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0/12 15:00:31瀏覽307|回應2|推薦5 | |
詩歌唱:「自從我認識耶穌,生命就不再孤單,不再徬徨…..」 但,店小二問周遭的基督徒,也問自己:「你有孤單徬徨的時候嗎?」 應該還是有。 教會外面有孤單的人不稀奇,教會裡面有孤單的人稀奇嗎? 好像也不那麼稀奇。 尤其,這近十幾年來發展小組運動,一個個小圈圈,應該把基督徒圈得更近,但,孤單的病就絕跡了嗎? 店小二必須很誠實的說:「沒有!」 接受耶穌後的第一個聖誕節,小二住的城市裡,沒有卡片上的白雪茫茫,反倒綠意盎然。 聖誕夜,教會有愛宴晚餐,吃完後,有聖誕節目,然後大家等著十二點要去報佳音。那天教會人很多,表演節目完了,放映中文翻譯的耶穌傳,整個大堂擠得滿滿,加了椅子還有人站著看,空調不管用,不少人竟看得汗流夾背。 小二混在人群中,看到一半,突然間覺得很悶,就跑出去。 臨近夜半,黑暗中看自己的內心,反而看得清楚。小二一個人站在街上,看見天上很熱鬧,都是星星,然後往教會大門裡面看,也很熱鬧,大家擠成一團。 可是,小二心裡面非常非常孤單,那時候已經信主,耶穌的故事他已經知道,可是,在那一刻,他覺得耶穌就是教會裡螢幕上的一個演員。 小二不懂怎樣才能讓祂走進自己的孤單裡。 青少年的他,更不懂怎樣才能讓祂走進自己對父母的思念裡; 他不懂怎樣做,才能讓祂掌管自己對未來的徬徨和恐懼。 那種孤單很真實,可惜後來許多年間,店小二都沒把握是否可以在肢體生活中和人分享這種孤單的感受?他常在心裡琢磨著:「如果講了,會不會有人覺得我太軟弱,太負面,或者,根本沒得救?」 所以,小二進入一種局外人的觀察中。他默默地在熱鬧的團契小組裡,聆聽有多少人願意承認他們內在世界的孤單,或者,有多少人在面對無法突破的軟弱過程裡,雖然知道有主相陪,感覺仍舊孤單。 漸漸,他發現有人在克服情慾誘惑的過程是孤單的,在追求親近主的過程是孤單的,在學習服事長進時是孤單的,甚至,連和弟兄姊們的團契生活都是孤單的。 小二尤其注意到那些結了婚,星期天卻一個人坐在大堂裡聽道的姊妹,小二徬徨,不曉得當自己走到她們身邊時,應該要用極為興奮的語氣鼓勵他們靠主得勝,有主就不孤單,還是應該靜靜地坐在他們身邊,聽他們敘述裡面孤單的真相? * 談那麼多彼此牧養的觀念和操練,小二想借用三個耶穌的牧養實例,來探討人的三個非常根本的軟弱。 用「軟弱」,不用「問題」,因為小二在學習彼此牧養的過程裡,漸漸被主改變,不再用解決「問題」的心態去幫助人,而是用接納,盼望的心態去守候著肢體,陪伴彼此走「由軟弱變剛強」的生命成長路。 一起聆聽耶穌吧!
Mar 5:1 他們來到海那邊格拉森人的地方。 Mar 5:2 耶穌一下船,就有一個被污鬼附著的人從墳塋裡出來迎著他。 Mar 5:3 那人常住在墳塋裡,沒有人能捆住他,就是用鐵鍊也不能; Mar 5:4 因為人屢次用腳鐐和鐵鍊捆鎖他,鐵鍊竟被他掙斷了,腳鐐也被他弄碎了;總沒有人能制伏他。 Mar 5:5 他晝夜常在墳塋裡和山中喊叫,又用石頭砍自己。 Mar 5:6 他遠遠的看見耶穌,就跑過去拜他, Mar 5:7 大聲呼叫說:「至高神的兒子耶穌,我與你有什麼相干?我指著神懇求你,不要叫我受苦!」 Mar 5:8 是因耶穌曾吩咐他說:「污鬼啊,從這人身上出來吧!」 Mar 5:9 耶穌問他說:「你名叫什麼?」回答說:「我名叫『群』,因為我們多的緣故」; Mar 5:10 就再三的求耶穌,不要叫他們離開那地方。 Mar 5:11 在那裡山坡上,有一大群豬吃食; Mar 5:12 鬼就央求耶穌說:「求你打發我們往豬群裡,附著豬去。」 Mar 5:13 耶穌准了他們,污鬼就出來,進入豬裡去。於是那群豬闖下山崖,投在海裡,淹死了。豬的數目約有二千。 Mar 5:14 放豬的就逃跑了,去告訴城裡和鄉下的人。眾人就來,要看是什麼事。 Mar 5:15 他們來到耶穌那裡,看見那被鬼附著的人,就是從前被群鬼所附的,坐著,穿上衣服,心裡明白過來,他們就害怕。 Mar 5:16 看見這事的,便將鬼附之人所遇見的和那群豬的事都告訴了眾人; Mar 5:17 眾人就央求耶穌離開他們的境界。 Mar 5:18 耶穌上船的時候,那從前被鬼附著的人懇求和耶穌同在。 Mar 5:19 耶穌不許,卻對他說:「你回家去,到你的親屬那裡,將主為你所做的是何等大的事,是怎樣憐憫你,都告訴他們。」 Mar 5:20 那人就走了,在低加波利傳揚耶穌為他做了何等大的事,眾人就都希奇。 認識孤單 孤單,是文學,戲劇的主角,在這個故事裡,小二再次與孤單相遇。 這段故事在四本福音書裡出現了三次,店小二相信是有原因的; 這個格拉森人的孤單在我們周遭,甚至在我們自己裡面,都很普遍。 當馬太福音提到這段故事時,講到在這個又叫作加大拉的地方有兩個被鬼附的人,可是馬可和路加福音裡,都只講到一個人,怎麼回事? 一般解經家認為由於兩個人情況類似,馬可路加只提到其中一個情況比較嚴重的。 而當我們從馬太福音看到是兩個人住在墳墓裡時,也許可以問:「一個孤單的人與另一個孤單的人在一起,能夠彼此幫助,彼此安慰嗎?」 把兩個有類似問題的人放在一起,情況會變好,還是變壞? 很多年前,有一對夫妻在一個教會裡因為有機會輔導幾位歷經婚變的姊妹,而對單親產有很大的負擔,於是他們就成立了一個單親小組,希望這些弟兄姊妹因著類似經歷能彼此扶持,進而傳福音給教會外面那些不認識神的單親。 剛開始聚會的時候情況不錯,大家談起類似情況,彼此都能了解對方的痛苦,彷彿解決了長久以來必須在教會其他團契小組和人雞同鴨講,甚至被誤會的難處。也因著彼此在類似的景況裡,他們感到聚會的討論比較實際,不需要太費力氣去解釋自己的心路歷程,少了那種在家庭組裡「二等公民」的感受。 很快的,這個小組有了增長,慕道友也開始進來,有人決志,受洗。 可是,再過一陣子,那個單親小組裡很多問題跑出來,其中包括:彼此雖然能了解對方的苦難,可是對對方的苦瀆卻沒有能力接納,因為他們自己也有不少在苦難中積壓的苦瀆。另外,許多人來到這個小組想訴說心裡的苦,可是,卻極少人願意聆聽別人的苦。 就像這兩個類似狀況的人住在一起,很明顯,生命裡最深層的孤單,不是有伴就能解決的。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