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Excerpt:劉紹銘的《偷窺天國》
2024/04/20 04:54:03瀏覽146|回應0|推薦3
Excerpt劉紹銘的《偷窺天國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374559
書名:偷窺天國
作者:劉紹銘
出版社:三民
出版日期:1995/01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分為甲、乙兩輯。甲輯均屬雜文以移作書名的〈偷窺天國〉一篇為代表。各篇皆曾在報紙副刊發表﹐「亦莊亦諧」的內容﹐使讀者能輕輕鬆鬆地面對問題。乙輯各篇﹐有一共同點:都是與書本相關因應而生的文字﹐ 例如〈平心靜氣讀金庸〉。全書所收均為近兩年作者在臺灣、和香港兩地報紙所發表的作品﹐如今集結成書﹐亦可作為作者心路歷程一個紀錄。

Excerpt
〈他生未ト〉

從「他生未卜此生休」一句取題目,自有悲從中來之痛。說來其實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悲的是,到了今天這一大把年紀,始漸明真相。那就是,自己苦修了大半輩子的英文,程度不足以言中譯英。
英譯中國文學,早在六〇年代就有第一次經驗。那是夏志清先生派我的差事,譯郁達夫的〈沈淪〉和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記〉。如果當年稍有自知之明,理應婉拒。但那時博士新科,不知天高地厚,既蒙前輩錯愛,乃欣然從命。
郁達夫和丁玲的文字,並不磨人。如果翻譯僅是兩種文字的更替,那麼「吃過了飯沒有?」還不簡單,Have you eaten不就是了?拿這標準看,那麼當年的習作,也不算太丟人。舉一反三,「慢用!慢用!」譯成Please eat slowly也無大過。
沒有翻譯的經驗,不知母語之可貴。母語倒非一定從母親學來。歐洲一些世家子弟,牙牙學語時跟外國保姆長大,日後可派上用場的,除了母語,還有「姆語」。俄裔美國小說家納巴科夫(Vladimir Nabakov)是顯例。
床邊故事——父母或保姆在孩子睡前給他們念的童話或唱的童謠,是創作和翻譯語言最原始的養分。翻譯小說對白,更不能閉門造車。國人見面以「吃過了飯沒有」問好,並非純然是口腔文化本能反應。據在鄉下長大的一位同事所言,這是「日出而作」農業社會勞動人民清早見面時打招呼的規矩,因為農忙時分,天還未亮,大家可能滴水也不沾就趕到田間幹活。
「吃過飯了沒有?」如要翻譯,要嘛是落註,要嘛是文化「解構」:設想「洋人」在相同的情況下,會說些什麼話?
要把中文翻譯出來,聽來還像人話,讀破萬卷詩書也未必濟事。英語世界個別階層和年紀的人,說話自有一套。中國社會亦如是。蕭紅小說〈手〉,王亞明的父親是個「老粗」。他第一次探訪女兒時,說:「媽的,吃胖了,這裡吃的比自家吃的好,是不是?……
這幾句話,國人大學程度的英文也可以翻譯出來,問題是效果像不像「老粗」說的話。且看葛浩文的英譯:I’ll be damned, you’ve put on a few pounds. The chow here must be better’n it is at home, aint that right?
put a few poundschow這種口語,不是我這種慣用bookish English,或所謂「學院派英文」的書生隨便說得出來。
當年譯郁達夫和丁玲,沒在意翻譯小說人物對白,要務求恰如其分。不過即使注意到,力也不逮。
我少年失學,中學程度的英文,只念了一年,而且還是每天上課兩小時的補習班。可幸遇上好老師。記得他除了要我們每周交上一篇作文外,還附帶一別開生面的功課:用自己的文字和語法「改寫」一篇他指定的文章。所謂改寫,不外是把主動語態改成被動、單句變複句等等。
原文是Rain or shine, Ill see you tomorrow ,我們大概「改寫」成Nothing will stop me from seeing you tomorrow 之類的句子吧。
老師的用意簡單不過:一樣情景,可有多種說法。小孩哭了,口水鼻涕。美人垂淚,雨帶梨花。這些例子,不勝枚舉。英文造詣未到可玩弄文字於股掌之間、可文過飾非而聽者動容,從事翻譯,難見神來之筆。
「屢戰屢敗」是從實招來,「屢敗屢戰」是文過飾非。
文章一病,是陳腔濫調。對用外語寫作的人說來,這是知易行難。我們學英文,都是一板一眼的,視文法和成語這類參考書如金科玉律。人家怎麼說,只好千依百順,那敢越雷池半步?余光中有「天空很希臘」的說法,識者知為險句,雖不守繩規,但文章欲去陳腔濫調之病,偶然頑皮一下,亦得風流。
我自拿了學位後,用英文寫作,前後也快三十年了。為了不想在文字上多出紕漏,下筆前總唸唸有詞,「第三身、單數、現在式」加S抱著這種心情寫文章,猶如拎著測雷器臨敵陣,步步為營,怕一不留神誤踏地雷。
寫文章為了怕犯文法錯誤而提心吊膽,還有什麼文采靈氣可言?語言沒有撒潑放刁的功力,內文不消說是用四平八穩的句子砌成。文人寫稿,真情流露時偶爾放浪形骸,也是君子一樂。
因寫英文而迫得收斂自己的野性,心有不甘。有一次交稿,故意在一個文字寫得方方正正的段落裡撒了一個野:the sky is very Greece ,也可能是the skies are very Greece吧,反正野撒過後就不復記憶。
一如所料,編輯大人在原稿上打了三個問號,怪而問之曰:「典出何處?」
我不想陷朋友於不義,只好自背黑鍋,說自己環保意識太深,英文又不夠火候,才會產生這怪胎句子。既然你也看不懂,那請斧正吧。
「他生未卜此生休」!
……


字典辭書能幫忙的,畢竟有限。多年前看過一篇論美國小說家福克納的文章,其中一句話,畢生難忘:killed by the bottle,「被瓶子殺了」。
看上文下義,這瓶子指酒瓶,也就是說福克納酗酒而死。
上面提過補習班老師要學生「改寫」文章的事。如果今天老師要我說出「他酗酒而死」的各種說法,我能用的板斧也有限。
要嘛是:He drank himself to death
或是:He died from excessive drinking。要看「學院派」英文真面目,此是一例。

或是:He drank too much. He died
每下愈況的例子還有,適可而止吧。
Killed by the bottle
的說法,是否最傳神?沒有上文下義陪襯,很難下判斷。我舉此例?只為了一個原因:說一個人酗酒而死,如此推陳出新,這是我今生今世夠不到的。
「他生未ト此生休」,就是認了命。
在美國大學用英文授中國文學、翻譯研究,不是一種選擇,而是天天迫到眼前來的現實。自「認命」後,中譯英差事,再不敢造次。但編輯工作,不得不勉力為之。「老外」英文再好,中文悟力稍有差池,貽笑大方。近有後生小子,一不小心,把搏虎英雄馮婦一分為二,「重作馮婦」因此譯為She decided to marry Feng once again。依他推想,此女舊情復熾,回心轉意,再度下嫁薄倖郎為妻。
古人命名也真出人意表,既善搏虎,必是鬚眉大男人,名字偏取馮婦。不過話說回來,他可能是中國史上第一個feminist
是耶非耶,不必深究。我「認命」後還能繼續在翻譯上做這種「撥亂反正」的工作,於願已足。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14nov&aid=180480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