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Excerpt:柴克‧戴維森的《幽靈:日本的鬼》
2024/04/21 05:33:17瀏覽139|回應0|推薦3
Excerpt柴克戴維森的《幽靈:日本的鬼

這是一本關於日本民間傳說的研究專書,很意外地是由一位美國作家
所寫。

而在《幽靈:日本的鬼》這本書裡頭,則是毫無意外地看到小泉八雲的出現,以下摘要分享其中一篇相關的章節〈亡靈的統治〉。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22149
幽靈:日本的鬼
Yurei: Japanese Ghost

作者:柴克戴維森
原文作者:Zack Davisson
譯者:陳亦苓
出版社:遠足文化
出版日期:2016/07/27

翻開本書,作者將帶領你我走一趟幽靈之旅,從他們住在哪兒到他們為什麼長成那樣、他們必須遵循的規則,以及他們背後的文化與傳統。你我將深入至遙遠的過去,當日本的神只有幽靈的時代,你將了解亡靈是如何支配、統治著這個國家,以及時至今日,亡靈怎麼樣深深影響著活人的世界。

Excerpt
〈亡靈的統治〉

……生者之幸取決於死者之福。據信對家庭儀式的疏忽會招來靈魂的恶意,而他們的恶意可能帶來某些厄運。祖先的鬼魂控制著自然火災、水災、瘟疫與飢荒都是報復的手段,全都掌握在他們手裡。
——
摘譯自《嘗試解讀日本(Japan: An Attempt at Interpretation 》,一九〇三年,小泉八雲

「亡靈的統治」是由作家小泉八雲在其一九〇三年的指標性著作《嘗試解讀日本》裡所創造的說法。身為一位生活於陌生國度的異鄉人,小泉八雲一直在努力了解他所處的新環境,包括理解他美麗的新婚妻子為何每天早晚都要對著家中的神龕執行奇怪的儀式、為何他必須在一年中的某些日子把屋子裡最上面的窗戶關起來,以及人們為何如此地敬畏死者等。
對小泉八雲來說,日本是一個謎。就像由當地工匠所打造的機關盒,外表呈現出美麗圖案,但卻看不出怎樣才能打開它們,這個國家的心總是隱藏起來的。基於職業習慣與天性,身為記者的他不斷探索研究,一點一滴地收集各種資訊,直到數年後他才終於能夠看出這個國家內部的某些秘密。那是一種共生關係——生者必須安撫死者,以換取死者對生者的看顧——這正是者其中最關鍵的一塊拼圖。若是不了解日本人與幽靈(亦即他們的死者)之間的這種關係,你就永遠無法了解日本。
所有關於幽靈的討論,最終都會指向小泉八雲。在日本,這兩者幾乎是同義詞。對著一個日本人說:「幽靈」,幾乎總是會得到:「小泉八雲」這個人回應。到日本的書店詢問店員與幽靈有關的書,第一本交到你手上的書十有八九會是《幽靈怪談:小泉八雲  日本怪談》(一九〇三)小泉八雲是如此勤奮地集結並出版這些他發現在日本俯拾即是的神秘傳說,因此少了對這個人的了解,任何關於歷史及文化影響的討論都不會完整。
生於希臘,成長於英國的威爾士和愛爾蘭,他在十九歲時坐船遠渡重洋至美國並展開低階報社記者的工作,因此成年後的前幾年是待在美國的。小泉八雲是個擁有多國經歷與多個國籍的人。這些國家都想爭取這個難以捉摸的人物,因此他經常被寫成「希臘作家Lafcadio Hearn」或「愛爾蘭作家Lafcadio Hearn」,又或是「美國作家Lafcadio Hearn」。唯一幾乎沒見過的寫法就是「日本作家Lafcadio Hearn」,但這正是他過世的理由,他明明就是一位日本公民,活在自己所選的名字「小泉八雲」之下——而這至今依舊是他在這收養了他的國度裡最廣為人知的名稱。
……


