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馬太鞍濕地生態園區 【在地旅遊】
2011/09/11 17:27:24瀏覽12093|回應30|推薦320

繼《富源國家森林‧蝴蝶谷

這世界是多元的,每個人對事物的感受也不可能一樣,因此我認為並沒有所謂共同的「一生必須去一次的景點」。隨著年紀增長、經歷過許多後,觸感變敏銳了,於是越來越覺得...人也未必一定要親身走遍世界各角落,有時候透過媒體、網路所傳達的,你似乎已能逼真感受到當地的風情。

旅遊只要忠於自己的品味、去自己喜歡去的地方就可以了,我越來越這麼認為。

Rinka心目中的最佳旅遊地,未必是國際知名勝地、但必須符合「仁智兼備」的條件,簡單說就是有山又有水(溫泉也算)的地方。『蝴蝶谷溫泉渡假村』同時擁有優質溫泉以及國家森林地,絕對是台灣難得的最佳旅遊地。

好玩的地方總是時光如梭,我們還沒玩盡興便要搭車回家了,週休二日真的不太夠

接近午餐時間,遊覽車直接就開到餐廳『欣綠農園』的門前

此處是位於花蓮縣光復鄉、依傍中央山脈馬錫山腳下的『馬太鞍濕地生態園區』,而「欣綠農園」餐廳就在入口處

餐廳前面還有個由農委會獎勵興建的「馬太鞍濕地生態館」,館內具體展示詳細的濕地生態資訊

欣綠農園』的主人是位有原住民理念的漢人,他將當地的農業資源、生態資源及文化資源等整合後,運用社區總體營造的觀念,結合社區各項人力技藝資源,將周邊農業結合成為一個農業聯盟,形成一個大的休閒農業體系,主人因而曾獲得神農獎榮譽,並且聯合有志人士共同保護「馬太鞍濕地」。

餐廳主要提供具有養生概念的鄉土風味餐,無論菜色擺盤都非常具有特色,因為菜太多我就不一一介紹

這盤不是劍筍,是牧草的嫩莖,你沒吃過吧?

這道鹽烤帶鱗的新鮮吳郭魚,是馬太鞍的招牌傳統名菜

豬腳是以樹豆的莖燉製,據說有大補元氣之功,另外以多種野菜及河蝦煮出來的八寶菜湯等,其野菜多有些微苦味,但食後不久有回甘,適時中和油膩

涼拌山豬皮是一道口感極佳,又富含膠質的風味菜

葛仙米藻」是濕生地特有的物產,須在有水的乾淨地方才能生長,被阿美族人稱為「上帝的眼淚」

飯後,我們被帶到入口處的解說區,那是一個半開放的空間。這裡還有一家「馬芙壟」咖啡館,館內也供應輕食簡餐及販售當地特製的農產食品。

馬太鞍濕地生態園區』原是夾在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間的河川沖積地,清淺的芙登溪發源自馬錫山,一路匯集自地底冒出的湧泉,由南向北蜿蜒穿過其中,並滋養著這片土地、於是形成具有豐美生命的「馬太鞍濕地」 。濕地南北向約2公里、東西向約500公尺,面積約近百公頃,是台灣原住民阿美族最大的社區部落。

因為太陽太烈、濕地又無遮蔽,所以專業導覽員先在室內詳細解說,阿美族人的傳統捕魚法是如何與大自然生態共存共榮。

阿美族生性屬知足常樂之人,通常是要吃多少魚就捕多少魚,因此傳承祖先千百年來的智慧,是一種稱為palakaw(巴拉告)的生態捕魚法,原意是指「營造讓魚棲息的池塘」。特色是大魚進入後不易游出,小魚則可自由進出、繁衍後代,具有生態保育概念。

巴拉告」主要採用一些如中空的大竹子、筆筒樹的樹幹與九芎枝幹等自然素材,共同建構三層立體結構的「魚之家」,可供魚族棲息繁衍。最底層可讓無鱗類的魚如鰻、鱔、土虱等棲息,中層是小魚小蝦出入,最上層則供一般表層性魚棲息

