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1/31 07:39:46瀏覽4157|回應8|推薦135 | |
續上篇《池上四季花海・關山鎮美食》 2月份年關前,我們來到這位處台灣東南方的台東縣,顯得格外悠閒輕鬆。因為這時候人們都在家裡忙著迎接新春到來,路上不見出遊的人潮,交通順暢無比。 此外,氣候也是一個因素。因為台東縣位於北回歸線之南,屬於熱帶氣候,即使在這寒冬之末,感覺也是相對溫暖舒適。記得前一年、同樣是這個時點我們在日本東北,身上背負的簡直就是"極地裝備"。這次從台北來,出門時至少也還需外套加身,而今天在台東,身上居然只著一件短衫,你說不輕鬆嗎? 不過,因為台東是台灣第三大縣(面積),想要短時間一次玩完也不可能,況且我老婆又是第一次踏足這一區塊土地,所以決定這次就只走馬看花的繞一圈,概念性巡識一下就好。 台東縣東臨太平洋,南面和西面有中央山脈分別與屏東縣、高雄市為界,北半部有海岸山脈與中央山脈夾成的花東縱谷。 行車路線:西(花東縱谷) 去、東(花東海岸)回,最遠到台東市。
我們從關山鎮出來,理所當然順著台九線往南行,這趟一樣是沒事先安排景點,完全隨性之所致遊走。 在台九線342K處附近看到「武陵綠色隧道」的標示,不知不覺就被吸了進去。 ↓「武陵綠色隧道」位於舊台九線武陵段,今稱「永嶺路」,全長約4.5公里。只要依循著往武陵監獄的指標,便可發現此段公路被樟樹與木麻黃密林包覆成蔭,路兩旁新植的小葉欖仁樹林立,景色宜人的綠色隧道,保持自然風味且極具生態意義 在省道截彎取直之後,車輛減少,此一路段反而成為休閒漫步的好地方。因此永嶺路有另一側入口位於台9縣357公里處,亦有明顯入口標示可供識別。 沿途旅客可以在此徘徊流連或乘騎自行車,優遊於迷人的綠色公路並享受森林芬多精最多的樟樹,夾雜一些木麻黃與小葉欖仁。平日人與車輛很少,所以在這裡最特別的活動是躺在滿佈林蔭的馬路上,看著陽光穿透樹葉,看著小葉欖仁樹的樹形,閉起眼睛,體驗與都市不同的步調,盡情放鬆身心與大自然結合,讓人忘卻世俗的煩惱。 繼續沿台9線走,看到「鹿野高台」的路標。這不是近年很夯、舉辦「熱氣球嘉年華」的所在嗎?雖然該活動都是在夏季,但沒機會來,現在淡季沒什麼人,反而可以優遊自在,去看看場地也好。 由台9線轉東32/33鄉道後,再轉高台路直行約500公尺即可抵達。(鄉道轉高台路時路邊有茶壺標誌可供識別) ↓「鹿野高台」是龍田北側一處高地,海拔約350公尺,由於其特殊的地理條件,成為東部一處優良的天然空域活動場地 「鹿野高台」是臺灣第一個以熱氣球打造新鮮形象的地點,是新興的臺東觀光景點。自2011年開始,於每年6月底~9月初舉行『臺灣國際熱氣球嘉年華』,清晨與傍晚的熱氣球飛行表演,是每日活動的高潮,各國飛行員乘著五彩繽紛的熱氣球起飛,讓夏季臺東的天空充滿年輕熱情的氛圍。 全天候免費開放(熱氣球部分有活動季節限制並須收取清潔費),高台上有一家民宿並供應餐飲服務。 ↓熱氣球區位於鹿野高台台地中央,國際熱氣球嘉年華舉辦時間大約是每年六至八月,平時熱氣球無活動時這裡是滑草的熱門場地 ↓趁著冬陽和煦普照,加上遊客不多,可以一派悠閒,所以在這裡停留多一點時間,順便讓寶妹曬曬日光 沿台9線、過鹿鳴大橋後,看到「紅葉少棒紀念館」、「紅葉溫泉」的標示,路旁轉角還豎立一座大型棒球人雕像。腦海中隨即浮現小時候全家徹夜圍坐電視前、觀看世界少棒賽實況轉播的印像。我不假思索,急轉方向盤切往右邊的鹿鳴產業道路駛入。 