 一八九〇年受雇於《Harper’s Weekly》的一份特派員工作,進一步把他送到了遠在大洋另一頭、才剛開始展露頭角的島國。經過近二百五十年的鎖國時期,日本於一八五三年才開始開放對外貿易與旅遊。當時美軍艦隊司令官培里(Matthew Perry)帶著他的軍隊與全日本眾所周知的四艘黑船——燃煤艦隊密西西比號(USS Mississippi 、普利茅斯號(USS Plymouth 、薩拉托加號(USS Saratoga),以及薩斯奎哈納號(USS Susquehanna)來到日本,以大砲迫使他們開放港口。
西方對日本的興趣,主要因一八六二年在倫敦舉辦的世界博覽會而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伴隨著這種好奇的是大規模的棉織工廠與查爾斯.巴貝奇(Charles Babbage)的分析引擎,該博覽會展示了六百二十三件來自日本的工藝品,簡直成了在歐洲的第一間日本大使館。宮廷服裝與怪異的行為舉止,讓這奇特的一群異國人所到之處無不引起轟動。
這整個民族充滿了一種神秘與夢幻的氣氛,是個未被發掘的國家。「日本是個全新的發明。世上從未有過這樣的國家,也從未有過這樣的民族。」——劇作家兼詩人的王爾德(Oscar Wilde)於一八八九年寫下這段話,表達了如此看似奇妙之地怎可能真實存在的共通感受。
但神秘與夢幻正是小泉八雲一直在尋找的,另外還有一些更模糊無形的、連他自己也不明白的東西。終將成為流浪的鬼魂的小泉八雲,興奮地接下了這份工作。可惜《Harper’s Weekly》的這份工作相當短命——工資上的爭議與小泉八雲本身的執拗自傲很快就斷絕了他與雇主的關係。不過這件事並沒有困擾他太久。很快地小泉八雲便在松江市接下教師工作,全心投入關於這個國家的學習與寫作。
日本對小泉八雲來說非常理想。他在明治時期到達,接續了江戶時代對幽靈與怪談的狂熱。這個國家十分成熟,滿溢著他所熱愛的民間傳說與神話。日本滿足了他的好奇心,同時也满足了他的虚榮心。在這裡,是他這輩子第一次,被認為是具有肉體魅力的人。
小泉八雲是個怪異的生物,怪異程度和他寫在其民間傳說速寫裡的那些不相上下。大大的鼻子加上古怪的臉,兒時的一次意外讓小泉八雲左眼失明,造成他那隻眼窩只留下白色護套。而僅剩的右眼竟然還是重度近視。他只看得見細節。朋友們總愛議論小泉八雲進入陌生房間時的怪癖:他會走到牆壁旁,把頭貼近至距離牆面僅數英寸的位置,然後用他的右眼慢慢地上下掃視牆面,直到他能夠建立出完整的畫面為止。
身高僅五呎三时(約一百六十公分),體重一百三十磅(約五十九公斤)的小泉八雲很高興能發現一個人人都矮小的國家。這是他第一次住在符合其體型的房子裡,坐在令他覺得舒適的傢俱裡,而且不會被周圍的人看不起。由於大部份的日本人都從沒看過外國人,所以他們不會知道他長得很怪,或者他的習慣很詭異。人們只會覺得外國人大概都長得像那樣、行為像那樣。
娶了個有武士血統的甜美女孩,小泉節子,小泉八雲後來生了四個孩子——三個男生,分別名為一雄、嚴,以及清,還有一個女生,壽壽子。小泉八雲找到了幸福與人生目標。從未真正學好日語的小泉八雲在節子的協助下翻譯並記錄日本的幽靈故事及其他怪談,而這些將成為他留給後世的遺產。
小泉八雲第一本來自其新國度的書出版於一八九四年,書名為《不為人知的日本面容》。這一套兩冊的著作收集了關於日本日常生活的文章、對奇怪習俗的評論,以及各式各樣的超自然信仰,例如其短文「女人的頭髮」。超自然與死亡的傳說後來更進一步主導了他的書籍作品,例如《幽冥日本:日本陰翳之美與哲思》(一八九九),以及他最出名的著作《幽靈怪談:小泉八雲日本怪談》一九〇三),而這本後來還在一九六四年被小林正樹改編為電影怪談》。
於其死後才出版的《嘗試解讀日本》一書,是小泉八雲的最後一本著作,書亦是其一生鉅著。就如他以右眼的有限視力觀察局部細節以描繪房間畫面般,在拼湊日本社會與習俗的整體觀時,他也是從自己學到的諸多小細節著手,透過這些細節來了解他一直以來都只是單純、忠實地記錄下來的那些奇來特傳統、習俗與故事。
《嘗試解讀日本》一書花了超過兩百頁的篇幅在日本宗教及死亡習俗的歷書史與演變上。受到社會學家兼哲學家赫伯特.史賓賽(Herbert Spencer)的影響,小泉八雲寫下了宗教與祖先祟拜和泛靈信仰所磨擦出的第一閃火光,靈魂信仰不僅限於人類與動物,也包含岩石和樹木、雷鳴與閃電。他描述了死亡儀式的發展,像墓塚與墓穴演變為神社,以及在十四天的等待期間吟誦「誄」墓(讚頌死者的詩歌)等。
《嘗試解讀日本》仔細、徹底地調査了古老的過去,不過小泉八雲所提出的最重要觀點是:日本的死者是很強大的。
當其他文化看見天空中的神秘生物以銀色大槌敲出閃電,或是有翅膀的馬兒轟然飛過夜空,日本卻只看見死者。早在遙遠的繩文時代,日本人就已建立起他們對鬼與墳墓的精神信仰。古代日本或許有泛靈及自然崇拜的元素存在,但其中存在著明確的層次結構,那就是:自然神靈屈居於怨靈、御靈及幽靈的力量之下。
日本人相信每個人類體內都存在一個神,於人活著的期間為肉身所束縛、削弱。而死後,其魂魄便會獲得超自然力量的灌注。在日文中稱為「御魂」、「靈魂」或「魂」,人的靈魂將脫去肉身之繭的束縛,經歷比蝴蝶更輝煌美好的蛻變。掌控了「火災、水災、瘟疫與飢荒」的這些亡神,具有絕對的支配能力。
……


