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空與魔~~消減煩惱的方法很簡單(馮紀游)
2020/01/17 00:08:06瀏覽5939|回應11|推薦144

 

佛家談的空不是物理上的空,而是心理上的空。心理上的空並不是「沒有」,而是改變自己面對人事物(境緣)的心態,能使心境不再隨 “境緣變幻無常(即煩惱之源)”而歸於平靜的空。

同樣的,魔也不是物質世界裡真有那麼一個什麼魔,而是指自己的心魔,亦即心理上由妄想雜念引起的干擾,造成自己身心的傷害。

此處為何一再強調「自己」?因為依覺者(即佛)釋迦牟尼悟出的道理方法(即佛法)修正行為(即修行),不是在修理別人,而是在修理「自己」的心態與心境,和「別人」無關。

………………………………………………………………………………………………………………..

我很喜歡好友高本衲的文章,尤其是批「空」與「神(含魔)」的,因為我是有著儒家傳承的Scientist(科學家)。他站在物理學的角度批判,中切時弊的「空就是沒有」及「崇拜拿不出來的神」,於吾心有戚戚焉(註1

(註1「空」無意義,沒有「上帝」,為什麼? http://blog.udn.com/GolfNut/131193785

所不同者是:

(一)  佛法是調理心態及心境的道理方法,不是談物理學。

佛法把「心意識」析作五蘊,即:色、受、想、行、識。「」是我們日常生活所接觸到的任何人事物(境緣),當我們感「」到時就會產生「」,爾後有「行、識」。對境緣的「感受」愈強烈,想的就愈多,所謂「一念三千」都是心上的「有」,「心境」的波動當然就愈大~~這些即為佛家所謂的「煩惱之源」。

佛家談的是「心」,使「心境」不隨煩惱之源的境緣波動,才是佛家所說的「空」。

參見:

色即是空(上)(平易近人的佛法 3 http://blog.udn.com/jfeng13x/103735174

色即是空(下)(平易近人的佛法 4 http://blog.udn.com/jfeng13x/103833400

(二)釋迦牟尼佛是「本師」,不是「神」。

佛教徒早晚課都要首先稱頌「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即為明證(註:「本師」相當於儒家的「至聖先師」)

一切三世諸佛…… 皆自本經出的《金剛經》乃佛法的總剛領,其中只有兩偈。大家耳熟能詳的末偈是結論(亦即「心」上的「空」)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第一偈則是指導學習的原則和精神

若以色見我

以音聲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得見如來

「行邪道」指「走錯了路」;「不得見」指「得不到」;「如來」指「大自在」而不是某一個神。

這個「第一偈」中的「我」有兩種法義:一是指覺者釋迦牟尼;一是指我們每一個人自己。參見:

若以色見我 http://blog.udn.com/jfeng13x/81979796

「若以色見我」之註解(真正的法義) http://blog.udn.com/jfeng13x/81980719

覺者(佛)釋迦牟尼從未以「神」自居,他說「如果學他,人人都可以和他一樣」。另在兩千五百年前的印度用語,常被今人誤用,如佛陀、世尊、如來等,均為「普通敬辭」(註:相當於今日的教授,大師,老師),並非專用於「覺者釋迦牟尼」 -- 他的大弟子,大迦葉也被婆羅門尊為「佛陀、世尊、如來」。參見附文文末的《葷腥經》:肉非葷腥(破解「學佛必需吃素說」的迷思) http://blog.udn.com/jfeng13x/81291274

(三)佛法修行的循環步驟是「信、解、行、證」

「信」絕不能盲信!經過白雲老和尚解說,知道佛法是邏輯,科學也是邏輯,兩者相合。科學格物致知,但科學家和一般人一樣都有煩惱,從學習「消減煩惱」的佛法邏輯中可以自力更生。參見:科學家學佛法 http://blog.udn.com/jfeng13x/81634783

「解」:佛法是用來給自己「安心」的道理方法,心平則眼更明。儒家的「定靜安慮得」也是同樣的道理。

佛家的「萬法唯心所現」並非說「我的心改變了」,「萬法」就變了!「萬法」還是「萬法」它自己,一點也沒因我的心念所及而改變!