鹿鳴產業道路走約500公尺看到往「舊鹿鳴吊橋」的分岔路,於是先轉過去看看究竟。 ↓「舊鹿鳴橋」橫跨鹿野溪(原名北絲鬮溪)河階下方,是延平、鹿野、卑南三鄉的交匯處。此橋建於1959年,型式為鋼索吊橋、東部少見的單斜張式橋樑,長約100公尺,昔日為舊省道台9線上的重要橋樑 1984年台9線截彎取直,改建新的鹿鳴橋,舊鹿鳴橋功能幾被取代。但因其地理位置適中,內山交通仍依賴此橋。此「舊鹿鳴橋」雖列為歷史建物,但也還年輕我一歲,所以只能稱是舊橋。原本還有一條日治時期所建的老橋,但該老鋼索吊橋已毀於風災。 ↓由「舊鹿鳴橋」眺望新鹿鳴橋,可以看到兩橋之間的鹿野溪河床中,還殘餘著日治時期所建老橋的橋墩 「舊鹿鳴橋」對岸有一家「山月溫泉館」,可惜我們帶著毛小孩,否則真會過橋去泡個湯再走。 我們返回岔路口,繼續往紅葉村的方向走,約到2公里處。。。 ↓眼下就是傳說中的「紅葉谷」了,過了紅色鋼拱橋就是紅葉村 「紅葉村」昔稱瓦崗(wakagan)據傳原係卑南族人名,後來演變成部落名。村內知名景點有:紅葉溫泉、紅葉少棒紀念館、卑南上圳公園。此村位於在台東市西北方,是日本統治時代北絲鬮溪流域內本鹿地區布農族集團移住的部落,由於溪谷遍地楓紅,所以日本人稱呼這個地方為「紅葉谷」,現在叫做「紅葉」。 ↓民國五十七年(西元1968年) 由紅葉國小布農族學童所組成的紅葉少棒隊奪得世界少棒冠軍,使得紅葉村以「台灣少棒的發源地」聞名國際 在這偏遠的臺東縣延平鄉,在這裡生活的,是純樸原始的布農族部落族人。當年紅葉國小的校長林珠鵬因為學生出席率不佳,發覺體力旺盛的原住民小朋友喜愛戶外活動與打獵,並且對棒球相當熱衷,林珠鵬便興起成立正式棒球隊的想法,在邱教練的啟蒙下就此開啟了紅葉的少棒傳奇。 就在1968年8月,這支原本默默無名的少棒隊從這裡出發,竟然以兩戰全勝的戰績擊敗了日本少棒冠軍的代表隊,激起全國同胞滿腔澎湃的愛國熱情,棒球比賽一夕之間成了全民愛國運動!從此使得台灣各地都掀起了一股"紅葉旋風"! ↓「以石為球,以竹當棒,不怕烈日,不畏狂風,不懼暴雨,刻苦耐勞,嚴守記律,百折不撓。」這段短短的文字,生動地描述了當年的紅葉少棒小將們,在物質條件極為困苦缺乏的年代裡,所展現出來的奮勇精神 為了紀念紅葉少棒隊在臺灣棒球運動史上的地位,地方熱心人士極力爭取,在紅葉國小校園內興建了一座「紅葉少棒紀念館」,於民81年正式落成對外開放參觀。 ↓「紅葉少棒紀念館」1樓館內陳列紅葉少棒隊昔日使用的球具、少棒英雄史、珍貴照片、文物等重現了昔日棒球英雄的矯健身影和光榮的時光。2樓設有布農文物館和視聽室,將布農族文化與紅葉少棒隊聯結在一起,有助於更深入體認原住民在臺灣發展過程中的角色與地位 「紅葉村」還擁有一個天然資源,那就是溫泉。為了提升紅葉溫泉區的遊憩品質,在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劃設之下,將原本的野溪溫泉規劃設計成紅葉溫泉親水公園,是最親近方便的露天溫泉。園區規劃有5座SPA溫泉池、3座一般溫泉池、3座冷泉池,及風呂區,除了提供遊客享受天然景觀的泡湯之樂外,並有咖啡屋、原味屋,供應布農族傳統美食。 可惜,因為莫拉克風災的侵襲,園區遭河水、淤沙淹沒,現今原地點又回歸到溪流的原始模樣,溫泉源頭也因為風災後再度隱身在溪水之中,因此也暫時無法對外開放。 我們回到台9線的主軸上,繼續往台東市區的方向行駛,沒多就進入卑南鄉,道路旁漸漸可以看到住家房舍。 ↓看到路旁賣釋迦的水果店,我老婆緊急喊停 話說台東縣,由於位處熱帶氣候區且面山近海,自然資源相當豐富,在山上的特產有茶葉、鳳梨、金針、洛神花等,無不名聞全台。而在平原上產的,首推就是釋迦。 台東卑南鄉的名產,就是「鳳梨釋迦」,因為這一帶是全台鳳梨釋迦最大產區。根據農產品進出口統計數據,2008年開始,「鳳梨釋迦」就先後超越鳳梨、芒果等主要大宗出口水果,成為台灣水果外銷第一。光是去年,出口總額就高達五億八千萬台幣,打敗澳洲、西班牙、泰國、海南島,穩坐全球第一。而九成以上鳳梨釋迦集中在台東卑南的河谷到初鹿區域。 ↓「鳳梨釋迦」在台北算是價格不斐的高級水果,我老婆哪裡會放過機會。此外還買了最新品種"綠寶石"等 午後的花東,果然很會下雨。 ↓當我們行經盛名已久的「台東綠色隧道」,一路灰撲撲的公路景色印象,至此也完全瓦解了。這上百棵茄冬樹所構成的綠色隧道,已經成為臺東市街道綠化最知名的地標 日治時期,日本人為因應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運輸需求,興建以茄苳樹為掩護的戰備道路,專門供戰車行駛,從臺東市經卑南一路延伸到初鹿,長達15多公里。 戰後,因都市發展建設道路需要,陸續砍除戰備道路上的茄苳樹,綠色隧道逐漸消失,只剩下北起卑南鄉下賓朗的三叉路,南至十股社區約兩公里的綠色隧道,經縣民與縣政府力爭而成功保留,成就今日的美麗公路,也傳為佳話。 穿過了綠色隧道,我們就抵達了臺灣面積最大的縣轄市- 台東。市區觀光,我個人偏愛古蹟建築,於是直接就來到位於中山路與寶桑路交叉口旁的「寶町藝文中心」,因為有在電視看到介紹 ↓「寶町藝文中心」的前身是舊市長官舍建築群,距今已有77年的歷史。整建完成後,風華再現,為臺東市又增添一處值得細細品味的藝文空間 ↓老建築總是帶給人溫潤的歷史感,「寶町藝文中心」是日式建築活化的絕佳例子 「寶町藝文中心」原為舊市長官舍建築群,是昭和11年(1936)所興建的職務宿舍,共有6間日式木造建築。這幾棟日式宿舍全為地面一層的木造結構,包括宿舍、庭園等,形制完整,建築完美,具有歷史價值。 這些日式官舍原本年久失修,影響市容觀瞻,整建完成後,將室內空間規劃成小型藝廊、藝文團體交誼室、藝文資料室等,庭院增設小型展演場,不僅可舉辦藝文展演活動,夜間亦可設置蚊子電影院。寶町藝文中心的出現,不僅改善了市容,也提供一處臺東市民可以休憩、遊戲的空間,並且成為市政資料展示中心及地方藝術家或藝文社團交流、聯誼的場所。寶町濃濃的懷舊感與藝文氣息,值得來此漫步,感受老建築新生的活力。 ↓不料發現,所有展場房間都已關閉,這才想到原來今天是除夕 原本還想看一個「台東鐵花村」,但照這樣看來也不必再去了。今天雖然沒有預設景點,但晚餐卻有安排吃幾個知名的台東美食。而此時也驚覺到,太晚有可能也吃不到,於是決定提前展開吃晚餐的行動。 ↓首先來到這家50年老店的「老東台米苔目」,本來看裡面還有人用餐而欣喜若狂,但停好車來到門口才知道已經不收來客了,果然提早打烊 不想再疲於奔命,接下來幾家就先用電話詢問,結果只剩一家包子店還營業到五點,而該店地點是在預定回程要走的花東海岸上。 還想說難得來台東市,起碼也待到晚上逛逛熱鬧的街市。沒辦法了,如果現在提前離開,還有可能趕上吃到熱騰騰的包子。就這樣了! 我們隨即往花東海岸公路上奔馳。所謂「花東海岸公路」是一條縱貫臺灣東部花蓮縣到臺東縣的沿海省道。其正式名為「省道台11線」公路, 北端起點花蓮縣吉安鄉,南端終點台東縣太麻里鄉美和,全長178公里,其間有三條支線。 ↓使命必達:台東老字號的『東河包子』,僅此一家別無分店(台東縣東河鄉南東河420號) ↓包子買到手就安心多了,年夜飯至少有著落(儘管只是幾個包子) ↓「東河包子」的肉包只有三個口味(肉包、酸菜包、竹筍包),都好吃 再度上路,沿台11線(花東海岸公路) 往北駛,目標花東縱谷的池上民宿。也就是說,我們必須翻越(橫貫) 過海岸山脈。 台11線有三條支線與花東縱谷公路(台9線) 連結,最好走的是我們上次走過的玉長公路(台30線)、全長35.333公里。但距離我們最近的是東富公路(台23線)、全長45.503公里。 我們越過馬武窟溪(東河新橋) ,於台11線131.5公里處轉入台23號道,續行約100公尺到達入口,看到路旁有個東河橋遊憩區,想說入山前休息一下也好。 「東河橋風景區」位於東河鄉馬武窟溪的出海口附近,橋南有東河聚落,橋北是東富公路(台23線)往花蓮縣富里鎮的起點。東河新、舊兩條橋樑橫跨其上,在碧綠山水的襯托之下,亮麗動人。 ↓「東河舊橋」獨特的橋墩,一半設計成拱型結構,另一半則是支架式的橋墩,兩邊形成有趣的對比,實為極為罕見的設計,因此被文建會列為臺灣歷史建築百景之一 據說獨特的橋墩是為了因應橋下地形而設計的,我們這就到橋上看個究竟。 ↓「東河舊橋」建於民國19年,由日本籍工程師吉田課長設計 ↓東河舊橋下散布的許多形狀不一的白雲母石,與碧綠的溪水相映成趣,形成美麗的自然景觀。當初就是為了因應地形並且保留溪中巨石景觀,才設計成獨特的橋墩,堪稱是一座與自然環境最佳結合的橋樑 由舊橋上往東太平洋望去,可以看到剛才經過的「東河新橋」。 ↓「東河新橋」建於民國81年,當時海岸公路正在拓寬,於是在舊東河橋下游處,新建一座紅色的鋼拱橋。東河新橋造型簡潔亮眼,橋面舖設木造人行步道,走在其上可瞭望太平洋 ↓由東河舊橋上再往西邊望去,河谷一路深入海岸山脈,河道則布滿許多帝王石,由此便進入了「泰源幽谷」 從東河橋沿東富公路(台23線)深入海岸山脈,即是著名的「泰源幽谷」。在地理上是為花東縱谷與海岸山脈之過渡地帶,綿亙4公里,周圍群山包圍,因馬武窟溪自泰源盆地向東侵蝕海岸山脈,最後鑿穿出海而形成的峽谷地形。峽谷之形成乃受於馬武窟溪谷二岸之岩壁,在地質學上是屬於都巒山層火成岩之岩性,故有著堅硬的地質,造就出拔地而起的陡峭與山崖夾峙的封閉地景。 我們由東河舊橋出發,走東富公路(台23線)入山、繼續西行,這一路都沿著馬武窟溪河段而行。途中經過「登仙橋遊憩區」時,我們在路邊停車稍做休息。 「泰源幽谷」尤以登仙橋至泰源村間的溪谷風光為最,因峭壁斷崖拔地陡起,氣勢懾人,更顯出大自然的奧妙,也有人稱其為「小天祥」。 ↓登仙橋旁還有一條保留完整的「舊登仙橋」,以優美的圓弧形橋拱跨連著兩岸峭壁風光,在碧綠溪水的襯托下,完美融合於自然景觀之中 ↓登仙橋一帶是臺灣獼猴嬉戲的天堂,晨昏覓食的時段常在樹林成群出沒,或直接向遊客索取食物,形成極為獨特的景色,也是臺東賞猴的最佳去處,為旅程帶來更多意外的驚喜 但也常因遊客餵食而引來猴群騷動,甚至偶聞遊客遭到猴群攻擊事件,因此建議請儘量避免太接近牠們。 ↓哇~「猴腮雷」,一個不留意,牠就爆衝上我車頂了(還好我有關車門) Rinka 僅以此「金猴騰祥」圖: 敬祝大家~2016年事業、愛情、健康~ 樣樣都「猴腮雷」! 繼續閱讀。。。
相關連結: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