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4/13 22:17:16瀏覽7231|回應1|推薦115 | |
續上篇《太魯閣峽谷‧山月吊橋》 我們從太魯閣峽谷出來,沿著蜿蜒的台8線(中橫公路)往東端行,直到最終交會併入台9線(蘇花公路)。此處屬於花蓮縣新城鄉,可說是位居花蓮北部的門戶,這兩條著名公路即在此經由新城鄉的通道進入花蓮市。由於該鄉的面積狹長(全縣面積最小的鄉鎮 ),地理位置又依山傍海,因此有「新城走廊」之稱。 就因為佔了地利之便,幾乎每次遊覽太魯閣回來的人,都會順遊新城鄉,其中最熱門的景點當屬「七星潭海岸風景區」。除了自然景觀,其實新城鄉也擁有歷經燦爛後而沉寂的老街區,當你看過了大山大水,不妨放慢腳步到這裡找尋昔日歷史文化軌跡。 清治時期嘉慶年間,淡水廳人吳全率佃農來此開墾,太魯閣族人屢次出草襲擊,於是築壘防禦,故取名「新城」。而「新城村」即過去新城鄉境內最早開發的村莊聚落,想要尋古探幽就由此開始。 ↓我們按照「新城天主堂」的地址導航至地,在「天主教會」的入口居然出現狀似日本神社的鳥居 新城鄉原為太魯閣族與阿美族南勢群居地。日據時期,日軍一連串討伐太魯閣地區原住民,引起彼此緊張對立,明治29年(1896)12月發生了駐守新城的分遣隊一名士兵欺辱玻士林社的少女,引起族人憤慨,在漢人通事李阿隆協助策劃下,由赫赫斯社的頭目哈鹿‧那威和玻士林社頭目率領各社壯丁,將十三名日軍全數殲滅,史稱「新城事件」,也埋下了大正3年(1914)的「太魯閣戰役」的導火線,「新城事件」可說是東臺灣第一次臺灣人民抗日行動的重要事蹟,極具歷史價值。 新城事件發生後,為了紀念殉難的軍警人員,日本政府於大正3年(1914)建造木造納骨堂,大正9年(1920)又設立「殉難將士瘞骨碑」;後於昭和12年(1937)在舊址西南側(今聖母園)以鋼筋混泥土材質建造神社。 戰後,日本人返回日本,神社部分建築遭到破壞,只剩下鋼筋混泥土建造的鳥居、石燈籠及狛犬等大型設施。 光復後新城天主堂買下神社土地興建天主堂宿舍。民國45年應當地居民的要求,來此傳教的瑞士籍神父傅光業在原神社西側建立幼稚園;民國48年再由瑞士籍神父沙智勇在神社東面建神父會院;民國53年花蓮教區購地並興建一座以聖經「諾亞方舟」為主的禮拜堂,並於兩年後落成。 ↓我們進入鳥居,沿著當年神社的參拜道直入 ↓當年日本神社的鳥居與參拜道的原圖 大家可以發現,當年原日本神社的鳥居與現在新城天主堂保留的鳥居樣式不同。據說昔日新城神社參拜道沿線,原設有大、中 小等三座不同量體鳥居,但於中日斷交後,群眾反日高漲,遂而改建樣式,以避免遭到拆除命運 。 ↓走到二鳥居前,一棟被綠色植物包覆的船形建築蹦出眼前,兩前側各有一座風格獨具的石燈籠 此處應該就是日本神社原始木造納骨堂的所在地,民國53年花蓮教區購地並興建一座以聖經「諾亞方舟」為主的禮拜堂,並於兩年後落成。諾亞方舟的造型有著新生再造的意義。 ↓天主堂兩側的洗石子牆面也爬滿了青綠色的藤蔓,窗戶鑲嵌彩繪玻璃 ↓天主堂前花圃內,仍可見一塊寫有「殉難將士瘞骨碑」字樣的石碑,在石碑背面隱約可見當時殉難之日軍罹難者的名字。這是為紀念「新城事件」殉難的日軍,1920年設立時背面還刻有罹難者的名字,但隨著時間推移,現在已模糊難辨 ↓天主堂內開放給遊客參觀,在入口兩側也可以看到石燈籠和狛犬 現存有七座列置於天主堂進出通道兩旁、原作為神社參拜道裝飾物的石燈籠,含基座高一百八十公分,依據年代顯示大部分是在日據時代之昭和及大正年間建造。 ↓有一座當年神社用來祭祀前洗滌用的花崗岩水池,現存放於教堂内 ↓教堂內部莊嚴潔淨,遊客進入參觀請放輕腳步及音量,以免打擾到正在禱告或者告解的信徒 ↓兩側窗戶鑲嵌的彩繪玻璃在天光透射下讓人驚艷,尤其是面對主祭壇的左側上面的窗戶,更是精美 出了禮拜堂,我們繼續沿參道往裡面走。 ↓接著便看到「二之鳥居」,進到裡面就是日本神社的本殿舊址了 ↓新城天主堂目前仍保持昔日神社神域空間,本殿舊址四周高聳優美近百年樹齡的日本黑松,搭配懷舊的神社遺址與莊嚴的天主堂,顯得古樸、讓人興起思古幽情 ↓日本神社的本殿是後來於昭和12年(1937),在舊址的西南側(今聖母園)以鋼筋混泥土材質建造的。當年的祭台改建為聖母亭,亭中有一聖母像而聖母園中尚有九棵松樹,更顯蒼勁歷史環境清幽 其中被視為神社鎮邪物石製守護靈獸、安置於入口兩側。 ↓面朝左、張嘴且嘴裡含著一顆珠子或玉石的守護靈獸,稱為「阿」 ↓其對面另一隻呈閉嘴狀靈獸、則稱為「吽」 ↓位於天主堂旁有一棟簡約風格的建物 ↓這是由擔任小學球隊教練的胡文偉開設的「練習曲書店」。這是一間只借不賣的書店,他積極推廣閱讀為新城村帶來不一樣特色 新城村過去為新城鄉境內最早開發村莊聚落,日據時代即為實施治化政策太閣教化的研海支應研海庄首都所在,街道規劃係以太魯閣部族為背景的警察行政所發展出來,甚至在日昭和五年(西元1930年)時,新城村便設有自來水及電力。昭和十四年(一九三九年)有台灣總督府技師小笠原等組隊探勘、在新城村查出其蘊含有大量的黃金,從此日人便積極實行開採黃金的工作,新城村早期因淘金經濟勃發展,最盛時期有美感電影院、照相、旅社。繼台灣光復以後至民國四十一年間,為全鄉政經發展中心,之後鄉公所遷至北埔村新城村漸趨沉寂。 迄今,每逢假日蜂擁而至的人擠滿了小小的井字型街道。新城天主堂(新城神社)旁練習曲書店,以及佳興冰果店旁新城照相館,可稱為新城老街四景,二處均為老建物及新建物搭配。走過輝煌歲月後,如今都成為可以慢遊的新城街景。 ↓新城照相館大門深鎖的同時,我們來到隔壁的網路聞名的佳興冰果店 ↓除了品嚐網評有名的「新城村 招牌檸檬冰」 ↓該店的什錦炒麵、排骨酥等也很熱賣,可以順便在此用個餐喔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