老和尚教我們的是在「人、事」上起煩惱的當下,先用佛法調理好「心態和心境」,再回頭去處理那個產生問題的「人、事」。他沒有教我們用「心的幻境」去逃避現實生活中的萬法,不是要我們止於「心平了,路還是不平」,而是要我們在做到「心平」後更清晰地、更積極地、更有效率地去進行每一個「路平專案」。參見:路平專案 http://blog.udn.com/jfeng13x/81748078

「五蘊調理」始於「警覺」。參見:五蘊高速公路 http://blog.udn.com/jfeng13x/82999959

「調理五蘊」的道理方法是老和尚以八十年智慧經驗集佛法之大成,為千佛山眾所發明的。未學此法之人只能依《心經》所述為基礎,亦即把大菩薩的「空、無」倒過來讀就是在說凡夫之「有」。

一般人所行之道是「有」六根,六塵,六識乃至色→受→想→行→識(五蘊)。這個流程在一剎那間完成,通常導致的是煩惱。再次動念之時,五蘊流程又啟動一次,又形成新的煩惱。如此反覆輪轉,像唱針在二維(平面)的唱碟上一圈圈地劃過般「輪迴」不已。

〈五蘊調理機制流程圖〉參見: 最後的法宴 http://blog.udn.com/jfeng13x/90857187

「行」:老和尚說:「去概念性的或能力不能達到的,叫做妄想雜念」。又說:「跟你有什麼關係?你管他幹什麼!」此處的「你」是對我在「調理五蘊」上的作為而言。把這兩句話當作「行門」,幾乎可以處理掉99.9%的煩惱事。參見:

知「空」始於識「有」~~平易近人的佛法:奇特的遇合(下)歸絢爛於平淡 http://blog.udn.com/jfeng13x/79778094

慧的二階論 http://blog.udn.com/jfeng13x/80463096

「證」:佛法是平易近人的,只要一層層突破自己心魔的障礙,一點點地累積,就可以一步步地加大灑脫自在的範圍,如:

時間不見了,因為它已落到我們的身後。”參見追着時間跑? http://blog.udn.com/jfeng13x/80946048

更上一層樓:

她好奇地問:「為什麼你一叫就動?」

又開玩笑地說:「是我的奴隸嗎?」

答:「非也。因為我的優先名單是空白的!」

就因為我的優先名單是空白的,所以她的任何「臨時動議」填到單子上,都成為「第一優先事項」。對我而言,日常生活中,真的沒有什麼「手邊正在做,而不能放下」的事。參見:空白的優先名單 http://blog.udn.com/jfeng13x/81065069

我們從「有」中,去發現自己的問題,探討、分析並認識問題。

當這一個問題化解了,就少了一個煩惱,得到一個清淨,亦即佛家所謂的「一個解脫,一個悟」。

換言之,「問題」即是「」;當「這一個問題不存在了」,表現出的就是「一個空相」,亦即一般所謂的「」。

慢慢地累積,心將愈來愈清淨。參見:斷妄念  http://blog.udn.com/jfeng13x/99670766

當然,白雲老和尚證得的境界,在日常生活中所示現給我的是我的標竿(註2。依之而行,十年有成,以前難以成寐的萬般煩惱,已不再干擾我的「心境」,但「眼更明」待人處事更融洽有效。

(註2參見:老禪師的垃圾桶: http://blog.udn.com/jfeng13x/87553317

結語:

兩三千年前相對無知的人都聽得懂的「佛法」理應是平易近人的。今日的人們為何難以理解?實因時空隔閡造成的文字、語意差異所致。白雲老禪師以今日人們所熟悉的白話文解說,使我能夠「一聽就懂」,因而得以消化,吸收,並轉化為「我」的一部分為我所「用」。老禪師演講、著作甚多,謹舉「空與魔」二例如下:

…………………………………………………………………

白雲老禪師著作〜《心經導論》節錄:

