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7/10 02:40:29瀏覽1213|回應0|推薦0 | |
拔罐的玄妙與疑惑 林鴻基/北縣鴻林中醫診所 院長 我望著玻璃罐下的幾個鼓起的圓形面積,在腹部中央的「中脘穴」以及肚臍旁開二吋的兩邊「天樞穴」,負壓吸吮著皮膏,很快地,宛如多情的少年在心愛的姑娘的頸項間「種草莓」一般,皮膚於壓力下迅速地轉呈淤血泛紫,我另外在病人的雙手,腕部橫紋上方的「內關」、小腿的「足三里」處下針,根據經驗,這位脾胃虛寒的病人,他的胃痛幾分鐘內便會解除,緩解的速度,相較於西醫療法,絲毫不遜色。西醫要迅速緩解胃痛,除了內服藥外,大概會用平滑肌鬆弛劑作肌肉注射。
拔罐的原理倒底是什麼,醫書上記載著的說法,外行人難窺其堂奧,在醫界內的人士看來依然含含糊糊。這種把較深層的血球、血漿吸到淺層的皮下,就可以治病的原理倒底是什麼?中醫老師們在授課的時候,就只會告訴學子,這樣那樣可以治療這個那個病痛,為什麼? 老師們是禁不起一再追問的,經絡的說法是如此玄妙,讓人長歎,中醫學倒底是醫學抑是哲學、還是文學?
西醫在處理弄不清楚的毛病的時候,常常把病因歸諸於免疫問題,然後就用上類固醇,譬如治療紅斑性狼瘡一樣。我也曾見過西醫老師治療免疫問題,是利用抽出來的靜脈血,再打入同一病人自己的皮下或者肌肉內,這種希望產生抗体的治病方式,我覺得和中醫的拔罐沒有兩樣,有時可以見到意外的療效。
雖然理論說不清楚、講不明白,可是治療的步伐是沒有停駐的,拔罐已經存在百年甚至千年,它的療效受到肯定,像流行性感冒的全身腰酸背痛,背部的拔罐,如擦上護膚乳後,再把吸住皮膚的玻璃罐,上下順勢游走的所謂「走罐」,治療效果馬上可見。或者像一些熱性疾病,在穴位上針刺出血後,再加以拔罐的「針罐」,以及僅是停留在穴位上的「留罐」,效療都是立竿見影的。另外中醫在治療哮喘病,在背後的大椎、風門、肺俞、膏肓、以及前胸兩乳頭中間的檀中穴作拔罐,不管是實症或是虛症都有明顯的療效。在經典片「教父」第三集中,眼尖的觀眾便可發現,有位得了肺結核的小孩,到了疾病末期,大概是胸悶、氣喘不過來吧,可以看到家人在他胸前的檀中穴進行拔罐,依照中醫的理論,「氣會檀中」,意思是說,「氣」會在檀中穴處聚集,吸出一些血液到皮下,便可解除胸悶的症狀,很玄妙,可是很有效,雖然經絡的理論講來還是茫茫渺渺的。
這些中醫療法的來源,我一直很好奇也很疑惑,我深信它們絕對不是完全經由經驗的累積、或是只是嘗試錯誤的結果匯集而來的,它的理論基礎,我的下一個世代可以把它弄得清楚嗎?我相信不能。 (本文作者兼具中、西醫師資格)
|
|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