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Excerpt:史作檉的《雕刻靈魂的賈克梅第》
2021/10/21 04:53:10瀏覽484|回應0|推薦7

Excerpt:史作檉的《雕刻靈魂的賈克梅第》

我二十幾歲讀大學的時候,開始接觸到有關賈克梅第的資料,至今足足有五十個年頭了。他的作品看起來相當怪異,但其吸引我的程度卻是不可思議的。當初一開始我就有一個想法,其實至今我也未曾改變過,儘管在幾十年的時間裡,連我自己對自己都不可能完全沒有所改變。而我的這個基本想法是:賈克梅第的藝術是一種極端激情與極端冷靜的混合體。
——
史作檉,〈序:極端的激情與冷靜之創作〉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365747
雕刻靈魂的賈克梅第
Giacometti
Carving Human Spirit
作者:史作檉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
出版日期:2007/05/20

究竟賈克梅第的「另一種看的方式」為何?「詩人思想家」史作檉以他綿密的哲思,從藝術中對於「人自體」問題的探討開展,揭示出「方法」或「技術」不過是屬人存在之形式延伸物,若突破此一迷思,即可深究屬人實體性的藝術內涵。以此切入賈克梅第的創作理念,探討其如何藉由雕塑某種特定情境下的人之方式,通過對於表象的無限分割,回歸到人性的情感,繼而再從人的情感回歸到屬人本身的存在,試圖形塑出人真正的「本來面貌」,這正是賈克梅第所追求之絕對的「真實」,亦即他最終極的關懷。


Excerpt
賈克梅第及其聯想

事實上,我們知道,不論我們做什麼主張,往往那仍只是一種客觀性的判定,很難確認那一種真正確實而徹底之存在性的「自我」。除非說,我們有能力通過一種非一般性的反省,而更進一步追問說:「到底『我』和我這些主張間,又有什麼關係?」否則我們就很難真實地觸及於一個屬人般存在性「自我」的問題。無論如何,這在一般來說,並不是一件容易做得到的事。即使是容格 (Carl Jung) 所說的,「人」並談不上什麼「自我」,恐怕也只是一種原始的原型 (primitive archetype) 時,事實上,他這種主張和他使此成為如此主張的「自我」本身的關係又是什麼?這當然並不是一個容易說明的問題。因為「自我」有一種從人的「主張」點上,反方向不止追溯的傾向,甚至它更是一種無所窮盡的過程性原理。但是像這種事情,如果你沒有實際去做它,是永遠都不會知道其中真實詳情的,若只是「知道」如此,那是一點用處都沒有的。其實這也就是賈克梅第的藝術中實際所遭遇的問題。

……

「人」的問題如此,「自然」的狀況也類似。當我們把「自然」或一「靜物」當對象來處理時,我們是也要將此對象相關的四周空間同時加以處理嗎?如果我們的答案是否定的,換句話說,我們果然把此對象物當做一全然的孤立物來加以處理(實際上,其可能性並不大),這樣一來,我們就無法處理有關「畫者」與其「對象物」間之深度關係的探討,其結果一如上面所言,依舊是一個困難重重之「自我」實體的問題。假如說,我們連這種「自我」的關係也全不在意中,那麼其結果也就沒什麼好說。反之,如果其答案是肯定的,那麼我們所考慮之一對象物存在的空間,到底是一種簡單而範圍小之二元性的背景?還是比二元更廣大些之三元性的立體空間?還是整個空間的全部?或連人也包括在內之一個存在性的宇宙?
如果我們並不仔細考慮這些問題,那麼我們在畫面上是容易加以控制或處理的;反之,假如我們一旦考慮及此,那麼在我們的作品上就不是一件容易處理的事。原因很簡單,那就是我們正在設法處理一件屬於「整體」性的事物。而一種真正「自然」的整體物,並非部份或個別物的集合,或者,這也正如我們在上面所言有關「人」或「自我」的存在,它乃一「自體」性的事物。

……

由以上可知,所謂自體或實體,可有兩種不同的方式:一屬「人」、一屬「自然」。一般而言,在藝術世界中,其終極的追求多屬意於「人自體」的可能。比如說,塞尚從表面上看起來,屬意於自然實體之追求(如七十六幅聖維克多山),不過,假如我們瞭解到他所主張感覺 (sensation)、實現 (realization) 或節制 (modulation) 的原理,尤其注意到他所言藝術唯向「絕對」而追求之積極的情愫,仍不能不說,其自然實體之追求,依舊建基在人自體的可能上。至於賈克梅第那就更不用說了,或如他自己所說,其終生所好唯在「真實」,而不一定是藝術。其實,其所謂的「真實」,就是使一切可能之屬人本身的真實。又或如他自三十五到四十六歲的十年間,所謂離開二十世紀的新方法(如立體、超現實等),而回到「自然」的探討,其實就是回到屬「人」的半身像的鑽研。至四十六歲〈行走的人〉(Walking man) 而果有所突破。