人們勤奮地服務死者,不論在生活中的哪個角落,都不能忘記他們的祖先一直在看著他們。死者從未真正離開,他們一直都在。在小泉八雲的時代,他驚訝地看著一些人生活在赤貧之中,投入自己所有的資源,甚至將自己販賣為奴,只為了確保其祖先的靈魂能獲得適當照料。因為亡者需要持續不斷的祭祀與各種儀式。
小泉八雲本身就受制於這些古怪的習俗,例如他太太每天都會供奉食物給死者,而且每次遇到某些節慶有神鬼出巡遊街時,他便會被要求要把頂樓的窗子給關上——因為任何人都不可以由上往下觀看亡者。
照顧祖先是個受嚴格規定且漫長的過程。你死後受到什麼樣的對待比你活著時受到什麼樣的對待還重要很多。每個人都知道自己對年邁父母的責任不會只因為他們死了、去了另一個世界就結束。
從這個世界到另一個世界,從過去到現在,有一條鎖鍊環環相扣,連結了所有人類。鎖鏈中的每個環都是一個人,而環的一半是生,另一半是死。
每個活人都以一種共生的方式與一個死靈相連結。活人必須照顧死人,而死人則會看顧活人以做為回報。每個生者都必須要有個孩子來讓他的環完整,並於死後獲得照料。這不只是一種社會壓力——這是一種責任、義務。
……


英國作家帕里(Richard Lloyd Parry)也在研究二〇一一年造成近二萬人喪生的一場海嘯時實際目睹這現象。在進行海嘯後的調查時,帕里對於受災地區的幽靈和鬧鬼相關描述感到十分驚訝。妻子們訴說自己的老公像是發瘋了似地在泥地裡打滾,叫喊著:「肯定都死光了,都沒了!」人們說有幽靈出現在他們的臥室裡,留下了潮濕的腳印。甚至有消防隊半夜接獲報案,被要求去已不存在的住家進行救援。
最讓帕里驚訝的是大家對這些狀況的認真程度。佛教僧侶成立緊急的驅邪避難所,並舉行儀式以安撫那些在海嘯中罹難的人們。靈媒被帶至現場與死者溝通,他們力勸死者放開怨恨與眷戀,要轉變為日本及其人民的守護者。
帕里曾聽說過日本的這類習俗,像是人們會將供品放在墳墓前祭拜,以及所謂的亡者之日——盂蘭盆節等。但他以為這些不過是較迷信時期留下的有趣傳統,他從未想過現代的日本人民居然還相信幽靈。帕里發現災難死者所受到的照顧必須要不亞於倖存者。他了解到生者與死者之間存在有一種協議,那是一種必須履行的義務。
我自己也曾親身體驗過這種關係,雖然是以非常不同的方式體驗到的。當我向我太太求婚時,她說我必須去跟他爸爸談過,並確認他爸同意才行。畢竟我是要把他的獨生女帶到遙遠的國家去,而且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回來看他。儘管她爸都已經死了幾十年了,我也一樣必須取得其同意,於是我只好對著他的墳墓提出請求——這甚至還暗示了我若沒到墓前親口提出要求的話是不可原諒的。
這一切都是因為小泉八雲在超過一百年前所寫的這段話依舊成立:
「最驚人的是他們制訂了死者對生者的統治。死者的影響力很大,即使在今日依舊深深影響著生者。」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14nov&aid=1805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