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8/07 07:32:37瀏覽5078|回應8|推薦133 | |
續上篇《吉安慶修院》 為了突破旅行上的困境,今天的行程特意安排了一個困難度較高的挑戰。所謂「旅行困境」,乃因旅行不得不帶貓隨行,導致行動與活動範圍受限所造成的處境。 那到底要挑戰怎樣一個困難度呢? 這行程必須申請「入山許可證」。 政府為確保山地治安並維護山地居民之利益,依國家安全法施行細則,將國內部分山地區列為管制區,凡中外人士欲進入此類山區者,均須向有關單位申請甲種入山證。入山證分為甲種與乙種入山證,甲種為進入【山地經常管制區】之許可證,必須要事先申請,例如3000公尺以上之高山。乙種是進入【山地特定觀光管制區】之許可證,可以憑身分證或健保卡隨到隨辦,比起甲種入山証方便許多。 帶著喵星人,我們當然不可能挑戰3000公尺以上之高山,但只要確定全程可通行手推車的「乙種山區」,似乎可以一試,畢竟並沒禁止攜帶寵物入山。剛好,在我們民宿附近就有一個慕名已久的「慕谷慕魚」,何不就趁此地利之便前去探探。 交通:由金澤居開車出來,我們走台9丙公路沿著木瓜溪往中央山脈方向,不用10分鐘、轉入花34鄉道就到了「慕谷慕魚旅遊諮詢中心」。 我們先在「慕谷慕魚旅遊諮詢中心」暫停,並進去詢問了路況。 ↓「慕谷慕魚旅遊諮詢中心」由廢棄日治時期警察駐在所修繕打造並於2004年7月開幕啟用的遊客服務中心,除了提供遊覽慕谷慕魚的資訊及導覽服務外,更成為生態廊道遊程的起始站
↓若在「慕谷慕魚旅遊諮詢中心」前的岔路續走台9丙,是過仁壽橋往鯉魚潭方向 我們接走花34鄉道,由「銅門大橋」橫過木瓜溪,過橋就可看到太魯閣族入口的意象雕像,我們繼續順著路標往山上開,沒多久看到前方有部落住民在管制交通,並導引我們將車開往河岸空地停放。 『太魯閣族』分支自賽德克亞群中的德路固群(Seejiq Truku)。在西元16世紀前後,太魯閣族人由南投,翻越山區,遷居到今宜蘭南澳及花蓮一帶,成為獨立族群。在2000年前後,居住在花蓮的賽德克族人,因為發展出自己的文化認同,向政府要求正名為太魯閣族,在2004年通過。 我們由河岸停車場前往銅門村,有一小段上坡路要走。 ↓進入村落會先看到一棟兩層樓建物「銅門村多功能集思會所」,大概就像我們的里民活動中心吧 花蓮縣秀林鄉銅門村原稱「慕谷慕魚」。據說許多年前,原先居住南投春陽溫泉的八個賽德克・德路固家族,翻過奇萊峰及能高山先後抵達今日的銅門社區及榕樹部落,並被渾然天成的美景吸引,便著手開墾定居,當時則以第一個踏上此地的家族名稱「Mukumugi」(音譯:慕谷慕魚)命名。後因慕谷慕魚有著特殊礦產「銅」且因其位居交通隘口,遂改名「銅門」,但慕谷慕魚這美麗的太魯閣族語音譯名稱仍舊流傳在這片美景中。 「慕谷慕魚」面積涵蓋木瓜溪及其支流清水溪,源自能高山的清水溪又稱能高清水溪,溪長40公里,由大理石組成的河床為其特色,清水溪溪水呈翠綠色,此處又有翡翠谷的原始山林美景,故有著「小天祥」的美稱。 ↓緊接著就抵達「銅門派出所」了,此處是申請「入山許可證」的地方 ↓在派出所前,往木瓜溪對面眺望可以看到無名溪(鳳凰谷) ,據說就是銅礦所在地 政府為避免遭人為破壞的清水溪美景繼績惡化,曾將全區封閉並禁止漁獵,後於2005年4月規劃部份路段為『慕谷慕魚生態廊道』並解除該路段封溪禁漁之限制,供旅客再度前往一探美景。這也就是上述的【山地特定觀光管制區】,必須申請乙種入山證。 基於生態保育及維護交通安全之考量,慕谷慕魚自2007年1月起實施入山總量管制,每日受理上午、下午各300人次的入山數量限制,並需於銅門派出所辦理乙種入山證,在現場核發入山許可證後始可進入。 《銅門派出所》上午6點開始接受申請,7:30開始發放入山證 (通常在8點以前申請人數就會滿)。下午則是中午12點開放申請。 