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退一步的必需3
2011/02/23 13:47:02瀏覽235|回應1|推薦2

 

    其實這個退,在耶穌身上帶來一個很重要的改變; 從這個「退」之後,耶穌的服事有了轉向。

    耶穌一到這個城市,就做了件前面沒作過的事:呼召仍叫做西門的彼得去得人如得魚。

    這,是祂呼召門徒,訓練門徒的開始。

    之前,祂一直單打獨鬥,自己傳講福音,醫病,趕鬼,可是,到了這裡,耶穌有了改變。我們可以看到,以這個「退」為中間點的話,前面祂呼召西門撇下一切跟隨自己,醫好長大痲瘋的,名聲大傳,然後,祂就退到曠野去禱告,再回來時,祂呼召了利未,之後揀選了十二門徒。

    店小二聽見的是:名聲要把耶穌推上一個更受尊崇的位置,但,耶穌拒絕了。

    祂選擇「退」,並且退了之後,服事重點改變了,祂的牧養重點,轉化成帶領訓練門徒。

    這,又教導我們什麼?

    當環境或人把我們推到不是自己該站的位置上時,即使站在那裡,更有助於眼前事工的發展,也應該要退。

    德瑞莎修女Madre Teresa 終生有一個願望,是回應耶穌在十字架上講的那句「我渴了」!

    對她而言,耶穌這句話是為世上那些貧窮,受傷,被遺棄的人說的,耶穌在十字架上,仍不忘記這些最卑微的人,祂,成為這些人的代言人,對世上呼喊:「我渴了」。

    每當德瑞莎修女在街上抱著全身潰爛的老人時,她知道自己在抱著說「我渴了」的耶穌; 每當她親吻被家人遺棄的殘障小孩時,她知道自己正在遞一杯水給十字架上的耶穌喝。

    1979年,當德瑞莎修女得到諾貝爾和平獎時,全世界站起來為她鼓掌,歡迎她跨入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圈子裡,為人類作更多更廣的貢獻。

    可是,她沒有順勢走上這個世界為她預備的舞台。

    馱著瘦小的身子,她沒有眷戀地退回印度那些實習修女身邊,睡在地板上,親自洗衣服,洗碗,過她最平實的生活。

    德瑞莎修女在印度的工作被宣傳出去時,曾經感動成千上萬人,去重新看待別人和自己的生命。也讓許多人涌進加爾各答,想要親眼閱讀那些感人的故事。同時,也有各種不同團體,包括教會,屬靈運動,福音機構都希望德瑞莎修女能夠參與支持他們的事工,或者,發表一些看法,講一些鼓勵的話。

    對於這些「好事」,她,選擇退一步。

    「我對這些事一無所知。」她簡單地回應全世界的熱情。

    然後,她退回去自己被呼召的小角落裡,繼續埋葬歲月。

    名聲和信賴,都沒有使她跨出神為她設立的疆界,因為,她懂得退。

 

    第三個退,是退回舞台上去,接受侷限。

 

3:7  耶穌和門徒退到海邊去,有許多人從加利利跟隨他。

3:8  還有許多人聽見他所做的大事,就從猶太、耶路撒冷、以土買、約但河外,並推羅、西頓的四方來到他那裡。

3:9  他因為人多,就吩咐門徒叫一隻小船伺候著,免得眾人擁擠他。

 

    前面講的退,都是退到曠野,山上去禱告。但有種「退」,很不一樣。

    這段經文說:耶穌退到簡樸的海邊。

    耶穌,退到那些簡樸的,知道自己有需要,謙卑長途跋涉著來渴慕祂的人當中。

    這段經文之前的場景是:耶穌在會堂,被許多看見祂作為的人質疑,於是祂「退到海邊」。

    因為在海邊,有人只是聽見,就相信,就遠道來尋求。

    耶穌真愛他們!祂真愛這些尋求渴慕的人!面對這些人,祂盡力壓抑疲憊,「治好了許多人。」

    然而如此憐憫,如此願意的耶穌,卻不肯讓人擁擠自己。

    不讓人擁擠自己,因為耶穌不讓自己被眾人的熱情燒成明星;

    不讓人擁擠自己,因為耶穌不讓自己被眾人的需要淹沒。

    所以耶穌最後退到那裡?