接著,導覽員帶我們實地去看察「巴拉告palakaw」。

芙登溪依舊川流過「馬太鞍濕地」,但已築起水泥護岸,河畔搭建有類似原住民式的觀景台

芙登溪的上方搭起一座方便遊客通行的有頂木橋,雖然感覺有點礙眼,但對於促進地方觀光卻是不可或缺的

芙登溪寬約僅8-10公尺,溪中設置許多個 palakaw (巴拉告)及岩石親水區,可讓遊客在親水外亦能觀察水中的小生物。唯溪流已被兩旁水泥護岸侷限其中,溪水失去原來可自由漫流至整個周遭濕地的機會,據說可能會有陸化的疑慮

每經過一段時間後,他們會將九芎枝幹提出水面,即可將攀附在樹枝間的小蝦抖入三角魚網中;而藏身在底層大竹筒裡的鱔魚、土虱或鰻魚等底棲性魚類也可輕易捕獲。

為永久保護馬太鞍這處珍貴的沼澤地,並在總體營造觀念下,幾年前由當地居民合力將它買下來,經由當地農會的輔導下,將蓮花種植與傳統的生態捕魚文化相結合,成功的將農漁轉化成生態文化休閒農業,也就是現在的馬太鞍濕地生態園區』。

千百年來,馬太鞍部落的居民便以此濕地耕種捕魚,濕地早已成為馬太鞍部落最親密的生活區域。推行地方觀光之餘,作法上該如何拿捏似乎也有許多值得我們深思的。

至於『馬太鞍』的名稱由何而來?導覽人員說馬上就帶我們去尋找。

『馬太鞍』原本是阿美族人稱一種主要糧食作物『樹豆』的用語。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阿美族人的始祖在現今豐濱港口部落一帶上岸,隨後便在舞鶴掃叭頂建立了部落,經過數百年的歲月,掃叭頂儼然成為了一個壯大有如帝國般的阿美族聚落。但是也面臨人口眾多、部落太擁擠的難題,不但生活空間不足,更嚴重的是糧食短缺的問題。部落的議事團(kalas)經過多次商議,決定要分批將部落的人口遷居至其他地方以減輕掃叭頂上的人口壓力。在一次的遷徙中,被預先選為新居住地部落領袖(afelo’ay)的kalas(此指議事團的成員)決定帶著全家大小與數百名男女向北遷移,這群遷移的阿美族人便是馬太鞍部落的始祖。他們在馬太鞍溪邊的平原上定居下來,建立了部落,並且將從掃叭頂上帶來的fata'an 樹豆種子散佈在平原上。

fata'an 樹豆,最初為族人主食,因為可儲存多年不壞且容易生長,氣味獨特營養豐富,其中特有種(黑色)能治病強身甚至驅邪等用途,故成為馬太鞍人最愛,因此先人視為吉祥物而常置於袋中,無論在田野、河邊、工寮或屋舍四周隨時隨地種植,不知不覺馬太鞍豆蔓延五個聚落,部落長者見此情形,就以 樹豆名fata’an為部落名稱,也就是後來的的「馬太鞍」,現在的光復鄉。

根據部落長老口述,馬太鞍部落用漢字發音應讀「法達岸」,「馬太鞍」係取日據時代日本人的音譯。

這就是 「馬太鞍」(fata'an 樹豆)的幼苗

樹豆(pigeon pea),學名為Cajanus cajan (Linn.) Millsp.,別名蒲姜豆、木豆、柳豆、白樹豆、花螺樹豆等,分類於木豆屬(Cajanus)豆科(Leguminosae)蝶形花亞科(Papilionoideae)中。在台灣各地常可見零星栽培,由於其豆可採食,故稱木豆。籽粒含蛋白質約22%,脂肪2%,碳水化合物57%。樹豆可供榨油之外,鮮莢或鮮仁作為毛豆替代品,鮮仁炒食燉煮,鮮美可口,乾豆炒熟食用製作果品或泡水後烹煮均可,因此民間亦常以樹豆燉食排骨以為保健養生之食材。

