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10/27 09:31:37瀏覽2838|回應0|推薦1 | |
道家丹道修煉的起源和內容簡介(102/10/27)鄭無極 引言:道家方術雜而繁多,其中丹道(包括外丹道和內丹道)便是諸多方術中較為重要的一種;尤其是內丹道或內丹煉養術(即為煉炁術)在我國古代源遠流長,其起源可追溯到道教產生之前的仙道方術和各家學說,另外先秦時期的<老子>、<莊子>等著作奠定了內丹學的理論和功法基礎;而道教自東漢誕生之後,吸收和凝煉了大量民間煉養之術,在進入宋代之後,開始深入的吸收融合佛、儒兩家修心煉性的理論,在性命雙修的原則下,結合不同的修行者,出現了許多不同的修煉途徑及各種流派,可說道家在這段時間中,無論在理論還是功法方面都相當充實完善。所以,要煉氣功,就要對道家與道教的內丹學有所涉獵,吸取其精華,作為修煉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氣機變化和內體感覺的境界層次,有所依循和參考;不過,也要注意不可執著,畢竟每個人的先天素質、入門功法和用功程度殊異,所謂:「有心煉功,無意成功」、「無意之意才是真意」,尤其是初學者,倘遇到譬辭隱語,不了解就暫時放下,俟練到一定程度後再回頭領會,或請教有經驗的老師,可千萬不要追根究底,以致眩目惑心而中途退步,甚至誤入歧途而走火入魔,這就有違我們學練氣功的初心---治病養生、延年益壽,戒慎!戒慎! 本文:東漢桓帝時,張道陵創立道教,至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它是以神仙信仰為核心內容,以致道成仙為終極追求目標;千百年來,道教徒為了實現這一理想,創造出一系列修道成仙的方法,這就是道教的外丹修煉和內丹修煉的起源。 外丹是以天然的藥物和金石為基礎,通過燒煉製成可以服食成仙的丹葯,由於外丹的化學成份較為複雜,稍有不慎就會產生毒性之副作用,因此外丹到了唐代,慢慢盛極而衰,而在外丹式微的同時,內丹修煉隨之興起,亦即丹道學開始出現由燒製外丹轉向人體內煉的趨勢;內丹是以人體為鼎爐,利用人體內「精氣神」這個本來具有的藥物,通過意念和呼吸的火候運用、轉化,脫質而成仙。 內丹在近兩千年的發展過程中,影響了人們社會生活的各層面,諸如外丹、道教、中醫、武術、氣功等均與內丹有著密切的聯繫,概述如下。 內丹與外丹:在外丹衰微、內丹興起之前,一般咸認內煉方術只是配合外丹大葯,促進養生延年,不能度世以致成仙;唐末內丹學興起後,就直接沿用和吸收了外丹的名詞術語,不過涵義卻有所不同,以人身的修煉為主體,不假借外物。 內丹與道教:內丹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漸被道教吸收,並成為道教的主流,因兩者修煉的目的都是「得道成仙」,所以內丹方術就不斷被道教融合;被道教奉為<丹經之王>的魏伯陽認為煉丹與天地造化同途,世間萬物生成演化皆因陰陽消長,坎離交媾,氣運流轉而致,因此修煉內丹也必須掌握陰陽消長、五行生克、卦爻變化的道理,又有東晉道士葛洪著<抱朴子內篇>,進一步完善了內丹方術,而且充分地將內丹修煉思想與道教神仙信仰相結合。 內丹與中醫:道教為追求長生成仙,繼承和吸取了中國傳統醫學的成果,在內修外養的過程中,積累了醫葯學知識和技術,包括服食、導引、辟谷以及帶有巫醫色彩的仙丹靈葯和符咒等,均與中國傳統醫學既有密切聯繫又有部分區別。 內丹與武術:內丹修煉屬於靜功,武術屬於動功,道教內煉歷來講求動靜結合,以靜制動,就如同道教聖地武當山在內煉時即以太極拳法配合,恰到好處地運用了太極動靜的原理來幫助內丹修煉。 內丹與氣功:氣功源於內丹,但又不同於內丹;氣功有許多功法吸收了道教內煉築基法,然氣功講究的是<氣>,運用各種動作、意念導引行氣,有別於道教以<清靜>為基礎的修煉方法;道教內丹修煉得好,可以袪病延年,即使修煉不好,對身體亦無大礙;而氣功因是以意行氣,倘修煉不如法,不但身體健康未見改善,且有走火入魔之虞。 道教內丹修煉的理論基礎是傳統的精、炁、神學說,它認為道(神)生炁、炁生精、精生形,是為順生,內丹修煉的目的是要形返精、精返炁、炁返道(神),是為返本歸原,由此而衍生出煉己築基、煉精化炁、煉炁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粉碎虛空)的道教內丹修煉過程。 就人體而言,道教認為人的心屬火,喻為汞、性;腎屬水,喻為鉛、情。汞性浮,容易飛,所以將其喻為心火,因為人容易發脾氣,導致心火上升;鉛性沉,容易下降,所以將其喻為腎水,因為人腎水容易下流,導致傷精傷氣。內丹修煉就是要使心火下降,薰蒸腎水,腎水上升,化氣而行,最終使心火不上升,腎水不下流,如此心腎相交,水火既濟,攝情歸性,心神凝合,自然心火下降,腎水上升,進而腎水化而為炁,自下丹田、透谷道、穿尾閭、上夾脊、過玉枕至泥丸(此為後昇),再由泥丸下鵲橋、過重樓、穿心至中丹田,最後過橫膈膜再回到下丹田(此為前降),由此即會將腎中的元精全部煉化成炁,這一階段便是「煉精化炁」,是為內丹修煉之初關,為<小周天功夫>。內丹認為這一階段要急速修煉,所以稱之為「進陽火」;等到陽炁在下丹田凝聚充足後,就要放慢速度行炁,內丹稱之為「退陰符」;此時就要將炁團搬至中丹田,並使心中元神安置於炁團中予以溫養,內丹稱之為「煉炁化神」。元神端坐在炁團中,道教內丹稱之為「結聖胎」,並將其比喻為人間女子懷孕,需要十月懷胎,認為內丹聖胎也要溫養十月,內丹稱之為「十月關」,為<大周天功夫>。十月胎熟後,再將其搬至上丹田,繼之溫養,內丹稱之為「煉神還虛」,道教認為此段功夫需時九年,一般稱之為「九年關」;九年關後,道教認為可以將元神移至頂門,進而沖關,移神出殼(元神出竅),稱之為「粉碎虛空」,即是「煉虛合道」,至此內丹修煉才算真正完成。 上述所言乃為道教內丹修煉的整個過程,而究其根本則還是「清靜身心」(一念不起謂之「清」,靈台無物謂之「靜」),主要是以老子<道德經>:「致虛極,守靜篤」為圭臬;它強調的是少私寡欲、不喜不悲、不怒不恨、不嫉不妒、心正自明,亦即「事來則應,事去不留」,人心在清靜境界的生化作用下,身心就會逐漸產生轉變,心理情緒得到調節,導致體內的酸鹼平衡,氣血循環順暢,進而修補身體的殘缺,獲致「性命雙修」的效果,此乃說明<清靜>還是一切修煉方法的基礎,這也就將內丹修煉從「術」的層次提高到「證道」的層次了。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