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淺讀維摩詰所說經(29) 生命成熟是累世連續成長的過程
2008/10/09 15:37:17瀏覽980|回應0|推薦0

淺讀維摩詰所說經(29) 生命成熟是累世連續成長的過程

經文:

富樓那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詣彼問疾。所以者何?憶念我昔於大林中,在一樹下,為諸新學比丘說法。

時維摩詰來謂我言:『唯,富樓那!先當入定,觀此人心,然後說法。無以穢食置於寶器,當知是比丘心之所念,無以琉璃同彼水精。汝不能知眾生根源,無得發起以小乘法。彼自無瘡,勿傷之也;欲行大道,莫示小徑;無以大海,內於牛跡;無以日光,等彼螢火。

富樓那!此比丘久發大乘心,中忘此意,如何以小乘法而教導之?我觀小乘智慧微淺,猶如盲人,不能分別一切眾生根之利鈍。』

說法的目的。《金剛經》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法是個度到彼岸的工具。說法是為度己亦度人。說法者說法不是為求自己得名聞供養,也不是單為聽法者得法喜,而是令聽法者得法而達到生命的轉變。因此說法者必須依聽法者的根器而說法。富樓那已經有這個水準了。富樓那善於隨機設教。因此為新學比丘說各種小乘基本度己之法各種強良禪。

說法者的習性。說法者的通病,是常隨自己從前所學的來說;是隨自己專長的來說,因此常落入主觀的教導。法為對治之用,這些正方便法及其他種種正方便法,皆為對治眾生種種煩惱無明,布施治貪慳、忍辱治嗔恨、精進治放逸等。說法者在其修行的經歷中,藉著某些法門修行而得力,就容易執著此一法門,認為此法門為唯一的法。因此落於一善相,卻生淨妄。例如舍利弗教導金匠的年輕兒子。

   佛陀首座舍利弗曾引領一弟子(金匠的年輕兒子)出家,舍利弗給他「觀身不淨」的觀想題目後,這位年輕的比丘就到林中禪修,但卻絲毫沒有進步,舍利弗又進一步指導,但仍然沒有起色。舍利弗只好帶他一起去見佛陀。

   佛陀知道這年輕比丘是金匠的兒子,過去幾世也都是金匠的兒子。因此不要他觀想厭惡的事情,反而要他從愉快的感覺開始觀想,佛陀要他觀想美麗的蓮花,因此證得四禪。佛陀以神通使蓮花瞬間枯萎。年輕比丘看見蓮花的瞬間枯萎,花色不再鮮活亮麗,明白因緣聚合與無常,進一步了解苦、空、無我。佛陀更在此時再度放光,告誡他去除貪愛,年輕比丘也正念現前,證得阿羅漢果。

『唯,富樓那!先當入定,觀此人心,然後說法。」維摩詰大士為何對富樓那提醒?富樓那看到的是現在的橫斷面,他所面對的是新學比丘,在富樓那眼中認定,這些比丘皆是初學,因此說的是基本的法門。 

生命成熟是累世連續成長的過程。但維摩詰大士看到的是,生命是連續的成長過程。因為這些比丘累世曾於五百佛所植眾德本,故說此比丘久發大乘心,然中忘此意。當這次生命再度有機緣甦醒時,可以非常快速的整理過去所具有的,所以不必長時間浸泡於基本的法門(強良禪)當中,而可以直接進入(真實禪)生命特性的轉變。因此維摩詰大士提醒富樓那「無以穢食置於寶器,當知是比丘心之所念,無以琉璃同彼水精。汝不能知眾生根源,無得發起以小乘法。彼自無瘡,勿傷之也;欲行大道,莫示小徑;無以大海,內於牛跡;無以日光,等彼螢火。富樓那!此比丘久發大乘心,中忘此意,如何以小乘法而教導之? 

佛陀的教法。在上一段佛陀對金匠的年輕兒子的教導,是因為佛陀以「生命是累世連續成長的過程」的觀點,正確的教導。在雜阿含經(九一八、九二六)中看出,佛陀對詵陀迦旃延也是如此,直接跳過強良禪而進入真實禪。 

世尊告詵陀迦旃延:當修真實禪,莫習強良禪,如強良馬,繫槽櫪上,彼馬不念:我所應作、所不應作,但念榖草。如是,丈夫於貪欲纏多所修習故,彼以貪欲心思惟,於出離道不如實知,心常馳騁,隨貪欲纏而求正受;瞋恚、睡眠、掉悔、疑多修習故,於出離道不如實知,以疑蓋心思惟,以求正受。詵陀!若真生馬繫槽櫪上,不念水草,但作是念:駕乘之事。 如是,丈夫不念貪欲纏,住於出離如實知,不以貪欲纏而求正受,亦不瞋恚、睡眠、掉悔、疑纏,多住於出離;瞋恚、睡眠、掉悔、疑纏如實知,不以疑纏而求正受。如是,詵陀!比丘如是禪者,不依地修禪,不依水、火、風、空、識、無所有、非想非非想而修禪。不依此世、不依他世,非日、月,非見、聞、覺、識,非得:非求,非隨覺,非隨觀而修禪。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otus4401&aid=2284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