細蝶幼蟲

過了河再往東邊走,就是一大片的天然沼澤濕地,和台灣許多濕地不同,『馬太鞍』是屬於內陸型濕地,是來自地底伏流形成的天然濕地。這裡有多達近百種的水生植物,鳥類、蛙類、昆蟲及水生動物的種類與數量,更是多的令人驚喜。

天然的湧泉帶來濕地特殊的自然景觀,四處可見的不同綠色植物、水生藻類、微小昆蟲,夏天走在兩旁滿是青翠綿延的木棧道上,讓人感覺生機無限

事實上,是生機也是危機四伏,像這種生命力最旺盛的粉綠狐尾藻是屬於外來種入侵,已經威脅到本土種的水生植物

民國80年,花蓮縣農會在馬太鞍濕地生態園區設立蓮花專業區,推廣種植花蓮縣的縣花「蓮花」。10多年來,種植蓮花的區域從5公頃逐年增多,每年5月到8月間,是到此欣賞蓮花的好時機。

蓮花種植的區域就在沿著T形木棧道的兩側,筆直棧道延伸的盡頭橫列著台灣五大山脈之一的海岸山脈

蓮花區的種植感覺並非太成功,因為靠近木棧道週圍都被其他水生植物佔據了,必須隔著老遠的距離欣賞蓮花,恐怕不容易吸引攝影愛好者

水蠟燭又叫做「香蒲」,學名 : Typha orientalis Presl。常常出現在水生池、沼澤,最高還可以長到兩公尺,在四月到九月時會開出許多像蠟蠋的花。經常在端午節被用來避邪,葉子也可以做草繩和草席,花粉又稱「蒲黃」,有止血、活血、消瘀的功用

我覺得比較精彩的是浮水植物的這一區,他們的根系並沒有固著於泥土中,而是沉於水中。

睡蓮與菱角

睡蓮

台灣萍蓬草,又名「水蓮花」,是台灣特有種的萍蓬草,屬於睡蓮科,是全世界分佈最南界的種類,也是公認最美麗的萍蓬草,為世界級瀕臨絕種的植物

風微微、風微微,孤單悶悶在池邊,水蓮花滿滿是,靜靜等待露水滴…… 」這首我們小時候很流行的老歌「孤戀花」,歌詞中的水蓮花即是台灣萍蓬草。

台灣萍蓬草曾經廣泛分佈於台灣西部的池沼,但由於台灣萍蓬草沒有太大的經濟價值,花朵本身也沒有傲人的身影,致使她在無聲無息中逐漸凋零。曾在台灣消失了四十年的台灣萍蓬草,據說目前祇剩下桃園縣龍潭鄉和楊梅鎮的幾處池塘,還有原生的族群。

很慶幸,現在台灣萍蓬草已在「馬太鞍濕地」被大量覆育成功

交通指南
開車由花蓮往南(或台東往北)走循9號省道,經光復車站後上橋後不久即可見到左邊有台糖加油站,於台9線251.3公里處加油站對面有條路右轉即可見大全街約5分鐘即到

火車路線搭火車則可在光復車站下車,在當地叫車或租機車自行車可到達

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

離開「馬太鞍濕地」,導遊見時間離要搭火車回台北還允許有一點走馬看花的行程,於是又將遊覽車轉進『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不過,這回真的只給20分鐘下車尿尿的時間,幸好這地方我們已經來過兩次了。

20分鐘能做什麼呢? 不想就近逛停車場附近的土產店,也不想看有一大堆文史資料的「林田山林業文物展示館」,我們只好奮力往山上跑。

「林田山林場」 位於花蓮縣萬榮鄉境內,昔日曾有〈台灣檜木之鄉〉之稱、是台灣第四大林場,規模僅次於八仙山、阿里山及太平山等三大林場,目前是台灣遺留下來最完整、最具特色的伐木基地,無論規模或重要性,都是台灣林業開發史上重要的據點與見證。

林田山林場原名「摩里沙卡」(日語稱森坂,今改稱森榮 ),早在日據初期,日本人就開始在林田山地區進行開墾,到了1938年更在這裡展開大規模的伐木作業。當時日本人在林田山興建運材的森林鐵道、索道及集材等相關設備,並且深入中央山脈將珍貴林木運下山。此外,也為林場工作人員設立了集會所、員工宿舍、醫務室、福利社、雜貨店、消防隊和小學校等公共設施,使當年的林田山林場成為一個生活機能完備的伐木社區,全盛期間曾聚集了四、五百戶住家,人口數更高達兩千多人。

