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About Pierre Bonnard (波納爾)
2014/06/22 21:43:03瀏覽1009|回應0|推薦6

About Pierre Bonnard (波納爾)

Bonnard is the most thoroughly idiosyncratic of all the great twentieth-century painters. What sustains him is not traditional ideas of pictorial structure and order, but rather some unique combination of visual taste, psychological insight, and poetic feeling.
——Jed Perl, The New Republic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106556
波納爾
作者: 何政廣/
出版社:藝術家
出版日期:1999/06/15
語言:繁體中文


  活躍於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法國先知派繪畫大師波納爾,以對自然直接的觀察為基礎,發展出極具裝飾性的自我風格,被視為銜接印象主義之末與野獸派初肇之間的象徵主義新路線。
  波納爾早期深受高更和日本浮世繪影響,又繼承印象派豐富色彩與活潑的實踐精神,進一步結合了印象主義的客觀性和象徵主義對文化記憶與情感的基本主張,波納爾不只是重現現實,更將現實感情化,他把裸女的肌膚、餐桌的果實、窗外樹葉的閃耀光彩,融入了生活的感覺及人對自然萬物的關懷與祝福。
  波納爾的作品常出現橙黃翠綠,於逆光中顯現繽紛的色彩變化,並混合自我幻想與視像,超越了視覺中的現實世界,轉化成一幅幅精彩動人的傑作。


關於波納爾 (Pierre Bonnard, 1867~1947),印象所及是一些靜物畫、風景畫和人物畫,他曾經出現在保羅奧斯特的某一本小說之中,但因為自己沒有特別偏愛這位畫家,印象並不深刻,而在這一陣子剛好找到幾位先知派 (Nabis) 畫家的相關書籍,似乎很難避而不讀。

波納爾的歷史地位自然不會建立在我個人的喜好之上,那麼,我也就試著重新找到讓自己欣賞或推薦的理由。
在以下書摘中所提及的一幅畫作〈花園〉,用色及筆觸上讓我聯想到莫內的〈公寓角落〉(Corner of the Apartment),但事實上,波納爾的用色看似更加明亮活潑,然而四處蔓延繁蕪的花草則是隱藏著些許不安:
波納爾是一個知道如何利用空白,如何不依靠任何手段來保持大部分畫面凝聚意義的畫家。但換個方向來看,波納爾也知道用繁複,他作品中的空白常伴隨著房舍和屋中出現的事物,而繁複則著自然的雜蕪,尤其是花園過度生長的蓬勃失序,波納爾對自然不可預知和無秩序的共,在花園〉一作中最為明顯可見,其中晚夏交錯的濃密生長,似乎畫家自己都加以反抗的室內畫嚴謹平面配置。就在他生命的終點,波納爾寫下了摘錄自德拉克洛瓦日記中的句子:「人永遠不會畫得太。」結合,或者說是調和暴力與秩序,便是波納爾作品中主體與著色之間許多衝突的中心,例如守夜浴紅中的裸女便是以驚人及出人預料的猛烈色彩來做表現。

 

至於像是浴室中的女子這樣的主題,確實不在於具象的寫實,反而只是一種氤氳朦朧的氣氛,特別是畫作所呈現出來的一種色調。
彷彿浴缸的女子早已經陶醉並融入在藍色、橘色、黃色、綠色的繽紛色彩之中,唯獨前方的小狗小心翼翼地警戒著我們這些觀看者:
波納爾的作品很多就像上了膠彩的粗糙牆面,同時他也大量變換畫面的材質,用來支撐繪畫的主題,例如在描繪洗浴的作品中,油彩便模仿了蒸氣的潮濕感。波納爾日記中有一幅〈站在浴缸邊的裸女〉的速寫,邊上寫著「陰雨」,便是特定日子的氣候如何成為作品一部份的最佳例子,輕刷的色彩,小動物的腳印痕,都蒸發而沈浸入畫布中繼而在畫面邊緣擴散而模糊不清,就像墨水在吸水紙上暈開一般。〈浴缸裡的裸女和小狗〉中右上角有二塊磁磚正「滴」著油彩,而浴缸下面的左邊則是一團滑溜的綠色。如同他所說:「作品的氛圍凌駕一切」……


1946
年波納爾同意紐約現代美術館舉辦大型回顧展以慶祝其八十歲生日,回顧展於 1948 3 月和 9 月分別於紐約和克里夫蘭舉行,然 1947 1 23 日,畫家已於坎內 (Le Cannet) 過世。


Pierre Bonnard. Self-Portrait. c. 1889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14nov&aid=1443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