講這麼多道理,大家有沒有發現,照見五蘊(註:色、受、想、行、識)皆空,它究竟空哪一個?其實在想行之間的空間,作深入的認識瞭解的話,你對原來那個色蘊的自我意識的「有」,就可以使它顯現成為「空」,當然,進而你的受蘊、你的想蘊,就不相同了。不相同,就有了空相,為什麼?原來是一份不好,轉變之後成為好了,原來的不好就成了空相,顯現的是一個好的內涵。當然這是從想的力量而形成的,所以五蘊,它的樞紐,或者主宰者,就在那個“想”。“想”能把握得好,行、識,就好,“想”把握不好,行、識,就不好,所以五蘊皆空的空是空其相,不是空掉一切。

又比如說,度一切苦厄,的“度”是度脫的意思,我們原有的不好,轉變為好,就是一種度的樣子。這裡講“一切”是指凡所有的都可以這樣。也就是要能夠照見五蘊皆空,你才能度一切苦厄,至於談到苦厄,通常,我們說“苦”是不好受的;“厄”是一種障礙,不好受,當然就會成為障礙呀!反過來,如果是樂,有沒有“樂厄”?以人來說,樂是不會有樂厄,不會成為一種障礙,但是以佛法的角度來說,樂也是一種障礙。就像人常常會“得意”,“得意”是一種樂,但得意忘形呢?原來的樂就變成不樂了。所以「度」還是以苦厄來說。

…………………………………………………………………

《解惑篇》   白雲老禪師著作

客問:

真的有魔障嗎?要怎麼除障?

師答:

你把當成什麼?不要把這個魔當成所謂的天龍八部,肯定地告訴你,會造成傷害你色身(註:指物質)或法身(註:指精神)那些的都叫魔!用白話來講是說讓身體不健康、破壞了你的身體、法身。修行要轉色身為法身才能清淨,如果障礙了也是魔,最簡單的說法,無明就是魔,就是對人與事不了解最後造成傷害。不了解叫無明,了解叫覺悟。通常講學佛的人有兩大魔障:一是煩惱一是所知,煩惱會造成你身心不自在,所知是執著於所知的知識經驗,譬如「一句彌陀罪滅河沙」這也是魔,如果唸一句彌陀,罪可以消滅像河中沙一樣,這釋迦牟尼佛比我還笨了?你看釋迦牟尼佛從八相成道,以至到最後成就,還住世講經說法那麼久,釋迦牟尼佛比我們還笨嗎?

所以說學佛不要學人,此話意思是說「很多是“人”講的話,不是“佛”講的話」。人講的話是包括祖師、長老、大德、高僧、大師的一些名言,因為經典沒有這句話,論典裡面卻有,而“經典”是偏於佛說,“論典”是後期那些學佛陀而有成就的菩薩、羅漢、一般佛弟子的作品。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feng13x&aid=131558981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意樵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心意識
2020/01/27 01:09

我常掛在嘴邊的-佛魔本一家

N年前接觸了六祖慧能的禪學之後,很多事情在意念還沒抵定前,卻已能知道結果,心善心惡,一念之間,神魔也是陰陽轉換而已。

我倒是覺得"心意識"與心理學裡的"本我、自我、超我",有相對應的關係!!

不知道佛洛伊德在分析出這個精神三大部分前,是否曾接觸過佛學的理論!!

也只是我個人的感覺罷了。

守口如瓶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jfeng13x) 於 2020-01-28 00:10 回覆:

意樵的體悟很深,超越我甚多。楞嚴經說的五十陰魔,尤其是到達第五十級的,幾乎和佛一模一樣,唯一的差別就只在「心」而已 ~~ 其實我認為這些都只是譬喻而已,正如您說的「佛魔本一家」,亦即兩者根本是「一己之念」,和外界無關。所以我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調心」上,也因此獲得「清淨」的饒益。


the flying kite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0/01/26 10:57
依在下個人淺薄經驗與體會,「我執」與「法執」是苦惱之源;至於世間苦厄,起於天災的固然有,人禍實則為大宗。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jfeng13x) 於 2020-01-26 12:45 回覆:
這是一針見血的體悟。恭喜!謝謝分享並祝庚子突飛猛進微笑

兟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0/01/23 22:54
明晨起 即將以旅遊迎接鼠年
在此祝福闔府新春佳節愉快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jfeng13x) 於 2020-01-24 04:35 回覆:

