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和美步道新碧潭(2之1)
2011/07/04 17:52:02瀏覽2077|回應0|推薦59

大橋千尺枕江流,畫舫笙歌古渡頭。
隔岸素馨花似雪,香風吹上水邊樓。


這是連橫詠碧潭的詩。

說到碧潭,大概很少人不知道它的吊橋、它的泛舟、和它岸邊的美景。老一輩的人可能更記得泛舟潭上,船者搖櫓,在船上泡上一壺茶,三五好友趁著夜色,徜徉在湖光山色中美景中的情境吧!據說早年它也是情侶們喜歡約會和遊覽的地方。

碧潭因河岸寬廣,水色澄碧、平靜如潭而得其名。潭除了有潭水的清淨、山色的點綴之外,西岸的陡峻的岩石峭壁還被人稱之為「小赤壁」。吊橋西岸邊的岩石上刻有「碧潭」二字,是民國三十七年孫科先生的題字。碧潭題字所在岩石上方建有一亭,名曰「碧亭」,目前有人在亭中開了個咖啡座。其旁一塊大石上另刻有一首「釣叟碣」,其文如下:

一潭水色共長天。僂指前遊五十年。

風景蒼茫人老大。慰情舉目卻依然。

這首「釣叟碣」是當年林爾嘉先生的題作,他是林本源家族中的一員。從文意不難想像作者對當年碧潭的美景的讚美,美景並沒因年華的老去而有變化。只是這首碣語倒該讓身為現代人的我們深深慚愧才是,因為林先生當年的美景五十年依舊。而我們的呢?不過才數十年光景,這美景早已不復是當年的美景了,太多的人工設施、太多的週邊建設讓碧潭只不過是都市內一座略為不同一丁兒的地方罷了!

提到碧潭邊上的和美山,有一點歲月痕跡的人或許還記得在民國五十到七十年代間,碧潭吊橋對面山上曾經有一座「碧潭樂園」吧!曾經,這座「樂園」是台北週邊風光明媚的樂園。曾經,它吸引了成千上萬的遊客到此一遊。曾經,為了聯絡碧潭與這座樂園,建有一些步道。隨著歲月的走過,「樂園」只剩下一些回憶和殘跡、步道也只是在林木間隱約留下的歲月痕跡,以及和美山麓的水泥石礅而已。

以往,所謂「和美山步道」,其實就是順著一條連絡道路上山的途徑而已。踏青的人也只能循著柏油舖就的路面一路上行,充其量也只有道旁橡樹的大葉子在風中向行者招著手而已。

如今,新的和美山步道從吊橋頭的一條窄窄通道,連著綠、藍兩線步道,綠線順著山勢、藍線沿著水岸密林前行,二者在和美山前會合,藍線繼續左轉往前,真達新店渡;綠線則右轉往上到和美山頂。新的步道避開了舊的柏油馬路,都是用石板和木棧道舖就的人行步道。比起之前的柏油馬路確實幽靜許多。只是闢山徑,少不得要砍伐一些林木、挖除掉一些土石,這對於環境長遠的影響如何,也是見仁見智,據說當初為重新修建這和美山步道就有兩派不同的爭執。

爭執歸爭執。如今步道已是雛型粗具,我們就往訪一遭吧!

台灣地區許久沒下雨了,大地渴的無法忍受,各地水庫紛紛叫著乾旱、庫底山石更是乾脆就大大方方的裸露在人們的眼前。水機關已經在呼號著要限制用水了。天可憐見,前一天下午開始有了濕意,天上浠浠嗦嗦的飄下了些雨絲,新店地區竟然還捲起了龍捲風,捲翻了車輛。夜裡,雨,更是不曾稍停,劈劈叭叭的,雖然有些擾人清夢,大地總算能得到些許滋潤。只是,雨,這樣的下著,明天碧潭和美山之行可怎生是好?

天亮了,雨也停了,搭上捷運來到新店,出了站,展望一下站前廣場,此一處、彼一處的,總有四、五個身著健行、登山裝備的團隊在那兒聚集。不一會兒,每一個團隊的人員都陸續增加、聚合,我們的隊伍除了一位說要來的朋友仍不見蹤影外,其餘各人都在約定時間前抵達。愛山的人們硬是不肯讓朋友們久等、失望啊。

等著等著的,一位先生走了過來和眾人招呼、寒喧,原來是老朋友了,他現在是另一個團隊的成員,看到我們在此集合特意來道聲早安的。真是人生何處不相逢啊。這時,電話聲響的那頭說是「不來了。」既然如此,我們就出發吧!

從新店捷運站整裝出發,經過碧潭的堤防、走過碧潭吊橋。我停在橋頭問眾朋友說:「你們知道這新的和美山步道從那裡進入嗎?」回答當然是「不知道!」別說大家不知道,我第一次來時也是循著原來的步道前進,直到走完一圈回程從步道口出來時才發現,它原來是在這兒。

新的步道口就隱在吊橋高大橋礅的後面,一條名為「迎賓步道」的窄窄通道上寫著幾個大字「和美山步道」,步道口旁邊的山石上就刻著前面那首「釣叟碣」。若不留意,或像筆者前次來時一樣過於「鐵齒」,是很容易錯過的。

>>>和美步道新碧潭(2之2)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