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神話與人話2
2011/05/08 10:55:53瀏覽316|回應1|推薦6

    世間,有人用工作成就,來餵養自我形象; 有人用愛情,來餵養自我形象;有人用兒女成就,來餵養自我形象。

    法利賽人,一生都靠遵行律法來餵養屬靈的自我形象,對他們來說,行為越能夠與律法書上的規定吻合,自我形象就會越好。

    這是一群屬靈自尊心極強的人。

    這種屬靈潔癖,使他們看不得耶穌和罪人在一起吃吃喝喝。

    假設一個法利賽人來到一個真誠的小組,聽見別人講著內心,考慮了很久,突然站起來,突然當眾剖析自己。

    他說,自己很多時候都偷偷地違背了律法,別人看不到,可是他自己明白。於是,他控訴自己,用更多嚴厲的方式勉強自己,卻一再失敗。

    然後他開始害怕別人知道這個真相,於是,他不敢讓人接近自己,連妻子都劃上距離。他和兒子關係越來越糟,因為他忍受不了兒子竟然和自己一樣軟弱失敗。

    上個禮拜兒子逃家了,雖然只走了三天,已經讓他像進了地獄般痛苦。他怪罪妻子天天在家竟然連一個兒子都養成這樣,也怪和兒子一起玩的外邦人孩子。最後,他認為時代變了,一大堆說是敬畏神的人,卻常常和罪人作朋友,還在安息日作工,難怪他活得那麼有窒息感,整個屬靈空氣都不對,所以他才會活得這麼軟弱。

    其他人聽了會怎樣?

    可能有一個人會立刻舉手,說:「我就是你說的罪人,我也有我的故事要說……」

   也可能會有另一個人舉起手,說:「我以前也有類似的掙扎,但是經上說….你還要更堅持一點,神的律法是值得我們付代價去遵守的,我建議你早上起來先說讚美神一千遍,如此就能靠主得勝。」

    還可能有人舉手:「我覺得你的問題太嚴重,不是我們能幫助的,我介紹你去找某某大師,他應該可以幫助你走出困境。」

 

  9:10  耶穌在屋裡坐席的時候,有好些稅吏和罪人來,與耶穌和他的門徒一同坐席。

9:11  法利賽人看見,就對耶穌的門徒說:「你們的先生為什麼和稅吏並罪人一同吃飯呢?」

9:12  耶穌聽見,就說:「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

9:13  經上說:『我喜愛憐恤,不喜愛祭祀。』這句話的意思,你們且去揣摩。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

 

    這段經文裡的法利賽人沒有參加小組,但很明顯,他們聽過許多關於耶穌的事。

    在這之前,耶穌才醫好了一個癱子,而且,他們看見耶穌呼召稅吏利未來跟隨自己,又和罪人一起吃飯。

    於是,他們裡面有一些東西被震動了。

    表面看起來,震動的就是法利賽人自以為義的思想。耶穌的作法打擊了他們的屬靈自尊心,使他們不得不來找碴。

    可是,仔細聆聽,對當中一些法利賽人來說,也許,還有更深層的震動,正在和他們裡面那些心靈故事互相呼應。

    當然,他們不講內心,周遭的人不可能知道,可是耶穌聽到了,所以祂選擇給一個答案,不是回答那些表面的問題。

    祂選擇與人的內心對話,祂要和人一起寫心靈故事。

    所以祂講了兩句話:

9:12  耶穌聽見,就說:「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

9:13  經上說:『我喜愛憐恤,不喜愛祭祀。』這句話的意思,你們且去揣摩。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

 