最新欲申請慕谷慕魚入山證有三個方法: 1.委由當地旅行社代辦。 因為現場辦理有300人名額的限定,所以必須提早前往,還可能要排長隊。除非你是臨時去,否則我建議採取事先網路申請的方式。 網路申請記得在入山7日前~30日內,進人內政部警政署全球資訊網: "入山案件申請系統"。並於申請完3日後,上網查看有沒有成功,若申請成功的話便列印資料,並於入山當日下午4點前到達銅門派出所蓋個章即可進入,不必跟著現場申請者排隊。 不過,網路申請也有1000人名額限定,而且警政署控管的部門會依當日情況控制人數,如果當天有太多旅行團申請,為防止太多車輛進入,可能名額未滿就會卡住。 ↓入山證蓋了章,那就出發了! ↓「木瓜溪」由銅門村前蜿蜒而過,吊橋串聯起萬代峽谷(龍澗至銅門的峽谷) 兩岸,遠處隱約可見木瓜山聳立在此溪進入平原的要口 「木瓜溪」是花蓮溪最北,也是流域面積最大的支流。流經花蓮縣秀林鄉、壽豐鄉與吉安鄉,為吉安鄉與壽豐鄉的界河,最後在經東華大橋後注入花蓮溪。木瓜溪擁有銅文蘭溪、清水溪、清流溪、龍溪(又稱巴托蘭溪)、鳳溪(又稱巴托魯溪)、檜溪、丸田溪、天長溪與奇萊溪等支流,其中以清水溪為最主要的支流。木瓜溪由流經的龍澗至銅門間一道峽谷,日治時期稱為「萬代峽」,現俗稱「小天祥」。 木瓜溪發源於高聳的能高南山、奇萊主山及其南峰,而被命名為「木瓜溪」則是因為木瓜山聳立在該溪進入平原的要口。 ↓剛走出銅門社區就看到這家「龍澗冰棒」,不知道為什麼電廠都要賣冰棒?聽說這家有推出獨特口味的洛神冰棒,是使用廠區種植的有機洛神花製成 因為平常就不喜吃冰,何況又是冬天。。。所以我們就過門不入了! 過了「龍澗冰棒」就看到吊橋的入口,原來是通往對岸的東部發電廠・銅門廠。 ↓吊橋是給電廠工作人員專用的(來賓止步),盡頭的紅色山洞門即是位處山腹內的銅門電廠入口,此洞也被稱為僊(音同仙)洞 日治時期,曾於木瓜溪建立小型發電廠,其中位於山壁上的銅門發電廠於民國28年11月完工、民國32年4月完成發電,後於民國33年至34年間發生兩次大水災,造成廠房以及內部設備遭埋沒後毀棄,之後台灣電力公司繼續利用木瓜溪高低落差大的河川特性及水流沖擊優勢,自上游至下游分別修建龍溪、龍澗、水濂、清水、清流、銅門、榕樹、初英等水力發電廠,其中以龍澗發電廠之發電量為最大,是目前亞洲最高落差的水力發電廠,也是臺灣東部發電量最大的水力發電廠。而台灣東部90%的電力來源則由這八座發電廠所產生。木瓜溪的水力發電排名於台灣第三,僅次於大甲溪與濁水溪。 ↓河床邊還可見日治時代留下來的廢棄電廠遺跡 由銅門發電廠吊橋再進去一點就看到「銅門檢查哨」了,這是進入『慕谷慕魚生態廊道』前的檢查哨,遊客憑入山許可證即可進入一探幽谷美景。 聽說以前遊客是可以開車長驅直入,但自從103年7月經歷一場颱風的破壞後,暫時封山休養生息。後來重新開放,花蓮縣政府尊重銅門部落會議的建議公告於104年6月6日起,以登山健行事由申請進入慕谷慕魚之遊客須採全程步行方式方可入山,僅有當地居民為公務及民生所需申請後才可以開車進入。這真是明智之舉,畢竟人類文明破壞的深遠影響更勝於天然災害。 ↓因此現在遊客必須先登上檢查哨內出示「入山證」,經許可後再繞由柵欄後面進入 ↓不過,檢查哨員警很貼心,特別開起柵欄讓寶妹的轎車通過 之所以決定挑戰這行程,首先是這道路雖小,但全程可行車,而且沒太累人坡道。第2 是聽說全程往返約只12km,估計3個多小時可完成,這符合寶妹憋尿的極限內。 ↓此外,沿途都有幾處原住民開設的飲食店,可以不必自己背負太多的食物飲料 ↓推娃娃車壯遊慕谷慕魚(在清流發電廠),我算是史上第一人吧?哈哈 ↓整個行程會要穿過4個山洞(隧道),就像這一號隧道裡面都沒有照明,而且因為岩壁滴水而濕漉漉的(或許這幾天都下雨),後來發現我們在這裡面掉了一條寶妹的毯子 話說若是你申請入山證的日期,萬一遇上下雨天就傷腦筋了,因為天候不佳走這行程會有一點辛苦。