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度」與「渡」之異同― 〈韓長孺列傳〉中的「度」與「渡」(⑿五十六)
2024/12/17 10:52:08瀏覽34|回應0|推薦14

「度」與「渡」之異同―〈韓長孺列傳〉

    中的「度」與「渡」(五十六

一、列傳70卷―48〈韓長孺列傳〉

    本篇是韓長孺的專傳韓長孺名安國(?—127B.C.),是漢初名將。他本是梁孝王得力的謀士,在平息吳、楚七國叛亂時有功,又化解漢廷中央和梁孝王的緊張關係,深得漢景帝與竇太后的信任。武帝初年,外戚田蚡掌權,韓安國向其行賄,被召至京師,從此青雲直上,不斷升遷,官至御史大夫。田蚡死後,韓安國逐漸失勢,不斷被疏遠降職,最後抑鬱而死。全文就韓安國言行中比較突出、能顯示他性格特徵的事例加以描寫刻劃,從而塑造了一個精明官僚的形象。 

二、〈韓長孺列傳〉中的「度」與「渡」

    “大王自度於皇帝,孰與太上皇之與高皇帝及皇帝之與臨江王親?”孝王曰:“弗如也。”

   這是韓安國進說梁孝王不要拒捕公孫詭、羊勝」以維持與漢廷中央和睦關係的話中的一小段「大王」是「梁孝王,名劉武(?—144B.C.),漢文帝嫡次子,漢景帝之弟,母為竇太后」,「自度」是「自己忖度自己想」,「於皇帝」是「與皇上的關係」,「孰與…親」是「哪個比較親密」,「太上皇」是「劉太公,姓名煓字執嘉(?—197B.C.),劉邦的父親」,「高皇帝」是「漢高祖劉邦(256/247—195B.C.)」,「皇帝」是「當時在位的漢景帝劉啟(188—141B.C.)」,「臨江王」是「劉榮(168—148B.C.),漢景帝長子,曾被立為太子,後廢為臨江王」,「孝王」是「梁孝王」,「弗如」是「比不上」。整段對話的意思是:大王自己忖度一下,您與皇上的關係比起太上皇(劉太公)與高皇帝以及皇上與臨江王,哪個更親密呢?梁孝王說:比不上他們親密大王自度」的「度」是引申義,引申作「推測估計」的意思,音「徒落切」,今讀ㄉㄨㄛˋduò或ㄉㄨㄛˊduó。 

    塞下傳言單于已引去。漢兵追至塞,度弗及,即罷。王恢等兵三萬,聞單于不與漢合,度往擊輜重,必與單于精兵戰,漢兵勢必敗,則以便宜罷兵,皆無功。

   這是漢欲誘殺單于於馬邑,單于只入漢長城武州塞,未至馬邑發覺漢之陰謀即引兵而還之後的事情塞下」是「長城底下,塞內長城附近;與塞外、邊塞以上塞上』相對」,「傳言」是「傳說輾轉述說」,「單于」是「漢時匈奴君長的稱號」,「已引去」是「已經帶兵秤撤退回去」,「漢兵」是「屬於漢的士兵,指李廣、公孫賀、王恢、李息、韓安國所率領的二十餘萬漢兵」,「追至塞」是「追到邊塞『邊塞』指的『長城武州塞』」,「度弗及」是「估計追不上『忖度,推測估計」」,「即罷」是「就撤退作罷而回師」,「王恢」是「燕國人(?-133B.C.),邊吏出身,武帝時任大行令,元光二年(133B.C.),堅決主張誘敵伏擊匈奴武帝派他為將屯將軍,率兵主擊輜重,因事情敗露匈奴撤退,他為保全軍隊,沒有追擊,被漢武帝以違犯軍令下獄,自殺而死」,「不與漢合」是「不跟漢軍交戰『合』本『關閉、合攏』,此處引申作『集中』再轉為『相遇』,所以『兩軍合戰』即『兩軍相遇而交鋒』的意思」,「度往擊輜重」是「估計前去襲擊」,「輜重」是「軍中運輸的軍械、糧草、被服等物資」,「」是「一定會」,「與單于精兵戰」是「跟單于的精銳軍隊交戰」,「勢必敗」是「從形勢上分析一定失敗」,「則以」是「就因此,於是就」,「便宜」是「權衡利害,選擇比較有利益的事,音ㄅㄢˋ ˊbiàn yí」,「罷兵」是「罷去出兵,撤」,「皆無功」是「都無功而返對話的意思是:塞下傳說單于已經退兵回去。漢軍追到邊塞,估計追不上了,就撤退回來了。王恢等人的部隊三萬人,聽說單于沒有跟漢軍交戰,估計攻打匈奴的軍用物資,一定會與單于的精兵交戰,漢兵的形勢一定失敗,於是權衡利害而決定撤兵,所以漢軍都無功而返。度弗及」的「度」是引申義作「推測估計」,「度往擊輜重」的「度」也是引申義「推測估計」,都音「徒落切」,今讀ㄉㄨㄛˋduò或ㄉㄨㄛˊduó。 

三、結論:

  〈韓長孺列傳〉中出現三次的「度」,「大王自度」、「度弗及」、「度往擊輜重三次的「度」都是引申義「推測估計」音「徒落切今讀ㄉㄨㄛˋduò或ㄉㄨㄛˊduó;沒有「渡」字出現。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ngjnan&aid=181518419