也都在大台北。令人欽佩的是,李先生的行動力比我強許多,現在已在這裡逐步實現他返璞歸真的退休生涯,而我還在尋尋覓覓。 ↓店內是一派素雅的藝廊風格,牆面只以李先生的攝影作品做裝飾,充分勾勒出池上田園風光的題材 緣起,老闆娘的爸媽以種稻米起家,但因傳統農家一向只懂種稻米,對行銷與政府的政策並不了解,導致收成後的利潤都被中間的管道給剝削了,反而是越種越窮,甚至出現了經濟危機。李先生也就把握這樣的機緣,結合老闆娘的姐妹們,挺身保衛自家的稻米,決定要自產、自銷。同時進一步利用台東池上在地豐富資源的桑葉,研發出了「桑葉米蛋糕、桑葉茶」等招牌逸品。 ↓店內一角可見自家池上米的展售 話說,池上米的美味獨步全台,但池上米產量卻並不多,為何市面上可以到處充斥著「池上米」?總之,保證在此你可安心買到100%無混裝的「池上米」。 ↓他們自家販售的池上米外包裝上,除了Logo、還說明了該店名的由來 「阿公」的名字叫Buda,「阿嬤」的名字叫 Banai,兩字組合起來「Buda Banai」,翻成中文字義就是阿美族語「曬米的廣場」、簡稱『曬穀場』。 剛開始,店裡除了要賣家族種植的池上米,也想要結合妹妹做糕點的興趣,於是本著對家鄉的認同,嚐試將許多在地食材放入她們的點心之中。 首先要將純米糊膨發,並製成百分百的米蛋糕就是一項高難度的挑戰,她們失敗15次以上才抓到要領。其次是,因為妹妹潘金英一次偶而吃到桑葉製成的副產品,懷想起小時候池上蠶桑業興盛的場景,但隨著產業的沒落,如今隨處可見的桑樹卻乏人問津,於是興起將池上早期的代表作物「桑葉」作為食材元素的念頭,以喚起大家對池上蠶桑葉的記憶。因此由親戚協助上山採桑,洗淨晾曬後再交由姊妹焙製,最後製成「桑葉茶」,同時在純米糊混入桑葉粉,這就成了該店桑葉米蛋糕的基調。最後再夾進香蕉、鳳梨、洛神、桑葚等做出口感變化。 台東縣是一個適合慢遊的好地方,縣府觀光旅遊處從101年就開始推動「產地餐桌」與「慢食」概念,輔導在地「吃當地、食當季」,以帶動台東尊重土地與文化的深度旅遊形式。這項【一個人的產地餐桌】評選活動,已經舉辦第三屆了。 ↓曬穀場手作坊以「桑田午茶」獨獲套餐組的最具食材創意研發獎(第3屆) ↓「桑田午茶」即是桑葉米蛋糕以及桑葉茶的搭配。他們的野桑葉從摘採、蒸熟、揉製、曝曬、烘焙全不假手他人,桑葉茶透出綠茶的清新與焙茶的後韻,搭配純米蛋糕呈現後山獨有的自然風格 我們預計在曬穀場留駐四天,慢活池上、慢遊台東縣。 ↓曬穀場的住宿資訊
鄉下老房子的隔音本就沒那麼好,在意料之中。但因年關近有一些零落的炮竹聲,讓原本就不安的寶妹更徹夜不安穩,連帶也影響到我們。 因為我們住宿並不含早餐,決定乾脆就早一點整裝出門,幸好出門前李老闆現煮了咖啡招待我們,幫忙提振了精神。 ↓這麼早想找賣早餐的地方,一定是豆漿店。於是按圖索驥,我們找到這家位於池上大埔村的『大池豆皮店』 豆皮一般都會曬乾或油炸,然後再用來作烹飪的材料。此外在日本,亦愛吃新鮮製成的豆皮,並稱之為「生湯葉」,所以在門前也可以看到湯葉(ゆば)字樣的大招牌。 