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4/13 08:34:57瀏覽8778|回應9|推薦141 | |
續上篇《帶貓去旅行・南澳神秘海灘》 這次旅行,最大的成敗關鍵在於「寶妹是否能正常尿尿?」。 由於上次的大病,意外檢驗出寶妹先天患有"腎臟多囊腫"的缺陷,如果腎臟功能失調就會引發水囊腫大,以致壓迫到腎臟無法正常運作。此外,根據研究報告顯示,家貓的十大死因排行,「腎衰竭」高居榜首。尤其成貓,隨著年歲增長,發作腎衰竭的風險也變高,主因貓是肉食性動物,蛋白質攝取量高,需多喝水幫助腎臟進行代謝,但大部分的貓又都不喜歡喝水,因長期水喝得不夠才導致慢性「腎衰竭」。因此"多喝水多排尿"是維持腎臟健康的不二法則。 基於上述理由,大病痊癒後,我們就決定強制定時餵寶妹喝水。而如此實施一段時間後,也發現寶妹的病情大有改善,連醫師都覺得不可思議。 總的來說,帶貓出去旅行或者外出,你除了要準備不少東西帶著外,還要時刻貓咪的健康狀態,一旦發生問題就要暫停行程,並且儘快帶貓咪就醫。 話說,我們開車重回蘇花公路上,在往花蓮的方向移動中,後行李廂突然傳來一陣草草挖埋沙子的聲音。沒錯,寶妹尿尿了,就在我全神關注於最曲折的路段的當兒。 我們這才鬆了一口氣,心想接下來路途中若有什麼美麗的景色,我也比較放心可以隨機停車拍拍照。好了!遊記寫到此,我家一籮筐的"貓事"也大致交待清楚了,接著還是回歸到旅遊景點的介紹。 顯示詳細地圖 記得小時候,剛開始對世界產生好奇,而第一個深植腦海、甚至往後經常在夢中翻騰的畫面,就是「蘇花公路」。因為我小時家住花蓮,當時還沒有北迴鐵路,想要去台北唯一可行的路就是「蘇花公路」,而且那時候的路很小條,也只能單向通車。你可以想像一個小男孩,頭一次搭乘公路局出遠門,坐在靠外測窗的座位,當行車在山壁斷崖與無垠汪海之間,感覺好像騰雲凌空般驚險無比。雖然這趟路免不了暈吐的過程,但對我那幼小的心靈已稱得上是驚異大奇航了。 ↓1967年搭乘公路局「金馬號」在蘇花公路中點管制站『和平站』休息留影 蘇花公路早年單線通車時期,南下北上車輛均需在各管制站依管制規定放行,從北往南設有蘇澳、東澳、南澳、谷風、和平和崇德共六處管制站。車中旅客往往無法看見狹窄道路的邊緣,僅見低處海色藍白,駕駛車行左旋右迴,讓人驚恐不已,印象無法磨滅。 「蘇花公路」的前身,即前一篇提到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 由羅大春開闢的「北路」(蘇花古道)。日治時代1916至1923年日本人倡議重修「北路」,陸續改稱為「大南澳路」、「沿岸理蕃道路」、「東海徒步道」等,但當時還無法行駛汽車。直到昭和二年(1927年)才改築為可通行汽車的公路,昭和七年(1932年)完工正式通車,命名為「蘇花臨海道」。二次世界大戰後改名「蘇花公路」,之後並持續新建隧道及拓寬為柏油路面,1990年10月25日改為雙向通車。北方起點是宜蘭縣蘇澳鎮白米橋,南方終點是花蓮縣花蓮市中山中正路口花蓮郵局前,全長118公里(現今里程縮短至102.4公里)。 我們開車從南澳來到「漢本」附近,看到有個美麗海灣,於是下車拍照。「漢本」原是日文半分(Hanbun) ,也就是蘇花公路的中間點。 ↓呈現眼前的是無垠無際的太平洋海景 ↓湛藍海水配黑色沙灘也很美,可惜前方有個很煞風景的大煙囪,猜想那應該就是「和平水泥專業區」了 蘇花公路大致依海岸線修築,間或蜿蜒進入平坦河口三角洲腹地,例如佔據大濁水溪河口的「和平水泥專業區」。