目前遊客所到之『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也就是當年山下做為木材集散的伐木社區。

至於真正的「林田山林場」,以及位於海拔二千多公尺的「林田山森林鐵道遺跡」呢?  「林田山」的運材鐵路依山勢而建,蜿蜒曲折,山區砍伐下來的木材,要經過五道索道和數十公里崎嶇的萬榮林道,當年尚且花大約一天時間才能運抵山下的貯木場,更何況如今已荒廢多年。因此,屬於非一般遊客所能輕易探訪的秘境。

今天算各位讀者有福了,因為幾年前Rinka 就曾上山探秘過,相關記錄請閱讀:台灣秘境「辛」記錄

往昔「林田山林場」對外的交通,完全由這條鐵路來承運,並在現在的東部鐵路(萬榮站)設有專屬林場的月台,以方便木材運送及林場員工上下班

林田山的伐木作業持續到光復之後,一直到民國八十年台灣全面禁伐天然林的政策開始實施,林田山的伐木作業才正式停止下來。十餘年來,林區工作站相繼裁併、員工編制逐年刪減,林田山往昔的繁華場景也逐漸消失,變成一處寂靜的小小山城。

到了1972年,林田山又發生了台灣林業史上最慘重的森林火災,延燒時間長達一個月,燒燬面積高達一千二百多公頃,使得伐木現場的集運設備損失慘重,更宣告了林田山沒落的命運。

林田山中山堂堪稱全台最大型的檜木建築,在全盛時期曾經是當地居民精神寄託也是當時的文化活動中心,林場的任何表演、畢業典禮、集會等等活動都在這裡舉行

當年,晚上在中山堂還有免費放映電影,吸引光復、鳳林及萬榮一帶民眾前來欣賞。如今中山堂內還展示著當年使用的、東台灣第一部放映機

1960年代伐木全盛時期的繁華景象,除了中山堂,村內有小學、教堂、戲院、土地公廟、商店等,讓這裡曾有『小上海』之稱。

近年來林務局及當地文史工作者試圖使沉寂已久的林田山風華再現,接受行政院文建會社區總體營造的輔導,由初階段的社區居民意識凝聚、社區人才的培訓到自行企劃辦理各類藝文活動,在共同努力下,已為林田山保存了相當豐富的文化資源,除了各項日常生活的文物、傳統消防器物、各式伐木機具,還有數不清的圖片書籍等文獻資料,均陳列在林田山林業文物展示館內,為林田山往昔的歷史留下完整的見證。

目前林務局對於林田山的規劃將分階段進行低密度的開發,規劃配合萬里溪下游電廠設置成為一個文化森林遊樂區,讓民眾能體驗林田山豐富的文化、休閒氣息。

過去,林田山一直以原始的檜木林名聞遐邇,如今伐木盛況不再,早已人去樓空,不過十分難得的是大部份遺留在山坡上的舊房舍,雖經過歲月的侵蝕,但卻仍然散發出一股懷舊的人文氣息,風貌與商業化前的九份相似,因此有『花蓮的九份』之美名

拾階而建的日式魚麟黑瓦房,濃烈大和風味的建築,遺世獨立在林田山間,無論規模或重要性,都是台灣林業開發史上重要的歷史與見證

這個木鳥居就是「摩里沙卡」(日語稱森坂,即森林中的坡道)起點

如果有時間,我真的想走上一段「森坂」。

搭火車回家了

鐵路便當是一定要的啦!

相關連結

花蓮縣觀光資訊網

洄瀾薯道 (伴手禮首選)

第五屆部落客百傑 第五屆部落客百傑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unhua168&aid=5618512
 引用者清單(1)  
2013/07/29 12:34 【rose224336 ???】 ??????