    祂,退到一艘小船上。

   

    仔細讀福音書,小二發現到處行走的耶穌,每隔一段時間,就要退到一艘小船上去服事眾人。

    通常耶穌會退到小船上,是因著涌上來的人太多,需要太大。當然,在那個年代裡,沒有禮堂或體育場可以租用,就算有,耶穌也租不起。

    店小二從「小船」聆聽到一個很重要的牧養功課。

    小船的空間有限,那個空間侷限了耶穌,可是,也給了祂一個合適的講台。

    我們都喜歡到處走到處看的自由,但有時候為了牧養人,也要被侷限於某一個角色,某一個地方,因為,只有在那個角色,那個地方,我們才能夠最有效地牧養到某一群人。

    耶穌,有退到一個定點的必要,我們有時候也需要這樣的「退」。

    沒有錯,站在小船上,好像沒有直接站在人群裡的耶穌那麼貼近人,親近人。

    可是那艘小船,為耶穌的服事整理出一些空間和次序,避免混亂帶來的爭鬧。

    那艘小船,是為有需要的人預備,當耶穌站在船上的時候,這些人都得以清楚看見祂,不需要在人群裡擠半天,還不知道耶穌被擠到那裡去了?!

    耶穌喜歡面對人的需要,卻不喜歡浸泡在人的需要裡; 耶穌願意面對面解決人的需要,卻不願意擠在人群裡,因人的需要左右搖擺。

    一艘不起眼的小船,成了耶穌的講台,執行祂使命的講台,它不必太豪華,太耀眼,卻有存在的必要。

    喔!小二記起來了,耶穌在世時,曾經主動要求門徒為祂預備的東西不多,一是入耶路撒冷時騎的驢駒,另一個,最不起眼的,就是這艘小船。

小船,耶穌在世的講台,提醒我們站在對的地方,作對的事; 叫我們不迷失在果效的誘惑裡; 使我們回到呼召裡,對位。

    講台限制了我們,也限制了我們牧養的對象。但包括耶穌在內,牧養生命中,都有退到那個限制我們,卻是神要我們站立的講台上的時候。

    有個弟兄,原是太空總署裡的科學家,住大房子,屋裡養滿了綠色植物,堆滿了古典音樂,文學書籍,在教會裡是個熱心服事的帶職事奉者。

    中年,在他的事業人生達到巔峰時,也是在教會的事奉沸騰點。   當時他在一個大教會裡,是講台上最好的翻譯,也是社青團契最好的牧養者和聖經教師。

    他擁有卯盡全力向前衝賜的本錢和時機。

    可是,當神的呼召來到時,他,放下一切,退到另外一個國家裡,一個很小的華人群體中去當宣教士。

    語言要重新學起,文化要重新適應起,連福是的對象,都是他完全不熟悉的華人青少年。從人的角度看,他的許多恩賜,條件,在那裡都無法得到發展和運用,所有在大教會流行的牧養技巧,輔導原則,福音策略,護教學,面對那些父母開雜貨店,餐館打工,為溫飽奮鬥的學生來說,也派不上用場。

    在那裡熬煉一些年後,好不容易適應一點,神卻再次要他退。

    那年,他已經六十歲了吧!神讓他退到一個更小的角落,另外一個陌生的國家,陌生的語言,面對一群更小眾的華人教會裡,牧養一群留學生。

    因著單身恩賜,他的牧養服事對象一直是學生和單身社青,教導,是他的恩賜。

    可是到了那個地方,發現留學生們信主了,需要有個華語教會來牧養他們。

    這位弟兄沒有牧會經驗,也一直認為自己不適合牧會。因為牧會就要碰婚姻,家庭問題,牧會就被定住,沒有來來去去的自由。

    但,再一次,他順服神的呼召,退到神要他站立的那艘船上,牧養那個剛成立的華語堂。

    退而確定呼召,退而改變方向,是我們比較能夠接受的,但是,退去「受限」,可能就比較困難,比較掙扎。

    接下來,我們還要來聆聽一種更難的「退」。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ingdomwaiter&aid=4915087

 回應文章

新天新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放棄主權
2011/08/07 22:00

我原來又想問 如何確定是自己退還是主要我們退

後來我想 這已經不重要了

假如是一個與主關係密切的門徒  當然是走在主要他退的時機

並且退的甘甜  無視環境的困頓 基本上 宣教士就是一個放棄主權的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