在這裡我提供一點小經驗,例如說我預計要在花蓮附近留住三天,所以在網路上申請入山證時,乾脆就這三天都給他申請,到時可隨機應變,看哪一天不下雨就那一天走。 ↓柳暗花明又一村。過了個隧道有一個都(多)勇部落,這裡也有一些飲食店 ↓整個行程,中途只有一間還算乾淨的公廁,但你得先辨別清楚以原住民語標示的男女方,別走錯了 ↓路旁標示著『台電巡視路』 ↓詭異的是,空山獨見一隻貴氣白貓在巡視 繼續走,不久便來到關鍵的岔路。 ↓此處是木瓜溪與其最主要支流-清水溪的會合點。若往右走是繼續沿著木瓜溪上游,最終可抵達龍澗發電廠。若走左線則是沿著清水溪緩坡往上到清水發電廠門 ↓右邊可以看到紅色鋼骨拱橋橫跨於清水溪之上,這座「揚清橋」是由台電於民國92年再造完成,由於當時所有原物料均需溯溪運送,故造價相當昂貴 如果你腳程好可以走到「揚清橋」上拍拍照,甚至過橋沿著木瓜溪再往上探訪高山峽谷以及盤據山腰宛如巨蛇的明隧道。可惜這次我們並不方便,而且也非此行目的。 我們當然是走左線,這段才是最經典的『慕谷慕魚生態廊道』參觀路線。 ↓剛開始並不沿著溪流走,道路兩旁可見零星梅花點綴著 ↓不一會兒,忽聞雞同鴨講聒噪聲,原來是前方店家放山圈養的 ↓這家掛著清水1號門牌的「茄冬黑の店」,除了那些會趴趴走的食材,門前還有擺著許多自種自採、多數叫不出名稱的野菜 「茄冬黑の店」的經營完全符合產地餐桌的標準,我們決定待會兒回程就來吃這家。於是先跟店家打了招呼,順便問老闆:還有多遠? 「前面約2公里的路段就是精華區了」 ↓「清水溪」源自能高山的清水溪又稱能高清水溪,溪長40公里,由大理石組成的河床為其特色,清水溪溪水呈翠綠色 ↓清水1km處的巨岩後面,還有一家飲食店 ↓由前方空地居高臨下眺望,一彎碧水與大理石錯落的峽谷交織成一幅溪谷之美,這就是 由於清水溪經年累月的咀嚼著大理石脈,形成巨石陳佈的溪谷,流到此一彎道便緩緩輕輕的劃過,湛藍溪水宛如一抹藍色彎月,故名「彎月峽谷」。 ↓另有一說法,因落入河中的巨石形如半月彎,因此被稱為「彎月峽谷」 繼續往前走,來到了2 號隧道。 ↓穿出2號洞口後又是一個讓人驚豔的景色 ↓節理岩壁從高處以自然角度傾斜落入溪谷、宛如隨意擺放的書冊,沒有陽光折射的加持、溪水呈色更是絕美的湛藍,這讓人勾起千古謎般的幽谷啊 ↓緊接著穿越的是一個有圓窗造型的明隧道,這應該不屬於導覽圖上標示的4個隧道之一 ↓清水溪來到3 號隧道前以接近髮夾彎的曲線大轉彎,這是以手機全景模式拍攝的,若能在置高點拍攝應該更清楚 ↓3號隧是個入口小、出口開闊的短隧道 ↓根據導覽圖標示,生態廊道規劃的賞魚區及戲水區似乎就在這一帶,此刻若是夏天應該可看到許多遊客踏入沁涼溪水中消暑或親近魚群 ↓由於一路顛頗,加上溪水隆隆,此時寶妹的疲勞與恐懼已經瀕臨極限 ↓我們快馬加鞭穿過4 號隧道 ↓兩岸沿途盡是大理石岩絕壁,時而開闊,時而迂迴,你可以仰頭欣賞峽谷峭壁的岩肌、俯瞰清澈溪水的絕美 其實類似的地景在台灣許多山川河谷也經常能看到,但慕谷慕魚的優點在於有限制人數,整條生態廊道保有幽靜氣氛,走起來格外舒適。 ↓最後來到清流橋,發現空氣中開始飄散著不知是山嵐還是細雨,反正感覺不太妙,於是決定就在此打住 這個行程只剩前面一小段路就可抵達終點的清水發電廠,雖然有一點可惜,但若下起大雨就慘了,因為擔心寶妹被雨淋濕,我們必須往回走了。 回程下山比較快,我們又回到「茄冬清水1號」門口。上一篇提到,這次旅行的美食主題有二,其一是靠山區要吃「原住民特色料理」,所以現在就來體驗一下。 ↓「茄冬黑の店」的內部,雖然只是簡陋的桌椅,但有大半邊是面向溪谷的開放窗台,用餐環境還不錯 ↓蕗蕎炒山豬肉 ↓清炒山蘇 ↓放山雞肉 (沾佐特調刺蔥醬) ↓土雞蛋堡菜(創意料理) 繼續閱讀。。。 相關連結: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