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淺讀維摩詰所說經(105)大施會的弦外之音(三)菩薩耐心等候
2009/04/24 14:03:10瀏覽808|回應0|推薦0

淺讀維摩詰所說經(105)大施會的弦外之音(三)菩薩耐心等候

5.期滿七日。長者子善德行滿七日,維摩詰大士才現身指引善德。為何不第一天就現身指正呢,這樣不是可以讓大施會更圓滿嗎?為何要等期滿才現身?因為每件事都像一張考卷,在考試當中,監考的老師或助教不能對應考的學生說:「這樣才是,那樣才對!」他們只能看在眼裡,也不能說出口。考試終了,鈴聲響起,收卷評了分,老師幫學生做檢討以作為下次改進的依據。這七日我們不能說監考菩薩們是「袖手旁觀」,應該說菩薩們是「耐心等候」。因為七日中的任何一刻,應考的考生都有可能發現自己答案的錯誤或不完整,而在考試終了之前,得以更正答案。請延伸閱讀:愛與學習 

6.法施之會。財施之會是有必要,但不得稱為大。因為「財施濟一時之窮,法施度三世之苦。」一時與三世相比,當然不能稱大。財施是外力的幫忙,雖然一時可以改變軌道,濟一時之窮。但因為本心未改,仍會回到原來的軌道,結局仍然不會變,這種佈施無法圓滿施者以及受者的願。 

    法施是給予「心的方向改變」之機會,心的方向改了,能見己過,生命不依著舊習性(業)而行,生命的軌道改變了,結局也就不同了。並且心(生命特質)的改變,透過現在的學習,改變了過去與未來,因此說「法施度三世之苦」。也就是為何大施會,當為法施之會。 

7.法施會者,無前無後,一時供養一切眾生。如《六祖壇經》惠能大師說:「一切眾生自心迷悟不同,迷心外見,修行覓佛,未悟自性,即是小根。若聞悟頓教,不教外修,但於自心常起正見,煩惱塵勞常不能染,即是見性。」眾生多屬小根,見性者少,引此需要法施會,需要善知識指引。 

    「法施會者,無前無後。」前後是時間,就是過去、現在、未來。透過方便法,眾生的(心)生命得以成長變化,因為生命的特質可以帶得走,因此生命超越時間,所以方說『法施會者,無前無後。』 

    一切眾生外相雖然有異,然而一切眾生所欲、所行、所想,皆由其心所發。就人界來說,外相上有膚色種族、男女老少、語言習俗的不同,然深入去看,在未徹底覺悟前,不都如六祖惠能大師所說的:「善知識,心中眾生,所謂邪迷心,誑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惡毒心,如是等心盡是眾生。」嗎。法施會者,說一切方便法是為對治一切心,是故法施會者,一時供養一切眾生。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otus4401&aid=2882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