我們車行過大濁水橋,進入「和平」便是花蓮縣了。 「蘇花公路」之成為一條世界著名的景觀公路,是因為沿線有個著名景點「清水斷崖」。日治時期曾經由台灣日日新報社讀者的票選,「清水斷崖」獲選為臺灣十二勝之一,戰後也曾被台灣省政府列為台灣八景之一。 至於「清水斷崖」的範圍,廣泛的說,是從和平至崇德之間,綿延21公里。這算法是將和中至和仁路段的和中斷崖(姑姑子斷崖)也納入。因為這路段留有早期單線道蘇花公路遺址的象鼻隧道,它曾印製於1961年台灣銀行壹元紙鈔上。不過,早期這段公路因坍塌嚴重已經廢棄,現在新路已內移,比較難一窺其貌。 現在一般來說,「清水斷崖」的範圍主要是指位於由和仁至崇德之間,總長約12公里的海岸。斷崖之北端(台九線約168公里處) 為太魯閣國家公園和仁界址碑所在。也就說,「清水斷崖」現在是屬於太魯閣國家公園轄下的景點,並且在此路段總共設置三處休憩區,分別是「和仁」、「匯德」及「崇德」,供遊客休息賞景。 我們車行過「和仁遊憩區」(台九線168km),並未停車休息。反而是來到台九線171km的路邊的緊急避車灣才暫停,下車拍照。 ↓台九線171km處被公認為最佳取景點。由北往南眺望,清水斷崖共分成三段,依序為和仁斷崖(卡那崗斷崖)、清水斷崖與崇德斷崖。相片右邊可見蘇花公路橫亙於斷崖上,北迴鐵路也採隧道方式通過 斷崖之上除立霧山,還有千里眼山、右岸山、清水大山,其中最高峰海拔2408公尺則是自海平面直上之清水大山,夏季攔截東面而來太平洋水氣所形成的雲霧,因此常見於斷崖上方常有雲霧繚繞。 ↓清水斷崖沿岸受太平洋的海水不斷拍擊侵蝕,以及其上的岩壁受到地震、颱風等自然營力,崩解墜落至坡腳或海中,使斷崖與海水之間留有大小不等的大理石堆積 清水斷崖的生成在南澳造山運動,因受到菲律賓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持續碰撞擠壓下被抬升而成斷層線崖。在海平面上露頭的地層,是由變質石灰岩(大理岩)、片麻岩和綠色片岩構成,在地質圖上歸類為大南澳變質雜岩區。由於世界甚少有極大落差的海岸斷崖,「崖高谷深」的自然景觀,使清水斷崖成為世界罕見之海岸斷崖。 ↓清水斷崖高一千多公尺,以極近90度的角度緊臨太平洋,公路綿延20多公里,蜿蜒曲折,上有巨壁千仞,下是汪洋萬頃,真是驚險無比 我們繼續開車上路,並預計在位於176.4K處的「崇德遊憩區」才做大休息。而由此到「崇德遊憩區」長達5公里的路,原本都在臨海的絕壁隧道中行駛,現在沿途只能斷斷續續看到部分舊蘇花公路的遺址,並且已整修為「步道」供遊客步行觀景。 ↓從台北往花蓮的方向,「崇德遊憩區」就在崇德隧道前,左手靠海側規劃有停車空間 ↓回望山壁側,可以看到美麗背後是無數工程人員的艱辛身影 清水斷崖的美景令人動容。這樣一條氣象萬千,卻又令人驚心動魄的公路,其實是由無數的工程人員奉獻寶貴生命換來的,沿途從東澳烏岩角附近的「慶安堂」開始,一路也都可見歷來殉難者的紀念碑。 而且儘管蘇花公路已是一條著名的景觀公路,但沿路外海太平洋海底處於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交界帶,地震發生非常頻繁,邊坡土石極易鬆動,不論天候晴雨都可能有落石。尤其在大雨或颱風過後更常會出現落石坍方等,因此屬於經常需要維修照顧的公路系統。 ↓在這小小停車場一旁,有個伸出斷崖的觀景台 ↓這是由南往北過望去的清水斷崖 這一會兒雲霧四起,果然氣象萬千,馬上見識到清水大山攔截東面而來的太平洋水氣所形成的雲霧。 ↓往南望去是個美麗的月牙灣海灘,突出的部分是立霧溪出海口沖積的沙洲,該處即清水斷崖的結束景觀 在這觀景台的下方,發現還有一個不小的觀景台。於是我們以抬轎的方式合力將寶妹的座車扛到下層觀景台。 ↓太魯閣國家公園設立的「清水斷崖」石碑就在這下層觀景台,有許多遊客都來此輪流拍照留念 ↓由下層觀景台的角度看「清水斷崖」,在斷崖絕壁的腰腹可以看到「舊蘇花公路」纏繞其間 不只如此,如果你想更貼近海面觀賞「清水斷崖」,由此觀景台旁還有一條步道通往底下的礫石沙灘,在海灘散散步也是不錯的。可惜我們帶著寶妹,就不便下去了。 我們繼續開車上路,穿過崇德隧道、渡過太魯閣大橋往花蓮市區方向走。 ↓「太魯閣大橋」全長約1,208公尺,橋身設計採簡支紐爾遜鋼拱橋,共有五跨,橫架在立霧溪及沖積河床上,此處即「清水斷崖」的終點 渡過「太魯閣大橋」後,右轉可接上台8線(中橫公路),我們左轉繼續走台9線(蘇花公路)。由於是午餐時間,我們決定先直接駛進花蓮市中心找美食吃,再逛逛街。 我們將車停在「蘇花公路」的終點附近 (中山、中正路口) ,然後推著寶妹座車沿著花蓮市最熱鬧的中正路逛過去。 昔日「花東鐵路」曾由這條中正路橫穿過,隨著北迴鐵路(蘇澳新站-花蓮)的通車,花蓮火車站也由舊站搬遷到新站,因交通重心轉移而逐漸沒落。近年花蓮縣政府致力於推展觀光業,遂而將當時穿越"花蓮市區"至"海邊火車總站"全長1.8公里的火車鐵軌,打造成徒步區商圈。 ↓「舊鐵道文化商圈」上有許多的店家,不但保留有舊鐵道時期的老店,舊鐵道廢除後所開設的眾多個性商店,是個適合探索與駐足品味的街區 不過,聽說這裡在平常的日間少有遊客,所以大部分店鋪要到晚上才會開始營業。 ↓如今漫步在「舊鐵道」上仍保有相當的懷舊氣氛,同時也讓鬧市增添一份悠閒的空間 說到花蓮美食,我們每次來一定都會吃的就是「液香扁食」,但聽說還有另一家系出同門的店家,就在中正路與中華路的交會口,剛好我們逛著逛著就來到這家「戴記扁食」,那這次就吃吃看吧! ↓「戴記扁食」果然有著系出同門的感覺,湯頭除了有灑芹菜粒和油蔥一樣外,但更為清淡。扁食入口感覺更滑順些,同時肉餡的鮮美與香味似乎也更突出 ↓全台灣還有哪個城市的人行道是用大理石鋪設的 雖說我們訂的住宿就在市中心,但因Check-in的時間還沒到,於是決定再去一個景點走走。 ↓臨走前,還去買了公正街的包子,打包帶走 「七星潭」位於新城鄉東北角的海濱,由市中心開車只需15分鐘可抵達,是距離市區最近、也是花蓮縣唯一的縣級風景區。花蓮地區除了太魯閣峽谷與東海岸外,七星潭是另一熱門旅遊勝地,每到假日,總是有大量觀光客湧入。 其實我們對於遊客多的地方並不太感興趣,但讓我納悶的是這麼亮眼的景點,而且距離我小時候的家又很近,我居然沒去過,也是最近才知道。 不如就趁這時候去瞧瞧看,順便把公正包子消化掉。 ↓「七星潭」果然風光秀麗,除了弧形海灣令人著迷外,海水也潔淨蔚藍 還好並非假期,遊客不多。我們索性先坐在堤防上慢慢享用完「公正包子」,待會兒再下去海邊走走。 ↓往北岸望去,一彎令人著迷的新月型海灣呈現在眼前,海灣的末端依著高聳的中央山脈,而清水斷崖仍然在雲霧中 ↓正前方,遊客在海灘上嬉戲,湛藍的近海灣內就可以看到定置漁網,想必一定是水深位差大 ↓事實上,「七星潭」的美麗海水是因為海域呈現這樣的地形,並不適合戲水 話說「七星潭」,明明是個月牙彎形的湛藍海灣,但乍聽之下卻讓人誤以為是一個星羅棋布的湖泊地形。而現在幾乎是與太魯閣齊名的景點,為何未曾在我的記憶中出現過?