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6/10 09:36:45瀏覽3146|回應0|推薦0 | |
太極拳瘋癡者的經驗談( 習練太極拳者,每天聽得最多的提醒就是要「鬆」,而習練推手時,除了反覆提示祖 1功力是展現攻防技巧的本錢(爆發力的動源),而太極拳的所謂功力,就是身體鬆沉壓地的重量所產生的反作用力(穩固的下盤),其之所衍生的關鍵就是盤拳走架時要盡量<放鬆>,長期下來就能使隨意肌與筋絡(肌腱和韌帶)逐漸鬆柔,以至伸筋拔骨,並使內氣與身體重心能夠逐漸鬆沉到腳底,進而與地氣結合,往下長根,往上由腳掌筋絡以至各大小骨頭逐漸長勁,在鬆柔肌膚的外表襯托下(柔體結構),體內的勁道卻漸進式地由腳而腿而腰節節貫串上來(剛體結構),這就是太極拳<柔中寓剛>結構體的形成過程,也是掤勁或說接勁練成的體現。由此可知,拳架(套路)是長下盤功力的最佳工具,而能否<放鬆>是關鍵,另推手和實戰應用靠的是<剛柔相濟>,而關鍵還是在<鬆>,尤其是在與敵接手時,唯有鬆(即見力棄力),方能有穩固的下盤(不易被推倒)與卸其力(使其失去著力點)的本事,柔中寓剛的剛勁也才能適時的展現。 2所謂「鬆」就是「一絲不掛」,即身<不掛力>、心<不掛事>,身心空鬆虛靜隨著下盤的前進後退和腰胯的左旋右轉而盪動著;而「不鬆」就是渾身掛滿拙力,下盤自然不穩,倘一遇對方攻來,心理就更加緊張僵硬,推手四忌(頂抗丟扁)也就全犯上,自然也就形同固定的標靶,任人宰制,那有不敗或不挨打的道理。 3與敵接手時,你渾身愈鬆,下盤就愈穩(上身多出一分力,下盤就少一分穩定度與爆發力),也就愈能感受到對方在出力頂抗著,即使你功底比對方稍遜些,只要你以意念導引再鬆一次,也還是可以感受到對方的力道;即接觸點放得愈鬆,對方何時出擊以及來力大小自然就能了然於胸,進而掌握機先順勢借力出擊。 而當我要出擊時,雙方的接觸點上我是「不<主動><用力>動手」(太極不動手的要義),因此,對方自然感知不到,我身和手臂則隨著下盤的起動而被動往前推移(勁由地起,全身整體性動作),此時對方方才感受到一鼓強勁的勁道襲捲而來,即已來不及反應而被震出;這就是太極拳所謂「人不知我,我獨知人」的特性展露-<不動手、不用力和整體性動作>。 由上述的分析,相信對太極拳的特性和習練的重點多少也有所體悟,因此我要對習練太極推手者提出一些誠摯的建言。 1力消則勁長:要想練成太極拳的真功夫,除了行拳走架盡量放鬆(不出拙力),全身猶如一付髑髏隨著重心的移動和腰胯的旋轉不斷盪動著之外,應避免跟人玩輸贏的推手或訓練會增強臂力的運動,以免徒增蠻力而阻礙勁道的生成。 2要學吃虧:學推手初期,與人互推時,應盡量被推以便學鬆柔走化,因為你尚未能用腳帶動身體(含手臂)推人,倘若為了面子怕輸,一味用力動手推人(力不出尖、勁不破體),一旦習慣養成,也就與真正的太極拳無緣。 3不要忽略拳架,也不要忽視單練四正和四隅推手的重要性 俗話說:「簡單的動作不斷重復練習,才能練出功夫」,表面的招式會了,那只是功夫的起點、皮毛,唯有堅持不懈地經過千百萬次的練習,熟能生巧、化繁為簡了,你才能漸漸體會蘊藏在招式裡面深層的奧妙,否則你將會徒勞無功,畢竟盤拳走架是功力的蓄養功夫,推手則是攻防技巧的奠基與開發,缺一不可。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