 回應文章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盹龜雞~ 二月七日與十日 陽明山 與 花鐘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馬太鞍濕地
2012/11/26 12:53

非常感謝 Rinka的詳細報導 , 看到阿美族人從舞鶴遷徙而來的定居於此 ,以友善與生態並存的捕魚方式 過安定的農漁生活 , 很為她們慶幸 .這麼溶入大自然 有特色的聰明生存方式 , 才是發展觀光景點的亮點.

林田我們也去過 , 如果不是看到賢伉儷 捨命走進林道掏空鐵軌陡坡那幾張照片 ,對於顯然是花大錢整建的舊宿舍或小上海, 還真沒甚麼感覺 .

如果林務局 懂得用歷史吸引人的話 , 真應該 向Rinka 買照片, 補足早期先民 篳路藍縷的 捨命伐木歷史.

Rinka(lunhua168) 於 2012-11-29 10:30 回覆:

感謝閱讀!

老實說, 我也在思考反璞歸真

希望能過只倚靠大自然,自給自足的生活!


faith信心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牧草的嫩莖~?
2011/10/26 01:36

看起來很美味脆甜耶~

真的沒吃過^^"

Rinka(lunhua168) 於 2011-10-26 07:53 回覆:

口感非常棒,

也是健康的蔬食喔!

 


Toma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字不必多,要深刻!!
2011/10/24 01:16
"這世界是多元的,每個人對事物的感受也不可能一樣,因此我認為並沒有所謂共同的「一生必須去一次的景點」。旅遊只要忠於自己的品味、去自己喜歡去的地方就可以了,我越來越這麼認為。

"--------言簡意賅!!


Tomas
Rinka(lunhua168) 於 2011-10-24 08:00 回覆:

感謝評言!


五月雨(雨情)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
2011/10/03 15:34

台灣很多好山好水值得前往

謝謝Rinka兄介紹分享^_^


Rinka(lunhua168) 於 2011-10-04 08:14 回覆:
感謝妳的光臨! 

Alice甯 (拉不拉多)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好吃~~~
2011/09/24 14:12
您的圖片一向非常精彩
尤其是食物, 讓近來食慾很好的我
看了直嚷嚷著, 太好吃了~~~~
Rinka(lunhua168) 於 2011-09-24 19:24 回覆:
歡迎光臨品嘗! 

JamieChao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綠油油滴外來種
2011/09/19 13:57
粉綠狐尾藻雖說是外來種,但我覺得它還挺好看滴!
Rinka(lunhua168) 於 2011-09-21 08:14 回覆:

是挺好看滴

可是粉綠狐尾藻會造成

台灣原生種的水生植物絕跡喔!


Nowhere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真是引人入勝 !!!
2011/09/19 10:49
但願每個人都享健康, 全台走透透.
Rinka(lunhua168) 於 2011-09-21 08:12 回覆:

就算健康, 也沒那麼多閒情,

能全台走透透必是有福之人!

不過, 在網路神遊也算不錯了! 


牧谷(Pokemon總動員)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犀利的照片
2011/09/18 22:56

令人反覆把玩

愛不釋手!


Rinka(lunhua168) 於 2011-09-21 08:09 回覆:

感謝欣賞把玩! 


eaglenchen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精緻
2011/09/15 21:43
正好下個月要再前往花蓮,
林田山應是必遊景點之一,
謝謝詳盡的分享....

最新文章:台東-大丈夫?知本.森呼吸
近期文章:電影-『賽德克‧巴萊』(新增演員見面簽名會)
     台北-清明上河圖 “動” 了~
Rinka(lunhua168) 於 2011-09-21 08:08 回覆:

那就等著欣賞你的遊記了,

寫好記得要通知喔!  


小樹rabent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懷念的地方
2011/09/15 18:49
馬太鞍濕地與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都是小樹先前去過的地方,好懷念啊!這邊的餐飲都很有特色,鹽烤帶麟吳郭魚也是小樹推薦的一道菜,連怕魚腥味的人也敢吃喔!
墨爾本
福山植物園
Rinka(lunhua168) 於 2011-09-21 08:06 回覆:

那鹽烤帶麟吳郭魚,

確確實實是沒魚腥味呢! 

頁/共 3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