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9/27 08:29:15瀏覽2270|回應0|推薦0 | |
從武術的角度看,太極拳可以練出甚麼?( 1銳敏的聽懂勁:太極拳行拳講究的是「鬆」和「靜」,「鬆」可以增進體內的血氣循環與神經組織系統的敏感度,提升聽勁的能力,進而機先反制;而「靜」可以提升意識層次,進而強化心的感知力(第六感)與體內能量的凝聚和爆發。(進一步言,一旦進入虛空大定境界,後天意識知覺進入先天無識無知之一點靈覺,全身由氣光團包圍,身體已漸感不存在,只有氣光體,亦即透過後天「以神馭氣」,進入「神炁合一」的玄關一竅(玄關者,神氣交媾之靈覺,即進入氣光世界之門),以至「神炁相忘」的先天境界,體內氣光團和宇宙先天一炁相互交感、融合,成為無我、無念、無相的境界。) 2身輕體重(即上身鬆靈、下盤沉穩的太極結構體):上身鬆靈,猶如紙片或旋轉門,一點風吹草動(即有人攻來,周遭氣場就會因被推動觸碰而感知)就能很自然地圓轉運化,期使攻擊的傷害減至最低,而且可以順勢借力使力反擊;下盤沉穩,猶如不倒翁,不易被推倒,而且因身體鬆沉以至腳壓地的重量重,因此,身形的移動速度就快,爆發力(即打擊的威力)也大。 3綿裡藏針(又謂棉花裹鐵或柔中寓剛,乃太極結構體在應用上顯現的效果):全身鬆柔(身鬆),節節貫串,出拳好像軟趴趴(手軟似有力似無力),但因由下盤重心的變換或腰胯的旋轉帶動,就能起到猶如揮鞭或甩毛巾或彈簧筒壓縮彈出的勁道,威力超乎想像而驚人。 4勁由地起(太極是掤勁)、周身一家:不論是身形的移轉或攻防的啟動,首先一定是由腳撐地開始,然後由腳而腿而腰以至臂膀到拳頭甚或全身任一攻防部位,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如此才能上下相隨,隨時保持動態的平衡;而且全身整體的動作,完全是由下盤帶動,上身只是盡量放鬆被動地被帶動著,絕沒有身體個別部位的用力或動作(太極不動手、動手非太極),如此才能提升攻防的速度與威力,也不致因個別的肢體用力或主動動手而落空失中。 5不頂不抗、圓周運動(動作走螺旋)、沾黏貼隨、順勢借力:敵人攻來,透過由腳撐地帶動身形的側身繞步移轉(螺旋似的弧形運動),不但讓出其攻擊的路徑,不與之頂抗,而且搶佔有利位置,雙手順勢沾黏貼隨,進而乘機見力棄力借力反擊(力從人借、避實擊虛),以最少的力量取得最大的攻擊效果。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