為此,我特別研究了一下。 事實上,「七星潭」是一個新興的旅遊勝地。而「七星潭」所指並非這一段弧形的海岸,而是坐落於花蓮機場中,或者是指現今這一段海岸所在之村落,細究此一名稱由來,則與美崙斷層有著密切的相關。 ↓如果我們自七星潭向南方遠眺,可以見到一個隆起的「美崙台地」 或者沿著蘇花公路南下途中遠望花蓮市區,可以見到花蓮市之東側有一突然高起之山丘(美崙山)。在一片廣闊的河口平原(由花蓮溪與三棧溪所形成之沖積扇)上顯得非常突兀。 在地質學上,出現如此的地形往往肇因於斷層之經過,而美崙山與美崙台地便是由於「美崙斷層」經過的緣故。美崙斷層向北延伸至七星潭,在花蓮機場與東華大學美崙校區(前身為花蓮教育大學)一帶,由於斷層活動時地表產生凹陷而積水成湖,稱為「斷層池」或「斷層湖」,「七星潭」所指即為歷經數十次的斷層作用所形成之水潭。相傳以前在斷層崖下有七個小潭,現在東華大學美崙校區內之涵翠湖即為其中之ㄧ,大部分小潭則因土地之利用,早已被填平,因此也就無法看到真正的「七星潭」了。 1951年10月22日花蓮市東北方海域發生規模達7.1之大地震(俗稱之「花蓮大地震」),在地表產生一長達9公里之左移斷層。所以七星潭的月牙海灣便是左移的美崙斷層向左轉彎處形成之斷層池,而美崙山則是向右轉彎處所產生之小丘,美崙台地則是美崙山經海蝕作用產生之海蝕平台隆起而產生之海階。 然而,我家是1959年才搬到花蓮的,這就是為什麼小時候我老是感覺在地震。這樣說可能會嚇到不少觀光客,但這是史實。大家也不必太在意,一來是斷層活動已經穩定,才會開發成新興名勝,二來這種地震可能要幾百年才會發生一次。再說,地震更嚴重的日本,遊客不也都趨之若鶩。 ↓海灘上以礫石為主,圓磨度良好,多為圓形、次圓形,種類則以大理岩、綠色片岩與黑色片岩為主 ↓礫石多為自中央山脈經河水之搬運作用與海水之磨洗作用而形成 接著,簡單介紹一下我們今天住的民宿『Woo House』。 ↓『Woo House』位於市中心,由老舊公寓翻新而成。距離花蓮火車站、中正路鬧區,步行都只需約15分鐘 民宿老闆Michael是一個花蓮出身的年輕人,本業是房屋設計建造,原本工作室是在台北。後來起了歸鄉的念頭,於是買了這棟中古屋,自己設計翻新。現在一樓有一半仍當他的個人工作室(兼櫃台)。 ↓一樓的另一半當接待 Lobby 二、三樓闢為民宿客房,可接三組客人。 ↓現代簡約雙人房 ↓房間提供乾淨且舒適的空間,並配有冰箱、電視、Wi-Fi ↓浴室空間十分寬敞。提供:牙刷.牙膏.浴帽.肥皂.沐浴乳.洗髮乳.梳子.拖鞋.毛巾.浴巾.吹風機等衛浴用品 此房間無附早餐。 我們待在房間安撫寶妹的情緒,直到她安心的睡著後才外出去覓食。 久聞花蓮必吃美食『炸蛋蔥油餅』的超人氣,但我一直抗拒它的排隊人潮,所以尚無緣嚐試。剛好,發現炸蛋蔥油餅所在的復興街,就在我們住處往市中心的中途,那順路就去吃一下吧! ↓在復興街上,的確看到排隊人潮,而且有兩家都打著『老牌炸蛋蔥油餅』的招牌,我們決定分頭排隊,都給他吃看看 ↓另一攤藍色發財車,剛好我排到就賣完了 品嚐的結論是,兩家口味差不多,也都好吃。但吃過就好,我們應該不會為此特別再來排隊。 ↓接著,我們又去吃那讓人念念不忘的『海埔蚵仔煎』 結果發現排隊人龍更是誇張,究其原因乃是大陸客使然。不知是味道變了,還是被排隊氣氛嚇到,總覺得沒上次好吃。 ↓晚上的「舊鐵道文化商圈」 繼續閱讀。。。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