    第一句話,很普通的邏輯,很普通的道理,可是完全翻轉了問話人的關注焦點。

    法利賽人在乎的是行為對錯,可是耶穌告訴他們,你們應當關注的焦點是人的需要。

    轉移關注焦點後,耶穌才把神的話帶進來:「神喜愛憐恤,不喜愛祭。」

    這句話的意思是,當人來到神面前的時候,神不是看他帶了多少禮物來巴結祂,相反的,神會去看那些他無法帶來的,尤其,是那些他努力想帶來獻給神,卻帶不來的。

    神不是怪罪,而是體恤人的心。

    更簡單的說,我們人喜歡到神面前,說:「神啊!我把我這個星期關懷人的十六通電話獻給你,謝謝你,讓我能夠有這個服氣事奉祢。」

    而神的回答卻是:「我知道你這個星期很想在員工面前做基督徒老闆的好見證,但是,當員工出錯時,你還是大發了一頓脾氣,我珍惜你努力過的心,我喜悅你的努力,加油!」

    耶穌從這兩句話,教導我們明白:先看對事情的焦點,才能在那個焦點上作討論。

    第一句話,耶穌把焦點挪移到人的需要。

    第二句話,耶穌用神的話讓我們明白:神如果面對有需要的人,祂會選擇憐憫他們不夠的,而不是去數算他們有多少。

    現在,我們可以再回到團契小組的現實裡。

    沒錯!最好不要在團契或小組中,過份嘮嘮叨叨地,陳述生活的瑣碎。

    那些你在超市買菜時會講給收銀員聽的話,不需要在小組裡重複太多。

    當你我有機會和肢體相聚時,無論在聚會時間,或是打電話,或是週間相聚,談話,盡可能要進入心靈深處,這包括思想深處和情感深處。

    要過彼此牧養的肢體生活,我們真的要好好學習分享自己的心靈故事,並且隨時預備好聆聽別人。

    可是,這樣作會不會冒險?

    當然會,愛是種冒險,成長是種冒險,牧養是種冒險。

    但是,神的話不可能膚淺地浮在你我生活的表面上,就算可以,人能從你我生活表面撈到的,也是字句,和他們撈到報章雜誌上那些字句沒太大差別。

    有機會去讀奧古斯丁,讀大文豪托爾斯泰,度斯妥耶夫斯基的書,就會明白,當神的話透過人的心靈故事表達出來時,是那麼熱騰騰,那麼有力量。

    問題在於,有些小組裡的弟兄姊妹的確嘗試著掏心挖肺地,要分享自己心靈的故事,使這些小組沉浸在一種真誠,透明的氣氛裡。可是,如此過了一陣子之後,有人會開始默默地問:肢體生活,就是每星期來講一些心裡的感受,和生命裡的不敢公開的掙扎嗎?

    我們除了聆聽,難道不該給予對話嗎?

    教會團契小組和外面那些互助小組最大的不同,應該在於我們雖然分享內心,目的卻不是在分享內心。

    個人的心靈故事裡,如果無法探索到耶穌的腳蹤,對自己和別人就沒太大益處; 我們如果無法從聆聽肢體的心靈故事裡,察覺到恩典的路線圖,就是一個迷路的人陪著另一個迷路的人,只能大家繼續往前,迷惘地走,罷了。

    如何在人的心靈故事裡探索到耶穌的腳蹤,或是發現恩典的路線圖?

    聖經,成為主要的指標。

    當我們與聖靈同工的時候,應該可以在個人的心靈故事裡聽見神的話。問題是,坦白的說,團契小組也好,個人私下交談也好,我們真的不知道怎樣使用人的話,神的話。

    人的話,似乎充滿了同理心和方法,但無法把我們往前推一步; 神的話,充滿了權柄和智慧,但,用在心靈故事裡,常常顯得僵硬冷酷。是嗎?

    再回來聆聽上面那段經文,耶穌面對的是關閉心靈的法利賽人,但是祂直接穿過他們的心門,與他們的心靈故事相遇。

    我們,卻除了聖靈特別動工的時候,才可能穿透人關閉的心靈,讀懂裡面的心靈故事,否則,就只能把握人自動打開心靈的時候,才能學習耶穌,與他們的內心對話。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ingdomwaiter&aid=5184616

 回應文章

新天新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好棒的分享
2011/08/02 21:55

好久沒來了 發覺你的分享有點不同於往

我好像有得到餧養 ......... ! 

心靈的故事 要從神的話與人的話中  區別出來!

自己要先得著摸著以後 才能區別  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