哈哈哈,祝福拜領。新的「庚子」從旅遊開始,太棒了!也祝您在這新的一輪中健康快樂。

開心

Novemb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0/01/21 18:10

祝闔府鼠年 喜樂安康 順遂圓滿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jfeng13x) 於 2020-01-21 22:18 回覆:
也祝您在新的一輪中健康快樂微笑

BJ周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2020/01/20 00:37

新寫的埃及最狂神殿,介紹了埃及信仰的遞變,其脈絡也是所有宗教的縮影,神同道皆不可說,偏就被神棍們拿來編故事,以鞏固自身利益去唬弄愚民,但愚民沒有救贖的希望,恐怕也活得不知所以而大亂。

釋迦摩尼佛的確只是本師,他教的是自救方法,人類惰性卻是依賴神來救,卻不見亡國亡民的歷史洪流裡,他們信奉的神連自己都救不了,可悲的是人類總學不了教訓。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jfeng13x) 於 2020-01-20 15:51 回覆:

釋迦摩尼佛的確只是本師,他教的是自救方法

這正我能得到好處的原因....人之煩惱起自於「心,「自救的是自己的心態和心境。方法很簡,能多少就看自己了。

大作已仔細拜讀,非常精彩!我們雖參加了18天的埃及旅遊,仍有些走馬看花的感覺。大作為我們了很多知識及資訊。感謝!


之女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我雖未學佛,但是憑個人經驗也能讀懂佛學。
2020/01/19 21:11
說得很好,只是少了些加減乘除的數學符號,一組一組無法組合運用的公式,到底是積木倒了還是積木尚未成型?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jfeng13x) 於 2020-01-20 16:02 回覆:

哈哈哈,[數學符號]涉及的是「物之理,有別於心態、心境的調理。牛頓及愛因斯坦皆自限於天主教義,故需待後人突破之。笛卡爾更是因以理求哲,至死脫不出「心的困境


兟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0/01/19 18:30

萬分感謝您之前的詳答
自認從沒鑽研過佛學
唯一有關的
便是在職時, 參加了九天的佛光山夏令營
身著青衣, 天天茹素
在佛樂薰陶,生動佛法的闡述下, 買了梵音CD, 且衝動的想落髮
最後, 因受不了凌晨兩點起床的規條,煞住了
所以,才有了此刻的網友時光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jfeng13x) 於 2020-01-21 14:54 回覆:

想了兩天都不知該如何回覆。人是情識動物,在「美好」的氣氛中生起落髮的衝動,應該是順理成章的「自然性」;這是屬於感性的「情識反應」。問題在於這「情識反應」是佛家的大忌,他們所做的功課正是要從「純感性」修至「純理性」,至少也要達到「理智」強於「感性」。或許利用人的「情識反應」先引之入門剃度再說只是權宜之法,但無論如何不是「正道」。

我有一篇「理性與感性」可以參考,但因引用的是老和尚對出家弟子說的,故比較難讀。我特地進入「修改文章」,加了幾個紅字給您看。Re: 理性與感性 http://blog.udn.com/jfeng13x/83474039


吹起了自然風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0/01/19 11:39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jfeng13x) 於 2020-01-21 13:33 回覆:

謝謝自然風吹來的陣陣花香!…. 眼見美麗的花兒,念生陣陣花香,孰真孰幻?亦真亦幻?非真非幻….. 哈哈哈,「念」動到哪裡了?


安歐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0/01/18 10:07

空者自空,魔者自魔,說什麼都是多餘,誰也救不了誰。

所謂信仰,本是自我洗腦的結果,沒有存不存在的問題。

真正問題在於,信徒心甘情願可以,絕不能歧視他人,

簡單道理,人世間幾人能通?聖賢都不能。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jfeng13x) 於 2020-01-18 19:33 回覆:
心有戚戚焉!

知風草聯合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0/01/18 01:32
闡明要義真切,感謝。
空即是清靜,神清心靜,無雜念無妄想。
絲毫妄想慾望即是魔,煩惱生沉於苦海,擾人心神的心魔。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jfeng13x) 於 2020-01-18 19:34 回覆:
感謝您精闢的詮釋!
頁/共 2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