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淺讀維摩詰所說經(269)付囑彌勒廣宣此經無令斷絕(四)
2012/08/05 21:56:10瀏覽1115|回應0|推薦0

淺讀維摩詰所說經(269)付囑彌勒廣宣此經無令斷絕(四)

彌勒菩薩聞說是已,白佛言:「世尊!未曾有也。如佛所說,我當遠離如斯之惡,奉持如來無數阿僧祇劫,所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若未來世,善男子善女人,求大乘者,當令手得如是等經,與其念力,使受持讀誦,為他廣說。世尊!若後末世,有能受持讀誦,為他說者,當知是彌勒神力之所建立。」佛言:「善哉!善哉!彌勒!如汝所說,佛助爾喜。」

於是一切菩薩,合掌白佛:「我等亦於如來滅後,十方國土,廣宣流布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復當開導諸說法者,令得是經。」

爾時,四天王白佛言:「世尊!在在處處,城邑聚落,山林曠野,有是經卷,讀誦解說者,我當率諸官屬,為聽法故,往詣其所,擁護其人,面百由旬,令無伺求得其便者。」

 

世尊!未曾有也。彌勒菩薩未曾聽過也未曾想過這樣的教誨,將生命學習者能清楚的分別為兩類:新學菩薩與久修道行。這兩類的排列組合正好有四種:

一是:不願深入學習的新學菩薩和輕慢新學而不教誨的久修道行;

二是:願意深入學習的新學菩薩和輕慢新學而不教誨的久修道行;

三是:不願深入學習的新學菩薩和尊重新學而願意教誨的久修道行;

四是:願意深入學習的新學菩薩和尊重新學而願意教誨的久修道行。

這四種狀態都有可能發生,第四種是因緣、福德具足,而令佛法輾轉相傳,是如來法身常在。而其餘三種在兩者相遇之時,雖是因緣福德不具足,但只要久修道行者抱持「不對法取相分別」又能「尊重新學而教誨」,自會創造因緣、福德,而令佛法輾轉相傳。

 

遠離如斯之惡。這裡的「如斯之惡」,第一是指久修道行者輕慢新學菩薩而不教誨。第二是對雖信解深法而取相分別。第一種惡令佛法種子不能遍灑,第二種惡令佛法無法契機而教(註)。因為面對不同根器的生命學習者要有適當之法,所以傳法者應如菩薩所發之誓願自性法門無盡誓願學,不能「一招半式走江湖」。而更重要的是,久修道行者要學菩薩做「不請之師」決不能輕慢而不教誨。如同佛陀在世之時說法四十九年,「我如良醫!知病說藥,服與不服,非醫咎也。又如善導,導人善道,聞之不行,非導過也。

(註)延伸閱讀:淺讀維摩詰所說經(29)說法者的習性--舍利弗教導金匠的年輕兒子。

彌勒與一切菩薩、四天王之願。彌勒菩薩願助善男子善女人求大乘者能從此經得幫助。一切菩薩、四天王亦願如是幫助追求進入生命實相之生命學習者。因此許多生命學習者常得天助,常受龍天護佑。

 

是時,佛告阿難:「受持是經,廣宣流布。」阿難言:「唯!我已受持要者。世尊!當何名斯經?」佛言:「阿難!是經名為維摩詰所說,亦名不可思議解脫法門,如是受持。」

 

對此經典命名。本部經典是因維摩詰大士「其以方便,現身有疾」而與釋迦世尊共演好戲,勾出了世尊敦請十大弟子、四大菩薩行詣維摩詰問疾,而十大弟子、四大菩薩各各向佛說其本緣,稱述維摩詰所言,皆曰:「不任詣彼問疾。」最後文殊師利大士承佛聖旨,詣彼問疾,而展開了一場對生命實相的精采對話。因此這部經典是敘述維摩詰大士對生命的思維,因此佛陀對阿難言:「是經名為維摩詰所說,亦名不可思議解脫法門,如是受持。

 

佛說是經已,長者維摩詰、文殊師利、舍利弗、阿難等,及諸天、人、阿修羅,一切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生命整體的成長。世尊說法不只是人間大眾聽法,諸天、人、阿修羅亦同聞法意,在此經中世尊對眾香世界菩薩開示不盡有為不住無為的「有盡無盡解脫法門」。這說明生命的成長是整體的,不單在人間要學習成長,在天界、阿修羅道,甚至遠至眾香世界,亦是同學生命的成長。每個生命都在自利利他中得到整體的成長。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otus4401&aid=6692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