……


如果在藝術或整個文明的進行中,我們對於「人自體」的問題,果能有一清楚的分辨能力,然後我們再來講「方法」。(即屬人存在之形式延伸物)的問題,我們就不會被方法所阻止,並陷於混淆的地步了。
如以賈克梅第而言,被他所放棄的方法,可有兩大方向:

一為近幾何的方式。
一為近情感的方式。

其實,所有被人所採用的方法或方式,大凡都被包含在這兩種基本方式的作用中。尤其是在視覺藝術中,所有具有了一定形式的表達,都必具有某程度的幾何性質。同樣,所有具有了某程度幾何性質的形式表達,事實上,也必具有某程度之心靈或情感性質。當然,在藝術世界中,也可以按照歷史的腳步或需要,將此二者做成極端性的表現,其實,這也就是二十世紀現代藝術中一大特色,而其最具代表性者,莫過於立體主義與超現實主義的形成。立體主義傾向於一種徹底之客觀的形式表達,而超現實主義則傾向於一種徹底之主觀的內容表達。在一般情形下,我們會以形式、客觀、幾何是一種方法或方法性的表達。而情感、夢幻、直覺、矛盾或衝突,是一種更近於人本身存在,而達超「方法」性的表達。其所以如此,說實在的,那只是因為人離開屬人之自體世界尚甚遙遠的緣故。若以賈克梅第極端地傾向於屬人自體性表達之標準來說,不但立體主義只是一種「愚笨的創作」的方法,同樣超現實主義也只不過是一種「補充所缺之物」的方法罷了,二者同樣距他所標榜之屬人實體的表達甚遠。

…….

賈克梅第是真正有能力從事於「人自體」探討的藝術家,而不只是一個時潮之畫家或雕塑家。或者這也正如他自己所說:

「我所愛的是真實,而不一定就是藝術。」

或當他嘗試過一切時潮之方法之後,他對他自己說:

「也許我應該再回到我原來真實之『自然』的探討上了。」

其實這就是在三十五歲,脫離超現實主義,而恢復他實實在在人像雕塑的探討上。毫無疑問地,如果賈克梅第沒有這樣做,沒有再回到自我,回到人本身,並確實地重新建立起人與自然間,直接而毫無中間性方法存留的地步,他就根本不可能通過他十年的努力,開拓了他〈行走的人〉的新領域,並在真正屬於人的藝術世界中有所成功。

……

所以賈克梅第常說:「請在黑暗中來看我的作品吧!」其實這也一如他在那空曠的油畫背景中,設法描出一點點屬人的本質來是一樣的道理。所以說,假如我們根本就沒有能力捨棄那些屬於歷史、社會、時潮的方法、理論、乃至各式各樣之有關理想或現實之個別而片面的追求,並來到那一極其空曠、黑暗而混亂的背景中,使自身陷入了極其焦慮而緊張的境域,我們又怎麼能真切地體會那一點點屬人極限式之自體性本質的表達呢?這就是我們面臨真正的藝術或賈克梅第的藝術,方法上所面對的真正難題。
公式性的批評、說明或解釋已太多,今日我們是否可以如藝術家般,將藝術恢復到人與自然間的直接關係,去除那些中途性半吊子的方法、理論或內容的饒舌,以呈現出一點點歷史與社會之外屬人存在性的本色!
賈克梅第終於是通過去了。他從十來歲對「真實」有所領悟,十七、八歲對他所特有之視覺方法有所確定,然後經過近二十年之歷史與社會潮流之學習,至於三十五歲又將所有學習過的歷史與社會潮流之方法與理論通通予以放棄,而走他完全屬於自己的路,又經過了十年人像頭部的研究,至於五十歲終於走進了他為他自己在大自然宇宙中,也在人與自然之間,去除所有中間的阻礙與渣滓,完完全全地建立起了他所實有的藝術王國。他成功了,但他卻陷入了徹頭徹尾之孤獨而焦慮不已的自體性的領域。他,終於去進了那個幾幾乎空無一人的世界。至於六十歲,藝術的幻想更形徹底、深邃並充滿了各式各樣不可思議之情,幻化之素描線條,有更形潑辣而精深之穿鑿的雕塑刻痕等。在那種幾幾乎是極度神秘、混亂而充滿不可思議純自我面對的世界中,終於結束了他六十六年艱辛之藝術之旅,而成為當今藝術世界之正名者,但他卻說:「我從來就沒有完成過!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14nov&aid=167627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