其實這是一家小型豆包製造廠,特別的是,在這裡不但可以參觀他們遵循古法的豆皮製作過程,也可以品嚐到新鮮現做的大豆副產品。 不囉嗦,我們先進去參觀,再點餐。 ↓將豆漿加熱時,表面凝固的一層高蛋白質含量的薄膜,用工具挑起薄膜後掛起、再展開,即得生豆皮(湯葉) 這家『大池豆皮店』已經有40年以上的歷史,他們也是台東唯一的豆皮工廠,但其實老闆並非在地人,而是40幾年前從西部的苗栗遷居到東部來的,就像花東縱谷上許多的早期客家移民。 他們所謂的遵循古法,就是不以直火加熱豆漿以免燒焦,而是延續最初使用的柴火燒、並隔水煮出蒸氣,以蒸氣來加熱豆漿,然後再從豆漿表面拉出一片片的豆皮。 ↓最先挑起的一層皮,口感最滑嫩香濃,通常都以片狀鮮吃,或曬乾後就是我們所稱的豆(腐)皮。掛在繩上的豆皮,呈半透明花紋狀,在晨光的輕撫下片片都是獨一無二的高蛋白質藝術品 為了保持品質,『大池豆皮店』的做法又略有不同,他們是晾在室內風乾,而不在室外曝曬,也因此產量有限,經常是供不應求。(這應該是池上最佳的伴手禮,但我們只搶到一包) ↓之後挑起的生豆皮、平放晾乾,然後捲起來就做成了「豆包」 ↓參觀完製作過程,我們到外面坐著,等看現場有什麼好吃的?(就招牌上寫的:豆漿、豆包、豆花) 在這裡現場吃的豆包,不像外面賣的整個都酥炸去水、以防腐壞。 ↓他們的「香煎豆包」,只是將豆包兩面香煎一下,裡面仍保有生豆皮(湯葉) 的鮮嫩原味,吃的時候可依個喜好淋一點醬汁,入口是外酥內嫩的超棒口感 ↓更讓人激賞的是「香煎豆包」的"香"字是另暗藏玄機,原來豆包還捲了新鮮香菜在裡頭,你可以品嚐到大豆混合著香菜的多層次美味,就像在嘴裡跳黏巴達似的融洽 ↓豆漿、豆花,味道都比一般市面上賣的香醇濃郁 吃過早餐,打算台東縣的第一天行程,就先由池上鄉這裡開始。說到池上,現在最夯的景點不就是那條田園中的「伯朗大道」,雖然我一向不愛過熱的景點,但既然來了就去朝聖吧。 我根據李老闆的建議,本欲將車子駛往197縣道的伯朗大道入口附近停車。就在剛轉入197縣道看到「萬安社區」的牌坊,發現該處有幾條岔路。 ↓「萬安社區」牌坊前的叉路 就在我靠邊暫停、下車確認路況時,有一位勁裝女騎士迎面而來,並直呼我名字向我打招呼。這世界原本就小,網路又拉近了人們的距離。她,是我另一個未曾謀面的臉友。 ↓她似乎有一點害羞,匆匆打完招呼就一溜煙的消失在田路的盡頭 ↓我才回過神,就看到前面有一片油菜花田(背景的蜈蚣車讓我反感) 油菜花田是農民利用休耕期間,在稻田裡灑下了「油麻菜籽」,它們隨風飄散 ,落到哪裡長到哪裡,最後做為綠色堆肥之用。小說《油麻菜籽》故事劇情比喻台灣女性的命運宛如「油麻菜籽」,雖然看似有一點無奈,但卻透著「隨遇而安」的堅強。 先是與網友巧遇萬安,接著一片鮮黃油菜花映入眼簾,冥冥中似乎已暗示我,車停此處、由此處出發吧! 相關連結: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