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6/10 11:15:21瀏覽3719|回應0|推薦4 | |
太極拳對全身各部<鬆>的要求內涵(106/06/10)鄭無極 頭臉部 1展眉心、笑盈盈:預備式時以意念向兩邊微拉眉心和嘴角(似笑非笑),這是頭鬆的關鍵要訣。 2眼神內斂:盤拳全程,眼睛半開半閉或時開時閉,盡量不全開全閉,也不用到神識(即視而不見),主要是避免無謂流失能量,也較不會受周邊環境干擾而未能全神貫注。 3搭橋(舌頂上顎):主在為接通任督兩脈鋪路,並打開下顎玄膺穴有助滋生津液(道家稱神水),而且封閉上顎天池穴避免腦能量受地心引力影響而流失。 4收下顎(虛領頂勁、頂頭懸):有助後頸部督脈的暢通,進而順利流通到任脈,不致滯留頭部,衍生不適或幻覺;並能使玉枕骨提吊起整個脊椎骨,使精神提振得起,並符合<尾閭中正神貫頂>的要求。
上半身 不使肩膀突肩,為第一要件,肩膀能夠持續衍生鬆垂變化,進而才能產生<氣沉丹田>的效應,否則一切內氣的運作,甚至氣通三關就無由發生;因此,行拳時手臂不可高舉過肩,尤其手肘更是時刻都要保持「垂肘」(肘尖下垂)的狀態,畢竟肘尖在應用時是支點,才不致使肩關節變為支點,而因用力而突肩以至僵硬,另外腕關節也要隨時保持水平的狀態(美人手),手掌也要放鬆不用力,保持自然舒張如抓球狀而不是將手掌撐開,如此,勁由地起經督脈,方能順暢輸送到手掌的神經末梢。
腰胯部 要感覺腰鬆很難(少說也要六至十年),但祇要在行拳時隨時注意保持「落胯」(臀部後收下坐)的感覺,尤其是雙腳重心變換時就要以意導尾閭下沉(即臀部再往下坐一點,才不會翹臀),如此長期為之功夫到家,腰鬆的感覺很快就能感受得到,那時太極拳的功力就不可同日而語了。
下半身 1常聽說打太極拳,以致膝蓋受損,甚至還要開刀之情事,不知嚇退了多少太極拳的愛好者,其實,那是觀念的誤導所致;太極拳對膝蓋的要求,只是叫你<微彎>,期使後大腿肌肉能夠逐漸鬆柔,進而有助胯部和腰部的鬆柔以至鬆沉,倘若你膝蓋蹲得太低,反而容易造成肌肉僵硬並不利鬆柔的要求;再者,如果落胯時沒有「收胯」(即後收下坐),而是「送胯」,就會衍生重心壓力在膝蓋上而形成「跪膝」(即膝蓋超過腳尖)的錯誤動作,長期而言,膝蓋自然會受傷,但是只要能確遵上述所言:<膝蓋微彎不超過腳尖,落胯要收胯而不送胯>,相信就能使膝蓋因壓縮衍生的關節囊液滋潤膝蓋,反而有修補膝蓋老化或受損的作用。 2行拳時雙腳不可雙重(虛腳剩一分力也不行),否則打一輩子,<腰鬆胯落>就永遠做不到,能練出真功夫那更是天方夜譚,目前檯面上的太極拳比賽就是如此,不信的話,問問套路冠軍的,有幾人腰有鬆的,從側面推他腰部看看,腰部不出力或氣不聚在腰部能頂得住嗎?捫心自問,真鬆下來能撐得住對方的推擠嗎?能全身真鬆由腳撐住嗎?鄭曼青先生曾說:「太極拳無它,唯接勁而已」,練不出接勁,或還須要用力才能頂得住對方的攻勢,可別說自己的太極拳功夫有多厲害,那只是自欺欺人罷了!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