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淺讀維摩詰所說經(270) 心得總結--水滴入於大海,塵沙聚為堅土
2012/12/04 15:46:10瀏覽5742|回應0|推薦0

淺讀維摩詰所說經(270) 心得總結--水滴入於大海,塵沙聚為堅土

 

    開經因緣。維摩詰所說經的開頭,始於長者子寶積與五百長者子來詣佛所,睹佛神力現諸佛國,歎未曾有,故有「佛國何成之問」。

   

佛國由眾生成。生命本是整體,一人無法成國,國由眾生成。因此佛在娑婆世間渡世說法四十九年,常說:「我在僧數,我不持眾,我不攝眾。」,並不高舉個人。生命學習者因此需要體會「國者人之積,人者心之器」,佛國是生命特質相應者的聚集,是故佛言:「眾生之類是菩薩佛土」,因此在團體中,眾生心的調整與改變是成就佛國的要件。

 

心的調整。《華嚴經》覺林菩薩偈:「若人知心行,普造諸世間,是人則見佛,了佛真實義。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顯然,心是一切的關鍵。心的調整在生命學習者來說,就是「見地」上的更新。

 

眾生在世間,不知色身為假,以色身為己,終日為己汲汲於名利,到分段生死臨頭之時,才發現白來一遭。為何白來?因見地上的錯誤,落於虛妄取外相,從未認清生命本來面目矣。

 

維摩詰大士的方便。維摩詰大士現身有疾,為國王大臣、長者居士、婆羅門等,及諸王子,并餘官屬來問疾者真實的演出,色身是無常、無強、無力、無堅,速朽之法。然在轉折之中卻直指要尋真身,當樂法身。欲得法身,斷一切眾生病者,當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透過緣起聚散的色身與不生不滅法身的對比,維摩詰大士從此點切入,令凡夫眾生可以迅捷的放下名韁利索而進入生命學習與成長,走上菩薩道成為菩薩淨土的一部份。

 

維摩詰大士的平等。對未修行的眾生,維摩詰大士如應說法,引導眾生行真實禪。對已踏上菩薩道的佛弟子與眾菩薩,一樣不請自說,當世尊要十大弟子與四大菩薩代佛問疾時,十大弟子與四大菩薩各自說明自己從維摩詰大士所得之法益,令自己從法相、法執中得到解脫而進入實相,而這些敘述也令與會大眾同得利益。

 

文殊大士與維摩詰大士的精妙對談。這段對話從【文殊師利問疾品第五】開始,經過【不思議品第六】、【觀眾生品第七】、【佛道品第八】、【入不二法門品第九】到【香積佛品第十】。維摩詰大士從開始即點出:「善來,文殊師利!不來相而來,不見相而見。」因此整段對談不落相說,而在各方面直指生命整體應有的特質。更帶領生命學習者超越世尊所在的娑婆世界,見識了須彌相世界、眾香國,因此能心包太虛,令生命學習者如是的「由小轉大」。生命學習者心量的擴大,更能離邊見而進入「不二法門」,在不二之中進入實相,更能體會維摩詰大士所說:「若菩薩行於非道,是為通達佛道。」文殊師利大士所說:「六十二見及一切煩惱,皆為佛種。」「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正是這一段兩大士對談的最佳註解。

 

水滴入於大海,塵沙聚為堅土個人生命與宇宙相比只如塵沙,這是真實的小。生命學習者應「視自己如塵沙」。然而微小如塵沙,聚為堅土卻能承載群生。佛國不由一人成,是眾生彼此互相建造,歷經千劫和合而成,因此佛說法於菴羅樹園,對菩薩們說「不盡有為,不住無為。」令生命學習者「生死無數劫,意而有勇;聞佛無量德,志而不倦。」小水滴無法發揮大作用,若入於大海,則永存不竭。

 

諸天護持大法深經。諸天願意為娑婆世界眾生盡一分心力,如釋提恆因說:「世尊!我雖從佛及文殊師利聞百千經,未曾聞此不可思議,自在神通,決定實相經典。」世尊也囑累彌勒當以神力,廣宣流布是經於閻浮提,無令斷絕,使生命學習者透過這部《維摩詰所說經》開闊視野進入實相,由小轉大,投身菩薩淨土來成就佛國。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otus4401&aid=7099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