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度」與「渡」之異同― 〈黥布列傳〉中的「度」與「渡」(⑿四十三上)
2024/09/14 16:00:12瀏覽71|回應0|推薦23

「度」與「渡」之異同―〈黥布列傳〉

  中的「度」與「渡」(四十三上

一、列傳70卷―31〈黥布列傳〉

    《黥布列傳》是黥布的專傳。黥布,原名英布,因受秦律被黥,所以又稱黥布,是秦朝末期農民起義時的領袖,更是秦末漢初的名將,他由一個驪山的囚徒,在因緣際會之下,成為項羽部將,進而裂地封王,很不簡單;後又因為與項羽產生了隔閡,遂被劉邦策反,繼而輔助劉邦大破項羽於垓下,立了大功;後又因淮陰侯、彭越被殺而心生畏懼,起兵造反,終以謀反罪被殺。綜觀黥布這個人,勇猛剽悍,心性殘忍,貪得無厭,反覆無常。其波瀾壯闊的精彩人生,足以令人稱道;但是起兵造反,兵敗身死的結局,也很可悲。 

二、〈黥布列傳〉中的「度」與「渡」

    聞項梁定江東會稽,涉江而西。陳嬰以項氏世為楚將,乃以兵屬項梁,渡淮南,英布、蒲將軍亦以兵屬項梁。

    這是章邯滅陳勝、項梁定江東會稽之後,黥布因聽說項梁定會稽、涉江而西以及陳嬰以兵屬項梁,也以兵屬項梁的事情。項梁」是「姬姓項氏名梁(?—208B.C.),下相(今江蘇省宿遷市)人,楚國名將項燕之子,西楚霸王項羽的叔父」,「江東」是「長江以東地區,又稱江左,長江在自九江往南京一段為西南往東北走向,於是將長江下游的江南一帶,在大江以東的地區稱為『江東』」,「會稽」是「秦置會稽郡,轄長江以南的吳國、越國故地,即今江浙地區項梁於秦二世元年(209B.C.九月殺會稽假守殷通,發會稽郡、吳中郡約8千子弟起事,自封會稽郡守」,「涉江」是「渡過長江,《說文》『涉:徒行厲水也』徒步渡水』,引申作『渡水』之義,『江』是『長江』」,「陳嬰」是「秦末漢初人物(?—183B.C.),東海郡東陽縣(今江蘇淮安盱眙縣馬壩鎮東陽村)人,任縣令史,東陽少年殺縣令擬立陳嬰為王,陳嬰率眾投奔項梁」,「以兵屬」是「領著軍隊歸屬」,「渡淮南」是「向南渡過淮河」,「英布」是「黥布(?—195B.C.),六縣(今安徽六安)人,秦末漢初名將,與韓信、彭越並稱為漢初三大名將,項羽分封諸侯,立布為九江王;項羽敗死,布遂剖符為淮南王」,「蒲將軍」是「秦朝末年人,生卒年不詳,與英布同往投奔項梁,在新安縣與項羽、英布坑殺秦軍降卒二十餘萬」。整段話的意思是:(黥布)聽說項梁平定了江東會稽,渡過長江向西進發;陳嬰因為項氏世世代代做楚國的將軍,就帶領著自己的軍隊歸屬了項梁,向南渡過淮河,英布、蒲將軍也帶著軍隊歸屬了項梁。「渡淮南」的「渡」是本義「涉濟、渡水」,讀作「徒故切」,今讀ㄉㄨˋdù。 

    項籍使布先渡河擊秦,布數有利,籍乃悉引兵涉河從之,遂破秦軍,降章邯等。

    這是項籍殺宋義之後率兵救趙於鉅鹿的事情。項籍」是「羋姓項氏名籍字羽(232—202B.C.),楚國下相(今江蘇省宿遷市)人,率領山東六國諸侯滅秦,分封天下,自封西楚霸王,敗於垓下後至烏江自刎而死」,「渡河擊秦」是「渡過黃河攻擊秦軍」,「數有利」是「屢次都建立戰功居於有利的優勢」,「乃悉引兵涉河從之」是「於是就率領著全部人馬渡過黃河,跟隨英布一起作戰,〈項羽本紀〉作『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大破之』」,「破秦軍」是「打敗了秦軍」,「降章邯等」是「迫使章邯等人投降」。整段話的意思是:項籍派英布率先渡過黃河攻擊秦軍,英布屢立戰功占有優勢,項籍於是就率領著全部人馬渡過黃河,跟英布協同作戰,於是打敗了秦軍,迫使章邯等人投降。渡河擊秦」是本義「涉濟、渡水」,讀作「徒故切」,今讀ㄉㄨˋdù。 

    夫漢王戰於彭城,項王未出齊也,大王宜騷淮南之兵渡淮,日夜會戰彭城下。

    這是隨何受漢王之命出使淮南,對淮南王(英布)進遊說之詞中的一段話。漢王」是「漢高祖劉邦(?247—195B.C.),項羽分封諸侯,立沛公為漢王」,「戰於彭城」是「在彭城作戰的時候」,「項王」是「項籍字羽(232—202B.C.),分封諸侯時自立為西楚霸王」,「未出齊也」是「尚未出兵到齊國」,「騷淮南之兵」是「調動全部淮南的兵馬《史記集解》『騷,音掃《史記正義》『騷,音掃,言舉之如掃地之為如掃地之為』就『全部的』,可見『騷淮南之兵』與前文的『悉淮南之眾』意思相同」,「淮南」是「淮南國,西漢封國之一,轄境為九江、衡山、廬江、豫章四郡」,「渡淮」是「渡過淮河淮南國在淮河以南,彭城在今江蘇省徐州市,屬於淮北地區」,「日夜會戰彭城下」是「日夜到彭城地區參加作戰」。整段話的意思是:漢王在彭城作戰,項王還未曾出兵齊國的時候,大王就應該調動淮南的全部兵馬,渡過淮河,幫助項王與漢王日夜會戰於彭城之下。騷淮南之兵渡淮」是本義「涉濟、渡水」,讀作「徒故切」,今讀ㄉㄨˋdù。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ngjnan&aid=181049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